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硫塔塔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1184发布日期:2019-10-19 03:37阅读:843来源:国知局
脱硫塔塔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灰石生产用工艺塔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脱硫塔塔底结构。



背景技术:

在酸性氧化球团生产中,需要对回转窑烟气进行脱硫处理,处理后的烟气不回原烟囱,从脱硫塔顶部的烟囱直接排放,通过对回转窑烟气的处理来降低烟气排放的SO2数值,以实现达标排放。

脱硫塔的核心系统为喷淋吸收系统,待处理的烟气进入脱硫塔与喷淋的石灰石浆液接触,两者反应后去除烟气中的SO2,处理后的烟气经过除雾器除去烟气中的雾珠后排放。喷淋管道喷出的浆液又直接通过塔底进入氧化池内循环使用。喷淋层共计5层,高度分别为26米、28米、30米、32米、34米,流量为1500m3/h或3000m3/h。由于浆液中氯离子含量高,浆液的腐蚀性强,而且浆液从高空降落,会直接冲击塔底的防腐层,容易导致塔体防腐层损坏,进而腐蚀塔底结构,从而必须停机检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抵抗脱硫塔中喷淋浆液冲击、腐蚀的脱硫塔塔底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脱硫塔塔底结构,包括回流管以及与回流管连通的回流口,所述回流口为锥形口;所述回流口的表层由多个相同的扇形表层块组成,相邻表层块之间设有流道;所述表层块由内到外依次为钢结构层、耐酸底板和胶泥层。

进一步的是:所述胶泥层为厚度从中间向侧边逐渐减小的凸面层。

进一步的是:所述胶泥层的边部厚度为10mm。

进一步的是:所述耐酸底板厚度为20mm。

进一步的是:所述表层块的数量为八块。

进一步的是:所述耐酸底板为耐酸瓷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脱硫塔塔底设置倒锥形的回流口来对脱硫过程中下落的脱硫浆液进行回收,回流口的表层块之间设有流道由于对脱硫浆液进行引流,通过表层块最外层的胶泥层来承受脱硫浆液下落的冲击力,对脱硫浆液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再将脱硫浆液引流至流道中,本实用新型中回流口的表层耐腐蚀性强、抗冲击力优秀,不会在脱硫浆液的冲刷下被损坏,使用寿命得以延长,可避免脱硫浆液破坏塔底结构,保证脱硫系统的正常运行,减少了检修时间且节约了检修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回流口、2-回流管、3-表层块、4-流道、5-钢结构层、6-耐酸底板、7-胶泥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脱硫塔塔底结构,包括用于承接脱硫过程中下落脱硫浆液的回流口1以及连通在回流口1底部的回流管2,采用锥形口作为回流口1以对脱硫浆液进行导流,让脱硫浆液可顺着回流口1的斜面下滑至回流管2。针对脱硫塔塔底的防腐层存在容易脱落和被脱硫浆液击穿的缺点,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回流口1的表层由多个相同的扇形表层块3组成,表层块3的数量根据脱硫塔的规格进行选择,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八块表层块3组成回流口1表层;表层块3由内到外依次为钢结构层5、耐酸底板6和胶泥层7,相邻表层块3之间设有流道4。胶泥层7具有良好的抗冲击力,并能对下落的脱硫浆液进行缓冲,降低脱硫浆液对塔底结构的冲击力。耐酸底板6采用耐酸瓷板,耐酸瓷板的强度高,能够抵御脱硫浆液的冲刷。为了加快下落脱硫浆液的汇集,本实用新型中将胶泥层7设为厚度从中间向侧边逐渐减小的凸面层,通过胶泥层7的凸面对落至胶泥层7表面的脱硫浆液进行引流,让分散的脱硫浆液液滴汇集至流道4中形成液流,能使脱硫浆液尽快流入回流管2中。

根据对所采用脱硫塔规格和脱硫浆液流量进行计算后,本实用新型中胶泥层7的边部厚度为10mm,耐酸底板6厚度为20mm,采用上述尺寸可在保证塔底结构强度的前提下节约生产成本。

在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脱硫塔塔底结构进行施工时,先将原脱硫塔底部的防腐层全部铲除,安装钢结构层后打磨光滑,达到施工规范要求后,按扇形工作面弹线,共计分成8个铺装工作面,将耐酸瓷板按铺装面积和要求进行切割,在钢结构层上铺设耐酸瓷板,再采用胶泥层砌筑,并在每个扇形面之间挖出流道,待自然干燥固化后,脱硫塔塔底结构施工完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