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颗粒剂造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42746发布日期:2020-03-24 14:57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颗粒剂造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颗粒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颗粒剂造粒装置。



背景技术:

造粒装置是一种将物料制造成特定形状的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

现有技术中的造粒装置存在造粒产出低、颗粒成型度差、造粒速度慢,且造粒装置造粒完成后,需对颗粒剂进行筛选,筛除不合格颗粒,操作工序繁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颗粒剂造粒装置。本实用新型造粒产出高、避免原料浪费,颗粒成型度高,集颗粒成型、筛选于一体,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颗粒剂造粒装置,包括箱体、输料装置、辊压造粒装置、筛选装置、分级出料箱;

所述输料装置连通在箱体的顶部中心,所述辊压造粒装置位于箱体内,所述辊压造粒装置位于输料装置的下方;

所述筛选装置位于箱体内辊压造粒装置的下方;

所述分级出料箱连通筛选装置,所述分级出料箱位于箱体外;

输料装置包括进料管,所述进料管贯穿箱体的顶部,所述进料管内设置有输送件,所述输送件用于输送物料;

所述辊压造粒装置位于进料管的下方,所述辊压造粒装置包括第一颗粒辊、第二颗粒辊、第一挤压槽件、第二挤压槽件、底板;

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在箱体内,所述底板的顶部两端分别焊接第一挤压槽件与第二挤压槽件,所述第一挤压槽件与第二挤压槽件均具有弧形的槽面;

所述第一颗粒辊装配在第一挤压槽件的上方,第二颗粒辊装配在第二挤压槽件的上方;

所述第一颗粒辊以及第二颗粒辊分别于箱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颗粒辊连接有第二电机。

优选地,所述输送件包括绞龙、连轴、第一电机,所述连轴的顶部连接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位于进料管的顶部管口上方,所述连轴的底部位于进料管内,所述连轴的底部连接绞龙;所述绞龙位于进料管内。

优选地,所述进料管内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将进料管的管腔一分为二,所述隔板底部分别连接有与第一挤压槽件配合的第一分流片以及与第二挤压槽件配合第二分流片,所述第一分流片的端部位于第一挤压槽件的槽面顶端部;

所述第二分流片的端部位于第二挤压槽件的槽面顶端部。

优选地,所述进料管的侧壁上端连通有进料斗装置,进料斗装置包括锥形的漏斗,漏斗通过倾斜的物料管倾斜连通在进料管上,物料从漏斗中加入经物料管进入到进料管内。

优选地,所述分筛选装置包括第一筛选板、第二筛选板、第三筛选板;

所述第一筛选板、第二筛选板、第三筛选板均倾斜设置;

所述第一筛选板、第二筛选板、第三筛选板由上至下依次等间距分布;

所述第一筛选板、第二筛选板、第三筛选板固定连接箱体的内侧壁。

优选地,所述第一筛选板、第二筛选板、第三筛选板均包括筛框,所述筛框上分别连接有金属筛网,所述筛框的前、后侧壁固定连接箱体内的前、后侧壁

优选地,所述第一筛选板、第二筛选板、第三筛选板上的金属筛网的筛孔孔径依次递减。

优选地,所述出料箱包括连通第一筛选板的第一分级出料箱、连通第二筛选板的第二分级出料箱、连通第三筛选板的第三分级出料箱,以及连通出料箱底部的第四分级出料箱。

优选地,所述第一筛选板、第二筛选板、第三筛选板的右端均设置有一个排料槽板,所述排料槽板上开设有排料槽,所述排料槽板贯穿箱体1的侧壁后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分级出料箱、第二分级出料箱、第三分级出料箱连通。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装置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装置中,分隔板将输料管中的颗粒物分为两部分,避免了输料管中过多的颗粒物集中进入辊压造粒装置内,引起经辊压造粒装置挤压成型的颗粒物大小不一的情况。通过第一颗粒辊、第二颗粒辊同时对颗粒物挤压处理,在保证颗粒物大小均匀、成型度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第一颗粒辊带动第二颗粒辊转动,节约能源。通过设置多个筛选板,将挤压成型后的颗粒物进行筛选处理,无需进行二次筛选工作,方便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颗粒剂的造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引流片、第二引流片与进料管的连接关系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引流片、第二引流片、隔板与进料管的连接关系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第一筛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档片与第一引流片,以及第二隔档片与第二引流片的连接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5,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颗粒剂造粒装置,包括箱体1、输料装置2、辊压造粒装置3、筛选装置4、分级出料箱5。

输料装置2将颗粒物输送至辊压造粒装置3中挤压,挤压成型后的颗粒物进入筛选装置4中分级筛选,筛选后的相同粒径的颗粒,输送至分级出料箱5中同一粒度出料箱内。

箱体1的顶部连通输料装置2,具体为:

输料装置2包括进料管21(进料管21贯穿箱体1的顶部中心位置,进料管21的底部伸入箱体1内)和输送件22,输送件22限位于进料管21内。进料管2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211,隔板211为长方体的板,其宽度等于进料管21的内直径(隔板211的侧壁焊接在进料管21的内侧壁上,将进料管21隔成两个独立的空腔)。(进料管21的截面为圆形,隔板211将圆形的截面一分为二)。因此,隔板211将进料管21分隔为两个相同的空腔。

进料管21的侧壁上端连通有进料斗装置215,进料斗装置215包括锥形的漏斗,漏斗通过倾斜的物料管倾斜连通在进料管21上,物料从漏斗中加入经物料管进入到进料管21内。

输送件22包括绞龙221、连轴223、第一电机224。连轴223连接绞龙221。第一电机224位于进料管21的顶部管口上方,连轴223的顶部连接至第一电机224上(连轴223的顶部与第一电机224的输出端连接),连轴223的底部伸入进料管21内,连轴223的底部与绞龙221连接,绞龙221位于进料管21内(绞龙221为现有技术公开的螺旋输送件,其主体结构包括绞龙本体以及设置在绞龙本体侧壁上的螺旋输送叶片222)。绞龙221伸入到进料管21内,其作用是促进进料管21内的物料朝下运动。

分隔板211的底部分别连接第一分流片212、第二分流片213,第一引流片212、第二引流片213均为钢片,第一分流片212、第二分流片213分别伸出进料管21外。第一引流片212的朝向与第二引流片213的朝向相反(第一分流片212朝左、第二引流片213朝右)。

辊压造粒装置3设于进料管21下端下方,辊压造粒装置3包括第一颗粒辊31、第二颗粒辊32、第一挤压槽件33、第二挤压槽件34、底板35。第一挤压槽件33与底板35的顶部左侧焊接,第二挤压槽件34与底板35的顶部右侧焊接,底板35的前、后侧壁焊接在箱体1内的前、后侧壁上(通过上述连接方式,实现底板35固定在箱体1内)。

第一颗粒辊31装配在第一挤压槽件33上方(第一挤压槽件33具有弧形的槽面,第一颗粒辊31的辊面与弧形的槽面配合,物料滑落到弧形的槽面时,被第一颗粒辊31挤压造粒),第二颗粒辊32装配在第二挤压槽件34上方(第二挤压槽件33具有弧形的槽面,第二颗粒辊31的辊面与弧形的槽面配合,物料滑落到弧形的槽面时,被第二颗粒辊32挤压造粒)。

筛选装置4设于辊压造粒装置3下方,筛选装置4包括第一筛选板41、第二筛选板42、第三筛选板43;第一筛选板41、第二筛选板42、第三筛选板43均呈倾斜状且均与箱体1内侧壁焊接。

具体而言,第一筛选板41、第二筛选板42、第三筛选板43由上至下依次地等间距分布;第一筛选板41、第二筛选板42、第三筛选板43的主体结构均包括筛框,在筛框上分别连接金属筛网。上述第一筛选板41、第二筛选板42、第三筛选板43均采用相同的结构设计,不同点在于第一筛选板41、第二筛选板42、第三筛选板43上的金属筛网的筛孔孔径依次递减。

从第一挤压槽件33、第二挤压槽件34挤压造粒后的物料,首先掉入第一筛选板41上,再依次经第二筛选板42、第三筛选板43过筛。

第一筛选板41、第二筛选板42、第三筛选板43呈倾斜状态,即左端所在竖直位置高于右端所在位置,同时,第一筛选板41、第二筛选板42、第三筛选板43的前后侧壁均固定在箱体1的前、后侧壁上(筛框的前后侧壁固定在箱体1的前、后侧壁上),即第一筛选板41、第二筛选板42、第三筛选板43采用固定方式连接在箱体1内。

第一筛选板41、第二筛选板42、第三筛选板43的右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排料槽板411(排料槽板411具体设置在筛框右侧壁上,排料槽板411上开设有排料槽),排料槽板411贯穿箱体1的侧壁后分别与分级出料箱5连通。

具体而言,分级出料箱5包括第一分级出料箱51、第二分级出料箱52、第三分级出料箱53、第四分级出料箱54。

第一筛选板41、第二筛选板42、第三筛选板43右端的排料槽板411贯穿箱体1的侧壁后分别与第一分级出料箱51、第二分级出料箱52、第三分级出料箱53连通。而箱体1底部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与第四分级出料箱54连通。

第一分级出料箱51、第二分级出料箱52、第三分级出料箱53以及第四分级出料箱54为内部中空的收纳箱,用于收纳不同颗粒大小的物料,实现分级收纳,便于后续制备不同粒径大小的药物原料。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物料从进料斗装置215加入,颗粒物进入输料管21中,绞龙221将颗粒物进行混合和输送;分隔板211将输料管21内的物料颗粒物分成两部分,并分别进入第一引流片212、第二引流片213中,通过第一引流片212、第二引流片213的引流作用(为了防止第一引流片212、第二引流片213上物料偏离,在第一引流片212、第二引流片213的侧边位置分别设置第一隔档片2121以及第二隔档片2131,第一隔档片2121以及第二隔档片2131分别垂直连接对应的第一引流片212以及第二引流片213,第一隔档片2121以及第二隔档片2131分别位于输料管21外),颗粒物分别进入辊压造粒装置3内颗粒成型。

第一颗粒辊31与第二颗粒辊32采用带传动连接,具体为:

第一颗粒辊3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转轴,一端的转轴贯穿箱体1从侧壁后连接有主动带轮,另一端的转轴与箱体1的内侧壁转动连接。对应的,第二颗粒辊3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转轴,一端转轴的转轴贯穿箱体1从侧壁后连接有与主动带轮对应的从动带轮,另一端的转轴与箱体1的内侧壁转动连接。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带动传动连接,主动带轮传动连接第二电机,具体而言,按照现有带传动方式,在主动带轮上开设接入轮槽,接入轮槽卡入传动带,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电机带轮,传动带连接至电机带轮上。

第一颗粒辊31通过传动带带动第二颗粒辊33转动。挤压成型的颗粒物落入筛选装置4上,呈倾斜设置的筛选装置4致使颗粒物从高到低方向滚动至分级出料箱5中。进一步的,第一筛选板41、第二筛选板42、第三筛选板43上不同粒径的筛孔对挤压成型的颗粒物进行筛选,经筛选后同一粒径的颗粒物进入同一分级出料箱内。由于,采用是是干法制粒,物料在第一筛选板41从上至下的滚动过程中,在物料重力的作用下,物料加速滚动,小颗粒的物质从第一筛选板41落入到第二筛选板42,进一步小颗粒物质从第三筛选板43上过筛。经第三筛选板43过筛后的物料进入到第四分级出料箱54以及第三分级出料箱53中储存。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分隔板211将输料管21中的颗粒物分为两部分,避免了输料管21中过多的颗粒物集中进入辊压造粒装置3内,引起经辊压造粒装置3挤压成型的颗粒物大小不一的情况。通过第一颗粒辊31、第二颗粒辊32同时对颗粒物挤压处理,在保证颗粒物大小均匀、成型度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第一颗粒辊31带动第二颗粒辊32转动,节约能源。通过设置多个筛选板,将挤压成型后的颗粒物进行筛选处理,无需进行二次筛选工作,方便便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