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膜涂布车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94677发布日期:2020-01-03 10:53阅读:641来源:国知局
隔膜涂布车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生产涂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膜涂布车间。



背景技术:

在电池隔膜材料的制备过程中需要使用涂布机在隔膜基材表面进行涂布,为此需要建设隔膜涂布车间。

图1显示了隔膜涂布车间的平面图,车间内通常并排设置多个涂布机,一个涂布机通常包括机头1、烘箱2和机尾3,从而将车间内通常沿隔膜输送方向顺序设置成包括机头区、烘箱区4和机尾区,各个区域通常都设置有吊顶。但是,现有烘箱在烘干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带有水汽的废气,温度30℃以上,每台烘箱18000m3/h的风量,每个楼层可以摆放20台设备,这么大的废气很难排放到室外。目前的做法是直接排放在烘箱附近,导致烘箱区温度过高,这还会对设备的零部件造成损坏。此外,烘箱区域的温度也经常传导到机头区和机尾区,导致整个车间温度过高,增加了空调的负荷。

因此,需要对于隔膜涂布车间的构造进行设计,以避免温度过高对设备元器件造成损坏,同时改善车间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膜涂布车间,其将隔膜涂布车间的吊顶区域进行重新设计,设置便于烘箱废气排放的隔离区,由此便于将废气从烘箱区域分离,有组织地排出室外,避免温度过高对设备元器件造成损坏,并改善车间环境。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隔膜涂布车间对建筑外墙和窗户的改造很少。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隔膜涂布车间,其包括屋顶、侧壁以及在侧壁上安装的外窗,车间内按照隔膜输运方向由隔墙分隔为机头区、烘箱区和机尾区,所述烘箱区位于所述机头区和所述机尾区之间;其中,

所述机头区安置有放卷机构和涂布装置,上部设置有吊顶;

所述机尾区安置有收卷机构,上部设置有吊顶;

在所述机头区和所述机尾区之一的吊顶与屋顶之间靠近外窗的区域设置为隔离区;

所述烘箱区安置有烘箱;

所述烘箱区的上部区域设置连通至所述隔离区的主排风管,所述主排风管位于所述烘箱区内的部分上设置有与所述主排风管连通且向下延伸的支管,所述主排风管上设置有第一风机以将所述烘箱区内的废气排放至所述隔离区。

在实施例中,所述烘箱内可以设置有第二风机,所述烘箱上设有出风口,所述第二风机用于经所述出风口向烘箱区排出所述烘箱内的废气。

在实施例中,所述机头区和/或所述机尾区与所述烘箱区的隔墙的下部可以设置有第三风机,用于从所述机头区和/或所述机尾区向所述烘箱区补充新风。

在实施例中,在所述机头区和所述机尾区中未设置所述隔离区的区域的侧壁上可以设置有第四风机,用于补充新风。

在实施例中,在所述隔离区的侧壁上可以设置有第五风机,用于将所述隔离区内的废气排放至室外。

在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区可以由设置于所述屋顶与所述吊顶之间的隔离墙分隔形成;所述隔离墙可以为彩钢板或者镀锌铁皮。

在实施例中,所述主排风管外侧可以包覆有隔热材料层。

在实施例中,所述支管可以向下延伸且连通至所述烘箱上的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隔膜涂布车间通过对吊顶区域进行重新设计,将废气通过风管排放到隔离区,由此便于将废气从烘箱区域分离,有组织地排出室外,避免烘箱区域温度过高对设备元器件造成损坏,并避免了车间温度过高以及增加空调负荷,由此改善了车间环境。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隔膜涂布车间不需要对于现有涂布车间的建筑外墙和窗户进行大规模改造。

附图说明

图1是常规隔膜涂布车间的平面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隔膜涂布车间的立体图。

图3显示根据图2的隔膜涂布车间的排风示意图。

附图标记

21-机头;22-烘箱;23-机尾;24-烘箱区;25,33-主排风管;34-支管;26,32-隔离区隔离墙;27,31-隔离区;28-外窗;29-进风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隔膜涂布车间,包括屋顶、侧壁以及在侧壁上安装的外窗,车间内按照隔膜输运方向由隔墙分隔为机头区、烘箱区和机尾区,所述烘箱区位于所述机头区和所述机尾区之间;其中,所述机头区安置有放卷机构和涂布装置,上部设置有吊顶;所述机尾区安置有收卷机构,上部设置有吊顶;在所述机头区和所述机尾区之一的吊顶与屋顶之间靠近外窗的区域设置为隔离区;所述烘箱区安置有烘箱;所述烘箱区的上部区域设置连通至所述隔离区的主排风管,所述主排风管位于所述烘箱区内的部分上设置有与所述主排风管连通且向下延伸的支管,所述主排风管上设置有第一风机以将所述烘箱区内的废气排放至所述隔离区。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侧壁”指的是将所述隔膜涂布车间与外界环境隔离的墙壁,术语“隔墙”指的是将所述烘箱区与所述机头区和所述机尾区隔离的墙壁。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隔膜涂布车间中,所述隔离区既可以设置在所述机头区的吊顶与屋顶之间靠近外窗的区域,也可以设置在所述机尾区的吊顶与屋顶之间靠近外窗的区域。通过这样的设置,在将废气排放至所述隔离区之后,便于将其通过外窗或设置在侧壁上的风机排放至室外。

所述隔离区可以通过多个主排风管连通至所述烘箱区。在一个实施例中,主排风管的数目与涂布机的数目相等,且按照每个涂布机对应于一个主排风管进行设置。每个主排风管在所述烘箱区可以设置成具有多个与该主排风管连通且向下延伸的支管,从而有利于将所述烘箱区的废气排放至所述隔离区。

在实施例中,所述烘箱内可以设置有第二风机,所述烘箱上设有出风口,所述第二风机用于经所述出风口向所述烘箱区排出所述烘箱内的气体。此外,所述烘箱设置有进风口,用于补充新风。这些装置及其设置都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视界内。通过设置第二风机可以更有效地将烘箱内的废气排出并补充新风,从而有利于烘箱内隔膜的烘干。

在实施例中,所述机头区和/或所述机尾区与所述烘箱区的隔墙的下部可以设置有第三风机,用于从所述机头区和/或所述机尾区向所述烘箱区补充新风。在通过第三风机将所述烘箱区的废气排放至所述隔离区的情况下,所述烘箱区内的气压相对于所述机头区和所述机尾区将处于负压状态,这有利于从所述机头区和/或所述机尾区向烘箱区补充新风。

在实施例中,在所述机头区和所述机尾区中未设置所述隔离区的区域的侧壁上可以设置有第四风机,用于补充新风。这里,所述“在所述机头区和所述机尾区中未设置所述隔离区的区域”的含义为,在机头区的吊顶与屋顶之间靠近外窗的区域设置为所述隔离区的情况下,所述“在所述机头区和所述机尾区中未设置所述隔离区的区域”为机尾区,而在机尾区的吊顶与屋顶之间靠近外窗的区域设置为所述隔离区的情况下,所述“在所述机头区和所述机尾区中未设置所述隔离区的区域”为机头区。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实现输入新风与排放废气的隔离。

在实施例中,在所述隔离区的侧壁上可以设置有第五风机,用于将所述隔离区内的废气排放至室外。所述第五风机可以设置在所述侧壁上的外窗上,也可以设置在除了窗户以外的墙壁上。通过在所述隔离区的所述侧壁上设置第五风机,可以更有效地将废气从所述隔离区排放至车间外部。

在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区可以由设置于所述屋顶与所述吊顶之间的隔离墙分隔形成。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隔离墙指的是将所述隔离区与吊顶与屋顶之间的其他区域隔离开的墙壁。在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墙可以使用任何可用的材料,例如彩钢板或者镀锌铁皮搭建。在采用彩钢板或者镀锌铁皮的情况下,可以降低成本,并且便于拆卸以及重组。

在实施例中,所述主排风管外侧可以包覆有隔热材料层。通过在所述主排风管外侧包覆有隔热材料层,可以减少从所述主排风管向车间内传导的热量,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车间温度,避免了车间温度过高以及增加空调负荷。

在实施例中,所述支管可以向下延伸至烘箱区,以将烘箱区内的热废气通过主排风管排放至隔离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管可以向下延伸且连通至所述烘箱上的出风口。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直接将废气排放至所述隔离区,从而避免了废气在车间内的扩散,进而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车间温度,避免了车间温度过高以及增加空调负荷。

图2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隔膜涂布车间的立体图,其中显示了机头21,烘箱22和机尾23,机头所在区域称为机头区,烘箱所在区域称为烘箱区24,以及机尾所在区域称为机尾区。在机头区和机尾区均设置有吊顶,而烘箱区24不设置吊顶,在吊顶与屋顶之间区域的侧壁上安装有外窗28。在机尾区吊顶与屋顶之间靠近外窗的区域被设置为隔离区27,其通过主排风管25连接至烘箱区24,通过外窗28与车间外部连通,通过隔离墙26与机尾区吊顶与屋顶之间的其他区域隔离开。每个主排风管25位于烘箱区24的管道上都设置有与主排风管25连通且向下延伸的多个支管(图示为3个),以通过支管抽入车间内的废气,并排放至隔离区27。在机头区吊顶与屋顶之间的区域被设置为进风区29,以补充新风。虽然进行了这样的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如上所述,隔离区27也可以设置在机头区吊顶与屋顶之间靠近外窗的区域,而将进风区29设置在机尾区吊顶与屋顶之间靠近外窗的区域。

图3显示了根据图2的隔膜涂布车间的排风示意图。新风由进风区的外窗从室外送入,然后通过风机穿过机头区与烘箱区的墙壁进入烘箱区,烘箱区的废气经支管34进入主排风管33排放至隔离区31,隔离区31由隔离区隔离墙32与机尾区吊顶与屋顶之间的其他区域间隔开。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