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园林景观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9298发布日期:2019-10-15 18:47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园林景观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景观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园林景观设备。



背景技术:

园林景观设备广泛运用于园林中,包括景观灯、景观柱、文化柱以及指示牌等。传统的园林景观设备如景观柱仅具有观赏以及照明的功能,但其在天气干燥时无法有效地增加周围环境的湿度,使得在园林内漫步的游客皮肤干燥,进而导致游客心情烦躁,影响游客的观赏心情。

目前,公告号为CN20354721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唐风景观柱,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上架柱型钢架结构组成;包括钢筋混凝土基座、圆柱型对外发光柱身和碗型斗拱柱头三部分,所述圆柱型对外发光柱身埋置于钢筋混凝土基座上方位置,内部采用柱型多面体钢架结构,在钢架结构的外部,外挂固定环向均匀分布的扇形对外发光发光体箱体,组成圆柱型对外发光柱身;所述碗型斗拱柱头设于圆柱型对外发光柱身上方位置,每个突出的拱头内嵌安装功能照明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唐风景观柱的碗型斗拱柱头内安装功能照明装置和圆柱型对外发光柱身,使其在白天不影响景观柱的总体外观美化景观的观赏效果,但存在以下缺陷:该景观柱缺少加湿功能,无法在天气干燥时有效改善景观柱周围的湿度环境,影响游客的观赏心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园林景观设备,该园林景观设备设有加湿装置,在其周围环境干燥时有效增大了空气的湿度,避免游客因空气干燥而心情烦躁,提高了园林环境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智能园林景观设备,包括具有观赏性的柱身以及安装于柱身内的用于增加周围环境湿度的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包括固定于柱身内的加湿管、固定于所述加湿管一端并朝向加湿管另一端鼓风的风机以及固定于所述加湿管远离所述风机的一端的加湿板,所述加湿管两端与所述柱身外连通;所述加湿板上开设有多个雾化孔;所述柱身内还设有用于检测柱身外周围环境湿度并驱动风机的感应装置以及与所述加湿管连通并为加湿管内提供水分的供水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柱身周围的空气干燥时,感应装置驱动风机工作,使得加湿管内产生从风机处朝向加湿板处流动的高速气流,于此同时,供水装置向加湿管内提供水分,使得加湿管内的高速气流中掺杂水分形成高速流动的水汽,最终水汽从加湿板上的雾化孔中喷出柱身,补充了周围的空气内的水分,从而提高了周围环境的湿度,避免游客因空气干燥而心情烦躁,提高了园林环境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外壁与所述加湿管内壁固定的喉管,所述喉管内径尺寸由其两端至其中部逐渐减小;所述供水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柱身内并位于所述加湿管下侧的供水箱以及一端与所述供水箱底部连通的软管,所述供水箱内设有水,且其顶部开设有气压孔;所述软管远离所述供水箱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加湿管以及所述喉管并与喉管内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风机工作时,加湿管内形成从风机朝向加湿板流动的高速气流,当该高速气流经过喉管内时,由于喉管内径尺寸由其两端至其中部逐渐减小,使得经过喉管中部的气流的通过面积减小,故而增大了该处气流的流速,减小了喉管中部内壁处的气压,而此时供水箱内的水面气压为大气压,故而供水箱内的水由于喉管内与供水箱内的气压差而通过软管流入喉管内并与喉管内的高速气流混合,从而在加湿管内形成水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喉管中部内壁开设有与软管连通的细化槽,所述细化槽开口处固定有布满细孔的细化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风机工作使得喉管内形成高速气流时,供水箱内的水通过软管流入细化槽并从细化板上喷出,由于细化板上布满细孔,使得水流在通过细化板时被细化板上的细孔打碎形成水珠,而该水珠在喷出细化板时又与喉管内的高速气流冲撞进而进一步细化成小水珠,该小水珠掺杂在高速气流中形成水汽,最终从加湿板处喷出;该细化板的设置,将水流细化成小水珠并掺杂在加湿管内的气流中形成水汽,防止水分在加湿管内残留,提高了喷出柱身的水汽中的含水量,增强了该景观设备的加湿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湿板与所述加湿管接触的表面设有第一螺纹,所述加湿管与加湿板接触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旋合的第二螺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湿板与加湿管通过第一螺纹以及第二螺纹的旋合固定,使得加湿板与加湿管实现可拆卸连接,方便了加湿板的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供水箱上表面开设有与外界水源连通的进水孔;所述供水装置还包括浮动在所述供水箱内水面上的浮块、固定于所述浮块上的浮柱、固定于浮柱上部的用于封闭所述进水孔的堵头以及套设于所述浮柱上并与所述供水箱内顶壁固定的限位管;所述限位管轴线与所述进水孔的轴线重合,且所述限位管内壁与所述浮柱之间具有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供水箱内的水位降低时,浮块下沉,带动浮柱下沉,使得堵头与进水孔脱离,此时,外界水源从进水孔经过限位管与浮柱之间的间隙流入供水箱,使得供水箱水位上升,补充了供水箱内的水分;当供水箱内的水位上升至一定高度时,浮块上浮,带动浮柱以及堵头上移,使得堵头封闭进水孔,从而使得供水箱内的水位停止上升,使得供水箱内的水位稳定,从而使得供水装置持续稳定地为加湿装置提供水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孔为锥形,且其位于所述供水箱内的开口大于其与外界水源连通的开口;所述堵头为圆锥体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供水箱内的水位上升时,浮块上浮,带动浮柱以及堵头上移,由于堵头为圆锥体,而进水孔位于所述供水箱内的开口较大,使得堵头上移时准确进入进水孔内封闭进水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孔内壁固定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圆心与所述进水孔的轴线重合;所述堵头上套设有与堵头固定的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圆心与所述堵头的轴线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堵头进入进水孔时,堵头上的第二密封圈与进水孔内的第一密封圈相抵,使得堵头与进水孔内壁之间的间隙填满,从而使得进水孔封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管靠近所述浮块的一端固定有圆心与限位管轴线重合的橡胶圈;所述浮块上表面固定有橡胶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供水箱内的水位上升时,浮块朝向限位管上浮,使得浮块上的橡胶板与限位管下端开口处的橡胶圈相抵,从而使限位管封闭,避免进水孔处泄露的水从限位管下端开口流入供水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感应装置包括与所述柱身外侧壁固定的湿度传感器以及与所述柱身内顶壁固定的驱动器,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驱动器电连接,所述驱动器与所述风机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外界空气干燥时,湿度传感器发送信号给驱动器,驱动器发送驱动信号给风机,驱动了风机工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当柱身周围的空气干燥时,感应装置驱动风机工作,使得加湿管内产生从风机处朝向加湿板处流动的高速气流,此时,供水装置向加湿管内提供水分,使得加湿管内的高速气流中掺杂水分形成高速流动的水汽,最终水汽从加湿板上的雾化孔中喷出柱身,补充了周围的空气内的水分,从而提高了周围环境的湿度,避免游客因空气干燥而心情烦躁,提高了园林环境的舒适性;

2.当风机工作时,加湿管内形成从风机朝向加湿板流动的高速气流,而当该高速气流经过喉管内时,由于喉管内径尺寸由其两端至其中部逐渐减小,增大了该处气流的流速,减小了喉管中部内壁处的气压,而此时供水箱内的水面气压为大气压,故而供水箱内的水由于喉管内与供水箱内的气压差而通过软管流入喉管内并与喉管内的高速气流混合,从而在加湿管内形成水汽;

3.当堵头进入进水孔时,堵头上的第二密封圈与进水孔内的第一密封圈相抵,使得堵头与进水孔内壁之间的间隙填满,从而使得进水孔封闭。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柱身;2、加湿装置;21、加湿管;211、第二螺纹;22、风机;23、加湿板;231、雾化孔;232、第一螺纹;24、细化部;241、喉管;2411、细化槽;242、细化板;3、供水装置;31、供水箱;311、气压孔;312、进水孔;3121、第一密封圈;32、软管;33、浮块;331、橡胶板;34、浮柱;35、堵头;351、第二密封圈;36、限位管;361、橡胶圈;4、感应装置;41、湿度传感器;42、驱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园林景观设备,包括柱身1、加湿装置2、供水装置3以及感应装置4。结合图2所示,柱身1为圆形柱体结构,其内部中空,且其外壁雕刻有石雕景观,用于游客的观赏。

如图1所示,加湿装置2包括加湿管21、风机22、加湿板23以及细化部24。加湿管21为圆形管状结构,设置于柱身1内,且其轴线水平。加湿管21两端穿过柱身1内壁并与柱身1外连通。风机22与加湿管21内壁固定,且风机22设置于加湿管21一端。加湿板23为圆形板状结构,其上开设有多个雾化孔231,雾化孔231的截面为圆形,且多个雾化孔231均匀分布于加湿板23的圆形端面上。结合图3所示,加湿板23的端面竖直,其圆柱面上刻有第一螺纹232,而加湿管21远离风机22的一端内壁刻有第二螺纹211,第一螺纹232与第二螺纹211的螺距相等,使得加湿板23旋入加湿管21远离风机22的一端并与加湿管21固定。

如图1所示,细化部24包括喉管241以及细化板242,喉管241为管状结构,其截面呈圆形,且其内径由其两端至其中部逐渐减小。喉管241设置于加湿管21中部,其轴线与加湿管21的轴线重合,且其外壁与加湿管21内壁固定。喉管241中部的内壁开设有细化槽2411,细化槽2411的水平截面为圆形,且细化槽2411的开口朝上。细化板242为圆形板状结构,其圆形端面水平,且其圆柱面与细化槽2411的内侧壁贴合固定。细化板242的圆形端面上布满细孔,用于将水流冲散为小水珠。

如图1所示,供水装置3包括供水箱31、软管32、浮块33、浮柱34、堵头35以及限位管36。供水箱31为圆形柱体结构,其内部中空,供水箱31的轴线与柱身1的轴线重合,且供水箱31外底面与柱体内底面固定。供水箱31上表面开设有气压孔311以及进水孔312。气压孔311的截面为圆形,其轴线竖直,使得供水箱31内的气压与外界气压一致。进水孔312的轴线与供水箱31的轴线重合,进水孔312为锥孔,且其下端开口大于其上端开口。软管32为塑料材质的管材,其截面为圆形,软管32一端与供水箱31下部连通,另一端依次穿过加湿管21以及喉管241延伸至细化槽2411处并与细化槽2411内连通。供水箱31内含有水,浮块33为圆形块状结构,由塑料制成,浮块33设置于供水箱31内并浮动在供水箱31内的水面上。浮柱34为圆柱体结构,由塑料制成,其轴线与浮块33的轴线重合,且其底面与浮块33上表面固定。堵头35为圆锥状结构,其底面为圆形,且其底面与浮柱34上端端面贴合固定。限位管36为截面呈圆形的管状结构,套设于浮柱34上,且限位管36上端与供水箱31内顶壁固定。限位管36的内壁与浮柱34之间存在间隙,且限位管36的轴线与进水孔312的轴线重合,使得当供水箱31内的水位上升时,浮块33上浮,带动浮柱34以及堵头35沿限位管36的轴线上移,从而使得堵头35准确进入进水孔312内。

如图1所示,进水孔312内设有第一密封圈3121,第一密封圈3121为圆环状,由弹性橡胶材料制成,第一密封圈3121的外壁与进水孔312内壁固定,且进水孔312的轴线穿过第一密封圈3121的圆心。堵头35上设有第二密封圈351,第二密封圈351为圆环状,由弹性橡胶材料制成,其外壁与堵头35圆锥曲面固定,且堵头35轴线穿过第二密封圈351的圆心,使得当堵头35进入进水孔312时,第一密封圈3121与第二密封圈351相抵,从而使得进水孔312完全封闭。此外,浮块33上设有橡胶板331,限位管36上设有橡胶圈361。橡胶板331为圆形板状,由弹性橡胶材料制成,橡胶板331套设于浮柱34上,且橡胶板331底面与浮块33上表面固定。橡胶圈361为圆形圈状结构,由弹性橡胶材料制成,固定于限位管36下端开口处,且限位管36轴线穿过橡胶圈361的圆心,使得当浮块33上浮时,橡胶板331与橡胶圈361相抵,防止水流从限位管36的下端开口流出。

如图1所示,感应装置4包括湿度传感器41以及驱动器42。湿度传感器41设置于柱身1上端并与柱身1外侧壁固定,用于检测周围环境的湿度。驱动器42设置于柱身1内并与柱身1内顶壁固定,用于驱动风机22工作。湿度传感器41与驱动器42电连接,而驱动器42与风机22电连接,当外界空气干燥时,湿度传感器41传递信号至驱动器42,驱动器42驱动风机22工作。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当外界空气干燥时,风机22工作,鼓动加湿管21内的空气朝向加湿板23流动,当气流经过喉管241中部时,由于气流的流动截面面积减小,故而该处的气流流速加快,从而于该处形成低气压,使得供水箱31内的水压入细化槽2411内并与细化板242碰撞,最终水流通过细化板242的细孔形成水珠,水珠在喉管241内的高速气流的冲撞下继续散化成小水珠并掺杂在气流中形成高速流动的水汽。最终,加湿管21内高速流动的水汽通过加湿板23上的雾化孔231喷出柱身1,达到增加周围环境湿度的作用,避免游客因空气干燥而心情烦躁,提高了园林环境的舒适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