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溶浸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32529发布日期:2019-12-27 15:32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溶浸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液溶解与反应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溶浸反应釜。



背景技术:

大比重块状固体的溶浸,一直是工程上的难题。现在一般采用堆浸或溶液喷洒浸出,但这两种方案都不容易实现溶浸过程中的翻料,反应产物也不容易方便地排出,溶浸过程必须搅拌时,物料对反应容器的磨损较大,甚至无法选择合适材质来避免磨损和溶浸剂腐蚀的双重影响,因而无法实现高效浸出。

工程上也可以将大比重块状固体物料进行粉碎再溶浸,但对于生产高纯产品来说粉碎过程会带入杂质,对还原性物料来说还存在粉尘爆炸的危险,另外还存在能耗高、环境污染大的问题。

因此,如何开发一种大比重块状固体物的溶浸装置,实现高效、连续与环保生产,避开对块状固体物的粉碎,避免物料被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溶浸反应釜,它可将大比重块状固体物溶浸并及时排出产物,具有高效、连续、环保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溶浸反应釜,包括带有釜底的釜身和釜盖,釜底与釜身为一体式结构,釜身下部内壁上固接有布液板,所述布液板上设有若干个液体进出孔,布液板下方的釜底上设有进液口,所述釜身上设有排料口;所述釜盖上设有投料口和排气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布液板为平面板结构或球面板结构,平面板结构简单、易加工;球面板结构的分散效果更好,承重能力更强。

进一步,所述液体进出孔的孔径为2~10mm,可保证液体的正常进出,还可保证较大块的固体物不易穿过布液板而堵塞进液口。

进一步,所述釜底为锥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布液板位于釜底的锥形结构内。

进一步,所述排料口位于釜身高度的中线以上位置处,排料口实际是溢流口,处于反应釜上部,有利于扩大溶浸空间,提高溶浸效率,以及有利于原材料细微颗粒的沉降分离。

进一步,所述釜盖为穹顶状结构,排气口位于釜盖的中部,该结构可更高效的排出反应过程产生的气体,尤其是易燃易爆类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过程为:

将大块固体物投入反应釜,从进液口泵入溶浸液,溶浸液经布液板向固体物料层流动,进行溶浸反应,反应得到的液体或沉淀物经排料口溢流排出,反应产生的气体经排气口排出。

大比重块状固体堆积在布液板上部,由于布液板开有液体进出孔,在泵压作用下,溶浸液从下往上流动并得到分散,可连续均匀地向固体物层补充溶浸液,维持反应速度。釜底有利于物料在重力的作用下滑移到釜底的最底部,不形成物料死角,有利于及时进行反应。

溶浸产物如果是不溶性沉淀物,通常会夹杂在固体物料层中,适当调控溶浸液的流量,沉淀物可以随着上升的液流向上移动,被带出反应釜。只要溶浸液能连续泵入、块状固体物能及时投入,本实用新型反应釜就可以实现连续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大比重块状固体物溶浸充分后可能形成的渣粉,由于重力作用会停留在固体物料层继续反应,不会溢流出反应釜进入产品中,尤其是溶浸后生成的沉淀物与渣粉的比重差别大时,本实用新型具有理想的分离原材料渣粉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可以很好的溶解固体生产高纯产品,避免了生产所需要的固体粉碎过程,排除了粉碎过程带入杂质的可能性,并可将大比重块状固体物溶浸并及时排出产物,具有高效、连续、环保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中布液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2中布液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釜身;11、排料口;2、釜盖;21、投料口;22、排气口;3、釜底;31、进液口;4、布液板;41、液体进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溶浸反应釜,包括带有釜底3的釜身1和釜盖2,釜底3与釜身1为一体式结构,釜身1下部内壁上固接有布液板(4),布液板4上设有若干个液体进出孔41,布液板4下方的釜底3上设有进液口31,釜身1上设有排料口11;釜盖2上设有投料口21和排气口22。

本实施例中,布液板4为平面板结构。

本实施例中,液体进出孔41的孔径为8mm。

本实施例中,釜底3为锥形结构,布液板4位于釜底3的锥形结构内。

本实施例中,排料口11位于釜身1高度的中线以上位置处。

本实施例中,釜盖2为穹顶状结构,排气口22位于釜盖2的中部。

本实施例中,釜盖2与釜身1之间采用可分离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对于不能从投料口21中投入的较大体积的固体物,可以通过打开釜盖2进行投入到釜身1内。

本实施例的溶浸反应釜上可添加用于反应参数如温度、ph值、流量等的测控装置,其位置与数量不做特别限定;还可添加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的加热方式不做特别限定,可以为夹套加热,也可以为釜内盘管加热,还可以是通过控制溶浸液的进釜温度来保证反应进行所需的温度;本实施例的溶浸反应釜的材质可以是塑料、也可以是金属,还可以是陶瓷,不因材质的不同而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布液板4为球面板结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