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膜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31680发布日期:2019-12-27 15:27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膜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膜分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膜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膜分离是近数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常规的膜分离是采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选择性透过膜作为分离介质,在浓度差、压力差或电位差等推动力的作用下,使原料中的溶质或溶剂选择性地透过膜而进行分离、分级、提纯或富集。通常原料一侧称为膜上游,透过一侧称为膜下游。膜分离法可以用于液-固(液体中的超细微粒)分离、液-液分离、气-气分离以及膜反应分离耦合和集成分离技术等方面,其中液-液分离包括水溶液体系、非水溶液体系、水溶胶体系以及含有微粒的液相体系的分离,不同的膜分离过程所使用的膜不同,而相应的推动力也不同,但是现有的膜分离测定装置在测定超滤膜分离透过率时,由于缺少比较装置,测定结果误差较大,同时液体流经管道的损耗率无法计算,导致透过液转子流量计测定的流量数据误差较大,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多功能膜分离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膜分离测定装置在测定超滤膜分离透过率时,由于缺少比较装置,测定结果误差较大,以及液体流经管道的损耗率无法计算,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多功能膜分离装置,包括离心泵、循环泵、透过液水箱和原料液水箱,所述离心泵一侧设置有所述透过液水箱,所述透过液水箱一侧设置有所述原料液水箱,所述原料液水箱一侧壁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下方设置有所述循环泵,所述循环泵一侧设置有钢瓶,所述离心泵另一侧设置有带油压力表,所述带油压力表上方设置有反渗透膜,所述反渗透膜一侧设置有纳滤膜,所述纳滤膜一侧设置有超滤膜一,所述超滤膜一一侧设置有超滤膜二,所述反渗透膜、所述纳滤膜、所述超滤膜一以及所述超滤膜二下方均设置有普通阀,所述反渗透膜、所述纳滤膜、所述超滤膜一以及所述超滤膜二一侧均设置有反冲阀,所述反渗透膜、所述纳滤膜以及所述超滤膜一的另一侧均设置有透过液转子流量计,所述超滤膜二下方一侧设置有管路压力表,所述管路压力表一侧设置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上方设置有流量计阀,所述流量计阀上方设置有总流量计。

进一步的,所述离心泵与所述透过液水箱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循环泵与所述原料液水箱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离心泵的型号为cqb-g,所述循环泵的型号为25ltp4-16/2。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原料液水箱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型号为ars02001。

进一步的,所述反渗透膜、所述纳滤膜、所述超滤膜一以及所述超滤膜二与所述普通阀以及所述反冲阀均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普通阀以及所述反冲阀的型号均为z45x。

进一步的,所述钢瓶与所述循环泵通过管道连接,所述钢瓶与所述过滤器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过滤器的型号为jgc-1。

进一步的,所述总流量计与所述流量计阀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总流量计的型号为lzb-15bf/g24,所述流量计阀的型号为z45x。

进一步的,所述反渗透膜、所述纳滤膜、所述超滤膜一以及所述超滤膜二与所述透过液转子流量计通过管道连接,所述透过液转子流量计的型号为lzb-15/g24。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现有的膜分离测定装置在测定超滤膜分离透过率时,由于缺少比较装置,测定结果误差较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超滤膜一和超滤膜二,可以同时测定两组超滤膜分离的透过率,通过对测定数据进行充分的比较分析,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2、为解决现有的膜分离测定装置中液体流经管道的损耗率无法计算,导致透过液转子流量计测定的流量数据误差较大,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透过液转子流量计和总流量计,可以对通过各个透过液转子流量计的流量综合与总流量计测定的数据对比分析,计算出液体在管路中流通过程中的损耗,折算出损耗系数,从而提高测定流量的准确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多功能膜分离装置的工艺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离心泵;2、循环泵;3、带油压力表;4、透过液水箱;5、原料液水箱;6、温度传感器;7、钢瓶;8、普通阀;9、反冲阀;10、反渗透膜;11、透过液转子流量计;12、纳滤膜;13、超滤膜一;14、超滤膜二;15、管路压力表;16、总流量计;17、流量计阀;18、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膜分离装置,包括离心泵1、循环泵2、透过液水箱4和原料液水箱5,离心泵1一侧设置有透过液水箱4,透过液水箱4用来盛放透过液,透过液水箱4一侧设置有原料液水箱5,原料液水箱5用来盛放原料液,原料液水箱5一侧壁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6用来检测原料液的温度,温度传感器6下方设置有循环泵2,循环泵2一侧设置有钢瓶7,离心泵1另一侧设置有带油压力表3,带油压力表3用来测定离心泵1输送液体的压力,带油压力表3上方设置有反渗透膜10,反渗透膜10一侧设置有纳滤膜12,纳滤膜12一侧设置有超滤膜一13,超滤膜一13一侧设置有超滤膜二14,超滤膜一13、超滤膜二14、纳滤膜12和反渗透膜10分别用来测定超滤膜、纳滤和反渗透膜10分离的透过率,反渗透膜10、纳滤膜12、超滤膜一13以及超滤膜二14下方均设置有普通阀8,反渗透膜10、纳滤膜12、超滤膜一13以及超滤膜二14一侧均设置有反冲阀9,反冲阀9用来控制反渗透膜10、纳滤膜12、超滤膜一13以及超滤膜二14的反冲洗过程,反渗透膜10、纳滤膜12以及超滤膜一13的另一侧均设置有透过液转子流量计11,透过液转子流量计11用来计算透过液的流量,超滤膜二14下方一侧设置有管路压力表15,管路压力表15用来测定管路的压力,管路压力表15一侧设置有过滤器18,过滤器18起到过滤液体的作用,过滤器18上方设置有流量计阀17,流量计阀17上方设置有总流量计16。

其中,离心泵1与透过液水箱4通过管道连接,循环泵2与原料液水箱5通过管道连接,离心泵1的型号为cqb-g,循环泵2的型号为25ltp4-16/2,温度传感器6与原料液水箱5通过螺钉连接,温度传感器6的型号为ars02001,反渗透膜10、纳滤膜12、超滤膜一13以及超滤膜二14与普通阀8以及反冲阀9均通过管道连接,普通阀8以及反冲阀9的型号均为z45x,钢瓶7与循环泵2通过管道连接,钢瓶7与过滤器18通过管道连接,过滤器18的型号为jgc-1,总流量计16与流量计阀17通过管道连接,总流量计16的型号为lzb-15bf/g24,流量计阀17的型号为z45x,反渗透膜10、纳滤膜12、超滤膜一13以及超滤膜二14与透过液转子流量计11通过管道连接,透过液转子流量计11的型号为lzb-15/g24。

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一种多功能膜分离装置的工作原理:在进行多功能膜分离实验前,先用自来水清洗反渗透膜10、纳滤膜12、超滤膜一13以及超滤膜二14中的膜组件2~3次,洗去组件中的保护液,排尽清洗液,安装膜组件,然后打开普通阀8和流量计阀17,将配置好的原料液加入到原料液水箱5中,分析原料液的初始浓度并记录,开启电源,使离心泵1和循环泵2开启工作,选择需要做实验的反渗透膜10、纳滤膜12、超滤膜一13以及超滤膜二14中的膜组件,打开相应的普通阀8,通过调节对应的普通阀8,使管路压力表15的压力值稳定在0.015-0.018mpa,待离心泵1和循环泵2运转5分钟后,分别取透过液和浓缩液样品,用分光光度计分析样品中聚乙烯醇的浓度,然后改变流量,重复进行实验,共测1-3个流量值,测量期间注意膜组件进口压力变化情况,做好记录,实验完毕后,方可关闭循环泵2和离心泵1,将各个膜组件机测量设备清洗干净,然后通过计算数据得到超滤膜一13、超滤膜二14、纳滤膜12和反渗透膜10分离的透过率并加以比较和分析,然后通过各个透过液转子流量计11的流量综合与总流量计16测定的数据对比分析,计算出液体在管路中流通过程中的损耗,折算出损耗系数,从而提高测定流量的准确率,进而完成对膜分离实验的操作过程。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