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粘胶面气泡的抹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5005发布日期:2019-11-05 23:36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低粘胶面气泡的抹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硅片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降低粘胶面气泡的抹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粘棒工序使用的抹胶装置为“平行”状刀刃(见图1),抹胶方式会导致胶层呈现“凹”形貌,导致硅棒在放置于胶层上后,硅棒边缘首先与两边凸起胶层接触,进而将胶水向中间挤压,而胶层中间存在空隙,受空气影响,胶水无法全部填满空隙而导致硅棒与树脂板在中间部分中空。切割完成后,胶层无法为钢线提供缓冲,导致出刀速度快而引起硅片崩边或粘胶面中部出现气泡,导致粘胶面立崩。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降低粘胶面气泡的抹胶装置,尤其适合硅棒粘棒时使用,抹胶主体设有弧形抹胶刃,使得抹胶时将空气有效排出,保证硅棒和胶层之间无间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降低粘胶面气泡的抹胶装置,包括抹胶主体、导向装置、可升降支架和把手,把手对称设于抹胶主体的两侧,抹胶主体设于导向装置上,导向装置设于可升降支架上,抹胶主体与粘接胶接触的一侧设有弧形抹胶刃。

进一步的,弧形抹胶刃为向抹胶主体方向凹陷的弧形刃。

进一步的,导向装置包括导轨和滑动装置,滑动装置与把手连接,滑动装置滑动设于导轨上。

进一步的,可升降支架包括升降装置、挡板和缓冲装置,挡板设于升降装置上,缓冲装置设于挡板上。

进一步的,升降装置为齿轮齿条传动。

进一步的,升降装置为气压传动。

进一步的,缓冲装置为橡胶垫。

进一步的,缓冲装置为弹簧。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抹胶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在硅棒粘棒时对树脂板进行抹胶,抹胶主体具有弧形抹胶刃,使得抹胶后的胶层呈凸型,在抹胶过程中将空气有效排挤出填充间隙,保证硅棒与胶层之间无间隙,提高硅棒粘棒的效率;

2.涂抹胶层呈“凸”型状,保证硅棒和胶层无缝隙,不会树脂板与硅棒中间产生气泡,减少粘胶面产生气泡,造成硅片粘胶面崩边;

3.该抹胶装置具有导向装置和升降装置,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将抹胶主体放置与导向装置上,操作人员只需扶助把手就可使得抹胶主体在导向装置上滑动,降低操作人员强度,升降装置的设置,可以对抹胶主体进行升降,方便对树脂板的抹胶,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现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导向装置和升降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导向装置和升降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抹胶后的胶面形状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抹胶后的胶面截面形状示意图。

图中:

1、抹胶主体 2、把手 3、抹胶刃

4、树脂板 5、导向装置 6、升降装置

7、挡板 8、缓冲装置 9、粘接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结构,具体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结构,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降低粘胶面气泡的抹胶装置,用于硅棒粘棒时使用,对树脂板4上的粘接胶9进行涂抹,具有弧形抹胶刃3,使得抹胶后的涂抹胶层呈凸型,保证硅棒和胶层无缝隙,不会树脂板与硅棒中间产生气泡,减少粘胶面产生气泡,造成硅片粘胶面崩边。

如图2所示,上述的降低粘胶面气泡的抹胶装置,包括抹胶主体1、导向装置5、可升降支架6和把手2,把手2对称安装在抹胶主体1的两侧,便于操作人员手握住,对抹胶主体1施力,抹胶主体1安装在导向装置5上,抹胶主体1用于对树脂板4上的粘接胶进行涂抹,导向装置5用于对抹胶主体1进行导向,使得抹胶主体1能够在导向装置5的作用下进行直线运动,便于对树脂板4上的粘接胶9进行涂抹,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导向装置5安装可升降支架6上,可升降支架6能够进行升降,带动导向装置5升降,进而带动抹胶主体1升降,便于对树脂板4上的粘接胶进行涂抹,同时,便于后续的硅棒的粘接,减少搬运抹胶主体1移动,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抹胶主体1与粘接胶9接触的一侧设有弧形抹胶刃3,弧形抹胶刃3用于对树脂板4上的粘接胶9进行涂抹,使得涂抹胶层呈呈“凸”型状,保证硅棒和胶层无缝隙,不会树脂板与硅棒中间产生气泡,减少粘胶面产生气泡,造成硅片粘胶面崩边。

具体地,如图2所示,上述的抹胶主体1为长方体结构,其长度与树脂板4的宽度相适应,在抹胶主体1的两侧对称安装有把手2,便于操作人员手握住把手2,对抹胶主体1施加推力,对树脂板4上的粘接胶9进行涂抹。在抹胶主体1的下部,也就是抹胶主体1与粘接胶9接触的一侧设有抹胶刃3,该抹胶刃3的形状为圆弧形,该圆弧为向抹胶主体1的一侧凹陷,形成一个向内凹陷的圆弧刀刃,使得抹胶主体1进行树脂板4上的粘接胶9进行涂抹后,胶层形貌为“凸”形貌,抹胶主体下部的弧形抹胶刃,弧形抹胶刃3为中间低两边高圆弧形状,使得涂胶过程中胶层呈现“凸”的形貌,如图5和图6所示,硅棒接触胶层瞬间,首先接触胶层中间部位,胶层在受到重力挤压时,胶水将由中间向两边缓慢均匀扩散,可将空气有效排挤出填充间隙,确保硅棒和胶层之间无间隙,树脂板4与硅棒中间不会产生气泡,减少粘胶面产生气泡,造成硅片粘胶面崩边。抹胶主体1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为了便于抹胶主体1进行直线运动,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将抹胶主体1安装在导向装置5上,如图3和4所示,该导向装置5包括导轨和滑动装置,滑动装置与把手2固定连接,滑动装置滑动安装在导轨上,且滑动装置能够在导轨上自由滑动,带动抹胶主体1滑动,使得抹胶主体1完成随树脂板4上的粘接胶9进行涂抹。这里导向装置5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导轨,导轨上均设置有滑动装置,抹胶主体1两侧的把手2分别与两个滑动装置固定连接,使得抹胶主体1在相互平行的导轨上滑动。这里导轨为直线导轨,可以是气动导轨,也可以是液压导轨,或者是类型的直线导轨,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滑动装置为滑块,滑块与导轨相配合,在导轨上滑动。

上述的可升降支架6包括升降装置、挡板7和缓冲装置8,挡板7固定安装在升降装置上,缓冲装置8固定安装在挡板7上,升降装置用于对抹胶主体1进行升降,使得抹胶主体1对树脂板4上的粘接胶9涂抹完成后,将抹胶主体1升起,便于后续硅棒的粘接,减少抹胶主体1搬运,提高抹胶的工作效率。挡板7用于对抹胶主体1的阻挡,对抹胶主体1进行限制,避免抹胶主体1在导轨上运动时,由于操作者用力过大,造成抹胶主体1滑出导轨;缓冲装置8固定安装在挡板7上,对撞击在挡板7上的抹胶主体1进行缓冲,减少抹胶主体1对挡板7的撞击,延长挡板7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优化方案,升降装置的数量为四个,每两个升降装置对称安装在一条导轨的两端,两个升降装置同时对导轨进行升降。升降装置的上部与导轨的底部固定连接,挡板7位于导轨的两端,抹胶装置位于两个挡板7之间,便于挡板7与抹胶主体1进行阻挡。这里升降装置可以是齿轮齿条传动,也可以是气压传动,如气缸,也可以是液压传动,如液压缸,优选的,升降装置为气缸,气缸伸缩杆的端部与导轨固定连接,气缸伸缩杆的伸缩带动导轨的升降,进而带动抹胶主体1的升降。气缸可以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或者是安装在支撑架上,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四个气缸通过四通连接,通过一个电磁阀控制其进气或出气,以此保证四个气缸同时升降。

上述的缓冲装置8可以是橡胶垫,也可以是弹簧,或者是其他弹性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将升降装置的气缸固定安装在底座上,将导轨安装在气缸的伸缩杆的端部,将抹胶主体1与导轨的滑块固定安装,使得抹胶主体1在导轨上自由滑动,当进行抹胶时,将树脂板4放置在抹胶主体1的正下方,将粘接胶9滴在树脂板4上,升降装置下降,抹胶主体1下部的弧形抹胶刃3与粘接胶9接触,进行抹胶,抹胶完成后,升降装置带动抹胶主体1上升,进行后续的硅棒的粘接。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