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一体化生物除臭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4820发布日期:2019-05-15 23:22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一体化生物除臭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臭,尤其涉及到一种立式一体化生物除臭设备。



背景技术:

生物除臭主要是利用微生物除臭,通过微生物的生理代谢将具有臭味的物质加以转化,使目标污染物被有效分解去除,以达到恶臭的治理目的。当含有气、液、固三项混合的有毒、有害、有恶臭的废气经收集管道导入本系统后通过培养生长在生物填料上的高效微生物菌株形成的生物膜来净化和降解废气中的污染物。传统的生物除臭设备往往占地面积大,布气不均,气体容易发生短流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方便的立式一体化生物除臭设备。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塔体、布气管道、循环水箱、循环水泵、循环管路和喷淋管路等,所述塔体顶部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塔体内设置有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生物填料层和洗涤填料层,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布气管道连接并穿过生物填料层和洗涤填料层用以均匀布气,所述循环水箱设置在所述塔体底部,所述循环水箱的出口端设置有所述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通过循环管路与所述喷淋管路连接。

具体地,所述喷淋管路为分段式喷淋管路,所述喷淋管路分别设置在所述生物填料层和洗涤填料层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管路上设置有电动阀。

具体地,所述生物填料和洗涤填料通过填料支架固定在所述塔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箱内设置有过滤器。

具体地,所述塔体底部设置有排水管路,所述排水管路与所述循环水箱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采用集装箱型立式形式,并设有布气管,有利于布气,减少气体短流现象发生,同时充分发挥填料层的作用,提高设备处理率,设备解决传统大气量生物除臭设备占地面积大,布气不均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 塔体;2、循环水箱;3、循环水泵;4、过滤器;5、电动阀;6、观察检修口;7、循环管路;8、生物填料;9、洗涤填料;10、喷淋管路;11、填料支架;12、生物设备进风口;13、生物设备出风口;14、布气管路;15、排水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塔体1、布气管道14、循环水箱2、循环水泵、循环管路和喷淋管路等,所述塔体顶部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塔体1内设置有依次设置有生物填料层和洗涤填料层,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布气管道14连接并穿过生物填料层和洗涤填料层用以均匀布气,所述循环水箱2设置在所述塔体1底部,所述循环水箱2的出口端设置有所述循环水泵3,所述循环水泵3通过循环管路7与所述喷淋管路10连接,所述循环水箱内设置有过滤器4。

所述喷淋管路10为分段式喷淋管路,所述喷淋管路分别设置在所述生物填料层和洗涤填料层的上方。

所述喷淋管路10上设置有电动阀5,塔体1设有标准法兰对接口,安装使用方便;塔体1设有爬梯、防护栏、观察口、检修口,检修维护方便;塔体1设有给排水电动阀并采用PLC控制,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专人操作处理。

塔体1为一体式玻璃钢结构形式,整体美观牢固,使用寿命长,适用于各类具有大量废气、异味气体产生的场所。

所述生物填料和洗涤填料通过填料支架11固定在所述塔体1内。

所述塔体1底部设置有排水管路15,所述排水管路15与所述循环水箱2连接。

废气经过收集风管收集后在离心风机的作用下从塔体1顶端进风口进入,经内部布气管道14均匀布气后从塔体1底部逆流而上依次通过洗涤填料层和生物填料层,废气再逆流经洗涤加湿填料层时被充分加湿,同时废气中的一些可溶性的污染物质被去除,气体在逆流向上通过生物填料层,利用微生物在填料层表面形成强大生物膜,当臭气经过填料层生物膜时,被微生物吸附、分解,废气得到净化处理,洁净气体从塔体1顶部的排气口汇集后从排放管道排出。塔体1底部为循环水箱2,循环水箱2上配有循环水泵3,气体从塔体1底部逆流而上,洗涤循环水从上喷淋而下,水气在洗涤填料层上充分接触,洗涤水回流到循环水箱2循环使用,塔体1设有电动给排水阀门,系统采用PLC控制,可根据项目调试设定排水和补水周期。塔体1生物填料层上设有一套喷淋管路,并采用电动阀控制,可定期对生物填料层加湿,同时可作为生物菌种接入或添加使用。

塔体1生物填料采用有机生物复合填料,可为微生物提供营养源同时具有吸附性,在塔体1停止运行的条件下仍可保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繁殖,抗冲击负荷大;

塔体1采用集装箱型立式形式,并设有布气管道14有利于布气,减少气体短流现象发生,同时充分发挥填料层的作用,提高塔体1处理率,塔体1解决传统大气量生物除臭塔体1占地面积大,布气不均的缺点,占地面积小,投资更省。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