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面拼接式实验室桌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19774发布日期:2021-05-28 14:20阅读:76来源:国知局
台面拼接式实验室桌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验室用实验室桌台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台面拼接式实验室桌台。



背景技术:

实验室桌台是实验室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实验人员在所述实验室桌台上完成各种各样的化学或物理测试。所以实验室桌台的台面板必须具备耐腐、耐磨、耐污、防火性以及能够做测试的仪器,同时也要具备为测试提供电源接口的装置。现有的技术中,陶瓷材质的实验室桌台已经广泛推广使用,但是,陶瓷面板在其本身的制造中一般采用通用大小的规格尺寸例如750毫米×2000毫米、1000毫米×1800毫米、1200毫米×2400毫米,而这些通用大小规格的陶瓷面板,非常难以适用于各种不同规格的试验台,要么宽了要么窄了。当面对这些问题时,现有加工中要么要将宽尺寸的陶瓷面板改窄,要么两块拼接。这样就会导致加工繁琐而且非常容易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台面拼接式实验室桌台,包括钢主架及架设在所述钢主架上的台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面板包括前后布置的前陶瓷面板、后陶瓷面板,所述前陶瓷面板、后陶瓷面板之间间隔开从而具有空缺部位;还包括中间理化面板,所述中间理化面板包括上下连接在一起的上理化面板和理化底板,所述理化底板布置在所述空缺部位,所述上理化面板的两边分别搭接在所述前陶瓷面板、后陶瓷面板的边缘部位上。

其中,所述中间理化面板的上理化面板、理化底板中间可以粘接连接或螺钉连接。其次,所述理化底板的延伸长度可以布置为与所述中间理化面板的延伸长度相近,也可以是仅将所述理化底板布置在所述中间理化面板的两端位置,所述理化底板起封闭所述上理化面板两端与所述左、右钢底架之间空隙的作用。

其中,由于所述理化底板的厚度不一定与所述前陶瓷面板、后陶瓷面板的厚度一致,为此所述理化底板布置在所述空缺部位,可以是一块所述理化底板或者是两块所述理化底板布置在所述空缺部位,还或者是,所述上理化面板的两边下部分别设置有止口状台阶,所述上理化面板通过所述止口状台阶搭接在所述前陶瓷面板、后陶瓷面板的边缘部位上,这样,将所述上理化面板一部分厚度下沉到所述空缺部位,所述空缺部位由部分的所述上理化面板加所述理化底板予以填充。在该种结构中不仅美化了所述桌台而且让所述上理化面板不至于过高地突出于所述前陶瓷面板、后陶瓷面板。

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发现其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第一,在保留传统所采用所述前陶瓷面板、后陶瓷面板的优势基础上,由于将所述前陶瓷面板、后陶瓷面板之间间隔开从而具有空缺部位,从而对于已经定尺设计的台面来说,就可以灵活地选择各种标准规格的陶瓷面板作为台面板,或者仅仅只需将标准陶瓷板从中间介开一分为二,从而大大减少了陶瓷面板的加工和安装工作量;第二,由于采用所述理化底板布置在所述空缺部位,所述上理化面板的两边分别搭接在所述前陶瓷面板、后陶瓷面板的边缘部位上,从而可以利用理化板本身所具有的优越加工性能,任意裁切符合台面板布置及所述空缺部位需要的理化板,又能符合实验室对台面板材质方面的技术标准。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上理化面板的两边上部转角部位设置为大圆角过渡。这样不仅美观而且安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钢主架包括左、右钢底架和分别设置在所述左钢底架、右钢底架上并向上延伸的左、右钢竖立架,所述左、右钢竖立架穿过所述中间理化面板,所述左、右钢竖立架之间安装有置物横梁,所述置物横梁位于所述台面板的上方空间。这样可以借助于所述左钢底架、右钢底架及所述左、右钢竖立架向上拓展空间,而且在所述中间理化面板上加工出避让所述左、右钢竖立架向上穿过的孔(或槽),相对地比在陶瓷板上加工相应的孔(或槽)要容易得多,从而大大降低了整个台面的加工难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理化底板仅布置在所述上理化面板下面对应于所述左、右钢底架的局部位置,在位于所述左、右钢底架之间的所述上理化面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动力接口的预留孔。这样不仅节省理化板材料,而且在所述上理化面板下面可以方便地配置各种附加配件例如电器盒等。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位于所述左、右钢底架之间的所述前陶瓷面板、后陶瓷面板的下方分别设置有横梁,在位于所述左、右钢底架之间的所述上理化面板的下方没有设置横梁。这样不仅节省钢材材料,而且在所述上理化面板下面可以方便地配置各种附加配件例如电器盒等。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左钢底架或右钢底架分别包括有钢骨架和侧板,所述侧板将所述钢骨架上的空窗口予以封闭。这样可以美化所述台面拼接式实验室桌台,所述台面板下部的空间不至于过于空旷凌乱。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于台面拼接式实验室桌台。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台面拼接式实验室桌台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台面拼接式实验室桌台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b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台面拼接式实验室桌台台面板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c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到5对应用本发明专利的台面拼接式实验室桌台的结构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台面拼接式实验室桌台,包括钢主架1及架设在所述钢主架上的台面板2。所述钢主架1包括左钢底架11、右钢底架12、分别设置在所述左钢底架11与所述右钢底架12上并向上延伸的左钢竖立架13、右钢竖立架14,还包括中间钢竖立架15和架设在所述中间钢竖立架15上的置物横梁16。这样可以借助于所述左钢底架11、右钢底架12及所述左、右钢竖立架(13、14)向上拓展置物用的空间。

所述左钢底架11包括纵横交错布置的钢竖下立架111和钢横立架112所围成的钢骨架,其中用侧板113将所述左钢骨架上的窗口予以封闭。同理,所述右钢底架12与所述左钢底架11结构相同,这样可以美化所述台面拼接式实验室桌台,所述台面板下部的空间不至于过于空旷凌乱。

所述的左钢竖立架13或所述右钢竖立架14分别设置于所述左钢底架11或所述右钢底架12中间,并在同一竖直面上。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台面板2由前陶瓷面板21、后陶瓷面板22和理化面板23组成。其中,所述理化面板23设置在所述前陶瓷面板21和所述后陶瓷面板22之间所间隔开的空缺部位。所述理化面板23包括上下连接在一起的上理化面板231和理化底板232。所述前陶瓷面板21、所述后陶瓷面板22和所述理化面23的两端均连接在所述钢主架1上。

如图5所示,所述上理化面板231的两长边上部转角部位设置为大圆过渡2311。这样不仅美观而且安全。

如图1所示,所述中间钢竖立架15穿过从所述理化面板23的中心竖直向上延伸,起支撑所述置物横梁16的作用。所述置物横梁16由下置物横梁161和上置物横梁162构成,所述下置物横梁161和所述上置物横梁162上下两层隔空水平设置,并且在所述台面板的中间上方空间。

所述理化面板23两端边缘中心设置有矩形槽用于让所述左钢竖立架13或所述右钢竖立架14垂直穿插配合,所述理化面板23的所述矩形槽与所述左钢竖立架13或所述右钢竖立架14刚好吻合,无明显间隙,配合均匀。其中,所述右钢竖立架14结构同所述左钢竖立架13,不再啧述。

所述左钢竖立架13或所述右钢竖立架14的上段有两组左右高度一致的安装孔位,用于装配所述置物横梁16,所述置物横梁16位于所述理化面板23的上空。

所述下置物横梁161和上置物横梁162是由金属板做成。其中所述下置物横梁161中心设置有所述理化面板23与所述上置物横梁162之间的所述中间钢竖立架15穿插的位置孔,安装后所述置物横梁16应该是水平的,安装后所述左钢底架11、所述右钢底架12上并向上延伸的所述左钢竖立架13、所述右钢竖立架14处于竖直状态。

所述前陶瓷面板21、所述后陶瓷面板22和所述上理化面板231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一致,所述前陶瓷面板21和所述后陶瓷面板22厚度一致均为20毫米,所述上理化面板231、所述理化底板232的厚度一般均为13毫米。其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理化底板232仅布置在所述上理化面板231下面对应于所述左钢底架11、所述右钢底架12的局部位置,即所述理化底板232仅在所述上理化面板231的两端起封闭所述上理化面板两端与所述左、右钢底架之间空隙的作用;如图5所示所述上理化面板231的两边下部分别设置有高度h为约7毫米高的止口状台阶2312,所述上理化面板231通过所述止口状台阶2312搭接在所述前陶瓷面板21、后陶瓷面板22的边缘部位上,这样,将所述上理化面板231一部分厚度下沉到所述空缺部位,所述空缺部位由7毫米厚的所述上理化面板231加厚度为13毫米的所述理化底板232组成的20毫米厚度物体予以填充,所述理化底板232搁置在所述钢主架1上。

对于位于所述左钢底架11、所述右钢底架12之间的所述上理化面板231,其下方没有设置所述理化底板232,也没有设置横梁,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上理化面板231下方悬空,仅是其通过所述止口状台阶2312搭接在所述前陶瓷面板21、后陶瓷面板22的边缘部位上。

在位于所述左钢底架11、所述右钢底架12之间的所述上理化面板23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动力接口例如插座的预留孔17;其次,在位于所述左、右钢底架(11、12)之间的所述上理化面板231的下方没有设置横梁。这样不仅节省材料,而且在所述上理化面板231的所述预留孔17下面可以方便地配置各种附加配件例如电器盒等。

所述左钢底架11或所述右钢底架12具有优质特性的高强度承重能力,能够为所述台面板提供稳固的支撑。

如图4所示,所述钢主架1还包括支撑所述台面板2的四根支撑横梁(181、182、191、192),其中,所述前陶瓷面板21底下设置两根所述支撑横梁181和所述支撑横梁191,所述支撑横梁181和所述支撑横梁191之间有一定间隔距离。所述后陶瓷面板22底下设置两根所述支撑横梁182和所述支撑横梁192,所述支撑横梁182和所述支撑横梁192之间有一定间隔距离。所述支撑横梁(181、182、191、192)跟所述左钢底架11和所述右钢底架12连接,所述支撑横梁(181、182、191、192)跟所述左钢底架11和所述右钢底架12同水平高,分别用两根所述支撑横梁支撑所述前陶瓷面板21和所述右陶瓷面板22,其中所述理化面板23底下无横梁。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根据放置实验有置物数量需求,所述左钢底架11、所述右钢底架12上并向上延伸的所述左钢竖立架13、所述右钢竖立架14穿插所述理化面板23的上段部分有多组左右高度一致的安装孔位,用于在所述理化面板23上空安置多组对应数量的所述置物横梁16。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