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感环氧树脂涂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9972发布日期:2019-08-03 17:14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感环氧树脂涂覆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感环氧树脂涂覆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感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电感进行环氧树脂涂覆,传统的涂覆方法为人工涂覆,由于人工操作动作不能保持一致性,会使得涂覆不均匀,涂覆后表面还会出现小水滴形状,影响产品质量;还有电感的输送、取料、预热、装框、收集等均不能实现全自动对接,效率低,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电感环氧树脂涂覆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感环氧树脂涂覆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感环氧树脂涂覆机,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流水线,所述流水线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料框提升部件、料板入框部件和第二料框提升部件,所述料板入框部件一侧设置有料池升降部件,所述料池升降部件上方设置有料板摆动部件,所述料板摆动部件的一侧设置有预热输送部件,所述流水线与所述预热输送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料池升降部件的两侧,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料板移载部件,所述料板入框部件、料板摆动部件、预热输送部件均设置在所述料板移载部件的行程范围的下方,所述预热输送部件一侧设置有料板输送部件,所述料板输送部件与所述预热输送部件的上方设置有真空吸盘部件;

所述第一料框提升部件、第二料框提升部件均包括竖直且平行设置的两块第一立板,所述两块第一立板之间通过四根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板的四个角位置,所述第一转轴均垂直于所述第一立板设置,所述第一转轴上均设置有两个链轮,其中上下对应的两个链轮之间均通过链条连接,所述第一立板之间还固定有两块竖直的第二立板,所述第二立板分别设置在同一侧的两根所述第一转轴之间,所述第二立板外均竖直绕设两条所述链条,同一侧的两条所述链条之间均布连接有若干水平的第一托板,所述第一托板设置在所述链条的外侧,所述料框提升部件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转轴传动连接的驱动组件;

所述料板入框部件包括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中部开设有第一方槽,所述第一固定板两侧的下方均设置有与电机传动连接的第一同步带,所述第一同步带外表面设置有若干可竖直卡入所述料板的导向件,所述第一同步带下方均设置有第二托板,所述第二托板靠近所述第一方槽一侧设置,所述第一同步带靠近所述第一方槽一侧的外表面上的导向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托板的上方,所述第二托板的一侧开设有能通过所述料板的第一落料槽,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两侧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落料槽下方的一侧均设置有光纤探头,所述第二托板的另一侧的上方均设置有第一接近开关,所述第一接近开关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下方;

所述料池升降部件包括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可上下运动的轴承固定座,所述轴承固定座上固定有储料槽,所述储料槽内设置有槽形底板,所述槽形底板上均布设置有若干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导流板之间均设有一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两端均转动设置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上方与下方均设置有摆动板,所述摆动板与所述第一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一磁力传动轮,所述第一磁力传动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座外,所述储料槽的外侧对应所述第一磁力传动轮位置均设置有第二磁力传动轮,所述第二磁力传动轮均设置在一第二传动轴上,所述第二传动轴与第一电机连接,所述储料槽底部设置有出料口;

所述料板摆动部件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方设置有第二方槽,所述第一支架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第二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上均布设置有若干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上端均传动设置一第二齿轮,所述第一支架对应所述第二齿轮位置均水平贯穿且转动设置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二齿轮一一对应固定在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所述第三转轴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的内部,所述第三转轴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一第二固定座内,所述第二固定座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固定座上开设有竖直的第二落料槽,所述第三转轴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座内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卡槽;

所述料板移载部件包括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上水平设置有两条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上左右移动设置有第四固定板,所述第四固定板上并排设置有两个第二支架,所述两个第二支架各自上下移动设置在所述第四固定板上,所述第二支架下端设置有两排用于夹取所述料板的夹爪;

所述料板输送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两条同步带,所述同步带上设置有所述料板;所述真空吸盘部件包括可吸取所述料板的吸盘,所述吸盘左右移动设置在所述料板输送部件、预热输送部件的上方;所述预热输送部件包括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下方设置有加热器。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真空吸盘部件包括第六固定板,所述第六固定板上竖直设置有轨道固定板,所述轨道固定板上设置有腰型槽,所述腰型槽的右端向下倾斜设置,所述腰型槽内设置有凸轮随动器,所述凸轮随动器与第三固定座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座通过一气缸水平移动设置在导向轴上,所述第三固定座的下方固定有所述吸盘,所述吸盘朝向所述料板输送部件所在方向设置。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预热输送部件包括第五固定板,所述第五固定板上方设置有所述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上方的两侧均设置有传送丝杆,所述传送丝杆与一电机传动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传动轴居中设置,所述导流板朝向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两侧均为内凹的弧形。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将电感的输送、取料、预热、涂覆、装框、收集等工序实现全自动对接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避免了人工涂覆影响产品质量,效率高,质量好,实用性高,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料板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图3为第一料框提升部件(第二料框提升部件)示意图。

图4为料板入框部件整体示意图一。

图5为料板入框部件整体示意图二。

图6为A部放大图。

图7为料池升降部件整体示意图一。

图8为料池升降部件整体示意图二。

图9为料板摆动部件整体示意图。

图10为B部放大图。

图11为料板移载部件整体示意图。

图12为料板输送部件、预热输送部件示意、真空吸盘部件组合示意图。

图13为真空吸盘部件整体示意图一。

图14为真空吸盘部件整体示意图二。

图15为料框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料板01,料框02,工作台03,流水线04,第一料框提升部件051,第二料框提升部件052,第一立板0501,第二立板0502,第一转轴0503,链轮0504,链条0505,第一托板0506,驱动组件0507,料板入框部件06,第一固定板0601,第一方槽0602,第一同步带0603,导向件0604,第二托板0605,第一落料槽0606,光纤探头0607,第一接近开关0608,料池升降部件07,第二固定板0701,轴承固定座0702,储料槽0703,槽形底板0704,导流板0705,第一传动轴0706,第二传动轴0707,第一固定座0709,摆动板0710,第一磁力传动轮0711,第二磁力传动轮0712,第一电机0713,出料口0714,料板摆动部件08,第一支架0801,第二方槽0802,第二转轴0803,第三转轴0804,第二电机0805,第一齿轮0806,第二齿轮0807,第二固定座0808,第二落料槽0809,第一卡槽0810,料板移载部件09,第三固定板0901,第一导轨0902,第四固定板0903,第二支架0904,夹爪0905,料板输送部件10,预热输送部件11,第六固定板1101,散热片1102,传送丝杆1103,真空吸盘部件12,第五固定板1201,轨道固定板1202,腰型槽1203,凸轮随动器1204,第三固定座1205,导向轴1206,吸盘120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图15。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如图1 ~图15所示,一种电感环氧树脂涂覆机,包括工作台03,工作台03上设置有流水线04,流水线04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料框提升部件051、料板入框部件06和第二料框提升部件052,料板入框部件06一侧设置有料池升降部件07,料池升降部件07上方设置有料板摆动部件08,料板摆动部件08的一侧设置有预热输送部件11,流水线04与预热输送部件11分别设置在料池升降部件07的两侧,工作台03上设置有料板移载部件09,料板入框部件06、料板摆动部件08、预热输送部件11均设置在料板移载部件09的行程范围的下方,预热输送部件11一侧设置有料板输送部件10,料板输送部件10与预热输送部件11的上方设置有真空吸盘1207部件12。第一料框提升部件051、第二料框提升部件052均包括竖直且平行设置的两块第一立板0501,两块第一立板0501之间通过四根第一转轴0503连接,第一转轴0503分别转动设置在第一立板0501的四个角位置,第一转轴0503均垂直于第一立板0501设置,第一转轴0503上均设置有两个链轮0504,其中上下对应的两个链轮0504之间均通过链条0505连接,第一立板0501之间还固定有两块竖直的第二立板0502,第二立板0502分别设置在同一侧的两根第一转轴0503之间,第二立板0502外均竖直绕设两条链条0505,同一侧的两条链条0505之间均布连接有若干水平的第一托板0506,第一托板0506设置在链条0505的外侧,料框提升部件均设置有与第一转轴0503传动连接的驱动组件0507。料板入框部件06包括第一固定板0601,第一固定板0601中部开设有第一方槽0602,第一固定板0601两侧的下方均设置有与电机传动连接的第一同步带0603,第一同步带0603外表面设置有若干可竖直卡入料板01的导向件0604,第一同步带0603下方均设置有第二托板0605,第二托板0605靠近第一方槽0602一侧设置,第一同步带0603靠近第一方槽0602一侧的外表面上的导向件0604设置在第二托板0605的上方,第二托板0605的一侧开设有能通过料板01的第一落料槽0606,第一固定板0601的两侧对称设置,第一落料槽0606下方的一侧均设置有光纤探头0607,第二托板0605的另一侧的上方均设置有第一接近开关0608,第一接近开关0608固定在第一固定板0601下方。料池升降部件07包括第二固定板0701,第二固定板0701上设置有可上下运动的轴承固定座0702,轴承固定座0702上固定有储料槽0703,储料槽0703内设置有槽形底板0704,槽形底板0704上均布设置有若干导流板0705,导流板0705与导流板0705之间均设有一第一传动轴0706,第一传动轴0706两端均转动设置有第一固定座0709,第一传动轴0706的上方与下方均设置有摆动板0710,摆动板0710与第一固定座0709固定连接,第一传动轴0706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一磁力传动轮0711,第一磁力传动轮0711设置在第一固定座0709外,储料槽0703的外侧对应第一磁力传动轮0711位置均设置有第二磁力传动轮0712,第二磁力传动轮0712均设置在一第二传动轴0707上,第二传动轴0707与第一电机0713连接,储料槽0703底部设置有出料口0714。料板摆动部件08包括第一支架0801,第一支架0801上方设置有第二方槽0802,第一支架0801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转轴0803,第二转轴0803与第二电机0805传动连接,第二转轴0803上均布设置有若干第一齿轮0806,第一齿轮0806上端均传动设置一第二齿轮0807,第一支架0801对应第二齿轮0807位置均水平贯穿且转动设置有第三转轴0804,第二齿轮0807一一对应固定在第三转轴0804的一端,第三转轴0804的另一端位于第一支架0801的内部,第三转轴0804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一第二固定座0808内,第二固定座0808固定在第一支架0801的内壁上,第二固定座0808上开设有竖直的第二落料槽0809,第三转轴0804位于第二固定座0808内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卡槽0810。料板移载部件09包括第三固定板0901,第三固定板0901上水平设置有两条第一导轨0902,第一导轨0902上左右移动设置有第四固定板0903,第四固定板0903上并排设置有两个第二支架0904,两个第二支架0904各自上下移动设置在第四固定板0903上,第二支架0904下端设置有两排用于夹取料板01的夹爪0905。料板输送部件10包括设置在工作台03上的两条同步带,同步带上设置有料板01;真空吸盘1207部件12包括可吸取料板01的吸盘1207,吸盘1207左右移动设置在料板输送部件10、预热输送部件11的上方;预热输送部件11包括散热片1102,散热片1102下方设置有加热器。真空吸盘1207部件12包括第五固定板1201,第五固定板1201上竖直设置有轨道固定板1202,轨道固定板1202上设置有腰型槽1203,腰型槽1203的右端向下倾斜设置,腰型槽1203内设置有凸轮随动器1204,凸轮随动器1204与第三固定座1205连接,第三固定座1205通过一气缸水平移动设置在导向轴1206上,第三固定座1205的下方固定有吸盘1207,吸盘1207朝向料板输送部件10所在方向设置。预热输送部件11包括第六固定板1101,第六固定板1101上方设置有散热片1102,散热片1102上方的两侧均设置有传送丝杆1103,传送丝杆1103与一电机传动连接。

料板入框部件06工作原理:是设置在流水线04上方的,控制同步带暂停,将如图1所示的料板01的两端分别卡入两侧导向件0604内,料板01的下端下落至于第二托板0605接触,两侧同步带将料板01沿第一落料槽0606方向带动,料板01在第二托板0605上运动时不会掉落,当料板01移动到第一落料槽0606位置时,就从第一落料槽0606落下了,此时只要在流水线04上放置相应的收集料板01的载具,就可以实现收集整理了,没掉落一个料板01流水线04可以往前流动一点,直至载具装满;而第一落料槽0606一侧的光纤探头0607则可以对落下的料板01进行计数,第一接近开关0608则可以感应的料板01是否放入对应导向件0604,便于系统的控制;第一方槽0602可实现多排料板01同时卡入导向件0604,提高生产效率。

料池升降部件07工作原理:第一电机0713带动第二传动轴0707转动,第二传动轴0707带着第二磁力传动轮0712转动,第二磁力传动轮0712通过磁力感应带动第一磁力传动轮0711转动,第一磁力传动轮0711通过第一固定座0709带动摆动板0710绕着第一传动轴0706转动或摆动,实现对环氧树脂的搅拌,导流板0705可以使得环氧树脂被搅拌的更加均匀。采用磁力传动,无需对储料槽0703进行开孔,避免了液体流出储液槽,节约原料,降低成本,减少污染。注:料池内的液体会由于涂覆作用而减少,为了保持液面稳定,料池一侧会设置匀速出料的出料桶,出料桶内也防止液体凝固的搅拌装置。

料板摆动部件08工作原理:产品料板01如图1所示,将料板01的两端从左、右侧相对应的两个第二固定座0808上的第二落料槽0809卡入,直至卡到第三转轴0804的第一卡槽0810内(料板01卡入第一卡槽0810内时电感朝下),然后启动第二电机0805(第二电机0805为步进电机),第二电机0805带动第二转轴0803转动,第二转轴0803带着第一齿轮0806转动,第一齿轮0806带动第二齿轮0807,第二齿轮0807带动第三转轴0804转动,由于料板01卡在第一卡槽0810内,所以料板01可以随着第三转轴0804的转动实现涂料(实际应用中第一支架0801下方放置环氧树脂料槽以供涂料),涂料后翻转180°,静置后可防止电感表面出现小水滴形状,多排电感同时涂料,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料板01,排列放置在料板输送部件10的两条同步带上,然后通过真空吸盘1207部件12上的吸盘1207将料板01吸取,由于凸轮随动器1204(初始位置在右端)在腰型槽1203内的运动轨迹为先倾斜向左上方运动,然后水平向左,然后水平向右,然后向右下方运动,如此循环往复运动,所示吸盘1207可以将料板01一件一件的挂到预热输送部件11的传送丝杆1103上,由于传送丝杆1103作旋转运动,可以带着料板01向前传送至散热片1102的上方,对料板01上的电感进行预热处理,然后通过料板移载部件09上右侧的两排夹爪0905将料板01夹至料板摆动部件08的第一卡槽0810内进行环氧树脂的全自动涂覆,然后右侧夹爪0905再回到散热片1102上方重复取料,此时料板移载部件09上左侧的两排夹爪0905正好可以将涂覆完成的料板01夹取送至料板入框部件06的导向件0604内,此时料板01已经完成了180°旋转,在料板入框部件06处将料板01装入料框02,装有料板01的料框02通过流水线04送至第一料框提升部件051进行收集整理,而第二料框提升部件052的作用是运动空料框02,通过流水线04将空料框02送至料板入框部件06的下方进行装载,料框02是放置在第一托板0506上进行上下运送的,第一料框提升部件051的运送方向是竖直向上,第二料框提升部件052的运送方向是竖直向下。

注:腰型槽1203指的是没有打通的腰型孔。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第一传动轴0706居中设置,导流板0705朝向第一传动轴0706的两侧均为内凹的弧形。弧形使得导流效果更好,液体也能搅拌的更加均匀,避免凝固。

本实用新型将电感的输送、取料、预热、涂覆、装框、收集等工序实现全自动对接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避免了人工涂覆影响产品质量,效率高,质量好,实用性高,适合推广。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