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法脱硫湿电脱白超低排放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97895发布日期:2020-01-31 14:29阅读:600来源:国知局
氨法脱硫湿电脱白超低排放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氨法脱硫湿电脱白超低排放系统。



背景技术:

氨法脱硫主要利用氨水作为脱硫剂,对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进行吸收反应,生成副产物硫铵,如申请号为201610322911.5的中国专利所示。对于厂区有合成氨的化工厂来说,热动力站锅炉烟气脱硫会首选氨法脱硫,一方面,脱硫剂氨水来源稳定、经济;另一方面,副产物硫铵是化肥的一种,经济价值较高。

氨法脱硫相比较钙法脱硫而言,效率更高,系统更严谨。但是氨法由于其工艺的特殊性,一方面,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亚硫酸铵和硫酸铵气溶胶,形成氨逃逸和拖尾的白色烟羽;另一方面,氨法脱硫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非常微小的颗粒物,导致虽然环保检测满足要求,但出口排烟感官效果差。此外,超低排放规定和脱白要求的大范围实施,现有很多氨法脱硫设施不符合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消除白色烟羽、减少微小颗粒物的氨法脱硫湿电脱白超低排放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氨法脱硫湿电脱白超低排放系统,包括氨法脱硫塔部分,氨法脱硫塔部分包括入口烟道、氨法脱硫塔和出口烟道;入口烟道与氨法脱硫塔的烟气入口连接;出口烟道与氨法脱硫塔的烟气出口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洗降温冷凝部分、湿电部分和加热升温排放部分;

水洗降温冷凝部分包括水洗循环箱二、水洗冷凝管线一、水洗冷凝泵、水洗冷凝管线二、降温冷凝装置、水洗冷凝管线三、低温循环水管线和高温循环水管线;水洗循环箱二通过水洗冷凝管线一连接水洗冷凝泵;水洗冷凝泵通过水洗冷凝管线二连接降温冷凝装置的热流体入口;降温冷凝装置的热流体出口通过水洗冷凝管线三连接氨法脱硫塔的水洗冷凝层接口;低温循环水管线连接降温冷凝装置的冷流体入口;高温循环水管线连接降温冷凝装置的冷流体出口;

湿电部分包括净烟道和湿式电除尘器;湿式电除尘器的烟气入口通过净烟道与出口烟道相连;

加热升温排放部分包括连接烟道、加热升温装置、蒸汽管线、疏水管线、排放烟道和烟囱;湿式电除尘器通过连接烟道与加热升温装置的冷流体入口连接;加热升温装置的冷流体出口通过排放烟道与烟囱连接;蒸汽管线与加热升温装置的热流体入口连接;疏水管线与加热升温装置的热流体出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浓缩循环部分,浓缩循环部分包括浓缩循环管线一、浓缩循环泵和浓缩循环管线二;浓缩循环泵进口通过浓缩循环管线一与氨法脱硫塔的接管相连;浓缩循环泵出口通过浓缩循环管线二与氨法脱硫塔的浓缩层接口相连。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吸收循环部分,吸收循环部分包括氧化循环箱、吸收循环管线一、吸收循环泵和吸收循环管线二;氧化循环箱通过吸收循环管线一连接吸收循环泵;吸收循环泵通过吸收循环管线二连接氨法脱硫塔的吸收反应层接口。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水洗循环部分,水洗循环部分包括水洗循环箱一、水洗循环管线一、水洗循环泵和水洗循环管线二;水洗循环箱一通过水洗循环管线一连接水洗循环泵;水洗循环泵通过水洗循环管线二连接氨法脱硫塔的水洗净化层接口。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氨法脱硫塔部分还包括除雾器,除雾器安装在氨法脱硫塔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除雾器为三层,第一层除雾器、第二层除雾器、第三层除雾器由下到上依次安装在氨法脱硫塔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湿电部分还包括冲洗水管线,冲洗水管线与湿式电除尘器的冲洗水入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水洗冷凝部分作为水洗循环的候补工序,一方面可以对烟气进一步洗涤,减少其中的氨逃逸和微小颗粒物;另一方面,经过降温冷凝装置冷凝的循环水,在逆流洗涤烟气的同时,可以再次降低烟气温度,使烟气中饱和水汽析出成凝结水,从而减少净烟气中的绝对含湿量。

(2)湿式电除尘器的设置能进一步深度降低净烟气中颗粒物含量。

(3)加热升温装置,利用低压蒸汽作为热源,对净烟气进行加热,使净烟气温度高于露点温度,以此降低湿烟气的相对含湿量,实现消除白色烟羽的目的。

(4)烟气脱硫+冷凝+除雾+湿电+加热每道流程的有效结合,保证了烟气超低排放,其中so2≤35mg/nm3,粉尘≤5mg/nm3,nh3≤3mg/nm3,雾滴≤15mg/nm3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氨法脱硫塔部分、浓缩循环部分、吸收循环部分、水洗循环部分、水洗降温冷凝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湿电部分和加热升温排放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氨法脱硫塔部分、浓缩循环部分、吸收循环部分、水洗循环部分、水洗降温冷凝部分、湿电部分和加热升温排放部分。

氨法脱硫塔部分包括入口烟道1.1、氨法脱硫塔1.2、第一层除雾器1.3、第二层除雾器1.4、第三层除雾器1.5和出口烟道1.6。入口烟道1.1与氨法脱硫塔1.2的烟气入口连接。第一层除雾器1.3、第二层除雾器1.4、第三层除雾器1.5由下到上依次安装在氨法脱硫塔1.2中。出口烟道1.6与氨法脱硫塔1.2的烟气出口连接。烟气自入口烟道1.1进入氨法脱硫塔1.2,依次经过第一层除雾器1.3、第二层除雾器1.4和第三层除雾器1.5处理后,经出口烟道1.6排出进入净烟道6.1,进入后续湿电处理。

浓缩循环部分包括浓缩循环管线一2.1、浓缩循环泵2.2和浓缩循环管线二2.3。浓缩循环泵2.2进口通过浓缩循环管线一2.1与氨法脱硫塔1.2的接管相连;浓缩循环泵2.2出口通过浓缩循环管线二2.3与氨法脱硫塔1.2的浓缩层接口相连。

吸收循环部分包括氧化循环箱3.1、吸收循环管线一3.2、吸收循环泵3.3和吸收循环管线二3.4。氧化循环箱3.1通过吸收循环管线一3.2连接吸收循环泵3.3;吸收循环泵3.3通过吸收循环管线二3.4连接氨法脱硫塔1.2的吸收反应层接口。

水洗循环部分包括水洗循环箱一4.1、水洗循环管线一4.2、水洗循环泵4.3和水洗循环管线二4.4。水洗循环箱一4.1通过水洗循环管线一4.2连接水洗循环泵4.3;水洗循环泵4.3通过水洗循环管线二4.4连接氨法脱硫塔1.2的水洗净化层接口。

水洗降温冷凝部分包括水洗循环箱二5.1、水洗冷凝管线一5.2、水洗冷凝泵5.3、水洗冷凝管线二5.4、降温冷凝装置5.5、水洗冷凝管线三5.6、低温循环水管线5.7和高温循环水管线5.8。水洗循环箱二5.1通过水洗冷凝管线一5.2连接水洗冷凝泵5.3;水洗冷凝泵5.3通过水洗冷凝管线二5.4连接降温冷凝装置5.5的热流体入口;降温冷凝装置5.5的热流体出口通过水洗冷凝管线三5.6连接氨法脱硫塔1.2的水洗冷凝层接口;低温循环水管线5.7连接降温冷凝装置5.5的冷流体入口;高温循环水管线5.8连接降温冷凝装置5.5的冷流体出口。循环水依次通过水洗循环箱二5.1、水洗冷凝管线一5.2、水洗冷凝泵5.3、水洗冷凝管线二5.4进入降温冷凝装置5.5换热冷却,然后通过水洗冷凝管线三5.6进入氨法脱硫塔1.2内,对烟气进一步洗涤。低温循环水管线5.7中的循环水进入降温冷凝装置5.5换热升温后进入高温循环水管线5.8。

湿电部分包括净烟道6.1、湿式电除尘器6.2和冲洗水管线6.3。湿式电除尘器6.2的烟气入口通过净烟道6.1与出口烟道1.6相连;冲洗水管线6.3与湿式电除尘器6.2的冲洗水入口连接。净烟道6.1中的烟气进入湿式电除尘器6.2处理;冲洗水管线6.3中的冲洗水进入湿式电除尘器6.2。

加热升温排放部分包括连接烟道7.1、加热升温装置7.2、蒸汽管线7.3、疏水管线7.4、排放烟道7.5和烟囱7.6。湿式电除尘器6.2通过连接烟道7.1与加热升温装置7.2的冷流体入口连接;加热升温装置7.2的冷流体出口通过排放烟道7.5与烟囱7.6连接;蒸汽管线7.3与加热升温装置7.2的热流体入口连接;疏水管线7.4与加热升温装置7.2的热流体出口连接。经湿电处理的烟气通过连接烟道7.1进入加热升温装置7.2换热升温后通过排放烟道7.5进入烟囱7.6后排出;蒸汽管线7.3中的蒸汽进入加热升温装置7.2换热冷却后进入疏水管线7.4。

实施例1:烟气量为500000nm3/h,二氧化硫浓度2000mg/nm3,烟气经过本实施例流程净化处理后,排放口二氧化硫浓度≤35mg/nm3,粉尘≤5mg/nm3,nh3≤3mg/nm3,雾滴≤15mg/nm3,出口烟气无明显白色烟羽。

实施例2:烟气量为1000000nm3/h,二氧化硫浓度2000mg/nm3,烟气经过本实施例流程净化处理后,排放口二氧化硫浓度≤35mg/nm3,粉尘≤5mg/nm3,nh3≤3mg/nm3,雾滴≤15mg/nm3,出口烟气无明显白色烟羽。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