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过滤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61279发布日期:2019-08-17 02:03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过滤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过滤设备结构。



背景技术:

文献号为cn103239926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陶瓷板污水过滤装置,包括若干块陶瓷过滤板和用于支撑陶瓷过滤板的固定架,所述陶瓷过滤板内设置有若干通孔,每个通孔至少具有与一个陶瓷过滤板的周边截面贯通的通孔开口,所述固定支架上内置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与陶瓷过滤板的通孔开口连通,所述固定架上还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与储水腔连通,所述固定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引起陶瓷过滤板振动的超声波装置。本发明可以持续向陶瓷过滤板发射超声波引起其振动,从而避免杂质附着在陶瓷过滤板上引起的阻塞,延长陶瓷过滤板的使用寿命;同时,在固定架上设置安装孔、简支梁和限位套,无需外接组件即可实现不同陶瓷板污水过滤装置之间的自由连接。

上述方案中通过超声波的振动使陶瓷过滤板表面杂质的附着来避免堵塞,但对于已经嵌入陶瓷过滤板内部的较小颗粒的杂质,超声波也无法使之完全脱离陶瓷过滤板。

当然,对于已经堵入陶瓷过滤板内的杂质,还可以通过反冲洗的方式来清除部分杂质,以提高陶瓷过滤板的使用寿命。

如文献号为cn107983009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机的使用方法,该污水处理机是以具有微过滤孔的陶瓷过滤盘为过滤介质对石材污水进行固液分离的过滤处理,该污水处理机的使用方法包括石材污水静置及输送、石材污水过滤处理、联合清洗和停机清洗四个步骤,其中石材污水过滤处理步骤又分为吸浆步骤、干燥步骤、卸料步骤和反冲洗步骤;采用本发明方法对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进行过滤处理,过滤效果好,滤液清澈透明,滤饼干燥性能好,另外,本发明方法与现有的石材污水处理方法相比,能耗节省约80%以上,也能有效延长陶瓷过滤盘和超声波振子盒的使用寿命。

从上述文献还可以知道,陶瓷过滤板的使用寿命影响了设备的检修周期,频繁地检修、更换滤板,不利于设备的稳定运行,也费时费力,除了延长单个陶瓷过滤板的使用寿命之外,发明人认为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来延长设备整体的免维护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巧妙,能够延长设备免维护时间的污水处理设备。

为实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污水过滤设备,至少包括有用于容纳污水的污水池,安装于污水池内污水液面下方的过滤器,用于容纳过滤后的清水的清水池,以及通过进水管与过滤器的出水端连接的水泵,所述水泵还连接有通至清水池内的出水管。

所述过滤器包括壳体,多个固定连接在壳体内的陶瓷过滤板,位于所述壳体一侧的与污水池连通的进水组件,位于壳体另一侧的与水泵连通的出水组件。

各个所述陶瓷过滤板将壳体分隔成多个过滤腔。

所述进水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一侧的进水转动阀板。

所述壳体靠近进水转动阀板的一侧设置有与陶瓷过滤板数量相同的进水通路;各个进水通路与各个陶瓷过滤板一侧的过滤腔依次对应连通;各个所述进水通路靠近进水转动阀板的一端为进水通孔;各个进水通孔沿进水转动阀板周向等角度设置。

所述进水转动阀板靠近进水通孔一端沿半径方向成型有能够与进水通孔连通的进水阀槽。

所述出水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远离进水组件一侧的与进水转动阀板同步转动的出水转动阀板。

所述壳体上靠近出水转动阀板的一侧设置与陶瓷过滤板数量相同的出水通路;各个出水通路与各个陶瓷过滤板另一侧的过滤腔依次对应连通;各个所述出水通路靠近出水转动阀板一端为出水通孔;各个出水通孔沿出水转动阀板周向等角度设置。

所述出水转动阀板靠近出水通孔一端沿半径方向成型有能够与出水通孔连通的出水阀槽。

当进水阀槽通过一个进水通路与一个陶瓷过滤板一侧的过滤腔连通时,出水阀槽通过一个出水通路与该陶瓷过滤板另一侧的过滤腔连通,此时过滤器处于连通状态。

所述壳体上安装有由水压驱动进而带动出水转动阀板和进水转动阀板转动的驱动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出水转动阀板远离壳体一端成型有阀板棘轮。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位于出水转动阀板一侧的连通出水槽与水泵的活塞筒261,密封滑动连接在所述活塞筒内能够驱动阀板棘轮转动的活塞部。

所述活塞部上固定连接有能够驱动阀板棘轮单向转动的棘爪部。

当活塞筒与水泵的进水管连通时,活塞筒内处于负压状态,活塞部位于活塞筒内侧极限位置。

当活塞筒与水泵的出水管连通时,活塞筒内水压增大,活塞部移动至活塞筒外侧极限位置,同时,棘爪部驱动阀板棘轮转动一个角度a。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转动阀板与出水转动阀板之间通过联动齿轮组同步转动。

所述进水转动阀板外周成型有进水齿轮;所述出水转动阀板外周成型有出水齿轮。

所述联动齿轮组包括与进水齿轮啮合传动连接的第一齿轮,与出水齿轮啮合传动连接的第二齿轮以及穿过壳体下部的分别与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固定连接的联动杆。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组件还包括位于壳体与进水转动阀板之间的密封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上的进水固定阀板,位于进水固定阀板外周的密封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上的进水固定盖。

所述进水转动阀板远离壳体一端中心成型有与进水阀槽连通的阀板进水管。

所述进水固定盖内成型有与所述阀板进水管密封转动套接的进水座;所述进水座上成型有与污水池连通的进水座进水管。

作为优选:所述出水组件还包括位于壳体与出水转动阀板之间的密封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上的出水固定阀板,位于出水固定阀板外周的密封固定连接在壳体上的出水固定盖。

所述出水转动阀板远离壳体一端中心成型有与出水阀槽连通的阀板出水管。

所述出水固定盖内成型有与所述阀板出水管密封转动套接的出水座;所述出水座上成型有与水泵连通的出水座出水管。

作为优选:所述出水转动阀板上沿圆周等角度固定连接有与出水通孔数量相同的吸附磁铁;所述壳体靠近出水转动阀板一端固定连接有能够与吸附磁铁相互吸紧的定位磁铁。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下端连接有不锈钢滤槽,所述不锈钢滤槽至少其外侧壁为不锈钢。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过滤器内安装有多个陶瓷过滤板,在某个陶瓷过滤板产生堵塞时,可通过水路的切换使用下一个位置的陶瓷过滤板进行污水的过滤,并且,陶瓷过滤板的切换可以使用反冲洗的水压提供动力,无需人工进行切换,操作方便,这样可以显著延长设备整体的免维护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过滤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过滤器的壳体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过滤器的壳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图7是本发明中进水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图9是本发明中出水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驱动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2中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2中出水固定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2中出水转动阀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3中水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水泵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换向套导通第一进水接头和第一出水接头的结构状态图。

图17是换向套导通第二进水接头和第二出水接头的结构状态图。

图18、图19是水泵的泵壳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水泵的泵壳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换向套及离心水轮部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污水池;

2、过滤器;

21、壳体;210、上端盖;211、过滤板定位槽;212、进水定位圈;213、出水定位圈;214、壳体进水通道;215、壳体出水通道;216、壳体进水管;217、联动插槽;218、下进水槽;

22、不锈钢滤槽;

23、陶瓷过滤板;

24、进水组件;241、进水固定阀板;2411、进水槽;24111、进水通孔;2412、进水管通口;2413、进水阀板凸起部;

242、进水转动阀板;2421、进水阀板凸圈;2422、进水阀槽;2423、阀板进水管;2424、进水齿轮;

243、进水固定盖;2431、进水座;2432、进水座进水管;244、第一水管;

25、出水组件;251、出水固定阀板;2511、出水槽;2512、出水通孔;2513、定位磁铁;2514、出水阀板凸起部;

252、出水转动阀板;2521、出水阀槽;2522、出水阀板凸圈;2523、阀板出水管;2524、阀板棘轮;2525、吸附磁铁;2526、出水齿轮;2527、止转棘轮;

253、出水固定盖;2531、出水座;2532、出水座出水管;2533、连接部;2534、止转棘爪;

26、驱动机构;260、第二水管;261、活塞筒;262、活塞部;2621、棘爪部;2622、活塞;2623、定位圈;26231、滑动杆插孔;263、滑动杆;2631、滑动杆定位部;264、复位弹簧;

27、联动齿轮组;

3、进水管;

4、出水管;

5、水泵;51、电机;511、泵盖;

52、泵壳;52a、进水套;521、第一进水接头;522、第一出水接头;523、第二出水接头;524、第二进水接头;525、进水套连接部;526、第一进水通道;527、第二进水通道;528、限位凸条;

53、换向套;531、进水切换口;532、出水切换口;533、钢片;534、钢片容槽;535、限位槽;

54、离心水轮;541、基板;542、第一叶片;543、第二叶片;544、磁铁安装腔;545、铁片安装腔;546、换向磁铁;547、复位铁片;548、盖板;

6、清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根据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污水过滤设备,至少包括有用于容纳污水的污水池1,安装于污水池内污水液面下方的过滤器2,用于容纳过滤后的清水的清水池6,以及通过进水管3与过滤器的出水端连接的水泵5,所述水泵还连接有通至清水池内的出水管4。

所述过滤器包括壳体21,多个固定连接在壳体内的陶瓷过滤板23,位于所述壳体一侧的与污水池连通的进水组件24,位于壳体另一侧的与水泵连通的出水组件25。

各个所述陶瓷过滤板将壳体分隔成多个过滤腔;所述壳体内等距成型有多个过滤板定位槽211,所述陶瓷过滤板分别密封插接在过滤板定位槽内。

所述进水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一侧的进水转动阀板242。

所述壳体靠近进水转动阀板的一侧设置有与陶瓷过滤板数量相同的进水通路;各个进水通路与各个陶瓷过滤板一侧的过滤腔依次对应连通;各个所述进水通路靠近进水转动阀板的一端为进水通孔24111;各个进水通孔沿进水转动阀板周向等角度设置。

所述进水转动阀板靠近进水通孔一端沿半径方向成型有能够与进水通孔连通的进水阀槽2422;同一时间,进水阀槽仅与一个进水通孔连通;所述进水阀槽远离进水通孔一端与污水槽连通。

所述出水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远离进水组件一侧的与进水转动阀板同步转动的出水转动阀板252。

所述壳体上靠近出水转动阀板的一侧设置与陶瓷过滤板数量相同的出水通路;各个出水通路与各个陶瓷过滤板另一侧的过滤腔依次对应连通;各个所述出水通路靠近出水转动阀板一端为出水通孔2512;各个出水通孔沿出水转动阀板周向等角度设置。

所述出水转动阀板靠近出水通孔一端沿半径方向成型有能够与出水通孔连通的出水阀槽2521;同一时间,出水阀槽仅与一个出水通孔连通,所述出水阀槽远离出水通孔一端与水泵连通。

当进水阀槽通过一个进水通路与一个陶瓷过滤板一侧的过滤腔连通时,出水阀槽通过一个出水通路与该陶瓷过滤板另一侧的过滤腔连通,此时过滤器处于连通状态。

所述壳体上安装有由水压驱动进而带动出水转动阀板和进水转动阀板转动的驱动机构26。

所述壳体上端密封固定连接有上端盖210。

如图2、图3所示,进水组件位于壳体左侧,出水组件位于壳体右侧。

初始状态下,左侧第一个陶瓷过滤板工作,此时进水阀槽通过一个进水通路与左侧第一个陶瓷过滤板左侧的过滤腔连通;出水阀槽通过一个出水通路与左侧第一个陶瓷过滤板右侧的过滤腔连通。

水泵工作时,污水池内的水通过进水阀槽、进水通路进入左侧第一个陶瓷过滤板左侧的过滤腔内,并通过该陶瓷过滤板过滤后进入该陶瓷过滤板右侧的过滤腔,过滤后的水经过与左侧第一个陶瓷过滤板右侧的过滤腔连通的出水通路、出水阀槽进入水泵。

当驱动机构驱动进水转动阀板和出水转动阀板转动后,进水阀槽与下一位置的进水通孔连通,出水阀槽与下一位置的出水通孔连通,此时左侧第二个陶瓷过滤板工作,进水阀槽通过一个进水通路与左侧第二个陶瓷过滤板左侧的过滤腔连通,出水阀槽通过一个出水通路与左侧第二个陶瓷过滤板右侧的过滤腔连通。

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进水转动阀板和出水转动阀板转动,使得各个陶瓷过滤板从左到右依次处于工作状态,进而达到更换陶瓷过滤板的效果。

所述出水转动阀板远离壳体一端成型有阀板棘轮2524。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位于出水转动阀板一侧的连通出水槽与水泵的活塞筒261,密封滑动连接在所述活塞筒内能够驱动阀板棘轮转动的活塞部262。

所述活塞筒下部成型有活塞筒进水管、活塞筒出水管;所述活塞筒进水管通过第二水管260与出水座出水管连通;所述活塞筒出水管通过进水管3与水泵连通。

所述活塞部上固定连接有能够驱动阀板棘轮单向转动的棘爪部2621。

当活塞筒与水泵的进水管连通时,活塞筒内处于负压状态,活塞部位于活塞筒内侧极限位置。

当活塞筒与水泵的出水管连通时,活塞筒内水压增大,活塞部移动至活塞筒外侧极限位置,同时,棘爪部驱动阀板棘轮转动一个角度a。

相邻两个出水通孔之间的夹角为角度b,角度a是角度b的整数倍。

所述活塞部下端固定连接有由橡胶制成的与活塞筒密封滑动连接的活塞2622;所述活塞部上端成型有能够与活塞筒上端相抵的定位圈2623,所述棘爪部设置在定位圈上。

当定位圈与活塞筒上端相抵时,活塞部位于活塞筒内侧极限位置,此时活塞下端未与活塞筒内底部相互接触,使得水流能够正常流动。

所述活塞筒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出水固定盖上;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出水固定盖上端内壁的与活塞部滑动连接的滑动杆263;所述活塞部上端成型有截面呈非圆形的与滑动杆滑动插接的滑动杆插孔26231,使得活塞部仅能够沿活塞筒移动,无法转动,使得棘爪部始终朝向阀板棘轮。

所述滑动杆上端成型有与出水固定盖固定连接的滑动杆定位部2631;所述滑动杆定位部与活塞部之间安装有驱动活塞部向活塞筒内侧移动的复位弹簧264。

当需要过处于工作状态的陶瓷过滤板进行反向冲洗时,活塞筒与水泵的出水管连通,且水泵以第一功率工作,此时活塞筒内处于正压力状态,但水流产生的水压无法驱动活塞部移动(活塞部受到的推力小于复位弹簧的弹力),使得水流进能够反向流动。反向流动的水流将从陶瓷过滤板右侧进入陶瓷过滤板的左侧,使得蓄积在陶瓷过滤板左侧壁面上的赃物冲洗下来,进而达到反向冲洗的效果,延长陶瓷过滤板的使用时间。

当需要更换陶瓷过滤板时,活塞筒与水泵的出水管连通,且水泵以第二功率工作,此时活塞筒内处于正压力状态,水流产生的水压驱动活塞部向活塞筒外侧移动,棘爪部与阀板棘轮接触,并推动阀板棘轮转动,进而驱动出水转动阀板和进水转动阀板转动,最终使得下一位置的陶瓷过滤板工作。

当达到设定的时间后,活塞部已经移动至活塞筒外侧极限位置,陶瓷过滤板已经更换完成,接着活塞筒与水泵的进水管连通,活塞筒内为负压状态,活塞部在弹簧和负压的作用下向活塞筒内侧移动,此时棘爪部不会带动阀板棘轮转动。

所述第一功率小于第二功率。

所述进水转动阀板与出水转动阀板之间通过联动齿轮组27同步转动。

所述进水转动阀板外周成型有进水齿轮2424;所述出水转动阀板外周成型有出水齿轮2526。

所述联动齿轮组包括与进水齿轮啮合传动连接的第一齿轮,与出水齿轮啮合传动连接的第二齿轮以及穿过壳体下部的分别与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固定连接的联动杆。

所述外壳下部成型有供所述联动杆穿过的联动插槽217。

所述进水组件还包括位于壳体与进水转动阀板之间的密封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上的进水固定阀板241,位于进水固定阀板外周的密封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上的进水固定盖243。

所述壳体左侧侧壁外周成型有进水定位圈212;所述进水固定盖与进水定位圈密封固定插接。所述进水固定阀板与进水转动阀板位于进水固定盖与壳体所形成的密闭空间内。

一个所述进水通路包括成型在所述壳体前端侧壁内的壳体进水通道214,以及成型在所述进水固定阀板上的一端为进水通孔、另一端与壳体进水通道连通的进水槽2411。

所述进水固定阀板靠近进水转动阀板一侧成型有进水阀板凸起部2413;所述进水通孔位于进水阀板凸起部的范围内。

所述进水转动阀板靠近进水固定阀板一端成型有通过密封圈与进水阀板凸起部密封转动连接的进水阀板凸圈2421。

所述进水转动阀板远离壳体一端中心成型有与进水阀槽连通的阀板进水管2423。

所述进水固定盖内成型有与所述阀板进水管密封转动套接的进水座2431;所述进水座上成型有与污水池连通的进水座进水管2432。

所述壳体下端成型有下进水槽218;所述壳体下部成型有与下进水槽连通的壳体进水管216。

所述进水固定阀板下部成型有供所述壳体进水管穿过的进水管通口2412。

所述进水座进水管与壳体进水管之间通过第一水管244连通。

所述出水组件还包括位于壳体与出水转动阀板之间的密封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上的出水固定阀板251,位于出水固定阀板外周的密封固定连接在壳体上的出水固定盖253。

所述壳体右侧侧壁外周成型有出水定位圈213;所述出水固定盖与出水定位圈密封固定插接。所述出水转动阀板与出水固定阀板位于出水固定盖与壳体所形成的密闭空间内。

一个所述出水通路包括成型在所述壳体后侧侧壁内的壳体出水通道215,以及成型在所述出水固定阀板上的一端为出水通孔、另一端与壳体出水通道连通的出水槽2511。

所述出水固定阀板靠近出水转动阀板一侧成型有出水阀板凸起部2514;所述出水通孔位于出水阀板凸起部的范围内。

所述出水转动阀板靠近出水固定阀板一端成型有通过密封圈与出水阀板凸起部转动密封连接的出水阀板凸圈2522。

所述出水转动阀板远离壳体一端中心成型有与出水阀槽连通的阀板出水管2523。

所述出水固定盖内成型有与所述阀板出水管密封转动套接的出水座2531;所述出水座上成型有与水泵连通的出水座出水管2532。

所述进水固定阀板、进水转动阀板和出水固定阀板、出水转动阀板部分由氧化铝陶瓷制成,氧化铝陶瓷具备良好的密封性,所以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密封圈。

所述出水转动阀板上沿圆周等角度固定连接有与出水通孔数量相同的吸附磁铁2525;所述壳体靠近出水转动阀板一端固定连接有能够与吸附磁铁相互吸紧的定位磁铁2513。

当定位磁铁与一个吸附磁铁正对时,一个陶瓷过滤板处于工作状态。

所述壳体下端连接有不锈钢滤槽22,所述不锈钢滤槽至少其外侧壁为不锈钢。

所述不锈钢滤槽22用于阻挡较大粒径的杂质,起到初步过滤作用。

所述污水池内底部位于所述不锈钢滤槽下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放置过滤器与不锈钢滤槽的定位支架。

以下主要说明过滤器的工作原理:当活塞筒与水泵的进水管连通时,则活塞筒内为负压,活塞部位于活塞筒内侧极限位置,污水池内的水陶瓷过滤板的过滤后进入清水池内。

当活塞筒与水泵的出水管连通时,则活塞筒内为正压,能够进行反向冲洗,延长陶瓷过滤板使用时间,或更换陶瓷过滤板。

本发明通过在过滤器内安装有多个陶瓷过滤板,在某个陶瓷过滤板产生堵塞时,可通过水路的切换使用下一个位置的陶瓷过滤板进行污水的过滤,并且,陶瓷过滤板的切换可以使用反冲洗的水压提供动力,无需人工进行切换,操作方便,这样可以显著延长设备整体的免维护时间。

另外,本实施例中,当过滤器处于工作状态时,水泵驱动水流由进水管往出水管方向流动,在过滤器反向冲洗或更换陶瓷过滤板时,水泵驱动水流由出水管往进水管方向流动,这样需要在管路上连接四通换向阀(图未示)或者连接两个反向设置的水泵。

当然,本实施例中过滤器的出水转动阀板或进水转动阀板也可以直接使用电机驱动,但电机需要安装在过滤器内或者通过传动部件安装在过滤器上方,就需要相应的铺设电机的供电线路,而前述的通过水压带动出水转动阀板或进水转动阀板转动的方式则不需要为过滤器供电,这样降低了过滤器对安装环境的要求,适用性更强。

实施例2

结合图11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以下改进:所述出水转动阀板上成型有止转棘轮2527;所述出水固定盖侧壁成型有连接部2533;所述连接部上固定连接有由橡胶材料制成的与止转棘轮配合阻碍出水转动阀板反向转动的止转棘爪2534。

当活塞部向活塞部外侧移动时,棘爪部带动阀板棘轮转动,止转棘轮与止转棘爪相互错开。

当活塞部向活塞筒内侧移动时,棘爪部复位,此时止转棘轮与止转棘爪相抵,使得出水转动阀板不会由于棘爪部与阀板棘轮之间的摩擦而发生转动。

实施例3

结合图14和图21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对水泵作出以下改进,使得水泵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泵水的方向。

所述水泵5包括有泵壳52,同轴连接在泵壳一端的电机51,以及转动安装在所述泵壳内的离心水轮54。

所述泵壳为圆形的槽体形状,所述泵壳开口一端密封连接有泵盖511,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泵盖密封转动连接。

所述泵壳远离电机一端的外端面中间连接有第一进水接头521,所述泵壳侧壁连接有第一出水接头522和第二出水接头523;所述泵壳远离电机一端的外端面且位于第一进水接头的外周密封套设有一个进水套52a,所述进水套侧壁连接有第二进水接头524,所述所述泵壳远离电机一端的外端面成型有与进水套密封插接的进水套连接部525。

所述泵壳上成型有连通第一进水接头与泵壳内靠近中间位置的第一进水通道526,以及连通第二进水接头与与泵壳内靠近中间位置的第二进水通道527。

所述泵壳内位于离心水轮的外周可转动地安装有一个圆槽形的换向套53,所述换向套底部成型有与第一进水通道或者第二进水通道连通的进水切换口531,所述换向套侧壁成型有与第一出水接头或者第二出水接头连通的出水切换口532。所述换向套上位于进水切换口、出水切换口外侧安装有密封胶圈,或者至少泵壳内侧及换向套外侧部分为氧化铝陶瓷材料,则无需密封胶圈。

所述泵壳内侧壁成型有限位凸条528,所述换向套外侧壁成型有与限位凸条配合以限制换向套转动范围的限位槽535。

如图13所示,所述换向套顺时针转动至极限位置时,所述进水切换口与第一进水通道正对,所述出水切换口与第一出水接头正对。如图14所示,所述换向套逆时针转动至极限位置时,所述进水切换口与第二进水通道正对,所述出水切换口与第二出水接头正对。

所述换向套侧壁固定安装有钢片533,所述离心水轮内安装有能够与钢片通过磁力相吸引,从而带动换向套正、反转动的换向磁铁546。

所述换向套侧壁成型有容纳所述钢片的钢片容槽534,钢片容槽与钢片粘接固定。

所述离心水轮包括有圆形的基板,一体连接在基板上远离电机一端上的两个以上的第一叶片542,以及与第一叶片等数量的第二叶片543,并且第一叶片、第二叶片沿基板周向等角度交错排列。

所述第一叶片靠近基板中心的位置成型有铁片安装腔545,所述第一叶片位于铁片安装腔的外侧成型有磁铁安装腔544,所述铁片安装腔内固定插设有复位铁片547,所述换向磁铁安装在所述磁铁安装腔内且能够沿基板径向滑动。

所述换向磁铁处于磁铁安装腔外端极限位置且仅受到重力或不受外力作用时,换向磁铁与复位铁片之间的磁场吸力应当大于换向磁铁与钢片之间的磁场吸力。从而使得离心水轮不转动时,换向磁铁与复位铁片相吸紧而处于磁铁安装腔内端极限位置。

当水泵用于泵送水时,所述电机驱动离心水轮以第一速度旋转时,第一速度应当不足以使换向磁铁与复位铁片脱离,从而使换向磁铁与钢片保持最大距离,减少换向磁铁与钢片之间的磁场吸力阻碍离心水轮的转动而浪费电能。

当所述电机驱动离心水轮以第二速度旋转时,第二速度应当能够使换向磁铁的离心力大于换向磁铁与复位铁片之间的磁场吸力,从而使换向磁铁沿着磁铁安装腔向外移动。当换向处于磁铁安装腔最外端极限位置时,换向磁铁与钢片之间的磁场吸力足以带动换向套相对泵壳转动,故当水泵切换泵水方向时,电机驱动离心水轮以第二速度转动一段时间即可驱动换向套从一极限位置转动至另一极限位置,从而完成换向。

所述铁片安装腔的开口和磁铁安装腔的开口朝向基板一端,且基板上固定连接有盖住所述铁片安装腔的开口、磁铁安装腔的开口的盖板548。

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水接头、第二出水接头相对圆形的泵壳的圆心角为60°。所述第一进水通道、第二进水通道各为3个且沿泵壳周向交替布置。

使用时,可将水泵的第一进水接头、第二出水接头与出水管连通,将水泵的第二进水接头、第一出水接头与进水管连通。则电机以第一速度逆时针旋转时(参考图17)第二进水接头进水、第二出水接头出水,从而驱动过滤器过滤污水并将过滤后的水排入清水池。

反冲洗时,电机先以第二速度顺时针旋转一段时间(3-10s)后再以第一速度旋转,则换向套换向至图16所示状态,第一进水接头进水、第一出水接头出水,即水泵从清水池从抽水泵入过滤器用于对陶瓷过滤板进行反冲洗。

当电机以第三速度(大于第二速度)顺时针旋转时,水压足够驱动活塞朝向阀板棘轮方向移动,从而使所述出水转动阀板产生转动,最终实现陶瓷过滤板的切换。

接着,水泵电机电机先以第二速度逆时针旋转一段时间(3-10s)后再以第一速度旋转,过滤器恢复过滤状态,同时活塞在负压作用下恢复初始状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