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肿瘤科用配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61779发布日期:2020-01-21 23:01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肿瘤科用配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一种肿瘤科用配药器,涉及一种肿瘤科医护人员使用的进行配药的配药器,属于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接插入药液瓶中避免和医护人员接触,通过药液的螺旋流动产生的离心力形成涡流混合,并通过过滤芯对杂质进行滤除的配药器。



背景技术:

肿瘤科和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一样,是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而目前肿瘤科的医护人员在进行配药时大多通过使用注射器分别抽取药液,然后通过手动震荡注射器对抽取的药液进行混合,这种配药方式较为费时费力,频繁的配药动作会造成医护人员劳动疲劳,影响正常的配药比例,同时在配药时手动震荡晃动配药药物混合时间短、混合效果较差,而且医护人员长期近距离接触肿瘤化疗类药物的调配容易不慎沾染,对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公告号cn208287847u公开了一种肿瘤科化疗药物配药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连接有底座,所述检测箱的底部连接有电控阀门,且电控阀门贯穿检测箱的底部,所述出药箱的右侧底部连接有出药管,且出药管贯穿壳体的右壁并延伸至出药箱的内腔,所述出药管的外端口连接有阀门,所述壳体的右侧中间位置连接有plc控制器,所述电机、电磁阀、电控阀门、水泵、检测传感器均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该配药器缺乏过滤结构,无法在配药中对药物中的沉淀杂质进行滤除。

公告号cn207734911u公开了一种肿瘤科护理配药器,包括主体外壳、过滤网和连接头,所述主体外壳的内部设置有配药仓,所述连接座的上方设置有活动轴承,所述过滤网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槽,所述活动轴承的上方设置有反向螺纹,所述垂直立柱的上方安装有控制座,所述承压面的左端下方设置有弹性折叠面,所述连接头的右端设置有螺纹接头,所述螺纹接头的右侧连接有出液口,该配药器在将药液通过开口导入时,药液容易发生溅洒,对配药的医护人员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一种肿瘤科用配药器提供了一种直接插入药液中避免和医护人员接触,通过药液的螺旋流动产生的离心力形成涡流混合,并通过过滤芯对杂质进行滤除的配药器。可大量进行配药动作,满足大容量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一种肿瘤科用配药器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肿瘤科用配药器由导入管、流量阀、混合筒、导流管、导出管、调节旋钮、螺旋管、通孔、混合管、过滤芯、溢流管、混合通道和连接插管组成,混合管置于混合筒底端,多个连接插管等角度置于混合管上,且分别和混合管相连通,所述混合管为环形结构,溢流管一端置于混合管中部,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所述溢流管位于混合筒内,所述溢流管壁上开有混合通道,所述混合通道为环形通道,且混合通道顶端向上延伸至溢流管中间位置,且和溢流管内部相连通,所述混合通道底端向下延伸至和混合管内部相连通,所述导入管顶端为闭合结构,多个螺旋管等角度置于混合筒内,且多个螺旋管底端分别和多个连接插管相插接,多个螺旋管顶端分别置于混合筒顶端内壁上,所述混合筒顶端对应螺旋管的位置开有连接孔,多个导入管分别置于混合筒顶端外侧壁上,且和多个螺旋管一一对应连通,所述导入管上置有流量阀,所述流量阀上置有可转动的调节旋钮,过滤芯置于混合管底部中心位置,且和溢流管内部相连通,所述过滤芯上开有多个过滤孔,所述过滤孔的直径从上向下逐渐减小,导流管一端和过滤芯相套接,导出管置于导流管另一端上,且和导出管相连通,所述溢流管位于多个螺旋管之间,所述螺旋管靠近底部位置开有多个通孔,所述导入管上置有微型抽水泵;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管内壁上等角度置有多个呈螺旋分布的辅流叶片,所述辅流叶片上开有导流槽,且从辅流叶片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有益效果。

一、通过螺旋管离心下落时从通孔流出产生涡流使得药液充分混合,无需人力配药,降低了人力成本。

二、配药时通过直接插入药液瓶中的导入管抽取,消除了配药时医护人员与药液沾触的危险。

三、可大量进行配药动作,满足大容量的需求。

四、可调控的流量阀可控制调配的速度与比例。

五、过滤芯可对药液中的杂质进行滤除。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肿瘤科用配药器的立体结构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肿瘤科用配药器的立体结构图,其显示了配药器去除混合筒和导流管后的结构;

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肿瘤科用配药器混合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肿瘤科用配药器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其中为:导入管(1),流量阀(2),混合筒(3),导流管(4),导出管(5),调节旋钮(6),螺旋管(7),通孔(8),混合管(9),过滤芯(10),溢流管(11),混合通道(12),连接插管(13),辅流叶片(14)。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一种肿瘤科用配药器是这样实现的,由导入管(1)、流量阀(2)、混合筒(3)、导流管(4)、导出管(5)、调节旋钮(6)、螺旋管(7)、通孔(8)、混合管(9)、过滤芯(10)、溢流管(11)、混合通道(12)和连接插管(13)组成,混合管(9)置于混合筒(3)底端,多个连接插管(13)等角度置于混合管(9)上,且分别和混合管(9)相连通,所述混合管(9)为环形结构,溢流管(11)一端置于混合管(9)中部,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所述溢流管(11)位于混合筒(3)内,所述溢流管(11)壁上开有混合通道(12),所述混合通道(12)为环形通道,且混合通道(12)顶端向上延伸至溢流管(11)中间位置,且和溢流管(11)内部相连通,所述混合通道(12)底端向下延伸至和混合管(9)内部相连通,所述导入管(1)顶端为闭合结构,多个螺旋管(7)等角度置于混合筒(3)内,且多个螺旋管(7)底端分别和多个连接插管(13)相插接,多个螺旋管(7)顶端分别置于混合筒(3)顶端内壁上,所述混合筒(3)顶端对应螺旋管(7)的位置开有连接孔,多个导入管(1)分别置于混合筒(3)顶端外侧壁上,且和多个螺旋管(7)一一对应连通,所述导入管(1)上置有流量阀(2),所述流量阀(2)上置有可转动的调节旋钮(6),过滤芯(10)置于混合管(9)底部中心位置,且和溢流管(11)内部相连通,所述过滤芯(10)上开有多个过滤孔,所述过滤孔的直径从上向下逐渐减小,导流管(4)一端和过滤芯(10)相套接,导出管(5)置于导流管(4)另一端上,且和导出管(5)相连通,所述溢流管(11)位于多个螺旋管(7)之间,所述螺旋管(7)靠近底部位置开有多个通孔(8),所述导入管(1)上置有微型抽水泵;

使用时,当进行配药时,首先将多根导入管(1)分别插入配药的药液瓶中,通过导入管(1)上的微型抽水泵将所需配合的药液从导入管(1)抽入,药液进入混合筒(3)中随着其各自连通的螺旋管(7)螺旋向下流动,在螺旋向下流动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离心力,一部分药液从螺旋管(7)靠近底部部分的通孔(8)流出,然后在混合筒(3)中形成涡流混合,随着混合筒(3)内液位的逐渐上升,当液位高于溢流管(11)顶端管口时,混合好的药液进入到溢流管(11)内,同时另一部分药液随着螺旋管(7)底部进入混合管(9)内,然后进入混合通道(12)内,在混合通道(12)内药液相混合,随着混合通道(12)内液位上升,混合好的药液从混合通道(12)顶端流进溢流管(11)内,药液在溢流管(11)内形成最终的混合,然后从溢流管(11)底端流入过滤芯(10)中,配药时的沉淀杂志被过滤芯(10)过滤拦截,过滤后的药液通过导流管(4)最后从导出管(5)流出,完成配药动作;

在配药过程中,医护人员可通过调节旋钮(6)控制流量阀(2),来对配药的比列速度进行调配;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的区别为:所述螺旋管(7)内壁上等角度置有多个呈螺旋分布的辅流叶片(14);使用时,使得药液在螺旋管(7)内产生涡流旋转,增大药液混合的效果;

所述过滤孔的直径从上向下逐渐减小的设计,能够对杂质进行逐渐深度过滤,提高过滤效果;

所述辅流叶片(14)上开有导流槽,且从辅流叶片(14)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设计,能够增加和药液的接触面积,提高对药液的导流混合效果;

达到直接插入药液中避免和医护人员接触,通过药液的螺旋流动产生的离心力形成涡流混合,并通过过滤芯(10)对杂质进行滤除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改进,即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所做的同等改进,应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所涵盖。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置于”、“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折边连接、铆钉连接、销钉连接、粘结连接和焊接连接等固定连接方式,也可以是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和铰链连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或者一体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