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8117发布日期:2019-08-16 22:39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产品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

反应釜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利用反应釜可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化学工艺过程,而反应釜搅拌器是反应设备中的核心器件。在反应釜进行物料混合反应的过程中,通过搅拌器与不锈钢轴的旋转,从而进行搅拌反应的过程。

现有的搅拌器通常是在搅拌轴上增加搅拌螺旋叶片,螺旋叶片旋转会使釜体内形成一个大的涡流,各原料在涡流中旋转、碰撞,以此达到物料均匀混合的目的。但是搅拌轴一般设于釜体内的中心位置,通过减速器驱动后搅拌轴在釜体的中心绕同一方向搅拌,由于各种原料的本身的密度、质量不一致,在搅拌时容易在涡流中形成分层,难以快速将釜体内的物料搅拌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釜,它具有提高物料混合效果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反应釜,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顶部设有进料口、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筒体的顶部设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端上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伸入所述筒体内,所述搅拌轴上沿轴线间隔设置有正螺旋叶片和反螺旋叶片;所述搅拌轴的外部套设有循环套筒,所述循环套筒上下两端敞口设置、支撑固定在筒体内,所述循环套筒上设有连通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原料进行混合搅拌时,将原料从进料口倒入到筒体中,启动搅拌电机,搅拌电机驱使搅拌轴转动,正螺旋叶片和反螺旋叶片随之转动对物料进行搅拌,正螺旋叶片和反螺旋叶片搅拌的同时分别将物料沿着各自叶片的螺旋走向输送到循环套筒内,循环套筒对物料起到挤压的作用,以促进物料的混合;输送到循环套筒内的物料最终从连通口排向四周,再流向筒体的上下两端,实现物料的上下循环混合,从而消除物料旋转时产生的分层现象,使物料混合的更加充分,提高混合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循环套筒的外周面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内转动设有的叶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应釜搅拌时,物料在筒体内上下翻动,同时又从通孔中穿过,物料的反作用力会驱使叶轮旋转,叶轮对物料进行二次搅拌,从而使上下翻动的物料中又形成多个连续的小涡流,涡流之间碰撞在筒体中形成湍流,以进一步防止物料分层,促进各原料的混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叶轮包括转轴和圆周分布在转轴外侧面的拨块,所述转轴的轴线与所述搅拌轴的轴线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物料沿螺旋叶片的走向上下翻动,转轴的轴线与搅拌轴的轴线平行,使沿螺旋叶片走向流动的物料更容易从通孔中穿过,并带动叶轮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通口呈圆周分布,所述连通口上设置有弧形的翻边结构,翻边结构朝向远离搅拌轴的轴线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通口圆周分布使物料从循环套筒中排出的更均匀,翻边结构使物料从连通口穿出时更加平缓流畅,提升混合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体内部的底面上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搅拌轴转动连接在支撑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轴的下端与支撑架转动配合,支撑架对搅拌轴起到支撑限位的作用,从而提高搅拌轴的整体刚性,使搅拌轴的搅拌过程更流畅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体包括内胆和外层,所述内胆与外层之间留有间隔形成调温通道,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均与调温通道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应釜工作前先在调温通道内注入热水,对筒体内的原料进行预热,以加快原料的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胆与外层之间设置有螺旋形的隔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旋形的调温通道延长了流通路径,使热水对筒体的作用时间更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胆的内壁上固接有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对翻动中的物料进行适当阻拦,以消除物料的打旋现象,提高物料上下翻动的程度,从而达到更均匀的混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螺旋叶片和循环套筒,使物料上下循环混合,消除物料旋转时产生的分层现象,提高混合效率;

2、通过在循环套筒上开设通孔,并在通孔内转动设置有叶轮,叶轮对物料进行二次搅拌,进一步促进各原料的混合。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中,1、筒体;11、内胆;12、外层;13、调温通道;14、隔板;15、进料口;16、出料口;17、进水口;18、出水口;19、支撑架;2、搅拌电机;3、搅拌轴;4、正螺旋叶片;5、反螺旋叶片;6、循环套筒;61、支杆;62、连通口;63、翻边结构;64、通孔;7、叶轮;71、转轴;72、拨块;8、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反应釜,如图1所示,包括外形呈圆柱体状的筒体1,筒体1包括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胆11和外层12,内胆11采用导热良好的材料如不锈钢制作,具有一定强度和耐锈蚀性。内胆11和外层12之间留有适量间隔,以形成调温通道13,在该调温通道13内设置呈螺旋形分布的隔板14,从而使调温通道13设置为螺旋形。筒体1的顶部设有进料口15、底部设置有出料口16,出料口16不与调温通道13相连通;筒体1的底部还设置有进水口17,其侧壁上、靠近顶部的位置处设置有出水口18,进水口17和出水口18均与调温通道13相连通。反应釜工作前先在调温通道13内注入热水,对筒体1内的原料进行预热,以加快原料的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筒体1顶部的正上方固定安装有搅拌电机2,搅拌电机2的输出端竖直向下设置且固定连接有搅拌轴3,搅拌轴3伸入到筒体1内并与筒体1顶部回转连接,搅拌轴3与筒体1的平顶封头之间机械密封;筒体1内部的底面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架19,搅拌轴3的下端与支撑架19转动配合,支撑架19对搅拌轴3起到支撑限位的作用,从而提高搅拌轴3的整体刚性,使搅拌轴3的搅拌过程更流畅稳定。

搅拌轴3的下端设有一段正螺旋叶片4、上端设有一段反螺旋叶片5,正螺旋叶片4和反螺旋叶片5沿轴线间隔分布,搅拌轴3的外侧套设有循环套筒6,循环套筒6为上下两端敞口设置的圆筒状结构,循环套筒6的下端设置有三个圆周分布的支杆61,支杆61的另一端固定在筒体1的内壁上;循环套筒6在正螺旋叶片4和反螺旋叶片5留有间隔的位置处开设有连通口62,连通口62设置为四个,均匀分布在循环套筒6上,连通口62上向外延伸出弧形的翻边结构63,翻边结构63朝向远离搅拌轴3的轴线方向设置。

启动搅拌电机2,搅拌电机2驱使搅拌轴3转动,正螺旋叶片4和反螺旋叶片5随之转动对物料进行搅拌,正螺旋叶片4和反螺旋叶片5搅拌的同时分别将物料沿着各自叶片的螺旋走向输送到循环套筒6内,循环套筒6对物料起到挤压的作用,以促进物料的混合;输送到循环套筒6内的物料最终从连通口62排向四周,再流向筒体1的上下两端,实现物料的上下循环混合,从而消除物料旋转时产生的分层现象,使物料混合的更加充分,提高混合效率。

循环套筒6的外周面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64(参照图2),通孔64内转动设置有叶轮7,叶轮7由转轴71和圆周分布在转轴71外周面上的拨块72组成,叶轮7通过转轴71回转连接在通孔64内,且转轴71的轴线与搅拌轴3的轴线平行。搅拌轴3搅拌时,物料在筒体1内翻动,同时又从循环套筒6的通孔64中穿过,物料的反作用力会驱使叶轮7旋转,叶轮7对物料进行二次搅拌,从而使上下翻动的物料中又形成多个连续的小涡流,涡流之间碰撞在筒体1中形成湍流,以进一步防止物料分层,促进各原料的混合。

进一步的,在筒体1的内壁上布置有挡板8,通过挡板8对翻动中的物料进行适当阻拦,以消除物料的打旋现象,提高物料上下翻动的程度,从而达到更均匀的混合。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