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3559发布日期:2020-02-18 13:42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反应釜。



背景技术:

随着高能量密度电池市场的兴起,三元体系的锂电池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三元体系的锂电池即镍钴锰酸锂材料,是一种新型锂电池正极材料,其制备主要采用三元前躯体与锂源混合后高温烧结制备,具有质量比容量高,成本低、热稳定性好、能量密度大优点,被广泛应用数码电子产品、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等领域。

目前,所述镍钴锰氢氧化物三元前驱体通常采用结晶共沉淀法制备,具体是将镍钴锰可溶盐水溶液、氢氧化钠水溶液和氨水溶液并流加入充满保护气体、并带有搅拌和控温夹套的反应釜中,通过控制搅拌速度、反应温度、反应ph、进料流量、物料浓度,生成具有一定粒径尺寸和粒度分布的镍钴锰氢氧化物沉淀颗粒。但现有的反应釜内的反应物料常因搅拌不充分,导致物料粒度跨度过大,出现物料粒度过细或过大的颗粒、以及部分发育程度不好、表面疏松的颗粒,最终导致生产效率低,生产物料浪费现象严重。并且,现有反应釜经长时间使用后,釜底会出现大量难以清洗的固体结晶污垢,影响设备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物料反应均匀且能够有效去除结晶污垢的反应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反应釜,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传动机构、釜体和支撑座,所述釜体内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和设于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的一端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其另一端伸入所述釜体内,所述釜体底部设有弧形凸起,在所述弧形凸起的内表面与所述釜体底部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有振动小球,在所述支撑座或所述釜体上安装有振动器。

通过设有弧形凸起,增强对物料的搅拌作用,使物料之间充分混合,提高物料反应的均匀性;振动小球在振动过程中能够对弧形凸起进行敲打,使附着在弧形凸起外表面的结晶污垢被敲散后去除,避免了结晶污垢或其他附着在弧形凸起上的杂质对反应的影响,提高了该反应釜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振动小球的材质为塑料,塑料具有较大的弹性,增大振动小球振动的频率,提高去污效果。

进一步,所述釜体底部一侧与所述弧形凸起相对位置设有底部清洗出料口。该装置长时间使用后,可用水冲洗釜体底部和弧形凸起,去除釜体底部和弧形凸起上表面的结晶污垢或其他杂质,冲洗后的污水可直接从底部清洗出料口流出,减少了其他去污设备的使用成本。

进一步,所述釜体下部外侧设有夹套,且所述夹套位于所述釜体下部与所述支撑座之间。

进一步,所述夹套上设有夹套进水口和夹套出水口,所述夹套出水口上设有夹套测温口。

进一步,所述釜体上还设有底部测温口,用于测量物料在所述釜体底部的反应温度。

进一步,所述釜体内壁上设有上挡流板、下挡流板和溢流口。

上档流板和下档流板的设置可进一步增强对物料的搅拌作用,使物料反应更充分、均匀。

进一步,所述传动机构从上至下依次包括驱动电机、减速机和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安装于所述釜体的顶部。

进一步,所述搅拌轴通过所述轴承座与所述釜体相连,所述搅拌轴的上端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减速机连接。

进一步,所述釜体顶部设有进料口、ph计探测口、上部测温口、通气口和观察口。

本实用新型一种反应釜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设有弧形凸起增强了该反应釜对物料的搅拌混合轻度,提高物料反应的均匀性,从而提高物料的利用效率和产品合格率。

(2)本实用新型在弧形凸起和釜体底部构成的容纳空间内设有振动小球,通过振动小球振动过程中对弧形凸起的敲打,使弧形凸起外表面的结晶污垢被击碎后与釜体分离,避免了反应釜底部集聚的结晶污垢对物料反应的影响,有效去除了沉积在釜体底部的污垢,且污垢去除方法简单,操作方便,设备的使用成本低廉,降低了反应釜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反应釜的俯视图。

上述附图标记:1-釜体,2-支撑座,3-搅拌轴,4-搅拌叶片,5-弧形凸起,6-容纳空间,7-振动小球,8-振动器,9-底部清洗出料口,10-夹套,11-夹套进水口,12-夹套出水口,13-夹套测温口,14-底部测温口,15-上挡流板,16-下挡流板,17-溢流口,18-驱动电机,19-减速机,20-轴承座,21-ph计探测口,22-上部测温口,23-通气口,24-观察口,25-加碱口,26-加镍口,27-加钴口,28-加锰口,29-加水口,30-加氨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这些具体实施方案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反应釜,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传动机构、釜体1和支撑座2,所述釜体1顶部设有进料口、ph计探测口21、上部测温口22、通气口23和观察口24,进料口包括加碱口25、加镍口26、加钴口27、加锰口28、加水口29和加氨口30,所述釜体1内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3和设于搅拌轴3上的搅拌叶片4,所述搅拌轴3的一端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其另一端伸入所述釜体1内,所述釜体1底部设有弧形凸起5,在所述弧形凸起5的内表面与所述釜体1底部之间形成容纳空间6,所述容纳空间6内设有振动小球7,在所述支撑座2上安装有振动器8,所述釜体1底部一侧与所述弧形凸起5相对位置设有底部清洗出料口9。

通过在釜体1底部设有弧形凸起5,弧形凸起5与釜体1底部形成w型,当物料向移动遇到弧形凸起5时,将改变物料的流动方向,使物料向釜体1底部两侧的内壁扩散,当遇到内壁时将沿内壁向上移动,在流动至搅拌叶片4时被搅拌叶片4形成的漩涡卷入又向釜体1底部移动,形成往复循环的混合方式,有效提高反应的充分混合度和均匀性,促进物料反应的进行。同时,该弧形凸起5的表面设为弧形,使该弧形凸起5与釜体1底部的连接处没有转角,避免了物料在转角处沉积而形成结晶污垢的现象,且弧形的设置减少了物料在向釜体1底部两侧的内壁扩散时的阻力,减少了物料充分混合的时间,提高反应速率。

振动小球7在振动过程中能够对弧形凸起5进行敲打,通过对弧形凸起5持续不断的向上的敲击力,使附着在弧形凸起5外表面的结晶污垢逐渐被敲散后随冲洗的水流从底部清洗出料口9流出,避免了结晶污垢残留在釜体1底部影响物料反应效果,提高物料反应的纯度和产品的合格率,延长反应釜的使用寿命,减少反应釜的使用成本。

所述釜体1下部外侧设有夹套10,且所述夹套10位于所述釜体1下部与所述支撑座2之间,所述夹套10上设有夹套进水口11和夹套出水口12,所述夹套出水口12上设有夹套测温口13。通过设有夹套10对釜体1内的物料进行水浴加热,使反应温度易于控制,物料受热更均匀。

所述釜体1上还设有底部测温口14,用于测量物料在所述釜体1底部的反应温度,实时检测物料反应的温度。

所述釜体1内壁上设有上挡流板15、下挡流板16和溢流口17。

当旋转流动中的物料遇到上档流板15和下档流板16时,上档流板15和下档流板16对流动中的物料起到扰动作用,增强物料的搅拌作用,使物料充分混合、反应更均匀。

该反应釜的溢流口17可根据所需物料的量设置为1个、2个或多个高度不同的溢流口17,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溢流口17设置为2个高度不同的溢流口17。

所述传动机构从上至下依次包括驱动电机18、减速机19和轴承座20,所述轴承座20安装于所述釜体1的顶部,所述搅拌轴3通过所述轴承座20与所述釜体1相连,所述搅拌轴3的上端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减速机19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种反应釜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物料分别从进料口加入至釜体1内,启动驱动电机18和减速机19,搅拌轴3在驱动电机17的驱动下旋转,物料在搅拌叶片4的作用下形成的漩涡向下流动至釜体1底部,在弧形凸起5的作用下物料向釜体1底部两侧内壁扩散后沿内壁向上流动,在流动至搅拌叶片4时被搅拌叶片4形成的漩涡卷入又向釜体1底部移动,形成往复循环的混合方式,且反应釜内的上档流板15和下档流板16对物料进行扰动,增强物料搅拌混匀效果,反应完成后的物料从溢流口17溢出;当反应釜长时间时候后,启动振动器8,振动小球7在容纳空间6内上下跳动对弧形凸起5进行敲打,使沉积在弧形凸起5外表面的结晶污垢被敲碎后随水流从底部清洗出料口9流出,完成结晶污垢的清除过程。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振动器8安装在釜体1上。

以上技术特征的改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文字描述可以理解并实施,故不再另作附图加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振动器8、驱动电机18、减速机19均为现有技术,其采用现有技术中相应的设备即可,在此,不进行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