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0311发布日期:2019-10-19 03:33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过滤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气过滤器通常包括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本体、设于本体中的滤芯、电机和离心风轮,电机带动离心风轮转动以使得外部空气由进风口进入并从出风口排出。然而,现有的空气过滤器,离心风轮输出的离心气流都是直接从出风口排除,气流的扭转损耗较大,出风口的流速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局部阻力损失较大,回流效应比较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空气过滤器,通过设置引流叶,对气流进行导向,降低气流的扭转损耗,使出风口的流速分布更加均匀,减少回流效应,从而使得空气过滤器的过滤效果更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空气过滤器,包括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本体、设于所述本体中的滤芯、电机和离心风轮,所述电机带动所述离心风轮转动以使得外部空气由所述进风口进入并从所述出风口排出,所述离心风轮和所述出风口之间设有弧形的引流叶,所述离心风轮输出的离心气流经由所述引流叶引流至所述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气体沿着所述离心风轮的轴向流出所述出风口。

可选的,所述引流叶的进风角θ1的角度范围为38°~41°,所述引流叶的出风角θ2的角度范围为85°~90°,所述引流叶的进风角θ1为所述引流叶的内沿切线与所述离心风轮的径向的夹角,所述引流叶的出风角θ2为所述引流叶的外沿切线与所述离心风轮的径向的夹角。

可选的,所述引流叶内端的叶片宽度大于所述引流叶外端的叶片宽度,在所述引流叶的作用下,所述离心风轮输出的离心气流往中心扩散。

可选的,引流叶内端的叶片宽度与引流叶外端的叶片宽度的比值范围为1.4~1.5。

可选的,所述引流叶设有多片,并周向间隔设置在引流座上。

可选的,所述引流叶的数量为8~9。

可选的,所述本体的出风口处设有出风盖,所述出风盖上设有间隔设置的格栅,所述格栅呈螺旋结构,并且所述格栅的倾斜角度α范围为16°~2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引流叶,对气流进行导向,降低气流的扭转损耗,使出风口的流速分布更加均匀,减少回流效应,从而使得空气过滤器的过滤效果更好。

2、引流叶内端的叶片宽度大于所述引流叶外端的叶片宽度,使得离心气流往中心扩散。

3、引流叶的数量越多,气流的分布越均匀,气流扭转造成的沿程阻力损耗越小。

4、出风盖上设有间隔设置的格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遮挡过滤器内部的结构布置,提高视觉体验。呈螺旋结构格栅的倾斜角度为16°~24°,符合离心气流的扭转角度,降低局部的压力损失。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的整体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的引流叶和引流座配合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的引流叶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气过滤器的出风盖的俯视图;

图7为图6中A-A的截面图。

图中:

10-本体;11-进风口;12-出风口;

20-滤芯;

30-电机;

40-离心风轮;

50-导流筒体;51-上筒体;52-下筒体;

60-出风盖;61-格栅;α-格栅的倾斜角度;

70-引流叶;71-引流叶内端;72-引流叶外端;θ1-引流叶的进风角;θ2-引流叶的出风角;

80-引流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气过滤器,包括具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的本体10、设于本体10中的滤芯20、电机30和离心风轮40,电机30带动离心风轮40转动以使得外部空气由进风口11进入并从出风口12排出,离心风轮40和出风口12之间设有弧形的引流叶70,离心风轮40输出的离心气流经由引流叶70引流至出风口12,出风口12的气体沿着离心风轮40的轴向流出出风口12。通过设置引流叶70,对气流进行导向,降低气流的扭转损耗,使出风口12的流速分布更加均匀,减少回流效应,从而使得空气过滤器的过滤效果更好。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引流叶70的进风角θ1的角度范围为38°~41°,引流叶70的出风角θ2的角度范围为85°~90°,引流叶70的进风角θ1为引流叶70的内沿切线与离心风轮40的径向的夹角,引流叶70的出风角θ2为引流叶70的外沿切线与离心风轮40的径向的夹角。

本实施例中,引流叶内端71的叶片宽度大于引流叶外端72的叶片宽度,在引流叶70的作用下,离心风轮40输出的离心气流往中心扩散。具体的,引流叶内端71的叶片宽度与引流叶外端72的叶片宽度的比值范围为1.4~1.5。

本实施例中,引流叶70设有多片,引流叶70的数量优选为8~9,并周向间隔设置在引流座80上,引流座80设与离心风轮40和出风口12之间并位于离心风轮40的轴向上。引流叶70的数量越多,气流的分布越均匀,气流扭转造成的沿程阻力损耗越小。

本实施例中,本体10的出风口12处设有出风盖60,出风盖60上设有间隔设置的格栅61,格栅61呈螺旋结构,并且格栅61的倾斜角度α范围为16°~24°,符合离心气流的扭转角度,降低局部的压力损失。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本体10中且上下贯通的导流筒体50,导流筒体50包括上下布置的上筒体51和下筒体52,电机30和离心风轮40设于导流筒体50中,导流筒体50限定出一气流通道,

工作时,电机30转动,电机30带动离心风轮40转动,从而使得外部空气经本体的进风口11进入本体10中,再经由滤芯20过滤后流至离心风轮40,然后经离心风轮40离心甩出,离心风轮40输出的离心气流经引流叶70的引流作用流至出风口12,最后从出风口12流出。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