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炭素磨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0150发布日期:2019-05-31 22:26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炭素磨粉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磨粉机,尤其是一种炭素磨粉机。



背景技术:

在炭素制品加工过程中,必须经过破碎、粉磨和筛分工序才能获得配料所需的各种不同的粒径,其中粉磨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现有产业中多数采用球磨机或辊磨机等对物料进行粉磨,而这些磨粉设备均存在结构复杂、尺寸大占地广和噪音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炭素磨粉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基座部、驱动部、传动部、轴承部、研磨部、进料部和出料部,基座部包括电机底座和两个轴承座,驱动部包括减速电机,传动部包括齿轮和传动轮,轴承部包括两个轴承,研磨部包括筒体、研磨轴和两个端盖,进料部包括进料口盖,出料部包括出料口盖和接料小车,筒体是圆筒状,两端设置有法兰盘,筒体前侧面上半部和后侧面下半部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研磨轴包括研磨体和分别设置在研磨体左右端的两个研磨体轴径,端盖是圆环结构,两个端盖分别通过法兰盘可拆卸连接在筒体上,研磨轴与筒体同轴线,研磨体是偏心实体,研磨体转动设置在筒体内,且两端的研磨体轴径分别穿过端盖伸出筒体外,两个轴承分别套装在研磨体轴径上,两个轴承座分别设置在两个轴承下方,进料口盖设置在进料口处,出料口盖设置在出料口处,接料小车放置在接料口下方,齿轮套装在一端研磨体轴径上,传动轮套装在减速电机的轴上,齿轮与传动轮相啮合,电机底座设置在减速电机下方。

为了研磨更加方便,研磨体的截面是凸轮形状,研磨体的截面包括上端圆弧、下端圆弧和中间过渡弧,上下两端圆弧是不同直径的圆弧,上下两端圆弧两端分别通过中间过渡弧光滑连接,上端的圆弧直径小于下端的圆弧直径,下端的圆弧与筒体截面圆同中心,研磨体下侧面与筒体内衬之间留有2~5毫米的间隙,研磨体外壁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研磨粒。

为了保护筒体,筒体内设置有筒体内衬,筒体内衬是圆筒状结构,筒体内衬外表面与筒体内表面接触。

为了便于制造,筒体是钢板焊接,钢板厚度10~22毫米。

为了便于进出料,进料口和出料口均是长方形,进料口和出料口沿轴线方向的两端分别距离筒体两端边界20~40毫米,筒体的径向截面上进料口与竖直轴线的夹角为15°~30°,出料口与竖直轴线的夹角为30°~45°。

为了保护进出料盖,进料口盖和出料口盖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内衬和出料口内衬,且进料口内衬和出料口内衬的内表面均与筒体内衬内表面平齐。

为防止泄露,研磨体轴径在与端盖接触位置设置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的优点:筒体内转动设置有与筒体同轴线的偏心研磨体,研磨体转动研磨物料,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研磨,研磨轴轴径伸出筒体并套装轴承,筒体设置进出料口,整体结构简单,采用减速电机带动传动轮与齿轮啮合传动,形式简单,传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面半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研磨体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研磨体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减速电机;2、电机底座;3、齿轮;4、传动轮;5、轴承;6、端盖;7、进料口盖;8、筒体;9、筒体内衬;10、接料小车;11、密封圈;12、进料口内衬;13、研磨轴;14、出料口内衬;15、出料口盖;16、轴承座;17、研磨体;18、研磨体轴径;19、研磨粒。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筒体8是圆筒状,两端设置有法兰盘,筒体8是钢板焊接,钢板厚度10~22毫米,筒体内衬9是圆筒状结构,筒体内衬9外表面与筒体8内表面接触,筒体8前侧面上半部和后侧面下半部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和出料口均是长方形,进料口和出料口沿轴线方向的两端分别距离筒体8两端边界20~40毫米,筒体8的径向截面上进料口与竖直轴线的夹角为15°~30°,出料口与竖直轴线的夹角为30°~45°,如图4所示,研磨轴13包括研磨体17和分别设置在研磨体17左右端的两个研磨体轴径18,端盖6是圆环结构,两个端盖6分别通过法兰盘可拆卸连接在筒体8上,如图2所示,研磨轴13与筒体8同轴线,研磨体17是偏心实体,研磨体17转动设置在筒体8内,且两端的研磨体轴径18分别穿过端盖6伸出筒体8外,如图3所示,研磨体轴径18在与端盖6接触位置设置有密封圈11,如图5所示,研磨体17的截面是凸轮形状,研磨体17的截面包括上端圆弧、下端圆弧和中间过渡弧,上下两端圆弧是不同直径的圆弧,上下两端圆弧两端分别通过中间过渡弧光滑连接,上端的圆弧直径小于下端的圆弧直径,下端的圆弧与筒体8截面圆同中心,研磨体17下侧面与筒体内衬9之间留有2~5毫米的间隙,研磨体17外壁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研磨粒19,两个轴承5分别套装在研磨体轴径18上,两个轴承座16分别设置在两个轴承5下方,进料口盖7设置在进料口处,出料口盖15设置在出料口处,进料口盖7和出料口盖15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内衬和出料口内衬,且进料口内衬12和出料口内衬14的内表面均与筒体内衬9内表面平齐,接料小车10放置在接料口下方,齿轮3套装在一端研磨体轴径18上,传动轮4套装在减速电机1的轴上,齿轮3与传动轮4相啮合,电机底座2设置在减速电机1下方,轴承5和减速电机1均是现有技术。

满足磨粉机研磨粒径的炭素物料进入磨粉机,首先安装好磨粉机各个部件,然后打开进料口盖7,炭素物料通过进料口进入磨粉机内部,炭素物料落入研磨体17与筒体内衬9的缝隙中,盖上进料口盖7,减速电机通电工作,传动轮4与齿轮3啮合传动,带动研磨轴13开始转动,研磨体17开始研磨物料,通过研磨粒19与筒体内衬9的转动摩擦将炭素物料磨碎,转动一段时间后,停止磨粉机工作,打开进料口盖7观察磨粉机内部的炭素物料是否满足研磨粒径要求,如已达到粒径要求,打开出料口盖15,炭素物料落入下方接料小车,如未达到粒径要求,盖上进料口盖7,继续磨粉机工作,直至研磨达到粒径要求后完成研磨。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