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清理池底污泥的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9372发布日期:2019-10-19 03:28阅读:58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清理池底污泥的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清理池底污泥的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取出水中漂浮物的一种构筑物,是一种用于净化水质的设备,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沉降下来的污泥积累在水池底壁,需要定期清理。

现有公告号为CN20660423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初沉池,包括池体。池体内设有两个池槽,池体上池槽内设有斜坡,该斜坡的坡度为25%-35%。斜坡上均匀地设有若干个进水口,这些进水口与玻璃清洗车间的沉淀池的排水管接通。池体上远离斜坡处设有排水槽,该排水槽的底部设有若干个集水孔,池体上排水槽的一侧设有排水孔。池体上池槽的底部埋设有钢轨,该钢轨的顶面与池槽的底面重合。

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缺陷:经过沉降的污泥堆积至沉降池底后,将铲车开至沉降池底对污泥进行清理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难以避免铲车司机操作不当而发生危险的情况,此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清理池底污泥的沉淀池,具有能够安全高效地对沉淀池底的污泥进行清理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便于清理池底污泥的沉淀池,所述池体内设置有清理池体底壁的刮泥板,所述刮泥板垂直于池体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刮泥板垂直于长度方向的两测固定连接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沿刮泥板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池体相对的两侧壁上均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支撑臂远离刮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在驱动装置上,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支撑臂和刮泥板沿池体长度方向运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装置驱动刮泥板沿池体长度方向运动,将池体所沉淀的污泥推送至池体一侧,具有高效地对池体内的堆积的污泥进行清理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池体底壁由倾斜部和水平部构成,所述倾斜部一侧与水平部之间连接有缓冲坡,所述缓冲坡与倾斜部相连的一侧的高度低于缓冲坡与水平部相连的一侧,另一侧设置在池体垂直于长度方向并远离水平部的侧壁顶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刮泥板首先位于水平部远离倾斜部的一侧,沿池体长度方向运动,经过缓冲坡缓冲后,将池体的污泥推送至倾斜部,并最终推送至池体侧壁顶端上,以便污泥的后续收集清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驱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以及第二从动齿轮,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子与驱动齿轮同轴固定,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均转动连接在池体侧壁上,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中点之间的连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等于所述倾斜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其中第一从动齿轮设置在缓冲坡上方;

所述驱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之间连接有链条,所述链条与驱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以及第二从动齿轮之间均啮合,所述支撑臂固定设置在链条的上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驱动电机,令刮泥板沿水平部长度方向运动,当刮泥板运动至缓冲坡上方时,沿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之间的连线方向运动,将污泥推送至倾斜部上,并推送出池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倾斜部远离缓冲坡的一侧设置有收料斗,所述池体村集体长度方向的两侧壁远离水平部一侧延伸出有安装板,所述收料斗设置在安装板之间,并且所述收料斗的一侧与倾斜部端部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刮泥板推送出池体的污泥收集至收料斗内,以便收集刮泥板所清理出的污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料斗转动连接于安装板之间,所述收料斗上设置有控制收料斗转动的拉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收料斗内的污泥堆积至一定量时,拉动拉杆,使收料斗朝向远离倾斜部的一侧倾斜,此时可通过铲车等工具将收料斗内的污泥接走,以便污泥的清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料斗的横截面呈“V”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V”形的收料斗,便于污泥落入收料斗,同时呈一定角度倾斜的侧壁便与将污泥倾倒出收料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刮泥板的底端形成有楔形部,所述楔形部的楔形面朝向池体远离倾斜部一侧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楔形部可有效减小刮泥板与池体底壁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刮泥板在清理过程中所受到的摩擦力减小,减少磨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刮泥板上开设有多个过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水孔可减小刮泥板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减小在移动过程中支撑臂所受到的阻力,延长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刮泥板以及驱动刮泥板沿池体长度方向运动的驱动装置,便于对池体底壁所堆积的污泥进行清理的作用;

2.通过水平部以及倾斜部的设置,便于将清理出的污泥清理出池体;

3.通过转动设置在安装板之间的收料斗,以便对刮泥板所清理出的污泥进行收集和清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用于体现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用于体现池体内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池体;11、倾斜部;12、水平部;13、缓冲坡;14、收料斗;141、拉杆;142、转轴;15、安装板;151、让位槽;2、刮泥板;21、支撑臂;22、楔形部;23、过水孔;3、驱动装置;31、驱动电机;32、驱动齿轮;33、第一从动齿轮;34、第二从动齿轮;35、链条;36、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便于清理池底污泥的沉淀池,如图1所示,包括池体1,池体1内垂直于长度方向设置有刮泥板2,刮泥板2的底端与池体1底壁存在较小的距离。刮泥板2垂直于长度方向的两测固定连接有支撑臂21,支撑臂21沿刮泥板2长度方向设置,池体1相对的两侧壁上均设置有驱动装置3,支撑臂21远离刮泥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在驱动装置3上,刮泥板2通过驱动装置3驱动支撑板沿池体1长度方向运动,刮泥板2上开设有多个过水孔23。

如图1和2所示,池体1底壁由水平部12和倾斜部11构成,倾斜部11与水平部12之间连接有缓冲坡13,缓冲坡13朝向倾斜部11一侧倾斜。倾斜部11远离缓冲坡13的一侧延伸至池体1远离水平部12的侧壁顶端,倾斜部11与水平部12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为30°。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31和驱动齿轮32,驱动齿轮32设置在池体1长度方向的侧壁上,驱动电机31的转子与驱动齿轮32同轴固定;驱动装置3还包括第一从动齿轮33和第二从动齿轮34,第一从动齿轮33和第二从动齿轮34均转动连接在池体1侧壁上 ,驱动齿轮32设置在水平部12远离斜坡的一侧,第一从动齿轮33设置在缓冲坡13上方,第一从动齿轮33与第二从动齿轮34中点之间的连线与倾斜部11平行,第一从动齿轮33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用于保持链条35角度的支撑杆,支撑臂21远离刮泥板2的一侧焊接固定于链条35的上表面处,起始时刮泥板2位于水平部12远离倾斜部11的一侧。

当沉淀池内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降后,部分污泥堆积于池体1底壁上,启动驱动电机31正转,驱动齿轮32带动第一从动齿轮33和第二从动齿轮34开始转动,链条35带动支撑臂21和刮泥板2朝向倾斜部11运动,刮泥板2底端对池体1底壁所堆积的污泥进行推动,当刮泥板2运动至第一从动齿轮33和第二从动齿轮34之间后,刮泥板2继续带动污泥向倾斜部11上运动,继续运动至倾斜部11远离水平部12的一侧后,即可对污泥进行清理。由于刮泥板2的高度保持不变并与水平部12底壁所存在的距离较小,且倾斜部11与水平部12延长线之间存在夹角,在倾斜部11与水平部12之间延长线夹角为30°时,倾斜部11与链条35上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水平部12与链条35之间距离的2√3x/3,由于高度差的限制,刮泥板2难以继续向倾斜部11运动,故增设缓冲坡13,且第一从动齿轮33设置在缓冲坡13上方,当刮泥板2运动至水平部12和倾斜部11之间时,刮泥板2随链条35的倾斜角度转动至与倾斜部11垂直的状态,缓冲坡13的设置给刮泥板2调整角度的一定缓冲时间,设传送带与水平部12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x,单位为米,缓冲坡13两端的高度差等于2√3x/3 -x,约等于0.154x米,缓冲坡13两侧之间的距离较短,以便刮泥板2的角度调整。由于缓冲坡13两侧之间的距离差较小,故不易堆积大量污泥,并且对刮泥板2清理污泥时所造成的影响较小。刮泥板2继续运动,将污泥推送至倾斜部11远离水平部12的一侧,以便收集。在刮泥板2的运动过程中,会受到来自水流的阻力,过水孔23的设置可使部分水流通过过水孔23,减小水流对刮泥板2所产生的阻力,有效减小支撑臂21所受到的损伤,以延长刮泥板2的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池体1长度方向的两侧朝向远离水平部12的一侧延伸出有安装板15,安装板15之间设置有收料斗14,收料斗14两侧设置有转轴142,转轴142嵌设在安装板15内,并且与安装板15之间为转动连接,收料部一侧与倾斜部11端部抵接。收料斗14靠近安装板15的一侧设置有拉杆141,转轴142与拉杆141之间同样为转动连接,安装板15远离水平部12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拉杆141上下移动的让位槽151(参见图1),并且收料斗14的横截面呈“V”形。当刮泥板2将污泥推送至倾斜部11端部后,设置在安装板15之间的收料斗14对污泥进行承接,当收料斗14内的污泥收集至一定程度后,拉动拉杆141,使收料斗14向远离倾斜部11一侧倾斜,使用铲车等工具对收料斗14内的污泥进行承接,便于污泥的收集和清理。安装板15向上延伸出一定高度,第二从动齿轮34转动连接在安装板15上,使刮泥板2可运动至倾斜部11端部,以便污泥更好地落入收料斗14内,收料斗14两侧的坡度便于收集污泥以及将污泥排出收料斗14。

如图2所示,刮泥板2的底端形成有楔形部22,楔形部22的楔形面朝向池体1远离倾斜部11一侧设置,楔形部22可有效减小刮泥板2与池体1底壁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刮泥板2在清理过程中所受到的摩擦力减小,减少磨损。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池体1底壁堆积一定量的污泥后,启动驱动电机31,使驱动齿轮32带动第一从动齿轮33和第二从动齿轮34转动,带动链条35和刮泥板2朝向倾斜部11运动,当刮泥板2运动至缓冲坡13上方时,配合链条35调整角度至与倾斜部11 垂直,将污泥推送至倾斜部11端部,并落至收料斗14内。当收料斗14内的污泥积累至一定量时,拉动拉杆141,使收料斗14朝向远离水平部12一侧倾斜,通过铲车等工具对收料斗14内的污泥进行收集。一次清理完成后,令驱动电机31反转,刮泥板2回到水平部12远离倾斜部11一侧,以便下次清理使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