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迪帕韦原料药造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42750发布日期:2020-03-24 14:57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雷迪帕韦原料药造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粒装置,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雷迪帕韦原料药造粒装置。



背景技术:

雷迪帕韦,临床用于丙型肝炎的治疗,属于抗病毒药物,其结构式如下:

工业化制备得到雷迪帕韦原料药物后,将雷迪帕韦原料与辅料混合后,进行造粒得到能够适用于人体服用的药物制剂如颗粒剂。

造粒,现有技术中采用辊压的方式进行,将原料药和辅料混合后,通过辊压轴进行辊压造粒。

然而,在辊压造粒过程中,决定物料造粒的合格成都的关键因素在于混料的充分以及控制物料排放的速度。

然而,现有技术公开的造粒设备,因无法有效控制物料下放速度,造成造粒时,物料下放过快或者过慢,造成造粒后的造粒不够充分。

同时,现有造粒设备,并不具有搅动的功能,对于一些长久放置的物料,物料虽然预先混合过的,但是长久放置后,物料依然出现的粉料现象,造成造粒的物料混合度较差,影响造粒的合格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雷迪帕韦原料药造粒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雷迪帕韦原料药造粒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底部连接有控料槽盘,所述控料槽盘的顶部设置有物料槽,所述进料斗连通物料槽的槽口,所述物料槽的槽底开设有若干个排料通孔,所述物料槽的槽底上转动连接有控排装置;

所述控排装置包括与排料通孔对应的隔档盘,所述隔档盘的盘半径大于排料通孔的孔半径;

所述隔档盘与槽底接触,所述隔档盘之间通过弧形杆连接,所述弧形杆垂直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端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连接有电机;

所述装置本体内设置有造粒辊,所述造粒辊位于排料通孔的下方;

所述造粒辊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装置本体内还设置有烘干装置,所述烘干装置位于造粒辊的下方;

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

工作原理:

打开电机,电机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连杆,连杆带动弧形杆,弧形杆带动弧形杆转动,弧形杆带动隔档盘转动。将物料从进料斗加入,物料沉积在物料槽内。为了实现充分搅动物料在隔档盘的顶部分别垂直连接一个端板,由于隔档盘的底部与物料槽的槽底紧密接触,因此,当隔档盘转动覆盖在排料通孔上时,不再进行排料,当隔档盘错开时,继续进行排料。通过控制单位时间内,隔档盘与排料通孔完全覆盖的次数,实现控制排料。如单位时间内完全覆盖的次数少,则单位时间类排料量大(控制隔档盘与排料通孔单位时间内完全覆盖的次数,可以采用控制电机转速的方式,如控制通过电机的电流或者电压,即可实现控制电机转速)。

采用上述装置设计的优点在于:

不仅能够充分混料搅拌,同时,实现物料的可控制排放,根据造粒情况,控制电机转速,即可实现物料的排放速度,实现控制造粒。解决了现有设备,造粒不可控,合格率低的技术问题。

优选地,所述物料槽的槽底开设有4个排料通孔,所述控排装置包括与排料通孔对应的4个隔档盘,相邻两个隔档盘之间通过弧形杆连接,所述弧形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相邻两个隔档盘的侧壁上;

所述弧形杆的端部分别焊接在转轴的侧壁上,所述弧形杆以转轴的轴心为对称中心,对称分布在转轴的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转轴的底部贯穿控料槽盘的底部,所述转轴的底部连接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电机设置在控料槽盘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通排料通孔左、右对称分布在物料槽的槽底上;

所述装置本体内设置有辊压空腔,所述辊压空腔由控料槽盘的底部和装置本体的内侧壁组成;

辊压空腔内的左侧设置有与左侧所述排料通孔对应的两个造粒辊,所述辊压空腔内的右侧设置有与右侧所述排料通孔对应的两个造粒辊。

优选地,所述造粒辊均包括辊体,所述辊体的前、后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辊体前端的转轴与装置本体内的前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辊体后端的转轴贯穿装置本体内的后侧壁分别连接驱动电机。

优选地,位于辊压空腔内左侧的所述两个造粒辊转动方向相反,位于辊压空腔内右侧的所述两个造粒辊转动方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烘干装置包括若干个方形的烘干管,所述烘干管的侧壁上开设有排风孔;

所述烘干管竖直分布在辊压空腔内,所述烘干管之间通过竖直通管连通,所述竖直通管连通有热风机。

优选地,所述烘干管的外侧壁分别固定连接在辊压空腔的内腔壁上,所述排风孔位于烘干管的内侧壁上,所述竖直通管位于烘干管的左右两侧,所述竖直通管串连连通烘干管;

所述竖直通管连通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贯穿装置本体的侧壁后连通热风机。

优选地,所述出料口设置有挡尘布袋,所述挡尘布袋连接在出料口上。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不仅能够充分混料搅拌,同时,实现物料的可控制排放,根据造粒情况,控制电机转速,即可实现物料的排放速度,实现控制造粒。解决了现有设备,造粒不可控,合格率低的技术问题。

2、辊压后的物料从烘干管中间的空隙落下,分布在烘干管四周内侧壁上的排风孔,对物料从四个方向进行吹热风机烘干。烘干后物料从装置本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排出,上述装置能够快速烘干物料,避免了物料造粒后,因未及时干燥造成黏料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料斗与控料槽盘的连接关系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控排装置与控料槽盘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控料槽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端板与隔档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烘干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6所示,一种雷迪帕韦原料药造粒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由三部分构成:位于装置本体1顶部的进料斗11,位于进料斗11下方的控料槽盘12,位于控料槽盘12下方的辊压空腔13。

具体而言,装置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进料斗11,进料斗11的底部连接有控料槽盘12,控料槽盘12的顶部设置有物料槽,进料斗11的底部连通在物料槽的槽口,物料槽的槽底开设有4个排料通孔122(通排料通孔122左、右对称分布在物料槽的槽底上,即槽底左侧为两个排料通孔122,右侧为两个排料通孔122,相邻两个排料通孔122之间具有90度的圆心夹角),物料槽的槽底上转动连接有控排装置。控排装置的工作原理是:控排装置堵住排料通孔122时,物料槽内的物料不往下卸料,而控排装置不堵住排料通孔122时物料槽内的物料从排料通孔122处卸料。

控排装置的具体结构为:

控排装置包括与排料通孔122对应的4个隔档盘121(相邻2个隔档盘121之间具有90度的圆心夹角),隔档盘121的盘半径大于排料通孔122的孔半径,因此,隔档盘121完全覆盖在排料通孔122上时,堵住排料通孔122。隔档盘121与槽底紧密接触(为了减少摩擦,将隔档盘121与槽底的接触面经过抛光处理),相邻两个隔档盘121之间通过弧形杆1211连接(弧形杆1211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相邻两个隔档盘121的侧壁上),每个弧形杆1211的几何中心位置均垂直连接有连杆1223(相邻连杆1223的端部能够相互垂直),连杆1223的端部连接有转轴1222(每个弧形杆1211的端部均焊接在转轴1222的侧壁上,同时,弧形杆1211以转轴1222的轴心为对称中心,对称分布在转轴1222的侧壁上)。

转轴1222的底部贯穿控料槽盘12的底部中心(转轴1222与控料槽盘12的底部贯穿处设置轴承,转轴1222与轴承转动连接),转轴1222的底部连接电机124的输出轴(转轴1222与电机124的输出轴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电机124设置在控料槽盘12的底部(控料槽盘12的底部设置装配电机124的电机箱,电机124位于电机箱内)。

控制排放物料的过程如下:

打开电机124,电机124带动转轴1222转动,转轴1222带动连杆1223,连杆1223带动弧形杆1211,弧形杆1211带动弧形杆1211转动,弧形杆1211带动4个隔档盘121转动。将物料从进料斗11加入,物料沉积在物料槽内。为了实现充分搅动物料在4个隔档盘121的顶部分别垂直连接一个端板1212,利用端板1212搅动物料。由于隔档盘121的底部与物料槽的槽底紧密接触,因此,当4个隔档盘121转动覆盖在排料通孔122上时,不再进行排料,当4个隔档盘121错开时,继续进行排料。通过控制单位时间内,4个隔档盘121与排料通孔122完全覆盖的次数,实现控制排料。如单位时间内完全覆盖的次数少,则单位时间类排料量大(控制4个隔档盘121与排料通孔122单位时间内完全覆盖的次数,可以采用控制电机124转速的方式,如控制通过电机124的电流或者电压,即可实现控制电机124转速)。

装置本体1内设置有辊压空腔13,辊压空腔13由控料槽盘12的底部和装置本体1的内侧壁组成;

辊压空腔13内的左侧设置有与左侧的两个排料通孔122对应的两个造粒辊123(造粒辊123位于排料通孔122的下方),竖直平面上,排料通孔122落下的物料能够被造粒辊123辊压。同理,辊压空腔13内的右侧设置有与右侧两个排料通孔122对应的两个造粒辊123。位于左侧的两个造粒辊123转动方向相反,位于右侧的两个造粒辊123转动方向相反。

具体而言,每一个造粒辊123均包括辊体,辊体的前、后端连接有转轴。辊体前端的转轴与装置本体1内的前侧壁转动连接,辊体后端的转轴贯穿装置本体1内的后侧壁分别连接驱动电机。驱动电机控制造粒辊123转动方向。

从排料通孔122落入的物料,进入到两个造粒辊123之间,并且被造粒辊123辊压造粒,由于相邻的造粒辊123转动方向相反,因此能够较好的辊压造粒。

在辊压空腔13的近底部设置一个烘干装置,对辊压造粒后的物料进行烘干。具体而言,烘干装置包括6个方形的烘干管131,烘干管131在竖直平面上等距分布。烘干管131的外侧壁分别固定连接在辊压空腔13的内腔壁上,烘干管131的内侧壁设置排风孔1311,烘干管131之间通过竖直通管133串连连通,具体是,竖直通管133位于烘干管131的左右两侧,自上而下的将6个烘干管131竖直串联(竖直通管133为两个,将烘干管131左、右两侧均串联)。位于左侧的竖直通管133连通有进风管134,进风管134贯穿装置本体1的左侧壁后连通热风机132,热风机132鼓入热风,热风从排风孔1311排出。

采用上述设计的优点在于:

辊压后的物料从烘干管131中间的空隙若下,分布在烘干管131四周内侧壁上的排风孔1311(根据需要也可以单一侧壁设置),对物料从四个方向进行吹热风机132烘干。烘干后物料从装置本体1的底部设有出料口(出料口连通辊压空腔13)排出。为了减少粉尘,在出料口设置有挡尘布袋2,物料计入挡尘布袋2内,挡尘布袋2一端连通在出料口上,另一端连通到外接收集装置如收纳盒。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