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驱动压的渗透膜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58091发布日期:2019-08-30 22:53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低驱动压的渗透膜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滤膜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低驱动压的渗透膜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渗透膜组件对于高浓度料液分离,因为浓度高渗透压高,必须克服渗透压所以驱动力也高,高的驱动力对管道、阀、泵、膜壳要求非常高,价格昂贵,对膜组件防压密性能要求比较高,膜污堵增加,膜污堵后清洗恢复困难,同时高的驱动力也造成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渗透压,降低膜的驱动力,减缓膜污堵并减缓清洗恢复难度的渗透膜组件。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有益效果为:

一种降低驱动压的渗透膜组件,包括渗透液中心管和若干膜片单元,若干所述分离膜交错设置,相邻的两种不同所述膜片单元组成一个滤袋单元,所述滤袋单元的内部靠近两片膜片单元的中部设置有产水流道布,所述滤袋单元的内侧三端密封,所述滤袋单元未密封的一端安装在渗透液中心管上,所述渗透液中心管上开设有透水微孔,所述透水微孔与滤袋单元未密封的开口处连通,相邻的两个滤袋单元之间设置有进水流道布,所述进水流道布的一端设置在渗透液中心管的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滤袋单元密封的三端通过胶水连接。

优选的,所述膜片单元包括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所述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分别为超滤膜、纳滤膜或反渗透膜中的一种,且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的种类不同。

优选的,所述渗透膜组件的结构为板式或卷式。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降低驱动压的渗透膜组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膜片与第二膜片的组合,使其与传统渗透膜组件相比,降低渗透压,降低膜的驱动力,降低对管道、阀、泵、膜壳的要降低对膜组件防压密性能的要求,减缓膜污堵并减缓清洗恢复难度,降低高的驱动力带来的安全风险,还能够减少能耗的好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降低驱动压的渗透膜组件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降低驱动压的渗透膜组件的滤袋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中:图中:渗透液中心管1、透水微孔2、第一膜片3、产水流道布4、第二膜片5、进水流道布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降低驱动压的渗透膜组件,包括渗透液中心管1和若干膜片单元,若干分离膜交错设置,相邻的两种不同膜片单元组成一个滤袋单元,膜片单元包括第一膜片3和第二膜片5,第一膜片3和第二膜片5分别为超滤膜、纳滤膜或反渗透膜中的一种,且第一膜片3和第二膜片5的种类不同,第一膜片3与第二膜片5的组合能够对氯化钠截留率达到99%以上,截留效果好,对10000ppm氯化钠溶液中的氯化钠截留率达到70-80%,组合做成膜组件后,就会形成一款新型产品,其对浓度为10000ppm的氯化钠溶液的截留率根据操作压力不同会在80-90%之间,就可以弥补tpro和tpnf这两者之间缺失的性能膜元件,操作压力降低5-10bar,能耗降低10-15%。

滤袋单元的内部靠近两片膜片单元的中部设置有产水流道布4,滤袋单元的内侧三端密封,滤袋单元密封的三端通过胶水连接,粘接稳定,提高使用寿命,滤袋单元未密封的一端安装在渗透液中心管1上,渗透液中心管1上开设有透水微孔2,透水微孔2与滤袋单元未密封的开口处连通,相邻的两个滤袋单元之间设置有进水流道布6,进水流道布6的一端设置在渗透液中心管1的外壁上,渗透膜组件的结构为板式或卷式。

工作流程:本发明使用时,渗透液穿过进水流道布6,经过第一膜片3和第二膜片分离,进入滤袋单元内,分离后的渗透液在产水流道布4上混合,混合后经过未密封的开口流入产水收集管1,然后从产水收集管1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驱动压的渗透膜组件,包括渗透液中心管和若干膜片单元,若干所述分离膜交错设置,相邻的两种不同所述膜片单元组成一个滤袋单元,所述滤袋单元的内部靠近两片膜片单元的中部设置有产水流道布,所述滤袋单元的内侧三端密封,所述滤袋单元未密封的一端安装在渗透液中心管上,所述渗透液中心管上开设有透水微孔,所述透水微孔与滤袋单元未密封的开口处连通,相邻的两个滤袋单元之间设置有进水流道布,降低渗透压,降低膜的驱动力,降低对管道、阀、泵、膜壳的要降低对膜组件防压密性能的要求,减缓膜污堵并减缓清洗恢复难度,降低高的驱动力带来的安全风险,还能够减少能耗的好处。

技术研发人员:徐淑宏;徐淑平;徐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拓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8
技术公布日:2019.08.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