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膜冲洗及其混合冲洗控制方法和净水器冲洗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37917发布日期:2019-04-05 22:48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反渗透膜冲洗及其混合冲洗控制方法和净水器冲洗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净水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卷式反渗透膜冲洗控制方法及其混合冲洗控制方法和净水器冲洗系统。



背景技术:

卷式反渗透元件是一种利用纯水导流网、反渗透膜片和原水导流网叠加后缠绕在中心管上形成的净水元件。其中纯水导流网与反渗透膜片之间形成纯水流道,原水导流网与反渗透膜片之间形成原水流道。若将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的原水进水口设置在圆柱体侧面,将浓水出水口设置在圆柱体的两个端面。则在制水的过程中,当浓水达到浓水端时需要拐弯之后才能够从浓水出水口排出,因此在浓水端浓水的流速较低,容易形成死区,导致结垢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提供一种卷式反渗透膜冲洗控制方法及其混合冲洗控制方法和净水器冲洗系统,以提高浓水端的冲洗效果。

一种卷式反渗透膜冲洗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发送主冲洗状态指令,用于控制冲洗水从冲洗进水口流入原水流道,从浓水出水口流出原水流道,其中所述浓水出水口为设置在卷式反渗透膜元件一端面的浓水出口,所述冲洗进水口设置在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的另一端面,所述冲洗进水口与浓水出水口相对设置。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卷式反渗透膜冲洗控制方法,通过发送主冲洗状态指令,使得冲洗水从所述冲洗进水口流入,从浓水出水口流出,且基于所述冲洗进水口与所述浓水出水口相对设置,从而使得冲洗的过程中水流直接向浓水出水口方向流动,流速较高,且使得冲洗浓水端的冲洗水的tds值较低,从而提高浓水端的冲洗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卷式反渗透膜冲洗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发送混合冲洗状态指令,用于控制一部分冲洗水从原水流道的原水进水口流入原水流道,另一部分冲洗水从冲洗进水口流入原水流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卷式反渗透膜冲洗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预设的主冲洗状态和混合冲洗状态的排列数据,控制两个冲洗状态依次执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卷式反渗透膜冲洗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发送冲洗进水口状态切换指令,使得当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处于制水状态时,将所述冲洗进水口作为另一个浓水出水口使用。

一种卷式反渗透膜混合冲洗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发送混合冲洗状态指令,用于控制一部分冲洗水从原水流道的原水进水口流入原水流道,另一部分冲洗水从冲洗进水口流入原水流道,冲洗后的冲洗水从浓水出水口流出原水流道,其中所述浓水出水口为设置在卷式反渗透膜元件一端面的浓水出口,所述冲洗进水口设置在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的另一端面,所述冲洗进水口与浓水出水口相对设置。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卷式反渗透膜混合冲洗控制方法,通过发送混合冲洗状态指令,使得一部分冲洗水从原水进水口流入原水流道,另一部分冲洗水从冲洗进水口流入原水流道,冲洗后的冲洗水从浓水出水口流出原水流道,而基于所述冲洗进水口与所述浓水出水口相对设置,从冲洗进水口进入原水流道的冲洗水直接向浓水出水口方向流动,流速较高,且使得冲洗浓水端的冲洗水的tds值较低,从而提高浓水端的冲洗效果。

一种净水器冲洗系统,包括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和水路系统,所述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的两个端面分别设置有冲洗进水口和浓水出水口,所述冲洗进水口与浓水出水口相对设置,所述水路系统与所述卷式反渗透膜元件连通,用于控制冲洗水从冲洗进水口流入原水流道,从浓水出水口流出原水流道。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净水器冲洗系统,通过所述水路系统控制所述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的冲洗进水口作为冲洗水的入口,浓水出水口作为冲洗水的出口,且基于所述冲洗进水口和所述浓水出水口相对设置,从而使得冲洗水能够直接向浓水出水口的方向流动,流速较高,浓水端冲洗水的tds值较低,从而提高浓水端的冲洗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冲洗进水口为所述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在制水时的另一个浓水出水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路系统包括浓水冲洗管路和冲洗水排出管路,所述浓水冲洗管路的入口与冲洗水水源连通,所述浓水冲洗管路的出口与所述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的冲洗进水口连通,所述冲洗水排出管路的入口与所述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的浓水出水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路系统还包括原水冲洗管路,所述原水冲洗管路的入口与所述冲洗水水源连通,所述原水冲洗管路的出口与所述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的原水进水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路系统还包括辅助管路,所述辅助管路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浓水冲洗管路上,所述辅助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冲洗水排出管路上,所述浓水冲洗管路上设有逆止阀,所述逆止阀位于所述浓水冲洗管路的入口与所述辅助管路之间,用于防止水流从浓水冲洗管路的出口向入口方向流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浓水冲洗管路上设有第一开关阀,所述第一开关阀位于浓水冲洗管路的入口与所述逆止阀之间,所述辅助管路上设有第二开关阀,所述原水冲洗管路上设有第三开关阀,所述冲洗水排出管路上设有第四开关阀,所述第四开关阀位于所述辅助管路与所述冲洗水排出管路的出口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路系统还包括原水输入总管路,所述原水输入总管路的入口为冲洗水入口,所述浓水冲洗管路的入口和所述原水冲洗管路的入口均连通在所述原水输入总管路上,所述原水输入总管路上设有水泵、预处理模块和减压阀,所述水泵、预处理模块和减压阀沿靠近冲洗水入口的方向上依次间隔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展开状态时显示的制水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在主冲洗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所述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在混合冲洗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所述净水器冲洗系统的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净水器冲洗系统,11、卷式反渗透膜元件,111、冲洗进水口,112、浓水出水口,113、原水进水口,114、原水流道,12、水路系统,121、浓水冲洗管路,1211、逆止阀,1212、第一开关阀,122、冲洗水排出管路,1221、第四开关阀,123、原水冲洗管路,1231、第三开关阀,124、辅助管路,1241、第二开关阀,125、原水输入总管路,1251、水泵、1252、预处理模块,1253、减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卷式反渗透膜冲洗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发送主冲洗状态指令,用于控制冲洗水从冲洗进水口111流入原水流道114,从浓水出水口112流出原水流道114,其中所述浓水出水口112为设置在卷式反渗透膜元件11一端面的浓水出口,所述冲洗进水口111设置在卷式反渗透膜元件11的另一端面,所述冲洗进水口111与浓水出水口112相对设置。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卷式反渗透膜冲洗控制方法,通过发送主冲洗状态指令,使得冲洗水从所述冲洗进水口111流入,从浓水出水口112流出,且基于所述冲洗进水口111与所述浓水出水口112相对设置,从而使得冲洗的过程中水流直接向浓水出水口112方向流动,流速较高,且使得冲洗浓水端的冲洗水的tds值较低,从而提高浓水端的冲洗效果。

而具体地,控制系统所控制的冲洗进水口111可以是在卷式反渗透膜元件11上另设的用于冲洗的进水口,也可以是将卷式反渗透膜元件11上原本的一个浓水出水口作为冲洗的进水口使用。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卷式反渗透膜冲洗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发送混合冲洗状态指令,用于控制一部分冲洗水从原水流道114的原水进水口113流入原水流道114,另一部分冲洗水从冲洗进水口111流入原水流道114。

即,同时兼顾原水流道114的浓水端和原水端的冲洗效果。若之前反渗透膜已处于主冲洗状态,则当控制系统发送混合冲洗状态指令后,保留原来冲洗进水口111的进水状态,进一步控制原水进水口113作为冲洗水的进口,保障浓水端和原水端的冲洗效果。

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卷式反渗透膜混合冲洗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发送混合冲洗状态指令,用于控制一部分冲洗水从原水流道114的原水进水口流入原水流道114,另一部分冲洗水从冲洗进水口流入原水流道114,冲洗后的冲洗水从浓水出水口流出原水流道114,其中所述浓水出水口为设置在卷式反渗透膜元件一端面的浓水出口,所述冲洗进水口设置在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的另一端面,所述冲洗进水口与浓水出水口相对设置。

即控制系统直接发送混合冲洗状态指令,使得一部分冲洗水从原水进水口113流入原水流道114,另一部分冲洗水从冲洗进水口111流入原水流道114,冲洗后的冲洗水从浓水出水口112流出原水流道114,而基于所述冲洗进水口111与所述浓水出水口112相对设置,从冲洗进水口111进入原水流道114的冲洗水直接向浓水出水口112方向流动,流速较高,且使得冲洗浓水端的冲洗水的tds值较低,从而提高浓水端的冲洗效果。在发送混合冲洗状态指令时,无需在主冲洗状态指令发送的基础上进行,即主冲洗状态指令的发送和混合冲洗状态指令的发送是相互独立的,不存在必然的先后顺序,混合冲洗状态也可以单独实施。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卷式反渗透膜冲洗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预设的主冲洗状态和混合冲洗状态的排列数据,控制两个冲洗状态依次执行。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好所述主冲洗状态和混合冲洗状态依次交替执行的时间,控制系统则根据预设的排列数据控制两个冲洗状态依次执行。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卷式反渗透膜冲洗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发送冲洗进水口111状态切换指令,使得当卷式反渗透膜元件11处于制水状态时,将所述冲洗进水口111作为另一个浓水出水口使用。

控制系统通过对管路的控制,当制水状态时,再将所述冲洗进水口111作为浓水出水口使用,当处于冲洗状态时,则作为冲洗水的入口使用。

若之前处于制水状态,当接收到需要冲洗的指令时,控制系统发送主冲洗状态指令或混合冲洗状态指令,控制原来制水时的一个浓水出水口作为冲洗进水口111。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净水器冲洗系统10,包括卷式反渗透膜元件11和水路系统12,所述卷式反渗透膜元件11的两个端面分别设置有冲洗进水口111和浓水出水口112,所述冲洗进水口111与浓水出水口112相对设置,所述水路系统12与所述卷式反渗透膜元件11连通,用于控制冲洗水从冲洗进水口111流入原水流道114,从浓水出水口112流出原水流道114。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净水器冲洗系统10,通过所述水路系统12控制所述卷式反渗透膜元件11的冲洗进水口111作为冲洗水的入口,浓水出水口112作为冲洗水的出口,且基于所述冲洗进水口111和所述浓水出水口112相对设置,从而使得冲洗水能够直接向浓水出水口112的方向流动,流速较高,浓水端冲洗水的tds值较低,从而提高浓水端的冲洗效果。

具体地,所述水路系统12的运作过程可以通过控制系统采用前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卷式反渗透膜冲洗控制方法来控制。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冲洗进水口111为所述卷式反渗透膜元件11在制水时的另一个浓水出水口。即在制水状态时所述冲洗进水口111就是卷式反渗透膜元件11的一个浓水出水口。只有在冲洗状态时,通过外界水路系统12的控制将这个浓水出水口作为冲洗进水口111使用。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水路系统12包括浓水冲洗管路121和冲洗水排出管路122,所述浓水冲洗管路121的入口与冲洗水水源连通,所述浓水冲洗管路121的出口与所述卷式反渗透膜元件11的冲洗进水口111连通,所述冲洗水排出管路122的入口与所述卷式反渗透膜元件11的浓水出水口112连通。

冲洗时,所述浓水冲洗管路121将冲洗水水源的冲洗水通过冲洗进水口111引入原水流道114,然后冲洗水对反渗透膜元件进行冲洗后从浓水出水口112流出,通过冲洗水排出管路122排出。

当所述冲洗进水口111为卷式反渗透膜的另一个浓水出水口时,则所述浓水冲洗管路121的出口与这个浓水出水口连通。

当所述水路系统12在接收到控制系统发送的主冲洗状态指令后,所述浓水冲洗管路121和冲洗水排出管路122均导通,进入主冲洗状态。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水路系统12还包括原水冲洗管路123,所述原水冲洗管路123的入口与所述冲洗水水源连通,所述原水冲洗管路123的出口与所述卷式反渗透膜元件11的原水进水口113连通。

即,冲洗水也可以从原水进水口113进入卷式反渗透膜元件11的原水流道114,与从冲洗进水口111流入的冲洗水一起对反渗透膜进行冲洗。

当水路系统12接收到控制系统发送的混合冲洗状态指令后,所述原水冲洗管路123、浓水冲洗管路121和冲洗水排出管路122均导通,一部分冲洗水从原水进水口113流入原水流道114,另一部分冲洗水从冲洗进水口111流入原水流道114。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水路系统12还包括辅助管路124,所述辅助管路124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浓水冲洗管路121上,所述辅助管路124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冲洗水排出管路122上,所述浓水冲洗管路121上设有逆止阀1211,所述逆止阀1211位于所述浓水冲洗管路121的入口与所述辅助管路124之间,用于防止水流从浓水冲洗管路121的出口向入口方向流动。

在制水状态时,原水从原水进水口113进入原水流道114,经过过滤后浓缩的浓水可以从冲洗进水口111和浓水出水口112流出,完成制水过程。而所述逆止阀1211则保障了浓水从辅助管路124流向冲洗水排出管路122,进而排出系统外。即在制水过程中将所述冲洗进水口111作为另一个浓水出水口112使用。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浓水冲洗管路121上设有第一开关阀1212,所述第一开关阀1212位于浓水冲洗管路121的入口与所述逆止阀1211之间,所述辅助管路124上设有第二开关阀1241,所述原水冲洗管路123上设有第三开关阀1231,所述冲洗水排出管路122上设有第四开关阀1221,所述第四开关阀1221位于所述辅助管路124与所述冲洗水排出管路122的出口之间。

常规冲洗时,第一开关阀1212关闭,第二开关阀1241、第三开关阀1231和第四开关阀1221开启,冲洗水从原水进水口113流入,从浓水出水口112流出。主冲洗状态时,第一开关阀1212和第四开关阀1221开启,第二开关阀1241和第三开关阀1231关闭,冲洗水通过浓水冲洗管路121从冲洗进水口111流入原水流道114,然后从浓水出水口112流至冲洗水排出管路122,最后排出。混合冲洗状态时,在主冲洗状态的基础上,将所述第三开关阀1231开启,使得冲洗水能够从原水进水口113流入原水流道114,进行冲洗。

当水路系统12是通过控制系统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卷式反渗透膜冲洗控制方法进行控制时,当接收到控制系统发送的相应冲洗状态指令时,则水路系统12中的各个开关阀按照前述过程切换开关状态,实现各个冲洗状态的切换。具体地,所述第一开关阀1212、第二开关阀1241、第三开关阀1231和第四开关阀1221可以是电磁阀。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水路系统12还包括原水输入总管路125,所述原水输入总管路125的入口为冲洗水入口,所述浓水冲洗管路121的入口和所述原水冲洗管路123的入口均连通在所述原水输入总管路125上,所述原水输入总管路125上设有水泵1251、预处理模块1252和减压阀1253,所述水泵1251、预处理模块1252和减压阀1253沿靠近冲洗水入口的方向上依次间隔设置。原水通过减压阀1253的减压和预处理模块1252的预处理后,在水泵1251的作用下通过相应管路进入原水流道114,为冲洗过程提供动力。其中所述预处理模块1252为对冲洗水进行提前预处理的装置,主要用于净化水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