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纳米TiO2疏水性和分散稳定性的改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494369发布日期:2020-04-21 22:17阅读:1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纳米TiO2疏水性和分散稳定性的改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纳米tio2疏水性和分散稳定性的改性方法,属于纳米功能材料改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纳米tio2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附加值很高的功能性精细无机材料,因其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磁性强,光催化、吸收性能好,吸收紫外线能力强,表面活性大,热导性好,分散性好,以及良好的耐候性、耐化学腐蚀性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感光材料、光催化剂、化妆品、食品包装材料、陶瓷添加剂、橡胶、塑料、皮革鞣制、高级轿车涂料等领域。但由于纳米级粒子的表面能高,容易发生团聚,形成一次粒子,在有机相中具有难以浸润和分散稳定性差等缺点,因此为了改善与有机体系的相容性及其在有机体系的分散稳定性,润湿性,降低固体表面能,必须对其进行表面改性。

纳米tio2的表面改性方法可以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其中物理方法主要分为机械力分散法、超声波分散法以及高能处理法等。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较多的改性方法是化学方法,利用一定的化学物质,通过一定的工艺方法,使其与纳米tio2表面上的羟基发生反应,消除或减少表面醇羟基的量,接枝或包覆其他化学物质,使产品由亲水变为疏水,以达到改变表面性质的目的。但该种处理方法的工艺较复杂,控制过程困难,成本较高,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提高纳米tio2疏水性和分散稳定性的改性方法。该方法将改性剂n-辛基三甲氧基硅烷或者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的水溶液,加入到纳米tio2的乙醇熔液中,搅拌、震荡、烘干、研磨制得改性后的纳米tio2。改性后的纳米tio2表面能得到明显降低,呈现出疏水性能,且分散稳定性大幅提高。本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操作、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纳米tio2疏水性和分散稳定性的改性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将纳米tio2加入乙醇中制备成乙醇溶液,超声震荡,混合均匀;

(2)取改性剂n-辛基三甲氧基硅烷或者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加水得到水溶液,超声震荡,使改性剂在水中预水解;

(3)将步骤(2)所得的水溶液加入步骤(1)所得的乙醇溶液中,60℃-90℃下搅拌、超声震荡得到改性的混合浆料;

(4)对(3)中所得的混合浆料,乙醇洗,水洗,烘干,研磨,得到改性纳米tio2。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乙醇溶液质量浓度为8-12%,优选10%。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的n-辛基三甲氧基硅烷或者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用量为纳米tio2质量的6-8%,优选7%,所配置成的水溶液质量浓度为4-6%,优选5%。

进一步地,n-辛基三甲氧基硅烷的改性效果更佳,作为优选方案。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优选在80℃下超声震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利用有机化合物进行改性,选取n-辛基三甲氧基硅烷试剂(辛烷基)和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十二烷基)两种改性剂,温度为80℃时改性剂与纳米tio2反应最完全,粒子间壁垒增加,抑制了粒子的凝聚现象。改性后纳米粒子间的压力较大,密度也在增加,用水测试时水滴不会透过小缝隙与粒子相结合,而是被挡在表面,从而提高了疏水性,拓宽了光吸收波长范围,提高了光催化性能。

2、本发明通过试验发现,在降低固体表面能、提高疏水性能及分散稳定性方面,n-辛基三甲氧基硅烷相比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的改性效果更明显,为最佳的改性试剂。本发明对改性温度为常温、60℃、70℃、80℃、90℃时的改性纳米tio2的性能进行对比,从试验结果来看,温度为80℃时改性剂与纳米tio2反应最完全,产品的效果最好,而常温下进行改性,改性效果差。

3、本发明改性后的纳米tio2不仅分散性好、疏水性好、与有机物的相容性好,还能提高tio2的耐腐蚀性和稳定性。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操作、成本低、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未改性纳米tio2接触角图片;从左向右依次加热温度为60℃、70℃、80℃、90℃时的纳米tio2,表观接触角ca依次为48.62°、79.61°、84.81°和58.71°;

图2为改性后纳米tio2(n-辛基三甲氧基硅烷)接触角图片;从左向右依次为改性温度为60℃、70℃、80℃、90℃时得到的改性纳米tio2,表观接触角ca依次为108.11°、107.86°、121.89°和111.64°;

图3为未改性纳米tio2和改进后纳米tio2(n-辛基三甲氧基硅烷)的接触角点线图;

图4为未改性纳米tio2和改进后纳米tio2(n-辛基三甲氧基硅烷和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固体表面能点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限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改性后的纳米tio2由以下几种原料制备而成:金红石型纳米tio2粉末(20nm),无水乙醇试剂,n-辛基三甲氧基硅烷试剂和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试剂,去离子水,液体石蜡。

实施例1:

(1)将100g金红石型tio2粉末加入无水乙醇中制备成质量浓度为10%的乙醇溶液,超声震荡10分钟,使得在乙醇溶液中混合均匀;

(2)取7gn-辛基三甲氧基硅烷,配置成质量浓度为5%的水溶液,超声震荡20分钟,使得n-辛基三甲氧基硅烷在去离子水中预水解;

(3)将(2)所得的水溶液加入(1)所得的乙醇溶液中,搅拌均匀,分别在60、70、80和90℃下磁力搅拌1小时,超声震荡1小时,得到不同的改性纳米tio2用于后续的试验,同时以常温下改性作为对比;

(4)对(3)中所得的混合浆料,进行乙醇洗、水洗、烘干和研磨,得到改性纳米tio2。

实施例2

(1)将100g金红石型tio2粉末加入无水乙醇中制备成质量浓度为10%的乙醇溶液,超声震荡10分钟,使得在乙醇溶液中混合均匀;

(2)取7g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配置成质量浓度为5%的水溶液,超声震荡20分钟,使得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在去离子水中预水解;

(3)将(2)所得的水溶液加入(1)所得的乙醇溶液中,搅拌均匀,分别在60、70、80和90℃下磁力搅拌1小时,超声震荡1小时,得到不同的改性纳米tio2用于后续的试验,同时以常温下改性作为对比;

(4)对(3)中所得的混合浆料,进行乙醇洗、水洗、烘干和研磨,得到改性纳米tio2。

对照组:(未改性纳米tio2)

(1)将100g金红石型tio2粉末加入无水乙醇中制备成质量浓度为10%的乙醇溶液,超声震荡10分钟,使得在乙醇溶液中混合均匀;

(2)将140g去离子水加入(1)所得的乙醇溶液中,搅拌均匀,分别在常温、60、70、80和90℃下磁力搅拌1小时,超声震荡1小时;

(3)对(2)中所得的混合浆料,进行乙醇洗、水洗、烘干和研磨,得到未改性纳米tio2。

以下结合测试数据来说明产品效果

1.分散性测试:称取0.2g未改性及改性后的纳米tio2样品加入液体石蜡中,混合成质量浓度为1%的溶液,超声振荡30分钟,获得稳定悬浮液,装入比色管(外贴刻度),竖直放置在试管架上,观测不同改性温度(常温、60℃、70℃、80℃、90℃)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的沉降高度和沉降体积,记录沉降时间。试验结果如下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纳米二氧化钛经过改性以后,其沉降时间明显延长,其中采用n-辛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的效果最佳,其最终沉降时间为未改性的2-4倍,说明纳米二氧化钛经过改性后分散稳定性大幅提高。同时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温度为80℃时改性剂与纳米tio2反应最完全,改性效果最好。

表1各温度沉降时间(分散性测试)

2.润湿性测试:取一定量未改性及改性后的纳米tio2颗粒进行压片,压成光滑的圆片之后,采取接触角的方式,测试水在压片表面的接触角,以此作为润湿性的评判标准,其中,如果接触角小于90°,则为亲水性的,反之为疏水性。实验过程中采样方式有两种,动态采样和静态采样,水滴处于稳定状态时通常采用静态采样,多次测试取其平均值,记录不同改性温度(常温、60℃、70℃、80℃、90℃)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的接触角,并计算其固体表面能。

接触角的试验结果如图1-3所示。从图1-3可以看出:未改性纳米tio2在不同温度下的接触角均小于85°,改性以后,其改性温度在60℃-90℃下的接触角均大于107°,经过改性以后明显提高了纳米tio2的疏水性。

固体表面能的计算结果如图4和表2所示。从图4和表2可以看出:纳米二氧化钛经过改性以后,其固体表面能明显降低,其中采用n-辛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的效果最佳,温度为80℃时改性剂与纳米tio2反应最完全,改性效果最好。

表2各温度下固体表面能

试验结果表明:本实例改性后的纳米tio2表面能得到明显降低,呈现出疏水性能,且分散稳定性大幅提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