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浓胶涂布装置及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5348发布日期:2019-04-30 18:34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浓胶涂布装置及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胶布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浓胶涂布装置及工艺。



背景技术:

常见的胶布,比如说透明胶,它的正面设有粘结层,这个粘结层便是采用涂布工艺附上去的。在工艺标准中,200℃下熔融粘度大于5万cps的称为浓胶;偏低的划分为稀胶。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胶布,基本都是用稀胶加工的,对于一些特别场合,需要使用浓胶制作胶布。

将稀胶涂布在底胶时,由于稀胶易于敞开,很容易附着在底胶上;而采用稀胶工艺涂布浓胶时,浓胶粘稠无法渗入底胶融为一体,在最后的裁切过程中,能明显看到胶布的切边具有毛边,非常难看。可惜的是,市场上缺少合理的工艺方法,使得采用浓胶的胶布生产效率低,生产质量不尽人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型质量好的浓胶涂布装置及工艺。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浓胶涂布装置,包括机架;转座,转座的两端铰接在转座上,转座中设置可旋转的压辊,压辊的两端铰接在机架上,压辊与转座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沿压辊的轴向延伸,压辊一部分突出转座表面,转座内设有连通至间隙的流道,所述转座在靠近滚筒的一侧设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分布在压辊四周;滚筒,滚筒的两端铰接在机架上,滚筒和压辊平行设置;传动系统,驱动转座移动然后压辊压在滚筒上,驱动压辊旋转,驱动滚筒旋转。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传动系统包括电机和减速机,不同的电机通过对应的减速机分别连接转座、压辊和滚筒,转座的两端转轴上固定有辅助支架,一侧的辅助支架上承托有第一减速机和第一电机,压辊的一端与辅助支架铰接,压辊的另一端与第一减速机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压辊的两端均通过万向杆铰接到辅助支架或第一减速机。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加热装置沿压辊的轴向延伸。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转座在靠近滚筒的一侧设有收纳槽,加热装置放于收纳槽内,收纳槽设置多个。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加热装置为电热片。

一种使用上述浓胶涂布装置的工艺,用于往胶布上涂布胶水,胶布包括从下到上层叠的底膜、底胶和增强材料,采用以下步骤:

a、滚筒运行,胶布在滚筒上走过,转座靠近滚筒,压辊保持旋转,确保压轴压接触胶布;

b、往转座的流道中注入第一层胶水,第一层胶水从间隙中流到胶布上,浸润增强材料;

c、卷制起涂布好的胶布后,进行二次涂布,即把胶布重新安放到起始端,再重复一遍步骤b,此时采用浓胶代替第一层胶水,浓胶和第一层胶水结合。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一层胶水的厚度小于浓胶的厚度。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一层胶水为浓胶,此时步骤b的第一层胶水涂布厚度为18~20μm,步骤c的浓胶涂布厚度为30~40μm。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步骤a和步骤b中,涂布第一层胶水和浓胶时的温度为150~200℃,压力为0.1~0.3mpa。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胶水从压辊与转座的间隙流出,由于压辊可以转动,能确保浓胶均匀地沿压辊的轴向扩散,使得涂布更加均匀;在涂布过程中,利用压力先辅助部分胶水紧密结合在胶布上,第一层胶水的作用是与增强材料和底胶紧密结合;然后第二次再涂布大量的浓胶,在第二次涂布过程中,由于是两层胶水结合,其化学性质接近,非常容易结合成整体。综合起来看,采用该装置及工艺可以加工出质地更紧密、质量更好的胶布,特别是在后面的切割工序中增强材料不会气毛边,胶布显得美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涂布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涂布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涂布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浓胶与胶布层叠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为一种浓胶涂布装置及工艺。

涂布装置包括用于承托大部分零部件的机架。此外还包括转座1、滚筒5和传动系统。转座1和滚筒5均铰接在机架上,其中转座1摆动以靠近滚筒5,而滚筒5则是缠绕胶布,需要持续旋转。

转座1中设置可旋转的压辊2,压辊2的两端铰接在转座1上,能够随着转座1的摆动而靠到胶布上。压辊2与转座1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沿压辊2的轴向延伸,压辊2一部分突出转座1表面,转座1内设有连通至间隙的流道3。所述转座1在靠近滚筒5的一侧设有加热装置4,加热装置4分布在压辊2四周,用于维持压辊2附近胶水的温度。滚筒5和压辊2平行设置。

加热装置4沿压辊2的轴向延伸,这样压辊2轴向上的浓胶都能够受热保温。加热装置4与转座1之间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具体为转座1在靠近滚筒5的一侧设有收纳槽,加热装置4放于收纳槽内,收纳槽沿压辊2的轴向设置多个即可。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4为电热片。相应地,转座1为了热传导需要采用导热材料,比如说不锈钢。

传动系统,驱动转座1移动然后压辊2压在滚筒5上,驱动压辊2旋转,驱动滚筒5旋转。本实施例中,传动系统包括电机和减速机,由于本实施例中有三个运动部件,这里采用三个电机来带动,不同的电机通过对应的减速机分别连接转座1、压辊2和滚筒5。对于转座1,这里的电机仅仅需要偏转少许角度,当然也可以采用曲柄摇杆机构;对于压辊2,需要与转座1同步摆动。

作为优选,转座1的两端转轴上固定有辅助支架7,一侧的辅助支架7上承托有第一减速机和第一电机6,压辊2的一端与辅助支架7铰接,压辊2的另一端与第一减速机连接。压辊2的一端主动旋转,另一端被动旋转,还能在辅助支架7的带动下与转座1同步摆动。

为了降低安装误差和压辊2受压后偏移误差,压辊2的两端均通过万向杆铰接到辅助支架7或第一减速机。

胶水从压辊2与转座1的间隙流出,由于压辊2可以转动,能确保胶水均匀地沿压辊2的轴向扩散,使得涂布更加均匀。

具体参照图4,用于往胶布上涂布胶水的工艺,胶布包括从下到上层叠的底膜8、底胶9和增强材料10。一般地,增强材料10采用玻璃纤维,呈条形沿底胶9的长度方向延伸,用于增加整个胶布的强度。工艺采用了以下步骤:

a、滚筒5运行,胶布在滚筒5上走过,转座1靠近滚筒5,压辊2保持旋转,确保压轴压接触胶布。

b、往转座1的流道3中注入第一层胶水,第一层胶水从间隙中流到胶布上,浸润增强材料,涂布第一层胶水时的温度为150~200℃,涂布浓胶时的压力为0.1~0.3mpa。加热装置4同时在运行,维持压辊2附近的第一层胶水11的温度。

c、卷制起涂布好的胶布后,进行二次涂布,即把胶布重新安放到起始端,再重复一遍步骤b,不过此时涂布浓胶,最后浓胶和第一层胶水结合。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第一层胶水11小于浓胶的厚度大于的厚度。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层胶水11采用稀胶。作为优选,第一层胶水11采用浓胶,此时第一层胶水11的厚度为18~20μm,第二层的浓胶12的厚度为30~40μm;由于一直使用浓胶,所以装置的进料端不用做太多的调整,不用更换原料,生产效率更高。第一层胶水11主要是为了先与底胶8和增强材料9结合,形成稳定的致密的结构,第二次涂布才是形成胶布主体的步骤。在第二次涂布过程中,由于是两层胶水结合,其化学性质接近,非常容易结合成整体。其中压力可以辅助第一层胶水11和浓胶紧密结合在胶布上。综合起来看,采用该装置及工艺可以加工出质地更紧密、质量更好的胶布;特别是在后面的切割工序中,增强材料不会起毛边,胶布显得美观。

压辊2在旋转时,与滚筒5的旋转方向相反。比如滚筒5顺时针转动,则压辊2逆时针转座1,浓胶在下侧结合。

当然,本设计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上述各实施例不同特征的组合,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