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取机温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6731发布日期:2019-09-12 10:10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萃取机温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萃取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萃取机温控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人参的萃取技术大多是采用药酒浸泡或炖煮等工艺,其中炖煮主要是通过陶罐等,用传统方法炖煮烹饪进行加工,火候、温度等都不容易控制,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化控制加热的萃取机温控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萃取机温控系统,其主要包括萃取机主体,主体上设置有萃取桶的放置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台设置有加热装置,主体内设置有PLC温度控制系统,所述加热装置与PLC温度控制系统控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萃取时萃取桶放置于放置台上,萃取机主体内的PLC温度控制系统对放置台上的加热装置实现自动化控制,如此加热装置便会根据PLC温度控制系统设定的时间、温度自动化的对萃取桶进行加热,从而达到自动化加热萃取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为红外线加热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红外线加热器的电热转化效率高,能够缩短萃取时间,提升萃取效率。

优选的,所述放置台尺寸可调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台能够适用不同尺寸的萃取桶。

优选的,所述主体内设置有冷却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装置能够在加热装置加热过后,快速的对放置台进行降温。

优选的,所述主体设置有触摸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触摸屏与PLC温度控制系统连接,能够实时显示和控制加热当前的温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能够自动化控制,对萃取桶进行加热,从而方便对火候、温度的掌控,有利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放置台;3、红外线加热器;4、PLC温度控制系统;5、滑槽;6、锁止机构;7、温度传感器;8、触摸屏;9、制冷风机;10、萃取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萃取机温控系统,其主要包括萃取机的主体1,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放置台2,萃取桶10能够与该放置台2配合放置;在所述放置台2中心,主体1顶部的位置设置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具体为红外线加热器3,其主要由镁铝合金材质的加热板和若干红外灯管组成,加热板会在红外灯管的作用下发热以实现加热萃取,其中所述加热板呈弧形,与放置后的萃取桶10底部相贴合,如此便能够更为均匀的实现热传导。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萃取机的主体1内设置有PLC温度控制系统4,该PLC温度控制系统4以PLC控制器为控制核心,连接了温度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7设置于加热装置上,工作中,温度传感器7实时监测加热装置的温度变化,温度控制器接收到温度信号后,通过PLC控制器对电路进行控制,如此实现了加热的自动化,达到了自动化加热萃取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萃取机的主体1外侧面设置有触摸屏8,触摸屏8与PLC温度控制系统4控制连接,如此触摸屏8能够接收到加热装置当前的温度信息,同时通过操作触摸屏8,还能够对PLC控制器的参数进行调整,从而设置不同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以进一步提升本温控系统的可操作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萃取机的主体1内设置有冷却装置,其具体为位于加热装置正下方的位置设置有制冷风机9,制冷风机9与PLC温度控制系统4控制连接,当加热装置加热完毕后,制冷风机9便会在PLC温度控制系统4的控制下向加热装置吹风,从而使得加热装置能够快速降温,降低了加热完毕后使用者触摸到加热板而烫伤的几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放置台2具体为4个竖直安装于主体1表面的柱状体,4个柱状体呈口字型分布,柱状体的上表面有弧度,以贴合萃取桶10的底部,从而增加萃取桶10摆放的稳定性;所述柱状体的底部与主体1为滑动连接,在主体1表面,两者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滑槽5,柱状体的底部与滑槽5配合滑动连接,如此当萃取桶10尺寸较大时,能够通过调整4个柱状体向四周滑动,以达到扩展放置台2摆放空间的效果,反之萃取桶10尺寸较小,则调整4个柱状体向内滑动,以缩小放置台2的摆放空间,从而使得放置台2与不同尺寸的萃取桶10均能够配合放置,提升了放置台2的适应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放置台2的四个柱状体底部均设置有锁止机构6,所述锁止机构6具体为设置于柱状体侧面靠近底部的销子,主体1的滑槽5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的孔,销子与滑槽5侧壁上的孔配合,当柱状体滑动到合适的位置时,只需通过销子插入滑槽5侧壁的孔中,便能够实现放置台2的限位;在柱状体侧面偏上露出于滑槽5的位置,设置有旋钮,旋钮用于控制销子的活动,而旋钮水平高于滑槽5则更加方便使用者的操作,提升了可操作性。

尽管以上详细地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清楚地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