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泵排气除烟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5899发布日期:2019-11-12 22:40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泵排气除烟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空泵排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屏幕真空镀膜领域中用到的抽真空的真空泵在排气的过程中,排出的气体中带有一部分从真空泵内挥发出来的润滑油,由于润滑油受热挥发,排出的气体容易对空气造成污染,人体吸入后也会危害人体健康。目前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对这种排气进行处理的相关设备;排入空气中的润滑油挥发物对环境造成影响,日积月累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真空泵排气除烟净化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净化真空泵排气过程中排出的有害气体,提高生产环保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真空泵排气除烟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净化箱,净化箱内左壁和右壁之间平行固定有隔离板,隔离板下端与净化箱内底面预留间隙;净化箱被隔离板分为净化箱左腔和净化箱右腔两部分,净化箱左腔和净化箱右腔通过隔离板下端与净化箱底面之间的间隙连通;净化箱右腔上方密封固定连接进气管道,净化箱左腔上方密封固定连接出气管道,邻近隔离板下端与净化箱左壁和右壁之间分别设有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净化箱右腔内右支撑板上设有石棉过滤装置,石棉过滤装置包括第一框架,第一框架中间布置有石棉;石棉过滤装置位上方设有无纺布过滤装置,无纺布过滤装置包括第二框架,第二框架中间布置有无纺布;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与净化箱右腔的形状相配且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左右两侧面均设有滑轮,隔离板右侧面与净化箱左壁和右壁相应位置处间隔设有与滑轮相适配的滑槽,第一框架上表面四个边框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镶嵌有封闭的第一密封条,第二框架上表面四个边框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镶嵌有封闭的第二密封条;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前面均设置有拉环;净化箱左腔内左支撑板上设有活性炭过滤块;净化箱前面开设有开口,开口竖直方向的高度高于活性炭过滤块和无纺布过滤装置最高层的高度,且开口顶端与净化箱顶面预留距离,开口周围以及隔离板前侧面上均设置有密封垫,开口左侧的净化箱上铰接有密封门,密封门左部通过设置在净化箱右部的锁扣装置配合锁闭。

净化箱右腔后壁竖直方向上开设有与第一框架适配的第三凹槽、与第二框架适配的第四凹槽,第一框架后边框嵌入第三凹槽中,第一框架上表面与第三凹槽上侧的间隙通过第一密封条密封;第二框架的后边框嵌入第四凹槽中;第二框架上表面与第四凹槽上侧的间隙通过第二密封条密封。

净化箱右腔前壁竖直方向上开有使第一框架穿过的第一通孔以及使第二框架穿过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内侧与第一框架前框上表面之间的间隙通过第一密封条密封;第二通孔内侧与第二框架前框上表面之间的间隙通过第二密封条密封;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位置分别与净化箱右腔后壁上开设的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的位置相对应。

活性炭过滤块下端四周围绕有第四框架,第四框架外侧面上镶嵌有封闭的第四密封条,第四框架内侧面上镶嵌有封闭的第五密封条。

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均为中空的第三框架,第三框架中部设置有成十字型的支撑条。

无纺布过滤装置叠加设置2-4层。

石棉过滤装置叠加设置1-2层。

活性炭过滤块叠加设置1-2层。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真空泵排气除烟净化装置,净化箱被隔离板分为净化箱左腔和净化箱右腔,净化箱左腔和净化箱右腔底部连通;通过将未处理的排气通过净化箱右腔中无纺布过滤装置和石棉过滤装置进行两次过滤,无纺布过滤装置和石棉过滤装置叠加设置在净化箱右腔中右支撑板上;进行两次过滤后的排气之后在通过净化箱左腔内活性炭过滤块进行第三次过滤,活性炭过滤块位于净化箱左腔内的左支撑板上;净化箱前侧面还开设有开口,便于更换无纺布过滤装置、石棉过滤装置以及活性炭过滤块,开口左侧的净化箱上铰接有密封门,密封门左部通过设置在净化箱右部的锁扣装置配合锁闭;通过本装置可以有效地将排气中的润滑油挥发物去除,使排出的气体干净无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无纺布过滤层结构示意图;

图3为石棉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净化箱右腔前壁正视图;

图5为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净化箱右腔后壁凹槽示意图;

图7为第四框架示意图。

图中:1-净化箱,101-净化箱右腔,102-净化箱左腔,2-隔离板,21-隔离板下端,31-右支撑板,310-第三框架,311-支撑条,32-左支撑板,4-石棉过滤装置,41-第一框架,42-石棉,43-第一凹槽,5-无纺布过滤装置,51-第二框架,52-无纺布,53-第二凹槽,6-滑轮,7-滑槽,8-拉环,9-密封门,10-开口,11-第三密封条,12-活性炭过滤块,121-第四框架,13-锁扣装置,14-第一通孔,141-第二通孔,15-第三凹槽,16-第四凹槽17-第一密封条,18-第二密封条,19-第四密封条,20-第五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6,一种真空泵排气除烟净化装置,包括净化箱1,净化箱1内左壁和右壁之间平行固定有隔离板2,隔离板2下端与净化箱1内底面预留间隙;净化箱1被隔离板2分为净化箱左腔102和净化箱右腔101两部分,净化箱右腔101上方密封固定连接进气管道,未经处理的排气通过净化箱101上方进入净化箱1内,在净化箱右腔101进行两次过滤后进入净化箱左腔102进行第三次过滤,净化箱左腔102上方密封固定连接出气管道或出气口,净化后的排气从净化箱左腔102上方排出;净化箱左腔102和净化箱右腔101通过隔离板下端21与净化箱1底面之间的间隙连通。

在图2至图4中,净化箱右腔101内右支撑板31上设有石棉过滤装置4,石棉过滤装置叠加设置1-2层,石棉过滤装置4包括第一框架41,第一框架41中间布置有石棉42;石棉过滤装置4位上方设有无纺布过滤装置5,无纺布过滤装置5叠加设置2-4层。无纺布过滤装置5包括第二框架51,第二框架51中间布置有无纺布52;未处理的排气首先通过无纺布过滤层5,进行第一次过滤后进入石棉过滤装置4进行第二次过滤,第一框架41和第二框架42与净化箱右腔101的形状相配且第一框架41与第二框架51左右两侧面均设有滑轮6,隔离板2右侧面与净化箱1左壁和右壁相应位置处间隔设有与滑轮6相适配的滑槽7,滑槽7与第一框架51和第二框架41之间的间隙使用密封垫11密封;第一框架41与第二框架51前面均设置有拉环8;通过拉环8以及滑轮6与滑槽7的配合可以很方便的进行更换无纺布过滤装置4和石棉过滤装置5。净化箱左腔102内左支撑板32上设有活性炭过滤块12,活性炭过滤块12叠加设置1-2层,未处理的排气在净化箱右腔101进行无纺布过滤以及石棉过滤后,进入活性碳层进行第三次过滤。净化箱1前面开设有开口10,开口10竖直方向的高度高于活性炭过滤块12和无纺布过滤装置5最高层的高度且开口10顶端与净化箱1顶面存在距离,便于更换无纺布过滤装置5、石棉过滤装置4以及活性炭层12,开口10周围设置有密封垫11,密封垫11密封装置防止泄漏气体,开口左侧的净化箱上铰接有密封门9,密封门9左部通过设置在净化箱右部的锁扣装置13配合锁闭,完成装置的密封。

在图5中,邻近隔离板下端21与净化箱1左壁和右壁之间分别设有左支撑板32和右支撑板31,左右支撑板是为了便于安放净化装置,左支撑板32和右支撑板31均为中空的第三框架310,第三框架310中部设置有成十字型的支撑条311。

在图6中,净化箱右腔101后壁竖直方向上开设有与第一框架41适配的第三凹槽15、与第二框架51适配的第四凹槽16,第一框架41后边框嵌入第三凹槽15中,第一框架41上表面与第三凹槽15上侧的间隙通过第一密封条17密封;第二框架51的后边框嵌入第四凹槽16中;第二框架51上表面与第四凹槽16上侧的间隙通过第二密封条18密封,进入净化箱右腔101的排气有可能从第一框架41上侧与滑槽7内侧之间的间隙或者从第二框架51上侧与滑槽7内侧之间的间隙中泄漏,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在第一框架41框架上表面设置封闭的第一密封条17和在第二框架51框架上表面设置封闭的第二密封圈18,使未处理的排气只能从框架中的无纺布52和石棉42中通过,从而进行良好的过滤。

在图4中,净化箱右腔101前壁竖直方向上开有使第一框架41穿过的第一通孔14以及使第二框架41穿过的第二通孔141,第一通孔14内侧与第一框架41前框上表面之间的间隙通过第一密封条17密封;第二通孔141内侧与第二框架前框51上表面之间的间隙通过第二密封条18密封;第一通孔14和第二通孔141的位置分别与净化箱右腔101后壁上开设的第三凹槽15和第四凹槽16的位置相对应。设置第一密封条17和第二密封条18的原因是为了防止排气泄漏,无法进行良好的过滤。

在图7中,活性炭过滤块12下端四周围绕有第四框架121,第四框架121四个外侧面上设有封闭的第四密封条19,第四框架121四个内侧面上设有封闭的第五密封条20,设置第四密封条19和第五密封条20是为了防止排气从净化箱右腔101进入活性炭过滤块12时排气泄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