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滤框滤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31650发布日期:2019-12-27 15:27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滤框滤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过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滤框滤芯。



背景技术:

超滤滤芯(外文译名ultrafiltrationmembranefilter)是由中空纤维丝膜制成的,它的过滤精度在0.1微米左右,它由接口的不同分成三类;韩式的超滤滤芯、一体式的超滤滤芯、快插式超滤滤芯,超滤滤芯因为精度很高,所以过滤出来的水也特别清澈。

经检索,公告号:cn202683086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超滤框滤芯,包括中空丝膜束,以及在中空丝膜束两端固定中空丝棉束的胶盖,所述中空丝棉束外设有固定在两胶盖之间的带微孔的支撑体,但是上述的专利文件为单一过滤方式,过滤效果不佳,且使用时间一长不便于清洗,只将整个滤芯丢弃,造成浪费,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超滤框滤芯,以此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超滤框滤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滤框滤芯,包括滤筒,且滤筒中空结构,且滤筒的内部为矩型结构,所述滤筒的顶部开设有进水孔,滤筒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孔,进水孔与出水孔均与滤筒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滤筒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三个卡槽,滤筒远离卡槽的一侧开设有三个通孔,且三个卡槽与三个通孔为水平对称设置,三个卡槽和三个通孔内分别活动安装有第一滤框、第二滤框和第三滤框,且第一滤框、第二滤框和第三滤框分别将滤筒的内部分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所述滤筒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三个滑槽,三个滑槽分别与第一滤框、第二滤框和第三滤框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滤框上安装有第一超滤膜,且第一超滤膜的孔径大小为1-10nm。

优选的,所述第二滤框上安装有第二超滤膜,且第二超滤膜的孔径大小为0.1-0.9nm。

优选的,所述第三滤框上安装有第三超滤膜,且第三超滤膜的孔径大小为.0.05-0.09nm。

优选的,所述第一滤框、第二滤框和第三滤框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橡胶块,橡胶块与对应的通孔密封连接。

优选的,所述橡胶块远离滤筒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把手,把手为u型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滤框、进水孔、出水孔、第一滤框、第一腔室、第二滤框、第二腔室、第三滤框、第三腔室、第四腔室、卡槽、橡胶块、通孔、把手、滑槽、第一超滤膜、第二超滤膜和第三超滤膜的配合,使用时,将滤筒安装在过滤机上,自来水通过进水孔进入滤筒内部,自来水进入第一腔室内,经第一超滤膜过滤,进入第二腔室内,经第二超滤膜过滤,进入第三腔室内,经第三超滤膜过滤,进入第四腔室内,从出水孔输出纯净水,经第一超滤膜、第二超滤膜和第三超滤膜过滤,使自来水过滤更纯净,需要清洗或更换第一超滤膜时,拉动对应的把手,把手带动对应的橡胶块从通孔内移出,橡胶块带动第一滤框从对应的卡槽内移出,继续拉动把手,第一滤框在对应的滑槽内滑动,直到将第一滤框从滤筒内移出,对第一超滤膜进行清洗或更换,同理,可对第二超滤膜和第三超滤膜进行清洗或更换,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了自来水的过滤的更彻底,通过清洗或更换超滤膜,节约了成本,减少了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超滤框滤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超滤框滤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超滤框滤芯的a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滤框、2进水孔、3出水孔、4第一滤框、5第一腔室、6第二滤框、7第二腔室、8第三滤框、9第三腔室、10第四腔室、11卡槽、12橡胶块、13通孔、14把手、15滑槽、16第一超滤膜、17第二超滤膜、18第三超滤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超滤框滤芯,包括滤筒1,且滤筒1中空结构,且滤筒1的内部为矩型结构,滤筒1的顶部开设有进水孔2,滤筒1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孔3,进水孔2与出水孔3均与滤筒1的内部相连通,滤筒1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三个卡槽11,滤筒1远离卡槽11的一侧开设有三个通孔13,且三个卡槽11与三个通孔13为水平对称设置,三个卡槽11和三个通孔13内分别活动安装有第一滤框4、第二滤框6和第三滤框8,且第一滤框4、第二滤框6和第三滤框8分别将滤筒1的内部分为第一腔室5、第二腔室7、第三腔室9和第四腔室10,滤筒1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三个滑槽15,三个滑槽15分别与第一滤框4、第二滤框6和第三滤框8滑动连接,通过滤框1、进水孔2、出水孔3、第一滤框4、第一腔室5、第二滤框6、第二腔室7、第三滤框8、第三腔室9、第四腔室10、卡槽11、橡胶块12、通孔13、把手14、滑槽15、第一超滤膜16、第二超滤膜17和第三超滤膜18的配合,使用时,将滤筒1安装在过滤机上,自来水通过进水孔2进入滤筒1内部,自来水进入第一腔室5内,经第一超滤膜16过滤,进入第二腔室7内,经第二超滤膜17过滤,进入第三腔室9内,经第三超滤膜18过滤,进入第四腔室10内,从出水孔输出纯净水,经第一超滤膜16、第二超滤膜17和第三超滤膜18过滤,使自来水过滤更纯净,需要清洗或更换第一超滤膜16时,拉动对应的把手14,把手14带动对应的橡胶块12从通孔13内移出,橡胶块12带动第一滤框4从对应的卡槽11内移出,继续拉动把手14,第一滤框4在对应的滑槽15内滑动,直到将第一滤框4从滤筒1内移出,对第一超滤膜16进行清洗或更换,同理,可对第二超滤膜17和第三超滤膜18进行清洗或更换,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了自来水的过滤的更彻底,通过清洗或更换超滤膜,节约了成本,减少了浪费。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滤框4上安装有第一超滤膜16,且第一超滤膜16的孔径大小为1-10nm,第二滤框6上安装有第二超滤膜17,且第二超滤膜17的孔径大小为0.1-0.9nm,第三滤框8上安装有第三超滤膜18,且第三超滤膜18的孔径大小为0.05-0.09nm,第一滤框4、第二滤框6和第三滤框8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橡胶块12,橡胶块12与对应的通孔13密封连接,橡胶块12远离滤筒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把手14,把手14为u型结构,通过滤框1、进水孔2、出水孔3、第一滤框4、第一腔室5、第二滤框6、第二腔室7、第三滤框8、第三腔室9、第四腔室10、卡槽11、橡胶块12、通孔13、把手14、滑槽15、第一超滤膜16、第二超滤膜17和第三超滤膜18的配合,使用时,将滤筒1安装在过滤机上,自来水通过进水孔2进入滤筒1内部,自来水进入第一腔室5内,经第一超滤膜16过滤,进入第二腔室7内,经第二超滤膜17过滤,进入第三腔室9内,经第三超滤膜18过滤,进入第四腔室10内,从出水孔输出纯净水,经第一超滤膜16、第二超滤膜17和第三超滤膜18过滤,使自来水过滤更纯净,需要清洗或更换第一超滤膜16时,拉动对应的把手14,把手14带动对应的橡胶块12从通孔13内移出,橡胶块12带动第一滤框4从对应的卡槽11内移出,继续拉动把手14,第一滤框4在对应的滑槽15内滑动,直到将第一滤框4从滤筒1内移出,对第一超滤膜16进行清洗或更换,同理,可对第二超滤膜17和第三超滤膜18进行清洗或更换,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了自来水的过滤的更彻底,通过清洗或更换超滤膜,节约了成本,减少了浪费。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滤筒1安装在过滤机上,自来水通过进水孔2进入滤筒1内部,自来水进入第一腔室5内,经第一超滤膜16过滤,进入第二腔室7内,经第二超滤膜17过滤,进入第三腔室9内,经第三超滤膜18过滤,进入第四腔室10内,从出水孔输出纯净水,经第一超滤膜16、第二超滤膜17和第三超滤膜18过滤,使自来水过滤更纯净,需要清洗或更换第一超滤膜16时,拉动对应的把手14,把手14带动对应的橡胶块12从通孔13内移出,橡胶块12带动第一滤框4从对应的卡槽11内移出,继续拉动把手14,第一滤框4在对应的滑槽15内滑动,直到将第一滤框4从滤筒1内移出,对第一超滤膜16进行清洗或更换,同理,可对第二超滤膜17和第三超滤膜18进行清洗或更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