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脱硫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7283发布日期:2019-08-16 22:33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生物脱硫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脱硫系统。



背景技术:

硫化氢是一种具有剧毒、强腐蚀性且带有恶臭气味的气体,其存在不仅会引起设备和管道腐蚀、催化剂中毒,而且还会严重地威胁人身健康与安全;目前大多采用喷淋吸收塔处理硫化氢,使硫化氢溶解于水中,再利用微生物的氧化作用将硫化氢氧化为单质硫,形成单质硫悬浊液。单质硫悬浊液不仅在吸收塔中容易附着在填料层上形成硫垢,还会堵塞管道及喷淋布水装置,因此需要及时将单质硫从循环液中清除。

吸收塔可利用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废水作为脱硫喷淋液,从吸收塔溢流出的单质硫悬浊液再送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但对含硫化氢量高的废气进行处理时,单质硫悬浊液对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造成较大冲击,极大影响污泥活性,降低生化处理效率,造成二次污染与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生物脱硫系统,该微生物脱硫系统不仅能实现对喷淋液的回收与重复使用,消除二次污染,还能高效维持填料层微生物的活性,保障吸收塔的运行。

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生物脱硫系统,包括吸收塔,所述吸收塔内设有喷淋机构和微生物填料层,在吸收塔底部设有出液口;还包括与所述出液口相连的脱硫液回用单元,所述脱硫液回用单元包括脱硫液收集池和置于脱硫液收集池下游的沉淀池;所述脱硫液收集池经设有提升泵的提升管道与沉淀池内设置的导流筒相连,在提升管道上设有管道混合器,并在管道混合器上连接加药管路;在沉淀池的池壁上设有出水堰,所述出水堰连接至清液池,在清液池底部设置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设有循环泵的循环管路连接至吸收塔内的喷淋机构,以形成液体循环系统,所述清液池内还连接有补充营养管路。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在所述提升管道上并联连接输送至脱硫液收集池的回流管道,所述回流管道设置于提升泵出口端。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回流管道上设有启闭阀门。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沉淀池底部设有沉淀排出口,经沉淀排出口连接至硫提纯机构,所述硫提纯机构包括依次相接的用于气化的蒸汽加热器、冷凝硫蒸汽的冷凝器和洗涤析出硫的洗涤槽。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清液池内设有搅拌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生物脱硫系统,有害气体硫化氢与吸收塔内喷淋的水溶液逆向接触反应,然后经过微生物填料层的微生物氧化处理,形成单质硫悬浊液;单质硫悬浊液自吸收塔出液口排出后进入脱硫液回用单元,使悬浊液中的单质硫得到有效分离,处理后的上清液流入清液池,再通过清液池回流至吸收塔喷淋机构,形成液体循环系统,实现喷淋液的回收重复使用,消除了二次污染;同时向清液池内补充营养,以维持填料层微生物的活性,保障吸收塔的运行。此外,在脱硫液回用单元中利用管道混合器,使单质硫悬浊液与药液反应产生成对分流、交叉混合和反向旋流,反应更充分;借助导流筒使处理后的单质硫悬浊液在沉淀池内自上而下均匀地进入,方便单质硫沉淀,得到可回用的上清液。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实现对喷淋液的回收与重复使用,消除二次污染,还能高效维持填料层微生物的活性,保障吸收塔的运行。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提升管道上并联连接输送至脱硫液收集池的回流管道,且回流管道设置于提升泵出口端,回流管道的设置可将单质硫悬浊液回流至脱硫液收集池内,使单质硫悬浊液在池内搅拌混匀,防止单质硫悬浊液在脱硫液收集池内沉积。

本实用新型所述回流管道上启闭阀门的设置,实现单质硫悬浊液回流量的自动控制,避免单质硫悬浊液回流倒灌的危险。

本实用新型所述沉淀池底部设有沉淀排出口,有利于沉淀池池底沉积物排出,同时沉淀排出口连接至硫提纯机构,使资源重复使用,避免二次污染。

本实用新型所述清液池内设有搅拌装置,方便营养与液体的混合,更有利于吸收塔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生物脱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吸收塔;2-喷淋机构;3-微生物填料层;4-出液口;5-脱硫液收集池;6-提升管道;7-提升泵;8-回流管道;81-启闭阀门;9-管道混合器;10-加药管路;11-沉淀池;111-沉淀排出口;112-硫提纯机构;12-导流筒;13-出水堰;14-清液池;15-出水口;16-循环泵;17-循环管路;18-补充营养管路;19-搅拌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该微生物脱硫系统,包括吸收塔1,所述吸收塔1内设有喷淋机构2和微生物填料层3,在吸收塔1底部设有出液口4;还包括与所述出液口4相连的脱硫液回用单元,所述脱硫液回用单元包括脱硫液收集池5,收集吸收塔1内的单质硫悬浊液,脱硫液收集池5下游还设有沉淀池11,脱硫液收集池5经设有提升泵7的提升管道6与沉淀池11内设置的导流筒12相连,在提升管道6上设有管道混合器9,管道混合器9电耗少、安装维护简单,所述管道混合器9上连接有加药管路10,加药管路10连接设于沉淀池11外的加药装置,用于向管道混合器9内提供药液聚铝和聚丙烯酰胺,方便药液聚铝、聚丙烯酰胺与废水充分反应;在沉淀池11的池壁上设有出水堰13,有利于上清液出水均匀;所述出水堰13连接至清液池14,在清液池14底部设置出水口15,所述出水口15通过设有循环泵16的循环管路17连接至吸收塔1内的喷淋机构2,以形成液体循环系统,所述清液池14内还连接有补充营养管路18,为吸收塔1补充营养源磷和钾,营养可为磷酸二氢钾。

为了防止单质硫悬浊液在脱硫收集池5内沉积,在所述提升管道6上并联连接输送至脱硫液收集池5的回流管道8,且回流管道8设置于提升泵7出口端,回流管道8的设置可将单质硫悬浊液回流至脱硫液收集池5内,使单质硫悬浊液在池内搅拌混匀。

于所述回流管道8上启闭阀门81的设置,实现单质硫悬浊液回流量的自动控制,避免单质硫悬浊液回流倒灌的危险。

另外,所述沉淀池11底部设有沉淀排出口111,有利于沉淀池11池底沉积物排出,同时沉淀排出口111连接至硫提纯机构112,所述硫提纯机构112包括依次相接的用于气化的蒸汽加热器、冷凝硫蒸汽的冷凝器和洗涤析出硫的洗涤槽,杂质硫在硫提纯机构112的作用下转换成纯净硫,使资源能够重复使用,有效利用,避免了二次污染。

此外,所述清液池14内搅拌装置19的设置,方便营养与液体的混合,更有利于吸收塔1处理效果。

含硫化氢的有害气体进入到吸收塔1与塔内喷淋机构2喷淋的水溶液逆向接触反应,同时经过微生物填料层3进行微生物氧化处理,处理后的净化气体从吸收塔1顶部排出,而吸收塔1喷淋的水溶液形成的单质硫悬浊液自出液口4排出口进入到脱硫液收集池5内,通过提升泵7将单质硫悬浊液提升到沉淀池11内,在提升泵7的出口端还并联设有输送至脱硫液收集池5的回流管道8,回流管道8使部分单质硫悬浊液回流至脱硫液收集池5内,对脱硫液收集池5内废水起到搅拌混匀的效果,防止单质硫悬浊液在脱硫液收集池5内沉积;在提升管道6中设有管道混合器9,单质硫悬浊液与药液聚铝、聚丙烯酰胺在混合器内产生成对分流、交叉混合和反向旋流,使单质硫悬浊液与药液充分反应,进而从沉淀池11内设置的导流筒12进入到沉淀池11内,使混合后液体在沉淀池11内自上而下均匀地排入池中,同时悬浮物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到池底中,上清液从沉淀池11池壁上设置的出水堰13均匀地进入到清液池14内,营养源磷和钾加入到清液池14内,在搅拌装置19的作用下使营养与废水充分反应,随后经循环泵16提升到吸收塔1内的喷淋机构2,形成液体循环系统。一套微生物脱硫系统可处理多个吸收塔1产生的喷淋水溶液,通过多个并联设置的循环管路17连接至吸收塔1内喷淋机构2,而微生物脱硫系统内池体设计参数由吸收塔1内需处理的喷淋液量决定。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实现对喷淋液的回收与重复使用,消除二次污染,还能高效维持填料层微生物的活性,保障吸收塔的运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所得的技术方案,都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