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安装的实验室新型空气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84326发布日期:2019-10-15 20:38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安装的实验室新型空气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实验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易安装的实验室新型空气净化设备。



背景技术: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各种难闻的,有腐蚀性、有毒或易爆的气体。这些有害气体如不及时排除室外,就要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影响实验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如果直接排放到室外,同时也会造成环境污染。为防止实验室工作人员吸入或咽入一些有毒的或毒性不明的化学物质、有机体、蒸气、气体和微粒(烟雾、煤烟、灰尘和气悬体)等物质,同时也要避免环境污染,实验室通常会安装有空气净化设备。

然而目前市场上一般的净化设备仅仅依靠活性炭吸附,净化效果单一,从而使净化效果一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易安装的实验室新型空气净化设备,包括,

实验室;

排气管,贯通连接在实验室侧壁上;

抽气泵,设置于所述排气管伸入所述实验室内的一端;

净化设备本体,通过第一支架连接在实验室的外侧壁上,其进风口与所述排气管伸出所述实验室的一端相连通;

气体检测装置,通过第二支架连接在实验室的外侧壁上,其气体采集口通过第一气管与所述排气管侧壁相连通;

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气体监测装置、所述净化设备本体和抽气泵控制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净化设备本体包括,

第一净化装置,其进风口与所述排气管伸出所述实验室的一端相连通;

杀菌装置,其进风口通过连接管与所述第一净化装置的出风口相连接;

活性炭吸附装置,其进风口通过连接管与所述杀菌装置的出风口连接;

第二净化装置,设置于连接管内。

作为优选,所述净化装置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一端部开设有第一出风口,另一端开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外壳内部包括风机、导风罩、粗滤层、过滤网、弹簧、电磁铁、承台、百叶窗和抽屉,

所述风机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朝内一侧,

所述导风罩设置于所述风机周围,

所述粗滤层位于导风罩的另一端,所述粗滤层的侧边与外壳内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过滤网位于所述粗滤层朝向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一侧,且倾斜设置,其周边与外壳内壁良好配合,所述过滤网的左右两侧边缘设置有包边,两个所述电磁铁分别固定设置于外壳上下侧内壁,其铁芯位于水平方向,所述包边顶部与铁芯底部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每个所述包边下方均对应一方形承台,所述承台固定设置于外壳内侧壁,

所述外壳对应所述过滤网的下方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内水平设置有百叶窗,所述百叶窗下方设置有抽屉,所述抽屉与所述外壳拆卸式连接,所述百叶窗通过电机控制开闭,所述电机设置于外壳外侧壁,

所述外壳底部外侧设置有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抽气泵、风机、电磁铁和电机。

作为优选,所述杀菌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过滤室、去湿室、调节室和杀菌室,

所述过滤室的内腔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室的内腔顶部设有第一湿度传感器,所述过滤室的右侧壁上固定设有导气管,

所述导气管的右端贯穿过滤室的右侧壁并延伸至去湿室的内腔固定连接横板,所述横板的右端与去湿室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导气管的右端上呈上下对称设有排气管,两组所述排气管上均设有电动阀门,下方所述排气管的下方设有干燥层,

所述调节室的内腔顶部设有第二湿度传感器,所述调节室的底部设有循环水箱,所述调节室的内腔顶部设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底端设有雾化喷头,所述导水管的顶端贯穿壳体的顶部并延伸至其外部固定连接水箱,所述水箱的右侧壁通过水管与循环水泵固定连接,

所述杀菌室的内腔顶部设有紫外线消毒灯,所述杀菌室的左侧壁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杀菌室的内腔设有电加热管,所述杀菌室的内腔壁上设有导热板,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第二控制器,所述循环水箱通过水管与水箱连接,所述循环水泵设置在水管上,

所述壳体上设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上设有散热风扇,所述电加热管、紫外线消毒灯、电动阀门、循环水泵、第一湿度传感器、风机、第二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半导体制冷片、和散热风扇均与第二控制器电性连接,

所述横板将去湿室分割成呈上下设置的排气室和干燥室,且排气室和干燥室的右侧壁上均设有通气管,两组所述排气管分别位于排气室和干燥室的内腔,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吸热面与导热板紧贴,所述散热风扇固定在半导体制冷片的散热面上,

所述循环水箱的内腔设有水位测量仪,且水位测量仪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导水管上设有水泵,且水泵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所述干燥层位于干燥室的内腔,所述干燥层的高度高于干燥室的右侧壁上设有的通气管的高度,所述干燥层安装在固定板上,且固定板与壳体滑动卡接。

作为优选,所述活性炭吸附装置,包括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内部设置至少两层过滤层和一层分隔层,所述分隔层设置于所述两层过滤层之间,用于固定过滤层,所述分隔层四周与安装框架固定连接;

所述过滤层厚度是分隔层厚度的两倍到三倍;

所述过滤层内设置多个过滤体,多个过滤体呈矩阵式均匀交错排布于过滤层内,

所述过滤体外部包括一支撑架,内部镂空形成一空腔,空腔内设置活性碳球形体,所述活性碳球形体内切于支撑架内部,所述活性碳球形体将空腔分为三条风道,所述风道的支撑架内壁均粘涂有活性碳层,所述过滤体呈正三角形。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净化装置,包括,外壳、顶盖,所述外壳内设有第一滤筒,所述第一滤筒中部固定有负极线,所述第一滤筒外侧套设有第二滤筒,所述第二滤筒外侧套设有锦纶网,所述锦纶网外侧套设有正极板,所述外壳内侧面设有多叠层过滤芯片,

所述第一滤筒外侧面上设有若干第一网孔,

所述第二滤筒包括过滤部和筒状部,所述过滤部外侧面上设有若干第二网孔,所述第二网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网孔的孔径,

所述筒状部外侧还套设有震动盘,

所述顶盖上设有一个开口,所述开口对应于所述第一滤筒的进风口,所述第一滤筒的进风口处还设有一个蜂窝状活性炭棉。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无线通讯装置,设置于所述净化设备本体上,与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和所述气体检测装置数据连接;

服务器,其与所述无线通讯装置数据连接;

用户终端,其用于输入阀值数据,并将所述阀值数据向服务器传输;

其中,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阀值数据和所述气体检测装置检测的数据对比,判定用户是否需要启动净化设备本体,若需要启动净化设备本体,则服务器通过无线通迅装置向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发出控制指令,使其分别控制所述气泵、第一净化装置和杀菌装置工作。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易安装的实验室新型空气净化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净化设备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净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杀菌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杀菌装置后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杀菌装置散热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活性炭吸附装置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过滤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过滤层和分隔层结构连接关系图;

图10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净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a部分的放大图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无线通讯电路结构示意图。

1.实验室;2.排气管;3.抽气泵;4.净化设备本体;5.第一支架;6.气体检测装置;7.第二支架;8.控制系统;9.第二净化装置;10.第一净化装置;11.杀菌装置;12.连接管;13.活性炭吸附装置;8-1.无线通讯装置;8-2.服务器;8-3.用户终端;9-1.外壳;9-2.顶盖;9-3.第一滤筒;9-4.第二滤筒;9-5.锦纶网;9-6.正极板;9-7.多叠层过滤芯片;9-21.开口;9-31.负极线;9-32.蜂窝状活性炭棉;9-41.过滤部;9-42.筒状部;9-421.震动盘;10-1.外壳;10-11.第一出风口;10-12.第一进风口;10-13.抽屉;10-21.吸风机;10-21.导风罩;10-31.粗滤层;10-32.格栅网;10-320.包边;10-4.弹簧;10-5.电磁铁;10-51.铁芯;10-6.承台;10-7.百叶窗;10-8.电机;10-9.第一控制器;11-1.壳体;11-2.过滤网;11-3.横板;11-4.循环水箱;11-5.电加热管;11-6.导热板;11-7.紫外线消毒灯;11-8.循环水泵;11-9水箱;11-10.导水管;11-11.第二控制器;11-12.电动阀门;11-13.排气管;11-14.第一湿度传感器;11-15.导气管;11-16.风机;11-17.第二湿度传感器;11-18.雾化喷头;11-19.温度传感器;11-20.干燥层;11-21.水管;11-22.半导体制冷片;11-23.散热风扇;11-24.去湿室;11-25.调节室;11-26.杀菌室;11-27.过滤层;13-1.安装框架;13-2.过滤体;13-3.净虑层;13-5.分隔层;13-21.支撑架;13-22.活性碳球形体;13-23.风道;13-25.活性碳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和图2所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易安装的实验室新型空气净化设备,包括,

实验室1;

通风管2,贯通连接在实验室1侧壁上;

抽气泵3,设置于所述通风管2伸入所述实验室1内的一端;

净化过滤系统4,通过第一支架5连接在实验室1的外侧壁上,其进风口与所述通风管2伸出所述实验室1的一端相连通;

气体检测装置6,通过第二支架7连接在实验室1的内侧壁上,;

控制系统8,分别与所述气体监测装置6、所述净化过滤系统4和充气泵3控制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净化设备本体3包括,

第一净化装置10,其进风口与所述通风管2伸出所述实验室1的一端相连通;

杀菌装置11,其进风口通过连接管12与所述第一净化装置10的出风口相连接;

活性炭吸附装置13,其进风口通过连接管12与所述杀菌装置11的出风口连接;

第二净化装置9,设置于连接管内12。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在使用时,气体检测装置6对实验室内的空气进行检测,在本实施例中,检测的项目包括,粉尘颗粒浓度和微生物细菌含量,且均采用现有的检测技术,进行检测,气体检测装置6将检测到的数据传递给控制系统8,控制系统8,将接收到的数据与设定的阀值进行比较判定,当检测到的数值高出设定的阀值时,控制系统控制净化过滤系统4启动抽取实验室内的气体,净化后排出,从而保证室内的空气质量,保护实验人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在本实施例中,净化设备本体,包括第一净化装置、杀菌装置、活性炭吸附装置和第二净化装置,可分步按功能对气体进行净化,净化彻底,效果好。

2.本实施例,可自行根据实验室内空气质量控制净化过滤系统4工作,节省能源消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通过净化设备本体、实验室和排气管的结构组合,将净化设备本体安装到第一支架上,再将第一支架安装到实验室的侧壁上,同时使净化设备本体与排气管相互贯通,安装过程简单方便,节省安装费用。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净化装置10包括,

外壳10-1,所述外壳10-1一端部开设有第一出风口10-11,另一端开设有第一进风口10-12,所述外壳10-1内部包括吸风机10-2、导风罩10-21、粗滤层10-31、格栅网10-32、弹簧10-4、电磁铁10-5、承台10-6、百叶窗10-7和抽屉10-13,

所述吸风机10-2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0-12朝内一侧,

所述导风罩10-21设置于所述吸风机10-2周围,

所述粗滤层10-31位于导风罩10-21的另一端,所述粗滤层10-31的侧边与外壳10-1内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格栅网10-32位于所述粗滤层10-31朝向所述第一进风口10-11的一侧,且倾斜设置,其周边与外壳10-1内壁良好配合,所述格栅网10-32的左右两侧边缘设置有包边10-320,两个所述电磁铁10-5分别固定设置于外壳10-1上下侧内壁,其铁芯10-51位于水平方向,所述包边10-320顶部与铁芯10-51底部之间通过弹簧10-4连接,每个所述包边10-320下方均对应一方形承台10-6,所述承台10-6固定设置于外壳10-1内侧壁,

所述外壳10-1对应所述格栅网10-32的下方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内水平设置有百叶窗10-7,所述百叶窗10-7下方设置有抽屉10-13,所述抽屉10-13与所述外壳10-1拆卸式连接,所述百叶窗10-7,通过电机10-8控制开闭,所述电机10-8设置于外壳10-1外侧壁,

所述外壳10-1底部外侧设置有第一控制器10-9,所述第一控制器10-9用于控制所述抽气泵3、吸风机10-2、电磁铁10-5和电机10-8。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在使用时,百叶窗保持关闭,使用一段时间(此时间可根据环境进行自主性设定)后,第一控制器控制抽气泵关闭,并控制电机打开百叶窗,再控制电磁铁的铁芯向上下运动数次,当铁芯向上运动时,通过弹簧将过滤网向上提拉,过滤网向上运动其底部离开承台,离开的距离2.5cm~3.5cm,当铁芯向下运动时,其向下压缩弹簧,弹簧由拉伸状态变为压缩状态并迅速下压过滤网,过滤网迅速改为向下运动直至与承台发生碰撞,之后再次被铁芯控制拉起,循环以上过程。当过滤网与承台相碰时其速度迅速变为0,其上的灰尘被震动过程影响,从过滤网上被弹落,灰尘被弹落后向下运动,穿过百叶窗进入抽屉,待铁芯运动停止后2分钟,控制器控制电机关闭百叶窗,然后打开风机,进行正常的空气净化作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粗滤层设置为波浪形状,波浪形状为了在限定的空间内,增加过滤面积,使得粗滤层能够更久的保持吸附有效,因此能够减少粗滤层的更换频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粗滤层均采用波浪形,在净化器有限的空间内,具有更大的过滤面积,使得粗滤层有效使用时间更久;

(2)通过电磁铁的伸缩动作带动过滤网上下运动,过滤网与承台实现相互碰撞并使其上积累的灰尘自动弹落,过滤网以此进行自我清洁,大大延长了拆开空气净化器进行彻底清洁的周期,大大节省了使用者的时间和精力。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杀菌装置11包括,

壳体11-1,所述壳体11-1的内腔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过滤室11-27、去湿室11-24、调节室11-25和杀菌室11-26,

所述过滤室11-27的内腔设有过滤网11-2,所述过滤室11-27的内腔顶部设有第一湿度传感器11-14,所述过滤室11-27的右侧壁上固定设有导气管11-15,

所述导气管11-15的右端贯穿过滤室11-27的右侧壁并延伸至去湿室11-24的内腔固定连接横板11-3,所述横板11-3的右端与去湿室11-24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导气管11-15的右端上呈上下对称设有排气管11-13,两组所述排气管11-13上均设有电动阀门11-12,下方所述排气管11-13的下方设有干燥层11-20,

所述调节室11-25的内腔顶部设有第二湿度传感器11-17,所述调节室11-25的底部设有循环水箱11-4,所述调节室11-25的内腔顶部设有导水管11-10,所述导水管11-10的底端设有雾化喷头11-18,所述导水管11-10的顶端贯穿壳体11-1的顶部并延伸至其外部固定连接水箱11-9,所述水箱11-9的右侧壁通过水管11-21与循环水泵11-8固定连接,

所述杀菌室11-26的内腔顶部设有紫外线消毒灯11-7,所述杀菌室11-26的左侧壁上设有温度传感器11-19,所述杀菌室11-26的内腔设有电加热管11-5,所述杀菌室11-26的内腔壁上设有导热板11-6,所述壳体11-1的顶部设有第二控制器11-11,所述循环水箱11-4通过水管11-21与水箱11-9连接,所述循环水泵11-8设置在水管11-21上,

所述壳体11-1上设有半导体制冷片10-22,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1-22上设有散热风扇11-23,所述电加热管11-5、紫外线消毒灯11-7、电动阀门11-12、循环水泵11-8、第一湿度传感器11-14、风机11-16、第二湿度传感器11-17、温度传感器11-19、半导体制冷片11-22、和散热风扇11-23均与第二控制器11-11电性连接,

所述横板11-3将去湿室11-24分割成呈上下设置的排气室和干燥室,且排气室和干燥室的右侧壁上均设有通气管,两组所述排气管11-13分别位于排气室和干燥室的内腔,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1-22的吸热面与导热板11-6紧贴,所述散热风扇11-23固定在半导体制冷片11-22的散热面上,

所述循环水箱11-4的内腔设有水位测量仪,且水位测量仪与控制器11-11电性连接,所述导水管11-10上设有水泵,且水泵与第二控制器11-11电性连接,

所述干燥层11-20位于干燥室的内腔,所述干燥层11-20的高度高于干燥室的右侧壁上设有的通气管的高度,所述干燥层11-20安装在固定板上,且固定板与壳体11-1滑动卡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在使用时,空气进入过滤室11-27,通过过滤网11-2进行过滤,同时第一湿度传感器14测量空气湿度,当湿度过高时,位于导气管11-15上方的电动阀门11-12闭合,位于导气管11-15下方的电动阀门11-12打开,使得过于潮湿的气体先通过干燥层11-20干燥再进入调节室11-25中,此时潮湿的气体由于被干燥层11-20中的干燥剂吸收了水分使得其湿度大大降低,低于杀菌的最适空气湿度,当湿度过低(低于杀菌的最适空气湿度)或正好时,位于导气管11-15上方的电动阀门11-12打开,位于导气管11-15下方的电动阀门11-12闭合,使得气体通过排气室进入调节室11-25,第二湿度传感器11-17测量进入调节室11-25内的空气湿度,湿度正好时气体可直接进入杀菌室11-26,当测量湿度过低时,可通过水泵将水箱11-9中的水通过雾化喷头11-18给干燥的气体增加湿度,湿气湿度达到最适的杀菌湿度,处理后的气体进入杀菌室11-26中,在此之前,杀菌室11-26内的温度已经调节到了最适的杀菌温度,通过温度传感器11-19进行温度测量,当温度低于最适杀菌温度时,通过电加热管11-5加热升温,当温度过高时,可通过半导体制冷片11-22将杀菌室内的温度降到最适温度,再通过散热风扇11-23将热量散去,设有紫外线消毒灯11-7,通过紫外线消毒灯11-7对空气进行消毒,杀死细菌,此过程全由控制器11-11控制完成,设有导热板11-6,便于将对于的热量快速散去,本空气净化器结构简单,杀菌效果好,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活性炭吸附装置13,包括安装框架13-1,所述安装框架13-1内部设置至少两层净虑层13-3和一层分隔层13-5,所述分隔层13-5设置于所述两层净虑层13-3之间,用于固定净虑层13-3,所述分隔层13-5四周与安装框架13-1固定连接;

所述净虑层13-3厚度是分隔层13-5厚度的两倍到三倍;

所述净虑层13-3内设置多个过滤体13-2,多个过滤体13-2呈矩阵式均匀交错排布于净虑层13-3内,

所述过滤体13-2外部包括一支撑架13-21,内部镂空形成一空腔,空腔内设置活性碳球形体13-22,所述活性碳球形体13-22内切于支撑架13-21内部,所述活性碳球形体13-22将空腔分为三条风道13-23,所述风道13-23的支撑架13-21内壁均粘涂有活性碳层13-25,所述过滤体13-2呈正三角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活性碳空气过滤器的活性碳球形体13-22内切于支撑架13-21内部,过滤时不产生震动,大大降低噪音;至少两层净虑层13-30可以进一步增强过滤效果,达到更高的过滤效率;净虑层13-30厚度是分隔层13-5厚度的两倍到三倍,利于提高过滤效率,达到更好的过滤效果;风道13-23的支撑架13-21内壁均粘涂有活性碳层13-25,用于吸附过滤经过风道13-23的空气,起到二次过滤的作用,达到更好的过滤效果。

如图6至图8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二净化装置9,包括,罩体9-1、端盖9-2,所述罩体9-1内设有第一滤筒9-3,所述第一滤筒9-3中部固定有负极线9-31,所述第一滤筒9-3外侧套设有第二滤筒9-4,所述第二滤筒9-4外侧套设有锦纶网9-5,所述锦纶网9-5外侧套设有正极板9-6,所述罩体9-1内侧面设有多叠层过滤芯片9-7,

所述第一滤筒9-3外侧面上设有若干第一网孔,

所述第二滤筒9-4包括过滤部9-41和筒状部9-42,所述过滤部9-41外侧面上设有若干第二网孔,所述第二网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网孔的孔径,

所述筒状部9-42外侧还套设有震动盘9-421,

所述端盖9-2上设有一个开口9-21,所述开口9-21对应于所述第一滤筒9-3的进风口,所述第一滤筒9-3的进风口处还设有一个蜂窝状活性炭棉9-3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在进风口处增加一个蜂窝状活性炭棉,能够将大颗粒的粉尘吸附在蜂窝状活性炭棉上,避免进入装置内造成堵塞,然后空气进入第一滤筒后,粉尘在负极线和正极板的静电作用下向正极板方向移动,使得粉尘堆积在第二滤筒内,从而将大部分的粉尘清除,另外在出风孔位置设有一个多叠层过滤芯片,除尘效率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控制系统8包括,

无线通讯装置8-1,设置于所述净化过滤系统4上,与所述第一控制器10-9、所述第二控制器10-11和所述气体检测装置6数据连接;

服务器8-2,其与所述无线通讯装置9-1数据连接;

用户终端8-3,其用于输入阀值数据,并将所述阀值数据向服务器9-2传输;

其中,所述服务器8-2根据所述阀值数据和所述气体检测装置6检测的数据对比,判定用户是否需要启动净化过滤系统4,若需要启动净化过滤系统4,则服务器8-2通过无线通迅装置8-1向所述第一控制器10-9和所述第二控制器11-11发出控制指令,使其分别控制所述气泵3、第一净化装置10和杀菌装置11工作。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使用者通过用户终端(例如装载有相应操作程序的手机)将控制信号(也就是阀值数据)通信传输给远端设置的服务器,服务器接收用户终端传输的数据作为设定的阀值数据,再结合气体检测装置传输给服务器的数据,判断是否需要开启,若需要服务器将控制信号通信传输给净化过滤系统4启动,来实现远程控制,同时将实时的空气质量数据反馈给用户终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在实验室长期使用时,在人员离开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实验室内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控,保证其内的空气质量。

如图1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服务器包括通讯接收装置,所述通讯接收装置包括无线通讯电路,包括主控芯片ic7,主控芯片ic7,主控芯片ic7的9号引脚连接有天线e1,所述9号引脚与天线e1之间还设置有天线阻抗匹配电路,所述天线阻抗匹配电路包括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和第一电容c1,所述天线e1连接所述第一电感l1、第一电容c1各自的一端,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l2的一端,所述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二电容c2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主天线连接端,主控芯片ic7的3号引脚、5号引脚、8号引脚、10号引脚、11号引脚和15号引脚接地,主控芯片ic7的12号引脚接入电压vcc。本实施例的主控芯片ic7通过采用型号为lt8920的无线收发芯片,不仅有效加强了无线通讯电路对环境的抗干扰性能,而且简化了外围电路,降低了电路成本。主控芯片ic7的3号引脚、5号引脚、8号引脚和11号引脚通过电容c3和电容c4接地,电容c3和电容c4并联在一起。主控芯片ic7的11号引脚通过电容c5和电容c6接地,电容c5和电容c6并联在一起。主控芯片ic7的7号引脚通过电容c7接地,主控芯片ic7的6号引脚通过电容c8接地。主控芯片ic7的7号引脚和主控芯片ic7的6号引脚通过电阻r1连接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不仅有效加强了无线通讯电路对环境的抗干扰性能,而且简化了外围电路,降低了电路成本,天线阻抗匹配电路的设置使得所有高频的微波信号均能传递至负载点的目的,而且几乎不会有信号反射回来源点,从而提升能源效益。

本发明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均可采用现有技术,因此不在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