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搅拌站的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9233发布日期:2020-05-15 16:46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沥青搅拌站的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沥青热骨料提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沥青搅拌站的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沥青主要可以分为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三种。其中石油沥青是原油蒸馏后的残渣,根据提炼程度的不同,在常温下成液体、半固体或固体,石油沥青色黑而有光泽,具有较高的感温性,由于它在生产过程中曾经蒸馏至400℃以上,因而所含挥发成分甚少,但仍可能有高分子的碳氢化合物未经挥发出来,这些物质或多或少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对沥青的加工通常会用到沥青搅拌站,沥青搅拌站也可称为沥青混凝土拌和站、沥青混凝土搅拌站,指用于批量生产沥青混凝土的成套设备。

沥青搅拌站按照搅拌方式,可以分为强制间歇式、连续生产式;按照搬运方式,可以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沥青搅拌站主要由配料系统、干燥系统、燃烧系统、搅拌系统、提升系统、振动筛、热料贮存仓、称量搅拌系统、沥青供给系统、粉料供给系统、除尘系统、成品料仓及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其中,提升系统主要是把从干燥滚筒里出来的烘干的热骨料提升输送到位于搅拌主楼顶部振动筛的装置。

现有技术中提升系统主要由上部区段、运行部分、中部区段、驱动装置和下部区段组成,其中运行部分主要由料斗、圆环链或板链、链环钩等组成,牵引件采用高强度圆环链或板链,其材质为优质合金结构钢,经热处理后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和耐磨性,因此性能可靠,寿命长。

但是,上述提升系统中料斗随圆环链运行时不能很好的做到自动卸料,故而降低了该提升系统对热骨料的运输效率。因此,我们迫切的需要一种可以自动卸料,提高对热骨料运输效率的提升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沥青搅拌站的提升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提升系统不能很好的做到自动卸料,对热骨料运输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伸缩溜槽为料斗注满热骨料后,由转带带动料斗向上移动,由于料斗上的圆弧槽半径与主动辊的半径相同,所以料斗可以越过主料斗,越过主料斗后主料斗的出料口向下,在重力的作用下热骨料会从料斗漏到出料溜槽上,如此可以很好的对料斗内的热骨料进行自动卸料,从而提高了对热骨料的输送效率。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沥青搅拌站的提升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部和下部分别通过转轴安装有主动辊和从动辊,所述主动辊通过转轴连接有动力机构,所述主动辊和从动辊间连接有转带,所述转带上安装有可随转带移动的料斗,所述料斗上与转带连接处开有圆弧槽,所述圆弧槽的半径与主动辊的半径相同;所述底座顶面在支撑架的相对两侧分别安装有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所述左支撑板上安装有向下倾斜的滑动溜槽,所述滑动溜槽的出料口可与料斗的进料口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右支撑板上安装有向下倾斜且延伸至支撑架中的出料溜槽,所述出料溜槽离地面的距离大于滑动溜槽离地面的距离。

工作原理:当需要将热骨料向高处提升时,先通过滑动溜槽将热骨料从进料口注入料斗内,此时料斗的出料口向上;再启动动力机构,动力机构带动主动辊旋转,主动辊再依次带动转带和从动辊旋转,转带再带动料斗向上移动,与此同时控制滑动溜槽收缩,以此避免料斗与滑动溜槽干涉碰撞;当料斗到达主动辊处时,由于料斗上与转带连接处开有圆弧槽,且圆弧槽的半径与主动辊的半径相同,所以料斗可以越过主料斗,越过主料斗后主料斗的出料口向下,而出料溜槽是位于此时主料斗下方的,所以在重力的作用下热骨料会从料斗的出料口直接漏到出料溜槽上,再由出料溜槽将该热骨料运到其他地方;

此后,控制动力机构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动力机构再通过转轴依次带动主动辊、转带和从动辊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转带再带动料斗向方向移动,直到移动到滑动溜槽的下方,停止动力机构旋转;然后控制滑动溜槽向外伸出,直到滑动溜槽的出料口与料斗的进料口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时,停止滑动溜槽再向外伸出,如此即可完成一次对热骨料的输送提升。通过上述操作,可以很好的对料斗内的热骨料进行自动卸料,从而提高了对热骨料的输送效率。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料斗包括相互成型为一体的连接部和盛料部,所述圆弧槽开在连接部上,所述连接部与转带连接,所述进料口设在盛料部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进料口上连接有导料槽,所述导料槽倾斜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滑动溜槽包括安装在左支撑板上的下溜槽,所述下溜槽内安装有可在下溜槽内滑动的上溜槽,所述上溜槽与下溜槽间安装有伸缩机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伸缩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伸缩机构分别安装在下溜槽和上溜槽的两侧。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安装在下溜槽侧面的下电磁铁,所述下电磁铁上设有下连接套,所述上溜槽的侧面安装有上电磁铁,所述上电磁上设有上连接套,所述上连接套和下连接套间连接有弹簧,所述上电磁铁和下电磁铁相对面的磁性相异。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动力机构为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与转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伸缩溜槽为料斗注满热骨料后,由转带带动料斗向上移动,由于料斗上的圆弧槽半径与主动辊的半径相同,所以料斗可以越过主料斗,越过主料斗后主料斗的出料口向下,在重力的作用下热骨料会从料斗漏到出料溜槽上,如此可以很好的对料斗内的热骨料进行自动卸料,从而提高了对热骨料的输送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料斗包括相互成型为一体的连接部和盛料部,圆弧槽开在连接部上,连接部与转带连接,进料口设在盛料部上,盛料部用于盛装热骨料,连接部与转带的连接可以是多种形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知晓的,在此不作赘述;进料口上连接有导料槽,导料槽倾斜设置,热骨料先进入导料槽中,再通过导料槽进入盛料部,这样可以使热骨料更容易进入料斗中。

(3)本实用新型中伸缩机构包括安装在下溜槽侧面的下电磁铁,下电磁铁上设有下连接套,上溜槽的侧面安装有上电磁铁,上电磁上设有上连接套,上连接套和下连接套间连接有弹簧,上电磁铁和下电磁铁相对面的磁性相异。在下电磁铁和上电磁铁均不通电的情况下,弹簧处于自然长度状态下,此时上溜槽的出料口刚好与料斗的进料口位于同一竖直线上,从上溜槽下来的热骨料可以通过料斗的进料口进入料斗中,当然也就是可以通过导向槽进入料斗中;当料斗随着转带上下移动经过上溜槽处时,需要为上电磁铁和下电磁铁通电,上电磁铁和下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相互的吸引力,在该吸引力的作用下,上溜槽会在下溜槽内收缩,如此料斗就可以避免与上溜槽产生干涉;当不需要上溜槽收缩的时候,断开上电磁铁和下电磁铁间的电源,上电磁铁和下电磁铁失去电源后,其两者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消失,在弹簧的作用下,上溜槽会向转带的方向伸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料斗位于滑动溜槽下方时的正面剖视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料斗位于主动辊处时的正面剖视结构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料斗位于出料溜槽上方时的正面剖视结构简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料斗位于滑动溜槽下方时的俯视结构简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料斗的正面剖视结构简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滑动溜槽的俯视结构简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6中a-a处的剖视结构简图;

附图标记:1底座,2左支撑板,3支撑架,4料斗,41盛料部,411进料口,42连接部,421圆弧槽,43导料槽,5滑动溜槽,51下溜槽,52上溜槽,6转带,7主动辊,8转轴,9出料溜槽,10右支撑板,11从动辊,12旋转电机,13下电磁铁,14下连接套,15弹簧,16上连接套,17上电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一种沥青搅拌站的提升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面安装有支撑架3,支撑架3的上部和下部分别通过转轴8安装有主动辊7和从动辊11,主动辊7通过转轴8连接有动力机构,主动辊7和从动辊11间连接有转带6,转带6上安装有可随转带6移动的料斗4,料斗4上与转带6连接处开有圆弧槽421,圆弧槽421的半径与主动辊7的半径相同;底座1顶面在支撑架3的相对两侧分别安装有左支撑板2和右支撑板10,左支撑板2上安装有向下倾斜的滑动溜槽5,滑动溜槽5的出料口可与料斗4的进料口411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右支撑板10上安装有向下倾斜且延伸至支撑架3中的出料溜槽9,出料溜槽9离地面的距离大于滑动溜槽5离地面的距离。

工作原理:当需要将热骨料向高处提升时,先通过滑动溜槽5将热骨料从进料口411注入料斗4内,此时料斗4的出料口向上;再启动动力机构,动力机构带动主动辊7旋转,主动辊7再依次带动转带6和从动辊11旋转,转带6再带动料斗4向上移动,与此同时控制滑动溜槽5收缩,以此避免料斗4与滑动溜槽5干涉碰撞;当料斗4到达主动辊7处时,由于料斗4上与转带6连接处开有圆弧槽421,且圆弧槽421的半径与主动辊7的半径相同,所以料斗4可以越过主料斗4,越过主料斗4后主料斗4的出料口向下,而出料溜槽9是位于此时主料斗4下方的,所以在重力的作用下热骨料会从料斗4的出料口直接漏到出料溜槽9上,再由出料溜槽9将该热骨料运到其他地方;

此后,控制动力机构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动力机构再通过转轴8依次带动主动辊7、转带6和从动辊11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转带6再带动料斗4向方向移动,直到移动到滑动溜槽5的下方,停止动力机构旋转;然后控制滑动溜槽5向外伸出,直到滑动溜槽5的出料口与料斗4的进料口411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时,停止滑动溜槽5再向外伸出,如此即可完成一次对热骨料的输送提升。通过上述操作,可以很好的对料斗4内的热骨料进行自动卸料,从而提高了对热骨料的输送效率。

实施例2:

如图1-7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给出了料斗的一种优选机构,即料斗4包括相互成型为一体的连接部42和盛料部41,圆弧槽421开在连接部42上,连接部42与转带6连接,进料口411设在盛料部41上,盛料部41用于盛装热骨料,连接部42与转带6的连接可以是多种形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知晓的,在此不作赘述;进料口411上连接有导料槽43,导料槽43倾斜设置,热骨料先进入导料槽43中,再通过导料槽43进入盛料部41,这样可以使热骨料更容易进入料斗4中。

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如图1-7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给出了滑动溜槽的一种优选机构,即滑动溜槽5包括安装在左支撑板2上的下溜槽51,下溜槽51内安装有可在下溜槽51内滑动的上溜槽52,上溜槽52与下溜槽51间安装有伸缩机构,在伸缩机构的带动下上溜槽52可以在下溜槽51内滑动。

优选的,伸缩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伸缩机构分别安装在下溜槽51和上溜槽52的两侧,这样上溜槽52可以在下溜槽51内滑动得更加稳定。

优选的,给出了伸缩机构的一种优选机构,即伸缩机构包括安装在下溜槽51侧面的下电磁铁13,下电磁铁13上设有下连接套14,上溜槽52的侧面安装有上电磁铁17,上电磁上设有上连接套16,上连接套16和下连接套14间连接有弹簧15,上电磁铁17和下电磁铁13相对面的磁性相异。在下电磁铁13和上电磁铁17均不通电的情况下,弹簧15处于自然长度状态下,此时上溜槽52的出料口刚好与料斗4的进料口411位于同一竖直线上,从上溜槽52下来的热骨料可以通过料斗4的进料口411进入料斗4中,当然也就是可以通过导向槽进入料斗4中;当料斗4随着转带6上下移动经过上溜槽52处时,需要为上电磁铁17和下电磁铁13通电,上电磁铁17和下电磁铁13通电后,产生相互的吸引力,在该吸引力的作用下,上溜槽52会在下溜槽51内收缩,如此料斗4就可以避免与上溜槽52产生干涉;当不需要上溜槽52收缩的时候,断开上电磁铁17和下电磁铁13间的电源,上电磁铁17和下电磁铁13失去电源后,其两者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消失,在弹簧15的作用下,上溜槽52会向转带6的方向伸出。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控制上电磁铁17和下电磁铁13是否通电是通过现有技术可以实现的,故此在此对上电磁铁17和下电磁铁13的具体结构、电路连接和控制方式等在此就不作赘述。

优选的,动力机构为旋转电机12,旋转电机12与转轴8连接。旋转电机12可以正反旋转,控制旋转电机12正反旋转通过现有技术是可以实现的,并且这里的旋转电机12是常规的可以在市场上轻易购买到的,其型号可以选择但是不限于yt57b2r0510,旋转电机12的具体结构、电路连接和控制方式等均是常规的,故在此就不作赘述。

如上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实用新型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