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27751发布日期:2020-05-12 18:56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属于脱色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化工生产中,通常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对物料脱色,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与活性炭的孔隙大小和结构有关。一般来说,颗粒越小,孔隙扩散速度越快,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就越强。活性炭粉无臭无味,具有表面积大吸附为强、纯度高、滤速快、质量稳定,具有絮凝效应和助滤效应等特点。广泛适用于食品、医药、味精化工等产品的脱色、除杂精制,也可以用于水的净化处理。

由于脱色过程中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因此当活性炭的吸附达到饱和状态后,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大大减小,脱色效果也大大减小,而由于活性炭的吸附性,因此处于饱和状态的活性炭的吸附性难以恢复,为了保证脱色效果,需要及时更换新的活性炭。目前活性炭都是人工添加,添加过程中活性炭粉末很容易散失到空气中,既造成了环境污染,又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添加活性炭时污染环境,并损坏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的活性炭吸附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活性炭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罐、加炭罐、沉降罐以及储液罐,吸附罐的进液管连接有输入管,吸附罐的出液管与储液罐相连通,吸附罐的进料管与加炭罐的底部相连通,吸附罐的出料管与沉降罐相连通,沉降罐的上部与吸附罐的进液管相连通,吸附罐的进料管与加炭罐之间设置有加炭泵,吸附罐的出料管与沉降罐之间设置有输出泵,沉降罐的上部与吸附罐的进液管之间设置有回液泵,加炭罐连接有加炭管,加炭管的下端伸入加炭罐内并位于加炭罐底部,输入管还与加炭罐相连通,且输入管与加炭罐之间设置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的加炭罐还连接有风机,风机的进风口与加炭罐的顶部相连通,风机的出风口连接除尘器。

优选的,所述的输入管与吸附罐的进液管之间设置有进液单向阀,沉降罐的上部与吸附罐的进液管之间设置有回液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的吸附罐包括并联设置的主吸附罐和备用吸附罐。

优选的,所述的吸附罐包括吸附筒以及间隔设置在吸附筒内的两过滤板,活性炭设置在两过滤板之间,进料管和出料管均与吸附筒相连通,且进料管和出料管均位于两过滤板之间,吸附筒竖向设置,进液管与吸附筒的底端相连通,出液管与吸附筒的顶部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吸附筒为由上至下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

优选的,所述的吸附罐还包括设置在吸附筒上端的出液筒以及设置在吸附筒下端的进液筒,出液筒和进液筒均为一端封闭的圆筒,出液筒的敞口端与吸附筒的上端同轴连接,出液筒的封闭端与出液管相连通,进液筒的敞口端与吸附筒的下端同轴连接,出液筒的封闭端与进液管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活性炭吸附装置的通过加炭罐向吸附罐加入活性炭,且在加入活性炭之前,先通过输入管将待脱色的液体物料送入到加炭罐内,然后通过加炭管将活性炭送至液体的液面以下,从而避免了添加活性炭的过程中产生粉尘,既避免了污染环境,又避免损坏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沉降罐顶部沉降后的液体物料再次送回至吸附罐内,既方便了活性炭的送出,又避免了液体物料的浪费。

2、风机能够使加炭罐内保持负压,从而避免活性炭添加时粉尘逸出,并且能够将加炭罐内的空气中的粉尘除去。

3、进液单向阀能够避免沉降罐内的液体回流至输入管内,回液单向阀能够避免在回液泵不工作时输入管内的液体进入到沉降罐内。

4、主吸附罐和备用吸附罐交替使用,避免了一个吸附罐出现故障整个设备都需要停机的问题,达到了设备持续稳定运行的技术效果。

5、吸附筒为锥形,在液体向上流动过程中使液体流速逐渐变缓,延长了活性炭与液体的接触时间,保证了液体吸附时间足够,进而保证了脱色效果好,避免脱色时间不足引起产品不合格的问题。

6、液体在进入到进液筒内时流速降低,延长了与活性炭的接触时间,还能够保证吸附筒整个截面上的活性炭都能够起到吸附作用,活性炭的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活性炭吸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吸附罐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中:1、主吸附罐2、加炭罐3、沉降罐4、储液罐5、加炭管6、输入管7、备用吸附罐8、分液泵9、风机10、加炭泵11、上微孔板12、下微孔板13、进液泵14、进液单向阀15、回液泵16、回液单向阀17、输出泵18、出液泵19、输送管20、吸附筒21、出液筒22、进液筒23、进液管24、出液管25、进料管26、出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包括吸附罐、加炭罐2、沉降罐3以及储液罐4,吸附罐的进液管23连接有输入管6,吸附罐的出液管24与储液罐4相连通,吸附罐的进料管25与加炭罐2的底部相连通,吸附罐的出料管26与沉降罐3相连通,沉降罐3的上部与吸附罐的进液管23相连通,吸附罐的进料管25与加炭罐2之间设置有加炭泵10,吸附罐的出料管26与沉降罐3之间设置有输出泵17,沉降罐3的上部与吸附罐的进液管23之间设置有回液泵15,加炭罐2连接有加炭管5,加炭管5的下端伸入加炭罐2内并位于加炭罐2底部,输入管6还与加炭罐2相连通,且输入管6与加炭罐2之间设置有阀门。本活性炭吸附装置的通过加炭罐2向吸附罐加入活性炭,且在加入活性炭之前,先通过输入管6将待脱色的液体物料送入到加炭罐2内,然后通过加炭管5将活性炭送至液体的液面以下,从而避免了添加活性炭的过程中产生粉尘,既避免了污染环境,又避免损坏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沉降罐3顶部沉降后的液体物料再次送回至吸附罐内,既方便了活性炭的送出,又避免了液体物料的浪费。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人们应当了解,在这里结合附图给出的详细说明是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必然超出了有限的这些实施例,而对于一些等同替换方案或常见手段,本文不再做详细叙述,但仍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具体的:如图1所示:吸附罐包括主吸附罐1和备用吸附罐7,从而能够在主吸附罐1更换活性炭时,备用吸附罐7工作,解决了单一吸附罐无法实现连续性工作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待脱色的液体物料由输入管6送入至活性炭吸附装置内,输入管6同时与主吸附罐1和备用吸附罐7的进液管23相连通,且主吸附罐1和备用吸附罐7的进液管23上均设置有阀门,方便控制主吸附罐1和备用吸附罐7的工作。主吸附罐1和备用吸附罐7与输入管6之间设置有进液泵13和进液单向阀14,进液泵13的进液端与输入管6相连通,进液泵13的出液端与进液单向阀14的进液端相连通,进液单向阀14的出液端同时与主吸附罐1和备用吸附罐7的进液管23相连通,从而避免回液泵15工作时液体流至输入管6内。进液泵13为离心泵。

输入管6还与加炭罐2相连通,加炭罐2的与输入管6之间设置有阀门,从而能够方便控制输入管6与加炭罐2之间的通断,输入管6与加炭罐2之间还设置有分液泵8,从而能够将输入管6内的液体物料送入到加炭罐2内,保证液体顺畅的进入到加炭罐2内。分液泵8为离心泵。

加炭罐2连接有加炭管5,加炭管5的下端伸入加炭罐2内,且加炭管5的下端位于加炭罐2的底部,从而能够在添加活性炭时直接将活性炭添加至加炭罐2的液面以下,避免产生粉尘。

加炭罐2还连接有风机9,风机9的进风口与加炭罐2的顶部相连通,风机9的出风口连接有除尘器,从而能够使加炭罐2内维持负压,避免由于意外产生的粉尘逸出污染环境。

加炭罐2的底部同时与主吸附罐1和备用吸附罐7的进料管25相连通,且主吸附罐1和备用吸附罐7的进料管25上均设置有阀门,方便调节主吸附罐1和备用吸附罐7,使其交替工作。主吸附罐1和备用吸附罐7的进料管25与加炭罐2之间设置有加炭泵10,加炭泵10为螺杆泵,加炭泵10的进液端与加炭罐2的底部相连通,加炭泵10的出液端同时与主吸附罐1和备用吸附罐7的进料管25相连通,从而向主吸附罐1和备用吸附罐7内加入活性炭。

主吸附罐1和备用吸附罐7的顶部与储液罐4之间设置有出液泵18,出液泵18的离心泵,出液泵18的进液端同时与主吸附罐1和备用吸附罐7的出液管24相连通,出液泵18的输出端与储液罐4相连通,从而能够将脱色后的液体物料储存至储液罐4内。主吸附罐1和备用吸附罐7的出液管24上均设置有阀门。

主吸附罐1和备用吸附罐7的出料管26与沉降罐3之间设置有输出泵17,输出泵17为螺杆泵,输出泵17的进液端同时与主吸附罐1和备用吸附罐7的出料管26相连通,输出泵17的出液端与沉降罐3相连通,从而将饱和的活性炭送入沉降罐3内沉降,主吸附罐1和备用吸附罐7的出料管26上均设置有阀门。沉降罐3的底部连接有输送管19,从而能够将沉降后的活性炭送出。

沉降罐3的上部与主吸附罐1和备用吸附罐7的进液管23之间设置有回液泵15和回液单向阀16,回液泵15的进液端与沉降罐3的上部相连通,回液泵15的出液端与回液单向阀16的进液端相连通,回液单向阀16的出液端同时与主吸附罐1和备用吸附罐7的进液管23相连通。

如图2所示:主吸附罐1和备用吸附罐7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吸附筒20以及设置在吸附筒20内的过滤板,在本实施例中,过滤板包括上微孔板11以及下微孔板12,吸附筒20为竖向设置的圆筒,吸附筒20为由上至下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上微孔板11设置在吸附筒20的上部,下微孔板12设置在吸附筒20的下部,并在上微孔板11和下微孔板12之间形成活性炭腔,活性炭设置在活性炭腔内,由于活性炭腔通过上微孔板11和下微孔板12实现过滤,因此可以直接用活性炭粉进行吸附,吸附效果更好。进料管25和出料管26均与活性炭腔相连通,且进料管25和出料管26对称设置在吸附筒20的两侧,进料管25与活性炭腔的顶部相连通,出料管26与活性炭腔的底部相连通,从而能够保证将饱和的活性炭彻底替换为新的活性炭。

主吸附罐1和备用吸附罐7还均包括出液筒21和进液筒22,出液筒21和进液筒22均为一端封闭的圆筒,出液筒21的敞口端与吸附筒20的上端同轴连接,出液管24与出液筒21的封闭端相连通,进液筒22的封闭端与吸附筒20的下端同轴连接,进液管23与进液筒22的封闭端相连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