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医学检测试管架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1314发布日期:2019-11-19 21:18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核医学检测试管架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医学检测试管架箱。



背景技术:

核医学是采用核技术来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核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核医学可分为两类,即临床核医学和基础核医学或称实验核医学,核医学医护人员长期接触放射性核素,长时间的辐射会对医护人员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核素辐射,核素辐射包括外照射和内照射,在给患者注射核素时,医护人员收到的辐射主要是外照射,外照射的防护方式包括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目前,核医学医护工作者通常将核医学检测试管防止到核医学科检测试管箱内,时间久了造成箱体内的被放射性物质污染的试管和普通试管混乱,以及普通试管的污染,从而容易导致手部受到一定的伤害,从而容易给医护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隐患,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核医学检测试管架箱,其内部试管架的下方设有丝杆,在抽取一个试管架时,可转动丝杆,丝杆带动其上的丝母推动推板移动,推板推动试管架向右侧移动,从而可方便将试管架取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箱体、箱盖、一号隔板、二号隔板和三号隔板,所述箱体的上侧设有箱盖,该箱盖的后端通过合页与箱体的后侧壁旋接,其前端的卡板插设在箱体前侧壁上的卡槽内,且通过螺栓固定,箱体的内部设有一号隔板,该一号隔板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在箱体前后两侧的内侧壁上,一号隔板左右两侧壁的中端上分别固定有二号隔板和三号隔板,二号隔板和三号隔板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箱体左右两侧的内侧上;二号隔板的前后两侧均等距分布有数个试管架,相邻的两个试管架接触设置,试管架的下端与箱体下侧壁的上表面接触设置,试管架下端的中心均设有一号凹槽,一号凹槽内插设有丝杆,该丝杆上的丝母嵌设在推板的下端内,该推板的右侧壁与最左侧试管架的左侧壁接触设置,丝杆的右端均通过轴承与一号隔板旋接,丝杆的左端均穿过箱体的左侧壁后,露设在箱体的左侧,箱体内部的左侧固定有玻璃罩,该玻璃罩的左侧以及前后两侧分别固定在箱体的左侧以及前后两侧的内侧壁上,玻璃罩的右侧悬设在最右侧试管架的右侧,且其右侧与一号隔板之间留有空隙,数个试管架的上表面通过石墨层与玻璃罩想接触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丝杆的左端固定有梅花手拧,该梅花手拧悬设在箱体的左侧。

进一步地,所述试管架下侧壁的前后两端上均设有二号凹槽,二号凹槽内插设有导向柱,该导向柱的下表面与箱体的下侧壁固定连接,其左右两端分别与箱体的左侧壁和一号隔板的左侧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试管架由固定板、漏板和支撑板构成,固定板的左侧壁上固定有漏板和支撑板,该漏板设置于支撑板的垂直上方,支撑板的左端与相邻试管架的固定板的右侧壁接触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三号隔板的前后两侧均等距分布有数个支撑杆,该支撑杆的下端固定在固定杆上,固定杆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一号隔板和箱体的侧壁上,固定杆的下方均设有接水盘,该接水盘的右端分别穿过箱体的右侧壁后,露设在箱体的右侧。

进一步地,所述三号隔板前后两侧的侧壁上均固定有紫外线灯,该紫外线灯与外部电源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核医学检测试管架箱,其内部试管架的下方设有丝杆,在抽取一个试管架时,可转动丝杆,丝杆带动其上的丝母推动推板移动,推板推动试管架向右侧移动,从而可方便将试管架取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箱体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试管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接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a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箱体1、箱盖2、一号隔板3、二号隔板4、三号隔板5、试管架6、固定板6-1、漏板6-2、支撑板6-3、一号凹槽6-4、二号凹槽6-5、丝杆7、推板8、玻璃罩9、梅花手拧10、导向柱11、支撑杆12、固定杆13、接水盘14、紫外线灯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看如图1-图6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箱体1、箱盖2、一号隔板3、二号隔板4和三号隔板5,所述箱体1的上侧设有箱盖2,该箱盖2的后端通过合页与箱体1的后侧壁旋接,其前端的卡板插设在箱体1前侧壁上的卡槽内,且通过螺栓固定,箱体1的内部设有一号隔板3,该一号隔板3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在箱体1前后两侧的内侧壁上,一号隔板3左右两侧壁的中端上分别固定有二号隔板4和三号隔板5,二号隔板4和三号隔板5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箱体1左右两侧的内侧上;二号隔板4的前后两侧均等距分布有数个试管架6,相邻的两个试管架6接触设置,试管架6的下端与箱体1下侧壁的上表面接触设置,试管架6下端的中心均开设有一号凹槽6-4,一号凹槽6-4内插设有丝杆7,该丝杆7上的丝母嵌设在推板8的下端内,且焊接固定,该推板8的右侧壁与最左侧试管架6的左侧壁接触设置,丝杆7的右端均通过轴承与一号隔板3旋接,该轴承嵌设在一号隔板3内,且其外圈与一号隔板3的内侧壁焊接固定,其内圈与丝杆焊接固定,丝杆7的左端均穿过箱体1的左侧壁后,露设在箱体1的左侧,箱体1内部的左侧设有玻璃罩9,该玻璃罩9的左侧以及前后两侧分别通过玻璃胶固定在箱体1的左侧以及前后两侧的内侧壁上,玻璃罩9的右侧悬设在最右侧试管架6的右侧,且其右侧与一号隔板3之间留有空隙,数个试管架6的上表面通过石墨层与玻璃罩9想接触设置,该石墨层粘设固定在试管架6的顶端,其上表面与玻璃罩9紧密接触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丝杆7的左端焊接固定有梅花手拧10,该梅花手拧10悬设在箱体1的左侧,可通过转动梅花手拧10来带动丝杆7转动,从而方便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试管架6下侧壁的前后两端上均开设有二号凹槽6-5,二号凹槽6-5内插设有导向柱11,该导向柱11的下表面与箱体1的下侧壁焊接固定,其左右两端分别与箱体1的左侧壁和一号隔板3的左侧壁焊接固定,可增加试管架6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的试管架6由固定板6-1、漏板6-2和支撑板6-3构成,固定板6-1的左侧壁上焊接固定有漏板6-2和支撑板6-3,该漏板6-2设置于支撑板6-3的垂直上方,支撑板6-3的左端与相邻试管架6的固定板6-1的右侧壁接触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三号隔板5的前后两侧均等距分布有数个支撑杆12,该支撑杆12的下端焊接固定在固定杆13上,固定杆13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一号隔板3和箱体1的侧壁上,固定杆13的下方均设有接水盘14,该接水盘14的右端分别穿过箱体1的右侧壁后,露设在箱体1的右侧,清洗过的试管可倒挂在支撑杆12上,试管内的水可顺着试管的内侧壁向下流淌,滴至接水盘14内。

进一步地,所述三号隔板5前后两侧的侧壁上均通过螺栓固定有紫外线灯15,该紫外线灯15与外部电源连接,可通过紫外线灯15对试管进行消毒。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将装有需检测物质的试管放置在试管架6上,可进行搬运移动,二号隔板4将箱体1的左侧分为两个格子,其上侧均盖设有玻璃罩9,从而将试管分类放置在两个格子内,且其并不互通,从而不会被传染,当检测时,则转动梅花手拧10,梅花手拧10带动丝杆7转动,丝杆7通过其上的丝母带动推板8移动,推板8将试管架6向右侧推动,由于该试管架6的上端通过石墨层与玻璃罩9接触设置,从而可确保在推动的过程中才会被移动,没有推动力时,试管架6则不会移动,将推出玻璃罩9右侧的试管架6取出,进行检测,用过后的试管冲洗过后,将试管倒立挂在支撑杆12上,试管内的水顺着试管的内侧壁向下流动,滴至接水盘14内,再启动紫外线灯15,可对试管进行消毒,从而可方便下次的使用。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有益效果为:

1、其内部试管架6的下方设有丝杆7,在抽取一个试管架6时,可转动丝杆7,丝杆7带动其上的丝母推动推板8移动,推板8推动试管架6向右侧移动,从而可方便将试管架6取出;

2、试管架6的上端通过石墨层与玻璃罩9接触设置,从而可确定两个格子内试管架6内的物质不会被感染;

3、三号隔板5的前后两侧均设有支撑杆12,可通过支撑杆12将用过并洗过的试管支撑住,再通过紫外线灯15对其进行消毒。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