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度可控的成盐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76000发布日期:2020-06-12 15:20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温度可控的成盐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反应釜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温度可控的成盐釜。



背景技术:

尼龙的合成是缩聚反应,平衡常数比较小。如果想合成较大分子量的聚合物就得采用高真空脱除小分子副产物。但是这样一来,酸容易发生脱羧反应。而胺在高真空的条件下则会发生挥发,造成损失。这样一来,原料中二元胺和二元酸的摩尔比就会发生变化。而原料的摩尔比会影响到产物的分子量,进而影响到最终的聚合物的力学性能。所以为了尽可能的保证原料的摩尔比,生产过程中,会先把二元胺和二元酸做成盐的形式,减少脱羧和挥发损失,保证原料的摩尔比,共缩聚反应要有严格的官能团等当量才能聚合成大分子,成盐就是制成严格二元酸:二元胺=1:1,并且成盐之后进行重结晶可以提纯。

成盐反应釜是必不可少的设备,传统的反应釜一般采用电加热或者加热液加热,这其中电加热不够精确,即使安装多个温控器,电加热仍旧存在加热缓存,既存在过热现象,而传统的加热液加热只是简单在夹套内冲入加热液,形成较简单的加热液循环加热,存在加热液循环不充分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温度可控的成盐釜,通过转动釜体使加热液温度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温度可控的成盐釜,包括三角基座和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两侧固定有转轴,转轴与三角基座转动连接,其中一个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同步转动的蜗轮,蜗轮端部连接有动力源,三角基座上转动连接有与蜗轮啮合的蜗杆,釜体包括上盖、内层、中层和外层,上盖外端面固定有搅拌电机,上盖转动连接有与搅拌电机输出轴动力连接的搅拌轴,搅拌轴上设有搅拌桨,内层上端具有与上盖扣合连接的连接法兰,中层位于内层与外层之间且中层和外层上端均与连接法兰密封连接,内层与中层之间具有供加热液储藏的间隙,中层上连接有注液管,注液管外端连接有漏斗,注液管上连接有阀门,中层下端连接有套筒,套筒下端连接有密封盖,密封盖内固定有加热棒,加热棒伸入到中层内。

动力源驱动蜗杆转动,蜗杆驱动蜗轮及转轴转动,带动整个釜体摆动。需要补充加热液时,转动釜体使漏斗朝上,通过往漏斗内加入加热液,加热液沿着注液管进入到内层与中层之间的间隙,注满后关闭阀门,给加热棒通电,通过加热棒提升加热液的温度,加热液将热量转移到内层,内层中的物料在合适温度环境下搅拌均匀。加热过程中,为了避免靠近加热棒的加热液温度过高,还可以来回摆动釜体,这样加热液就会充分流动混合,温差小,使内层温度均匀。

进一步的,所述的内层与外层之间填充有石棉或玻璃纤维。

进一步的,上盖上连接有进料口。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源为连接在蜗杆端部的手轮。

进一步的,作为另一方案,所述动力源为固定在三角基座上摆动电机,蜗杆端部连接有从动轮,摆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与从动轮啮合的主动轮。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盖与套筒通过螺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温度可控的成盐釜具有以下优点:

1.整个釜体可以摆动,从而带动中层与内层之间的加热液流动起来,各处的加热液混合后温度均衡,使得内层的温度均匀,改善物料成盐环境。

2.内层与外层之间填充有石棉或玻璃纤维,保温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釜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三角基座;2、转轴;3、蜗轮;4、蜗杆;5、上盖;6、内层;7、中层;8、外层;9、搅拌电机;10、搅拌轴;11、搅拌桨;12、连接法兰;13、注液管;14、漏斗;15、阀门;16、套筒;17、密封盖;18、加热棒;19、进料口;20、手轮;21、摆动电机;22、从动轮;23、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本温度可控的成盐釜,包括三角基座1和釜体,所述釜体两侧固定有转轴2,转轴2与三角基座1转动连接,其中一个转轴2上固定连接有同步转动的蜗轮3,蜗轮3端部连接有动力源,三角基座1上转动连接有与蜗轮3啮合的蜗杆4,釜体包括上盖5、内层6、中层7和外层8,上盖5外端面固定有搅拌电机9,上盖5转动连接有与搅拌电机9输出轴动力连接的搅拌轴10,搅拌轴10上设有搅拌桨11,内层6上端具有与上盖5扣合连接的连接法兰12,中层7位于内层6与外层8之间且中层7和外层8上端均与连接法兰12密封连接,内层6与中层7之间具有供加热液储藏的间隙,中层7上连接有注液管13,注液管13外端连接有漏斗14,注液管13上连接有阀门15,中层7下端连接有套筒16,套筒16下端连接有密封盖17,密封盖17内固定有加热棒18,加热棒18伸入到中层7内。

所述的内层6与外层8之间填充有石棉或玻璃纤维,石棉和玻璃纤维都是优良的隔热材料,保证加热液的热量不散失。

上盖5上连接有进料口19,物料从进料口19倒入,然后封住进料口19。

所述动力源为连接在蜗杆4端部的手轮20,工人手动转动手轮20,从而可以摆动釜体,方便进出物料和补充加热液。

动力源驱动蜗杆4转动,蜗杆4驱动蜗轮3及转轴2转动,带动整个釜体摆动。需要补充加热液时,转动釜体使漏斗14朝上,通过往漏斗14内加入加热液,加热液沿着注液管13进入到内层6与中层7之间的间隙,注满后关闭阀门15,给加热棒18通电,通过加热棒18提升加热液的温度,加热液将热量转移到内层6,内层6中的物料在合适温度环境下搅拌均匀。加热过程中,为了避免靠近加热棒18的加热液温度过高,还可以来回摆动釜体,这样加热液就会充分流动混合,温差小,使内层6温度均匀。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所述动力源为固定在三角基座1上摆动电机21,蜗杆4端部连接有从动轮22,摆动电机21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与从动轮22啮合的主动轮23。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温度可控的成盐釜,包括三角基座和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两侧固定有转轴,转轴与三角基座转动连接,其中一个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同步转动的蜗轮,蜗轮端部连接有动力源,三角基座上转动连接有与蜗轮啮合的蜗杆,釜体包括上盖、内层、中层和外层,上盖外端面固定有搅拌电机,上盖转动连接有与搅拌电机输出轴动力连接的搅拌轴,搅拌轴上设有搅拌桨,内层上端具有与上盖扣合连接的连接法兰,中层位于内层与外层之间且中层和外层上端均与连接法兰密封连接,内层与中层之间具有供加热液储藏的间隙,中层上连接有注液管,注液管外端连接有漏斗,注液管上连接有阀门,中层下端连接有套筒,套筒下端连接有密封盖,密封盖内固定有加热棒,加热棒伸入到中层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度可控的成盐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层与外层之间填充有石棉或玻璃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温度可控的成盐釜,其特征在于,上盖上连接有进料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温度可控的成盐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为连接在蜗杆端部的手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温度可控的成盐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为固定在三角基座上摆动电机,蜗杆端部连接有从动轮,摆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与从动轮啮合的主动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温度可控的成盐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与套筒通过螺栓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温度可控的成盐釜,包括三角基座和釜体,所述釜体两侧固定有转轴,转轴与三角基座转动连接,其中一个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同步转动的蜗轮,蜗轮端部连接有动力源,三角基座上转动连接有与蜗轮啮合的蜗杆,釜体包括上盖、内层、中层和外层,中层位于内层与外层之间且中层和外层上端均与连接法连密封连接,内层与中层之间具有供加热液储藏的间隙,中层上连接有注液管,注液管外端连接有漏斗,注液管上连接有阀门,中层下端连接有套筒,套筒下端连接有密封盖,密封盖内固定有加热棒,加热棒伸入到中层内。釜体摆动,带动中层与内层之间的加热液流动起来,各处的加热液混合后温度均衡,使得内层的温度均匀,改善物料成盐环境。

技术研发人员:吴中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心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3
技术公布日:2020.06.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