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浸没式好氧活性污泥成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3284发布日期:2019-07-03 04:01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浸没式好氧活性污泥成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浸没式好氧活性污泥成粒装置。



背景技术:

活性污泥是微生物群体及它们所依附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总称。活性污泥法是一种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法,是在人工充氧条件下,对污水和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连续混合培养,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然后使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再回流到曝气池,多余部分则排出污水处理系统。

为了克服传统活性污泥法中污泥膨胀导致沉降性能下降的难题,好氧颗粒污泥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与普通活性污泥相比,它具有不易发生污泥膨胀、抗冲击能力强、能承受高有机负荷,集不同性质的微生物(好氧、兼氧和厌氧微生物)于一体等特点。但现有常规活性污泥颗粒制备方法培养周期长、占地面积广、基建投入高,有些制备工艺使用机械设备以提高效率,但采用的机械设备体型大、功耗高、机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济、环保、高效的一种浸没式好氧活性污泥成粒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外壳、立柱,所述立柱内设有丝杆,所述丝杆上套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外径略小于立柱的内径,所述丝杆两端与立柱可转动连接并由第一电机驱动;所述外壳顶端设置有出泥口、内部同心的设置有多个圆环形的造粒板,所述造粒板与外壳内壁固定连接、且向外壳顶部倾斜,所述造粒板布满漏水孔并覆盖有滤布,所述造粒板上表面由多块隔板分隔成多个容泥腔;还包括横板、U型转杆,所述立柱一侧壁设置有滑槽,所述横板一端穿过滑槽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横板中部可转动连接有竖直连杆,所述横板上还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竖直连杆顶端与第二电机连接;所述U型转杆倒扣在外壳上部、且两端与外壳两侧壁中间位置铰接,所述U型转杆顶部与竖直连杆下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U型转杆的顶部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输出轴上固定有卷筒,所述卷筒靠近竖直连杆并通过拉绳与外壳下端中间部分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分别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壳为倒置的喇叭状。

优选的,所述外壳还适配有内胆,所述内胆与造粒板内环间隙配合。

优选的,所述造粒板上的容泥腔大小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造粒板向外壳顶部倾斜,使得污泥能够停留在造粒板上,而造粒板上的漏水孔供污泥中的水析出,滤布将污泥留在造粒板上;同时隔板将造粒板的上表面分隔成多个小的容泥腔,使得污泥留在容泥腔内,这样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同时制造很多污泥粒,效率高。另外通过第二电机可带动竖直连杆旋转,从而带动外壳旋转;由第二电机的正反转,容泥腔内的好氧活性污泥,在随设备一起往复转动的过程中,受到污泥本身的胞外聚合物粘黏作用、丝状菌缠绕作用和机械往复转动的离心碰撞作用、挤压推动作用、惯性滚动作用,最终将污泥中的水分挤出,形成抗冲击能力强、能承受高有机负荷,集不同性质的微生物的性能优异的好氧活性污泥颗粒,因此成品率高、品质好。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粒效率高、所得的污泥粒性能优异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壳和内胆配合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造粒板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3所示,一种浸没式好氧活性污泥成粒装置,包括外壳1、立柱2,所述立柱2内设有丝杆4,所述丝杆4上套设有滑块5,所述滑块5外径略小于立柱2的内径,所述丝杆4两端与立柱2可转动连接并由第一电机7驱动;所述外壳顶端设置有出泥口14、内部同心的设置有多个圆环形的造粒板15,所述造粒板15与外壳1内壁固定连接、且向外壳1顶部倾斜,所述造粒板15布满漏水孔并覆盖有滤布,所述造粒板15上表面由多块隔板18分隔成多个容泥腔;还包括横板3、U型转杆8,所述立柱2一侧壁设置有滑槽6,所述横板3一端穿过滑槽6与滑块5固定连接,所述横板3中部可转动连接有竖直连杆9,所述横板3上还设置有第二电机10,所述竖直连杆9顶端与第二电机10连接;所述U型转杆8倒扣在外壳1上部、且两端与外壳1两侧壁中间位置铰接,所述U型转杆8顶部与竖直连杆9下端固定连接。

具体来说,立柱2安装在污泥池旁,其高度应当满足外壳下降时可沉入污泥池池底,外壳1上升时壳底旋于池边之上;通过第一电机7可驱动丝杆4转动,以带动滑块5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外壳1上下移动;外壳1顶部的出泥口14可供污泥通过,造粒板15为圆环形且外边缘与壳外壳1内壁固定,使得外壳1在沉入污泥中时,污泥从造粒板15的圆孔、出泥口14通过;造粒板15向外壳1顶部倾斜,使得污泥能够停留在造粒板15上,而造粒板上15上的漏水孔供污泥中的水析出,滤布将污泥留在造粒板15上;同时隔板18将造粒板15的上表面分隔成多个小的容泥腔,使得污泥留在容泥腔内,这样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同时制造很多污泥粒,效率高。

另外竖直连杆19上端通过轴承或其他的方式可旋转的固定在横板3上,通过第二电机10可带动竖直连杆9旋转,从而带动外壳1旋转,由第二电机10的正反转,容泥腔内的好氧活性污泥,在随设备一起往复转动的过程中,受到污泥本身的胞外聚合物粘黏作用、丝状菌缠绕作用和机械往复转动的离心碰撞作用、挤压推动作用、惯性滚动作用,最终将污泥中的水分挤出,形成抗冲击能力强、能承受高有机负荷,集不同性质的微生物的性能优异的好氧活性污泥颗粒,因此成品率高、品质好。在造粒完成后,翻转外壳1,使得外壳1绕与U型转杆8铰接处旋转,从而将储泥口14位于下端;然后快速的上下往复移动外壳1,从而将容泥腔内的污泥粒完全排出。在储泥口14的下端放置横截面为V形或圆弧形的滑板,可将污泥粒滑运至所需的处理池内,或者是设置集粒筐将污泥粒收集起来可作为他用,或者是直接返回污泥池中。

进一步的,所述U型转杆8的顶部设置有第三电机11,所述第三电机11输出轴上固定有卷筒12,所述卷筒12靠近竖直连杆9并通过拉绳13与外壳1下端中间部分连接。应当理解的是,通过第三电机11的旋转,带动卷筒12转动,从而卷曲收拢拉绳13,便可带动外壳1翻转,使得污泥成粒装置的排粒实现自动化,操作省力、方便、快捷。其中,为了简化机构不第三电机11和卷筒12之间不设置减速器,因此第三电机11的转速应当很低,故应当使用低速电机,如步进电机、低速直流电机等。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分别与第一电机7、第二电机10、第三电机11电性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控制箱是由PLC为控制内核集成各电机开关和控制电路组成的控制箱体,方便对各电机的集中、自动、智能化的控制,从而实现污泥造泥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1为倒置的喇叭状,显然的外壳1设置成倒置的喇叭状,也就是上大下小的圆台形,一则方便造粒完成后的污泥粒从造粒板15的栅格内排出,再则在造粒板15同样的倾斜角度下,能够使造粒板15与外壳1连接的地方过滤到更多的污泥,从而确保造粒板15与外壳连接处的栅格能够成功的造粒。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1还适配有内胆16,所述内胆16造粒板15内环间隙配合。也就是说,内胆16同样是倒置的喇叭状,位于外壳1和造粒板15之间;使用时,将内胆16放置在污泥池池底,在外壳1下移与其配合时,通过外壳1和内胆16的配合,能够迫使更多的涌入造粒板15与外壳1形成的型腔内,从而缩短造粒时外壳1停留在污泥池内的时间,提高造粒的效率;同时也能确保造粒板15的每个栅格内均有足够的污泥,提高造粒的成功率,确保污泥粒的产量。

进一步的,所述造粒板15上的容泥腔大小均匀。具体的,使用隔板18分隔造粒板15的上表面时,应当使位于外罩1内上层的造粒板15上的容泥腔数量少、位于下层的造粒板15上的容泥腔数量多,确保各容纳腔的大小接近,以保证最终成粒的粒径均匀;其中造粒板15上的容泥腔大小,可根据所需好氧活性污泥颗粒的粒径而确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

一、启动第一电机7将外壳1放入待处理的污泥中,停在合适的位置静置一段时间(根据装置附近泥水中絮状活性污泥的含量确定)。

二、再次启动第一电机7将外壳2提升至高于池面30-50cm处。

三、控制第二电机10按照一定角度和频率的正反转,过竖直连杆9和U型转杆8带动外壳1往复转动将截留在容泥腔中的污泥成粒。

四、待污泥完全成粒后,关闭第二电机10,启动第三电机11,收拢拉绳13,使外壳1翻转至出泥口14向下,再启动第一电机7使得外壳1快速上下往复运动将所得制粒倒出。

五、重复上述步骤,连续不断的制造污泥粒。

为了得到更好地成粒效果和提高成粒效率,增加造粒板15的数量,当然合理增设几组本装置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