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00129发布日期:2020-03-17 15:21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过滤器。



背景技术:

过滤器,顾名思义是能够对水质进行深度净化处理的小型水处理设备,过滤器可有效滤除水中的杂质。在过滤器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滤芯,滤芯寿命有限,需要定期更换维护,以保证从过滤器流出的水的质量。现有技术中的过滤器结构设计不合理,一个过滤器只能配套如图6所示的一种长度规格的滤芯,一旦适用规格的滤芯短缺,该过滤器将不能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换用另外规格滤芯的过滤器,则增加生活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过滤器,能适应不同长度规格的滤芯,节约生活成本。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滤芯的过滤筒,所述过滤筒上端连接有端盖,所述端盖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端盖朝向所述过滤筒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定位和夹紧所述滤芯的夹紧盖,所述夹紧盖上开设有与所述进水口或出水口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过滤筒下端设置有滤芯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过滤筒内部且用于支撑和定位所述滤芯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背离所述端盖的一侧连接有升降柱,所述升降柱外侧螺纹连接有导向座,所述导向座与所述过滤筒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柱转动带动所述支撑座靠近或远离所述端盖。

进一步的,所述夹紧盖和支撑座与所述滤芯的截面形状匹配,且其轴线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筒底部设置有支架,所述导向座竖直布置在所述支架上。

优选的,所述升降柱是空心圆柱结构,所述支撑座中部开设有与所述滤芯的中心孔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另一端连通所述升降柱的腔体。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座远离所述过滤筒的一端连接有排污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排污装置包括布置在所述导向座下端,且与所述升降柱的空腔连通的排污座,所述排污座另一端连接有排污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柱穿过所述排污座连接有带动所述升降柱转动的把手。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端盖上设置有夹紧盖,过滤筒下端设置有滤芯的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包括设置于过滤筒内部且用于支撑和定位滤芯的支撑座,支撑座背离端盖的一侧连接有升降柱,升降柱外侧螺纹连接有导向座,导向座与过滤筒底部固定连接,升降柱转动带动支撑座靠近或远离端盖。更换滤芯时,先将逆时针转动升降柱,使支撑座移动到下限位置,将滤芯一端通过夹紧盖固定在端盖上,置入过滤筒中,拧紧端盖,顺时针转动升降柱,支撑座向上移动,直至支撑座与滤芯的另一端接触,夹紧盖与支撑座共同挤压滤芯,始终保持滤芯平行布置在过滤筒内部。支撑座可上、下移动以配合不同长度的滤芯,为其提供支撑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平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座向下移动过程中的平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座移动到最底端的平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座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夹紧盖的仰视图;

图6是现有技术中滤芯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优选实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过滤器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参考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过滤器,整体结构如下:包括承载滤芯6的过滤筒1,过滤筒1上端螺纹连接有端盖2,端盖2上设置有独立的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端盖2朝向过滤筒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定位和夹紧滤芯6的夹紧盖23,夹紧盖23与滤芯6的截面形状匹配,以使滤芯6上端能嵌入夹紧盖23中。夹紧盖23上开设有与进水口21或出水口22连通的第一通孔23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231与出水口22连通。过滤筒1下端设置有滤芯6的支撑装置3,支撑装置3包括设置于过滤筒1内部且用于支撑和定位滤芯6的支撑座31,支撑座31与滤芯6的截面形状匹配,以使滤芯6的下端能嵌入支撑座31中,且夹紧盖23、支撑座31轴线重合。滤芯6在夹紧盖23、支撑座31的共同作用下,始终保持滤芯6平行布置在过滤筒1内部。

支撑座31背离端盖2的一侧连接有升降柱32,升降柱32外侧螺纹连接有导向座33,导向座33与过滤筒1底部固定连接。过滤筒1底部设置有支架(图中未示出),导向座33通过螺钉连接或焊接等方式竖直固定在支架上。升降柱32是空心圆柱结构,支撑座31中部开设有与滤芯6的中心孔连通的第二通孔311,第二通孔311另一端连通升降柱32的腔体。

导向座33远离过滤筒1的一端连接有排污装置5,排污装置5包括布置在导向座33下端,且与升降柱32的腔体连通的排污座51,排污座51一端与导向座33通过螺钉或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排污座51另一端螺纹连接有排污接头52,排污接头52、排污座51与升降柱32的型腔互通,使污水经升降柱32、排污座51、排污接头52流出。

升降柱32穿过排污座51连接有带动升降柱32转动的把手4。旋转把手4驱动升降柱32相对于导向座33螺旋转动,以带动支撑座31靠近或远离端盖2。根据滤芯6的长度调整支撑座31与夹紧盖23之间的距离,以保证将滤芯6安装牢固。端盖2与过滤筒1的连接处,导向座33与排污座51的连接处,排污座51与排污接头52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圈。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过滤器同时具有排污功能,逆时针转动升降柱32,支撑座31逐渐向下移动,当支撑座31移动到下限位置时,污水经升降柱32的空腔、排污座51、排污接头52排出。

更换滤芯6时,首先将逆时针转动升降柱32,使支撑座31移动到下限位置,即排污位置时,拧开端盖2,原有滤芯6随端盖2一同取出,将新的滤芯6的一端固定在端盖2上的夹紧盖23上,置入过滤筒1中,拧紧端盖2,此时新的滤芯6即被固定在过滤筒1内,操作把手4,带动升降柱32顺时针转动,支撑座31向上移动,直至支撑座31与滤芯6的另一端接触,夹紧盖23与支撑座31共同挤压滤芯6,始终保持滤芯6平行布置在过滤筒1内部。支撑座31可上、下移动以配合不同长度的滤芯6,为其提供支撑作用。

以上具体结构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的说明,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者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者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