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预处理线除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6945发布日期:2019-08-16 22:31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钢板预处理线除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使空气从液体中通过实现空气除尘目的的装置,尤其是钢板预处理线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船舶制造等重工行业中,在处理钢板时会产生大量粉尘。目前,人们通过负压气流收集并输送粉尘,最终由滤筒过滤器将粉尘与气流过滤分离,实现对粉尘的收集。使用过程中发现,使用滤筒滤出粉尘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滤筒仅对直径为1~5微米的粉尘具有一定过滤作用,对于直径小于1微米或者大于5微米的粉尘,其过滤效果差;二是,滤筒极易被直径大于5微米的粉尘堵塞且需要频繁清洁,造成生产连续性差。因此,仅使用现有的滤筒过滤气流中的粉尘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使用滤筒过滤粉尘存在着滤筒易堵塞、过滤效果差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不易堵塞设备、生产连续性好、过滤效果好的钢板预处理线除尘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钢板预处理线除尘系统,其包括一滤筒除尘器和一离心风机,所述的离心风机的输入端与滤筒除尘器的输出端之间通过第一连通管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旋风除尘器和一水雾过滤器,所述的旋风除尘器的输出端与滤筒除尘器的输入端之间通过第二连通管相连通,所述的水雾过滤器的输入端与离心风机的输出端之间通过第三连通管相连通;

所述的旋风除尘器包括一支撑架和一顶部封闭的分离筒,所述的分离筒固定连接在支撑架的顶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分离筒的外部螺旋设置一蜗壳体,所述的蜗壳体的进风口设置在分离筒的外部,所述的蜗壳体的出风口沿分离筒切线与分离筒的内腔相连通;在所述的分离筒的内部沿其中心轴线设有一出风管,并且所述的出风管的出风端延伸出分离筒的顶部;在所述的分离筒的底部连通一圆锥状的集尘筒;在所述的集尘筒的底部连通一带有卸尘阀的卸尘管;

所述的水雾过滤器包括一密封的过滤箱本体、一进气管和一排气管,在所述的过滤箱本体的内顶部至内中部密封连接有若干竖向排列、平行间隔的分雾板;在所述的过滤箱本体的内中部密封连接有若干竖向排列、平行间隔的隔板;所述的分雾板与所述的隔板之间相互交错,且所述的分雾板与隔板之间以及隔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与过滤箱本体的内顶部、内底部之间形成通道;在所述的过滤箱本体内设有过滤液,且该过滤液的液面浸没隔板的中下部且不及分雾板的底端;所述的进气管固定连接在过滤箱本体的一端顶部,所述的进气管的出气端延伸至过滤箱本体内部且浸没在所述的过滤液中;所述的排气管固定连接在过滤箱本体远离进气管的一端顶部,且所述的排气管与过滤箱本体内部相连通,在所述的过滤箱本体远离进气管的一端外底部设有一带有排污阀的排污管。

优选的,在所述的卸尘管的下方活动设有一积尘箱。

优选的,所述的卸尘阀为重锤翻板卸灰阀。

优选的,在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上设有一伞状的浸润罩。

优选的,在所述的过滤箱本体临近排气管的一侧箱壁与临近的分雾板之间设有挡雾网。

优选的,在所述的过滤箱本体的一侧箱壁上连通设有一溢流管。

本实用新型是在滤筒除尘器的输入端连通有旋风除尘器,滤筒除尘器的输出端与离心风机的输入端相连通,离心风机的输出端连通有水雾过滤器,在离心风机的作用下,含有粉尘的空气经旋风除尘器的分离筒外部螺旋设置的蜗壳体按切线方向吸入分离筒,其由直线运动变为旋转运动,直径大于5微米的粉尘在流体压力的作用下沿圆锥状集尘筒螺旋下行并由集尘筒收集,直径小于5微米的粉尘随空气由出风管逸出送至滤筒除尘器,由滤筒除尘器的滤筒对1~5微米的粉尘进行过滤,滤筒不易被粉尘堵塞,其生产连续性好;含有直径小于1微米粉尘的空气再由离心风机送入水雾过滤器中,含有粉尘的气体连续在分雾板与隔板形成的通道流过,使含粉尘气体多次通过过滤液,其粉尘一部分被过滤液吸附留置在过滤箱本体底部,另一部在通道中与雾化过滤液融合,受重力及流体压力作用下滑入过滤箱本体底部沉淀后经排污管排除,过滤后的气体自排气管排出。本实用新型可对不同微米级的粉尘进行三级过滤,其设计合理,过滤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旋风除尘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向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水雾过滤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滤筒除尘器,2.离心风机,3.旋风除尘器,301.支撑架,302.分离筒,303.蜗壳体,3031.进风口,3032.出风口,304.出风管,305.集尘筒,306.卸尘管,307.卸尘阀,308. 积尘箱,4.水雾过滤器,401.过滤箱本体,402.进气管,403.排气管,404.分雾板,405.隔板,406.过滤液,407.浸润罩,408.排污管,409.排污阀,410.溢流管,411.挡雾网,501.第一连通管,502.第二连通管,503.第三连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图1中,钢板预处理线除尘系统,其包括一滤筒除尘器1和一离心风机2。离心风机2的输入端与滤筒除尘器5的输出端之间通过第一连通管501相连通。

如图1所示,钢板预处理线除尘系统,还包括一旋风除尘器3和一水雾过滤器4。其中,旋风除尘器3的输出端与滤筒除尘器1的输入端之间通过第二连通管502相连通,水雾过滤器4的输入端与离心风机2的输出端之间通过第三连通管503相连通。含有粉尘的空气依次通过旋风除尘器3、滤筒除尘器1、离心风机2和水雾过滤器4后排入大气。

如图2所示,旋风除尘器3包括一支撑架301和一顶部封闭的分离筒302。其中,支撑架301由12#槽钢焊接制成,分离筒302焊接在支撑架1的顶部。

在图2、图3中,在分离筒302的外部螺旋设置一蜗壳体303,该蜗壳体303按阿基米德螺旋线设置在分离筒302的外周面上,其进风口3031设置在分离筒302的外部,出风口3032沿分离筒302切线与分离筒302的内腔相连通。

如图1、图2所示,在分离筒302的内部沿其中心轴线设有一出风管304,该出风管304的出风端延伸出分离筒302的顶部并与第三连通管503相连通。

在图2中,在分离筒302的底部连通一圆锥状的集尘筒305,在集尘筒305的底部连通一卸尘管306。为方便对粉尘排卸进行控制,在卸尘管306上设有一卸尘阀307。在本实施例中,卸尘阀307优先选用结构紧凑、工作平稳可靠的重锤翻板卸灰阀。

为了便于对粉尘进行收集,如图2所示,在卸尘管306的下方活动设有一积尘箱308。

含有粉尘的空气在离心风机2的作用下,经蜗壳体303按切线方向吸入分离筒302,粉尘由直线运动变为旋转运动,直径大于5微米的粉尘在流体压力的作用下沿圆锥状集尘筒305螺旋下行,且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圆锥状集尘筒305底部并经卸尘管306排卸到积尘箱307中。直径小于5微米的粉尘随空气由出风管304逸出送至滤筒除尘器1,由滤筒除尘器1的滤筒对1~5微米的粉尘进行过滤,因滤筒适宜过滤1~5微米的粉尘,故滤筒不易被粉尘堵塞,其生产连续性好。

如图4所示,水雾过滤器4包括一密封的过滤箱本体401、一进气管402和一排气管403。

在图4中,在过滤箱本体401的内顶部至内中部密封连接有若干竖向排列、平行间隔的分雾板404,分雾板404与过滤箱本体401的内底部之间相间隔;在过滤箱本体401的内中部密封连接有若干竖向排列、平行间隔的隔板405,隔板405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与过滤箱本体401的内顶部、内底部之间相间隔。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分雾板404设有四个,隔板405设有三个,分雾板404与隔板405之间相互交错,从而在分雾板404与隔板405之间以及隔板405的上、下两端与过滤箱本体401的内顶部、内底部之间形成一通道。

如图4所示,在过滤箱本体401内设有过滤液406,该过滤液406的液面浸没隔板405的中下部且不及分雾板404的底端。过滤液406可以是对粉尘具有吸附作用的液体,也可以是与粉尘发生反应的化学药剂,在本实施例中,过滤液406优先选用成本较低的水。

在图1、图4中,进气管402固定连接在过滤箱本体401的一端顶部,进气管402的进气端与第三连通管503相连通,进气管402的出气端延伸至过滤箱本体401内部,并且浸没在过滤液6中。含粉尘的气体通过进气管402进入过滤箱本体401内部。

为使气体分散且与过滤液406充分接触,如图4所示,在进气管2的出气端上装配一伞形的浸润罩7,该浸润罩7浸没在过滤液406中。

在图4中,排气管403固定连接在过滤箱本体401远离进气管402的一端顶部,并且排气管403与过滤箱本体401内部相连通。过滤后的气体通过排气管403排出过滤箱本体401。

在图4中,在过滤箱本体401远离进气管402的一端外底部固定连接一排污管408,该排污管408与过滤箱本体401内部相连通。为了对排污进行控制,如图4所示,在排污管408上设有一排污阀409,排污阀409控制排污管408的通或断。

通过滤筒除尘器1过滤后的含有直径小于1微米粉尘的空气再由离心风机2经进气管402送入过滤箱本体401中,由于空间变化及过滤箱本体401内的分雾板404与隔板405的影响,含尘空气流向、流速产生变化而产生离心力,一部分粉尘直接与过滤液406融合或者在惯性作用下直接被过滤液406吸附;另一部分粉尘在与过滤液406接触后随空气进入分雾板404与隔板405形成的通道,由于气体的流动压力将部分过滤液406雾化并充满过滤箱本体401内部空间,流过分雾板404与隔板405之间通道的粉尘与雾化的过滤液406融合,然后自由落入过滤液406中或在流体压力作用移向隔板405或过滤箱本体401的内表面,再在重力及流体压力作用下滑入滤箱本体401底部的过滤液406中,沉淀后经排污管408排出滤箱本体4011。滤除粉尘的空气则由排气管403排出过滤箱本体401。

为控制过滤箱本体401内过滤液6的液位高度,如图1所示,在过滤箱本体401的一侧箱壁上连通设有一溢流管410,该溢流管410与过滤箱本体4011的内部相连通。在过滤箱本体401内部过滤液406的液面超过溢流管410时,多余的过滤液406由溢流管410排出。

为了防止过滤液406流失,如图1所示,在过滤箱本体401临近排气管403的一侧箱壁与临近的分雾板404之间设有挡雾网411,该挡雾网411有效拦截气体中被雾化的过滤液406,减少过滤液406的损失。

本实用新型应用过程中,含有粉尘的空气在离心风机2的作用下,依次通过旋风除尘器3、滤筒除尘器1和水雾过滤器4,其中,直径大于5微米的粉尘经旋风除尘器3分离收集,直径为1~5微米的粉尘由滤筒除尘器1过滤分离,直径小于1微米的粉尘在水雾过滤器4中由过滤液406过滤吸附。本实用新型实现对不同微米级的粉尘进行三级过滤,其过滤效果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