转炉废气与烟尘高效分离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8482发布日期:2019-10-15 18:30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转炉废气与烟尘高效分离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冶炼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转炉废气与烟尘高效分离设备。



背景技术:

转炉是炼钢炉的一种,一般指可以倾动的圆筒状吹氧炼钢容器,炉体圆筒形,架在一个水平轴架上,可以转动,转炉炼钢是以铁水、废钢、铁合金为主要原料,不借助外加能源,靠铁液本身的物理热和铁液组分间化学反应产生热量而在转炉中完成炼钢过程,氧气顶吹转炉在炼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棕色烟气,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尘粒和高浓度的一氧化碳气体等,因此,必须加以净化回收,综合利用,以防止污染环境,从回收设备得到的氧化铁尘粒可以用来炼钢,一氧化碳可以作化工原料或燃料,烟气带出的热量可以副产水蒸气,目前,一般的烟气除尘主要包括布袋除尘、静电除尘和旋风除尘几种,然而烟气的温度较高,使用这些设备除尘不仅会损失大量的热量,过高的温度也会使除尘设备发生故障,如果在除尘前进行换热,烟气中的尘粒容易堵塞换热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易损失热量的缺点,而提出的转炉废气与烟尘高效分离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转炉废气与烟尘高效分离设备,包括壳体、第一过滤网和换热管,所述壳体的上部安装有进气管,所述壳体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翻转盖板,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离环,隔离环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过滤网,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换热管,所述翻转盖板的上部设置有连接盒,连接盒的上部固定连接有出气管,且连接盒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过滤网,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连通管,连通管的另一端连接有集液槽,集液槽的上部设置有循环泵,循环泵的吸入端法兰连接有吸液管,吸液管的另一端延伸至集液槽的底部,循环泵的输出端法兰连接有回流管,回流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壳体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呈蛇形排布在壳体的内部,且换热管的外部套设有支撑架,且支撑架的底部和所述壳体的内壁焊接。

优选的,所述翻转盖板的边缘设置有密封垫,且翻转盖板的活动端设置有锁扣,所述壳体的上部设置有锁环,锁环和锁扣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翻转盖板的上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盒固定连接在安装孔的内部,且连接盒呈半球状结构,连接盒的材质为硅橡胶或氟橡胶。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上部开设有出液孔,且出液孔开设在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下侧,所述连通管的一端通过出液孔延伸至壳体的内部,连通管和壳体焊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上部开设有回流孔,且回流孔开设在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上部,所述回流管的一端通过回流孔延伸至壳体的内部,回流管和壳体焊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换热的同时对废气和尘粒进行分离,回收氧化铁尘粒和高浓度的一氧化碳,提高原料的利用率,节约成本。

2、本实用新型能够高效分离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尘粒,不易堵塞,而且在分离后,可以将翻转盖板打开,方便将氧化铁尘粒取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转炉废气与烟尘高效分离设备的翻转盖板关闭状态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转炉废气与烟尘高效分离设备的翻转盖板打开状态壳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转炉废气与烟尘高效分离设备的换热管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进气管、3翻转盖板、4隔离环、5第一过滤网、6换热管、7支撑架、8连接盒、9第二过滤网、10出气管、11连通管、12集液槽、13循环泵、14吸液管、15回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参照图1-3,转炉废气与烟尘高效分离设备,包括壳体1、第一过滤网5和换热管6,壳体1的上部焊接有进气管2,壳体1的一侧通过转轴连接有翻转盖板3,翻转盖板3的边缘胶接有密封垫,且翻转盖板3的活动端设置有锁扣,壳体1的上部设置有锁环,锁环和锁扣相匹配,壳体1的内部铆接有隔离环4,翻转盖板3闭合后,翻转盖板3的内壁和隔离环4紧密接触,隔离环4的内部铆接有第一过滤网5,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换热管6,换热管6呈蛇形排布在壳体1的内部,且换热管6的外部套设有支撑架7,且支撑架7的底部和壳体1的内壁焊接,壳体1的上部开设有两个连接孔,换热管6通过两个连接孔进入壳体1再穿出壳体1,换热管6和壳体1焊接,翻转盖板3的上部设置有连接盒8,翻转盖板3的上部开设有安装孔,连接盒8胶接在安装孔的内部,连接盒8呈半球状结构,连接盒8的材质为硅橡胶或氟橡胶,连接盒8的上部胶接有出气管10,连接盒8的底部胶接有第二过滤网9,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连通管11,壳体1的上部开设有出液孔,出液孔开设在第一过滤网5的下侧,连通管11的一端通过出液孔延伸至壳体1的内部,连通管11和壳体1焊接,连通管11的一侧设置有集液槽12,集液槽12的内部装有换热缓冲液(可以采用甘油),连通管11的一端延伸至集液槽12的内部,连通管11的上部设置有截止阀,集液槽12的上部设置有循环泵13,循环泵13的外壳通过螺丝和集液槽12连接,循环泵13的吸入端法兰连接有吸液管14,吸液管14的另一端延伸至集液槽12的底部,集液槽12的上部设置有通气管(图中未画出),保证集液槽12内部和外部气压平衡,循环泵13的输出端法兰连接有回流管15,回流管15的另一端延伸至壳体1的内部,壳体1的上部开设有回流孔,且回流孔开设在第一过滤网5的上部,回流管15的一端通过回流孔延伸至壳体1的内部,回流管15和壳体1焊接。

实施例:进行烟气分离时,将从转炉收集来的烟气从进气管2通入壳体1内部,壳体1内部的换热缓冲液没过第一过滤网5以及进气管2,翻转盖板3紧闭,隔离环4紧贴壳体1,将壳体1和翻转盖板3之间的空隙密封,连通管11上部的截止阀紧闭,烟气进入壳体1内部后,烟气中的尘粒留在换热缓冲液内部,热量被换热缓冲液吸收,废气从换热缓冲液中逸出,经连接盒8和出气管10出气,出气管10上部连接软管,软管将废气输送至下一工段,如果逸出的气体害有少量的尘粒,第二过滤网9也能将尘粒拦截,换热缓冲液中尘粒被留在第一过滤网5上部,换热管6内部通冷水,换热缓冲液中的热量传递至冷水,将冷水加热,回收一部分热能,进行烟气分离一段时间后,打开连通管11上部的截止阀,换热缓冲液流入集液槽12内部,换热缓冲液的液面降至第一过滤网5以下,然后将锁扣和锁环分离,将翻转盖板3翻转起来,支撑住,由于出气管10连接的是软管,不会妨碍翻转盖板3翻转,用刮板将第一过滤网5上部的尘粒刮下来,即可回收,回收尘粒完毕,将翻转盖板3盖上,将连通管11上部的截止阀关闭,将锁扣和锁环扣上,将循环泵13的插头和电源连接,启动循环泵13,循环泵13将集液槽12内部的换热缓冲液经回流管15打入壳体1内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