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固分离器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637141发布日期:2019-09-11 22:24阅读:1581来源:国知局
气固分离器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固分离器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投料机在固体投料时,通常会采用气压输送喷料,但这样会导致物料中夹杂带入大量气体,在进行投料时,受到夹杂的气体影响导致投料不准确,使得物料的投料量难以准确控制,影响投料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固分离器及其工作方法,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的投料机在固体投料时投料精度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气固分离器,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容纳腔,容纳腔具有进料口和吸气口;过滤机构,过滤机构设置在容纳腔内,并将容纳腔分成容纳物料的第一腔体和抽取气体的第二腔体,进料口位于第一腔体处,吸气口位于第二腔体处,过滤机构阻碍固体物料进入第二腔体。

进一步地,过滤机构包括:外壳,外壳与壳体连接;第一过滤结构;第二过滤结构,第一过滤结构和第二过滤结构均设置在外壳内,且第一过滤结构相比第二过滤结构靠近第一腔体,第一过滤结构过滤的物料大小大于第二过滤结构过滤的物料大小。

进一步地,第一过滤结构和/或第二过滤结构的侧面具有滤孔,且第一过滤结构和/或第二过滤结构的外侧面与外壳的内壁面之间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过滤结构和/或第二过滤结构的端面为密封端;或第一过滤结构和/或第二过滤结构的端面为非密封端,且端面过滤的物料大小小于侧面过滤的物料大小。

进一步地,第一过滤结构远离第二过滤结构的一端为伸出端,伸出端的至少一部分伸入至第一腔体内。

进一步地,外壳具有伸出部,伸出部的至少一部分伸入至第一腔体内,且伸出部伸入第一腔体的长度大于伸出端伸入第一腔体的长度,伸出端容纳在伸出部内。

进一步地,伸出部可拆卸地设置在外壳上。

进一步地,过滤机构还包括盖体,盖体可拆卸地设置在外壳的开口侧。

进一步地,容纳腔还具有出料口,第一腔体位于第二腔体的下方,且第一腔体的底部呈漏斗状,出料口位于第一腔体的底部。

进一步地,进料口的轴线与壳体在进料口处的切线平行。

进一步地,容纳腔还具有进气口,进气口位于第二腔体处。

进一步地,气固分离器还包括泄压阀,泄压阀与容纳腔连通,并能够在容纳腔内的压力达到预设值时打开。

进一步地,壳体包括:容料部,容料部具有第一腔体;安装部,安装部与容料部连接,且过滤机构安装在安装部;盖设部,盖设部与安装部连接,并与安装部共同围成第二腔体。

进一步地,容料部、安装部和盖设部自下而上依次设置。

进一步地,容料部、安装部和盖设部之间中的至少一处采用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气固分离器还包括用于与外部装置连接的安装结构,安装结构与壳体连接。

进一步地,气固分离器还包括清洗机构,清洗机构包括:用于输送清洁液的清洗管道,清洗管道可拆卸地安装在进料口处;加热件,加热件设置在壳体外侧。

进一步地,加热件包围设置在第一腔体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气固分离器,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容纳腔;第一过滤结构;第二过滤结构,第一过滤结构和第二过滤结构均设置在容纳腔内,并阻碍固体物料在容纳腔内的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气固分离器,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容纳腔,容纳腔具有进料口,进料口的轴线与壳体在进料口处的切线平行;过滤机构,过滤机构设置在容纳腔内,并阻碍固体物料在容纳腔内的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气固分离器的工作方法,气固分离器为上述的气固分离器,工作方法包括:打开气固分离器的进料口和气固分离器的吸气口,通过吸气口向容纳腔内通入负压气体;待气体分离完成后,关闭进料口和吸气口,打开气固分离器的出料口和气固分离器的进气口,通过进气口向容纳腔内通入正压气体。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过滤机构,过滤机构将容纳腔分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其中,第一腔体可以通过进料口向其中加入物料,第二腔体可以通过吸气口吸气,从而使得容纳腔内产生负压,负压驱动物料由第一腔体向第二腔体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固体物料被过滤机构过滤从而保留在第一腔体内,而物料中夹杂的气体能够经过过滤机构进入到第二腔体内,并由吸气口吸走,这样即可使得物料中夹杂的气体与固体物料实现分离。上述设置方式使得物料中的气体被分离排出,避免了投料机投料过程中受到夹杂气体的干扰导致的投料不准确的情况,提高了投料精度,保证了烹饪效果。同时气固分离器能够起到缓存固体物料的作用,避免一直向料筒输送固体物料,气体过多,甚至导致料筒炸裂,产生安全隐患。固体物料相当于暂时缓存在气固分离器里面,等待投料指令,在此过程中,配料机可以给其他分离器输送物料,进行分离程序,这样多个气固分离器同时工作使得配料机工作效率提高,烹饪执行的效率也高。此外,采用负压进料,还有一个定量的作用,将菜谱中需要的固体物料的重量转化成对应负压的压力值,然后输出相应的压力值,吸取等量的固体物料进入到分离器中。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气固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气固分离器的爆炸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气固分离器的侧视剖视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气固分离器的过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了图4中的过滤机构的爆炸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壳体;11、容纳腔;111、进料口;112、出料口;113、吸气口;114、第一腔体;115、第二腔体;116、进气口;12、容料部;13、安装部;14、盖设部;20、过滤机构;21、外壳;211、伸出部;22、第一过滤结构;23、第二过滤结构;24、盖体;30、泄压阀;40、安装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为了改善现有技术中的投料机在固体投料时投料精度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固分离器及其工作方法。

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气固分离器,包括壳体10和过滤机构20,壳体10具有容纳腔11,容纳腔11具有进料口111和吸气口113;过滤机构20设置在容纳腔11内,并将容纳腔11分成容纳物料的第一腔体114和抽取气体的第二腔体115,进料口111位于第一腔体114处,吸气口113位于第二腔体115处,过滤机构20阻碍固体物料进入第二腔体115。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有过滤机构20,过滤机构20将容纳腔11分成第一腔体114和第二腔体115,其中,第一腔体114可以通过进料口111向其中加入物料,第二腔体115可以通过吸气口113吸气,从而使得容纳腔11内产生负压,负压驱动物料由第一腔体114向第二腔体115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固体物料被过滤机构20过滤从而保留在第一腔体114内,而物料中夹杂的气体能够经过过滤机构20进入到第二腔体115内,并由吸气口113吸走,这样即可使得物料中夹杂的气体与固体物料实现分离。上述设置方式使得物料中的气体被分离排出,避免了投料机投料过程中受到夹杂气体的干扰导致的投料不准确的情况,提高了投料精度,保证了烹饪效果。同时气固分离器能够起到缓存固体物料的作用,避免一直向料筒输送固体物料,气体过多,甚至导致料筒炸裂,产生安全隐患。固体物料相当于暂时缓存在气固分离器里面,等待投料指令,在此过程中,配料机可以给其他分离器输送物料,进行分离程序,这样多个气固分离器同时工作使得配料机工作效率提高,烹饪执行的效率也高。此外,采用负压进料,还有一个定量的作用,将菜谱中需要的固体物料的重量转化成对应负压的压力值,然后输出相应的压力值,吸取等量的固体物料进入到气固分离器中。

如图3至图5所示,过滤机构20包括外壳21、第一过滤结构22和第二过滤结构23,外壳21与壳体10连接;第一过滤结构22和第二过滤结构23均设置在外壳21内,且第一过滤结构22相比第二过滤结构23靠近第一腔体114,第一过滤结构22过滤的物料大小大于第二过滤结构23过滤的物料大小。

具体地,物料依次经过通过第一过滤结构22和第二过滤结构23,第一过滤结构22起到初步过滤的作用,其主要用于过滤颗粒较大的物料,第二过滤结构23起到加强过滤的作用,其主要用于过滤颗粒较小的固体物料,第一过滤结构22的过滤能够滤掉大部分的大颗粒固体,避免被吸起来的物料全部附着到第二过滤结构23影响第二过滤结构23的过滤效果,甚至造成第二过滤结构23堵塞,影响气体排出的情况,同时,还能够起到气体缓冲作用,避免第二过滤结构23的气流过急造成风堵,保证过滤机构20的过滤效果。通过上述的设置方式根据物料的大小进行依次过滤,从而实现了对物料的分级过滤,保证了过滤效果,提高了过滤的效率。而外壳21的设置一方面能够方便过滤机构20的安装,实现过滤机构20的集成化,另一方面能够对第一过滤结构22和第二过滤结构23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第一过滤结构22和第二过滤结构23由于外力作用导致意外破损而影响过滤效果,保证过滤机构20的可靠性。优选地,外壳21具有加强筋结构,使得过滤机构20更加稳固。本实施例在第一过滤结构22和第二过滤结构23上开设滤孔,相应地,第一过滤结构22的滤孔大小大于第二过滤结构23的滤孔大小,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实现上述效果。

优选地,第一过滤结构22为滤网,第二过滤结构23为滤芯。滤网的网孔较大,滤芯的滤孔较小,从而实现分级过滤。当然,第一过滤结构22和第二过滤结构23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其他过滤件代替。

进一步优选地,第二过滤结构23的滤芯外表面是一褶一褶围成圆周面,从而增大与固体物料接触的面积,使得第二过滤结构23能够过滤更多的固体物料,过滤效率更高,过滤效果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设置有两级过滤为例进行说明,即第一过滤结构22和第二过滤结构23实现的两级过滤。除了该设置方式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过滤结构,例如增加设置第三过滤结构、第四过滤结构等,并且过滤结构的滤孔之间的大小优选沿着从第一腔体114至第二腔体115的方向依次减小,以实现分级过滤。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结构22和第二过滤结构23的侧面均具有滤孔,气体从外侧面经由滤孔流动到内侧面,再由内侧面向第二腔体115流动,相应地,第一过滤结构22和第二过滤结构23的外侧面与外壳21的内壁面之间间隔设置,并形成供气体通过的通道,从而为气体的流动以及部分固体物料的运动提供空间。这样,由于滤孔设置在侧面,因而气体只能够由侧面经过第一过滤结构22和第二过滤结构23,使得第一过滤结构22和第二过滤结构23的端面能够对固体物料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降低吸到过滤机构20上的固体物料的数量,也就进一步降低了过滤机构20的过滤量,避免固体物料意外通过过滤机构20的可能性,同时避免过多物料堵塞第一过滤结构22和第二过滤结构23,保证过滤效果。

优选地,第一过滤结构22和第二过滤结构23的端面为密封端,即气体和固体物料均不能通过第一过滤结构22和第二过滤结构23的端面,以提高端面对物料的阻挡效果,保证不阻碍排气的同时过滤大部分固体物料。当然也可以在第一过滤结构22和第二过滤结构23的端面设置成非密封端,例如在端面上开设有滤孔,但需要注意的是,端面的滤孔大小需要小于侧面的滤孔大小,使得端面过滤的物料大小小于侧面过滤的物料大小,这样才能够起到对物料的阻挡作用,否则物料会直接经过端面上大小较大的滤孔,而不会经过侧面上大小较小的滤孔,不但起不到阻挡物料的作用,反而会影响过滤效果。滤孔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代替。本实施例的第一过滤结构22和第二过滤结构23均采用上述侧面开设滤孔的设置方式,当然,也可以仅在第一过滤结构22或第二过滤结构23上采用该设置方式,即第一过滤结构22设置成普通的滤网,第二过滤结构23采用上述侧面过滤的设置方式,或者第二过滤结构23设置成普通的滤网,第一过滤结构22采用上述侧面过滤的设置方式。不仅如此,上述第一过滤结构22还可以其他的过滤件结构形式。并且滤网可以是中间密闭的注塑件、四周是滤网结构的形式,形成类似荷包蛋的结构,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滤网。

本实施例的第一过滤结构22和第二过滤结构23呈柱状,第一过滤结构22和第二过滤结构23的圆周面为侧面,整个圆周面上都均布开设有滤孔,以提高过滤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过滤结构23需要更大的接触面积才能排出较多气体,因而第一过滤结构22的直径比第二过滤结构23的直径小,第一过滤结构22远离第二过滤结构23的一端为伸出端,伸出端的至少一部分伸入至第一腔体114内,外壳21远离第二腔体115的端面上设置有伸出部211,伸出部211的至少一部分伸入至第一腔体114内,伸出端容纳在伸出部211内,且伸出部211伸入第一腔体114的长度大于伸出端伸入第一腔体114的长度。伸出端和伸出部211的设置使得第一过滤结构22更加深入到第一腔体114内,吸气时能够可以很大程度得阻挡上升气流中的固体物料,更有效地分离物料中夹杂的气体,外壳21上的伸出部211能够对伸出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伸出端的侧壁上开设有滤孔,伸出部211与伸出端之间形成有间隔,气体和被吸起来的部分物料经由伸出部211的端部进入到间隔中,从而保证气体仅能够从第一过滤结构22的侧面通过,提高对大颗粒物料的阻挡效果。

优选地,第二过滤结构23的滤孔小于固体物料的最小直径,第二过滤结构23整体大小大于气固分离器直径的一半。

可选地,伸出部211可以设置成上宽下窄的筒状,即伸出部211底端开口处较窄,顶端与第二过滤结构23对接处的开口较宽,这种设置方式使得伸出部211能阻挡更多固体物料进入到过滤机构20内,提高对大颗粒物料的阻挡效果。相应地,第二过滤结构23也可以设置成下宽上窄的形状,由于第一过滤结构22已经过滤掉了大部分的大颗粒物料,因此第二过滤结构23设置成下宽上窄形式并不会影响过滤效果,倾斜的侧壁反而能够阻挡更多的固体物料,同时该设置方式还有利于气体经过第二过滤结构23,第二过滤结构23能够尽可能多进气体,配合倾斜的侧壁的阻挡效果,使得尽可能多的气体被抽走而固体物料被留下。

本实施例的伸出部211可拆卸地设置在外壳21上,更具体地,伸出部211通过螺纹结构安装到外壳21上,当需要更换第一过滤结构22时,将伸出部211旋下即可将第一过滤结构22取出更换,从而方便组装和拆卸。并且在伸出部211的安装位置处可以设置有密封圈等密封件,以保证气体和微小的物料不会从缝隙中越过第一过滤结构22的过滤。

本实施例的过滤机构20的外壳21在远离伸出部211的一端为敞口设置的开口侧,第二过滤结构23通过开口侧安装到外壳21内或从外壳21内取下,并且过滤机构20还包括盖体24,盖体24可拆卸地设置在外壳21的开口侧,从而对开口侧起到遮挡作用,使得第二过滤结构23能够稳定设置在外壳21内。当需要更换过滤机构20时,将盖体24打开即可将过滤机构20整体取出,从而便于更换和维修。盖体24与外壳21之间优选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在盖体24上开设有供气体通过的过孔,过孔的大小小于第二过滤结构23的外径,大致等于第二过滤结构23的内径,使得经过第二过滤结构23侧面的气体经由第二过滤结构23的内腔和盖体24上的过孔进入到第二腔体115内。此外,在盖体24上还可以设置有把手,通过把手将过滤机构20整体移动,方便安装和取出。盖体24与外壳21之间可以设置有密封圈等密封件,以保证密封效果。

如图1至图3所示,气固分离器整体竖直设置,容纳腔11还具有出料口112,第一腔体114位于第二腔体115的下方,这样,当通过进料口111向第一腔体114内加入物料时,物料在重力作用下会保持在第一腔体114内,物料只有在通入负压时才能够向上运动,当不再通入负压时,部分物料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回落到第一腔体114的底部,从而减少附着在过滤机构20上的物料。此外,第一腔体114的底部呈漏斗状,出料口112位于第一腔体114的底部,以便于出料口112打开时物料在重力作用下自动下落实现投料,同时保证物料能够全部下出,避免物料残留。当然,也可以将第一腔体114设置成上下直径相同的圆筒状或者其他形状。

优选地,进料口111位于第一腔体114的顶部侧面,且进料口111的轴线与壳体10在进料口111处的切线平行,即进料口111沿着壳体10圆周的切线方向向第一腔体114内通入物料,这样,从第一腔体114的顶部向第一腔体114内加入物料,物料沿着切线方向进入到第一腔体114内,物料沿着内壁螺旋向下,靠气流切向引入造成的旋转运动,使具有较大惯性离心力的固体物料甩向内壁面分开,从而达到使物料分散开,并且物料撞到内壁后失去惯性,自由落体下来的作用,此时固体物料中夹杂着部分气体,通过吸气口113输入负压即可抽取固体物料中混入的气体,更好地实现气固分离的目的。

可选地,容纳腔11的内壁采用不沾涂层、有机硅材料等,从而进一步减少物料在内壁面上的残留。

在本实施例中,容纳腔11还具有进气口116,进气口116位于第二腔体115处。当吸气口113输入负压抽取固体物料中的气体完成后,再通过进气口116向容纳腔11内输入正压,正压的气体使得附着在过滤机构20上以及沉积在过滤机构20内的固体物料被吹入到第一腔体114内,既避免了固体物料在过滤机构20上沉积,又提高了固体物料的利用率,使得几乎所有的物料都能够被用于投料。进气口116和吸气口113可以互换,或者只设置一个共同的进口,通过阀门控制进口进负压或进正压实现吸气和进气功能。

可选地,气固分离器还包括泄压阀30,泄压阀30与容纳腔11连通,当通过进气口116向容纳腔11内通入正压直到压力达到预设值时,压力将泄压阀30自动顶开,直接将容纳腔11内的气体排出,避免容纳腔11内的压力过大而产生危险。具体数值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设置即可。

优选地,泄压阀30与第二腔体115连通,这样,泄压阀30在被顶开时,仅第二腔体115的气体能够通过泄压阀30排出,第一腔体114内的物料不会直接从泄压阀30排出,避免第一腔体114内的物料从泄压阀30排出而造成物料损失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容料部12、安装部13和盖设部14,且容料部12、安装部13和盖设部14自下而上依次连接,容料部12具有第一腔体114,过滤机构20安装在安装部13;盖设部14即为盖子,其与安装部13连接,并与安装部13共同围成第二腔体115。盖设部14和安装部13之间以及安装部13与容料部12之间可以增设密封圈等密封件,以保证容纳腔11整体的密封性,保证抽吸气体的效果。通过将壳体10采用分体设置,便于将过滤机构20等壳体10内部的部件安装到壳体10内,将盖设部14打开即可将过滤机构20整体取出进行更换和维修,从而极大降低了更换和维修所需的时间和精力。本实施例的容料部12和安装部13均呈筒状,且容料部12、安装部13和盖设部14之间均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优选地采用螺纹连接,这样,气固分离器整体均采用螺纹连接,不需要额外设置螺钉等紧固件,拆装方便可靠。当然,除了采用螺纹连接,也可以采用螺钉或者螺栓等零件连接。当然,除了将各部件之间均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外,也可以将部分部件之间采用螺栓、螺钉等其他方式进行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例附图所示的气固分离器中的容料部12和安装部13之间采用的是螺栓连接的方式,但是优选的方式还是螺纹连接。

可选地,气固分离器还包括用于与外部装置连接的安装结构40,安装结构40与壳体10连接。在壳体10外侧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板状件作为安装结构40,板状件上开设有与机座等外部装置连接的连接孔,通过螺栓即可将气固分离器安装到机座上。安装结构40并不局限于上述的板状件,也可以为其他部件,并且安装位置也不局限于壳体10相对的两侧,可以仅设置一个或者设置有更多个,按照其他排列方式进行设置均可,只要能将气固分离器进行安装固定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气固分离器还包括清洗机构,清洗机构包括用于输送清洁液的清洗管道和加热件,清洗管道可拆卸地安装在进料口111处,当需要对气固分离器内部进行清洗时,将清洗管道对接进料口111处,通入水等清洗液即可进行清洗,清洗液可以从底部的出料口112排出即可;加热件设置在壳体10外侧,当清洗完成后,通过启动加热件对容纳腔11进行加热,促进容纳腔11内残留的液体蒸发,有利于管道清洁,能够增加物料投料的精度,并且减少物料碰撞摩擦产生静电。

优选地,加热件包围设置在第一腔体114的外侧,从而能够对第一腔体114的整个外侧进行加热,以保证对第一腔体114的加热效果,避免液体残留。当然,加热件也可以仅加热第一腔体114外侧的一部分。加热件优选的是加热硅胶垫片,直接粘附在第一腔体114的外侧壁上,需要加热时就控制启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维护方便。

本实施例的气固分离器的使用过程如下:

需要气固分离时,打开气固分离器的进料口111和气固分离器的吸气口113,通过吸气口113向容纳腔11内通入负压气体,负压气体使得固体物料由进料口111吸入到容纳腔11内,在固体物料进入到容纳腔11时,负压气体将固体物料中的气体分离吸走,实现气固分离;待气体分离完成后,关闭进料口111和吸气口113,打开气固分离器的出料口112和气固分离器的进气口116,通过进气口116向容纳腔11内通入正压气体,正压气体一方面能够将残留在过滤机构20上的物料吹下,另一方面能够辅助固体物料从出料口112投料,避免固体物料堆积在出料口112影响投料。通入正压和负压的持续时间可以根据物料的数量等参数进行相应制定即可。

需要清洗时,将将清洗管道对接进料口111处,通入水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水从底部的出料口112排出即可,然后再启动加热件对容纳腔11进行加热,将残留的液体蒸发掉即可。

需要拆卸更换部件时,将顶部的盖设部14旋下,通过盖体24上的把手将过滤机构20整体上提取出,然后将盖体24旋下即可将第二过滤结构23取出更换,将伸出部211旋下即可将第一过滤结构22取出更换,不需要将气固分离器从机座上拆卸下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多个指的是至少两个。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改善了现有技术中的投料机在固体投料时投料精度差的问题;

2、物料中的气体被分离排出,避免了投料机投料过程中受到夹杂气体的干扰导致的投料不准确的情况,提高了投料精度;

3、第一过滤结构过滤颗粒较大的物料,第二过滤结构过滤颗粒较小的固体物料,分级过滤保证了过滤效果,提高了过滤的效率;

4、滤孔设置在侧面,使得端面能够对固体物料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降低了过滤机构的过滤量;

5、端面为密封端,保证不阻碍排气的同时过滤大部分固体物料;

6、伸出端和伸出部可以很大程度得阻挡上升气流中的调料,更有效地分离物料中夹杂的气体;

7、整体结构以螺纹连接为主,拆装方便可靠;

8、清洗机构有利于管道清洁,能够增加物料投料的精度,并且减少物料碰撞摩擦产生静电。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