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分布结构的油烟机内置滤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48241发布日期:2020-06-09 21:02阅读:6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分布结构的油烟机内置滤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层分布结构的油烟机内置滤网,属于厨房电器产品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常用的滤网多为小孔的密网和长条形通气孔的单层或双层滤网,均置于油烟机的进风口处,整台油烟机只有一道油烟过滤网,导致油脂分离度低,过多的油脂进入风机系统沉积,会影响风机的正常运转寿命。大多数油烟机采用单层网设计,虽然能确保外观审美需要,同时也能满足疏油、导油功能,但是在油脂分离度指标上,都处于较低的水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不仅不影响油烟机外观,而且可有效提高油脂分离度的双层分布结构的油烟机内置滤网。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双层分布结构的油烟机内置滤网,其结构特点在于:包括上层滤网和下层滤网,所述上层滤网与下层滤网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上层滤网包括多个上层扰流板、上层导流片和上层通气孔,每个上层扰流板上均设置有多个上层扰流孔,所述下层滤网包括多个下层扰流板、下层导流片和下层通气孔,每个下层扰流板上均设置有多个下层扰流孔,所述上层扰流板、上层导流片和上层通气孔间隔排布,所述下层导流片、下层通气孔和下层扰流板间隔排布。该双层分布结构的油烟机内置滤网,主体是平板和折弯筋条,可通过一张板材冲裁、折弯、焊接而成,加工简单,成本低廉,便于应用。

进一步地,所述上层导流片与上层扰流板垂直设置、且上层导流片竖直向上设置,所述下层导流片与下层扰流板垂直设置、且下层导流片竖直向下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上层扰流孔和下层扰流孔的形状均为四边形。

进一步地,所述上层扰流孔和下层扰流孔的边长均为3mm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层扰流板与下层通气孔对应设置,所述下层扰流板与上层通气孔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下层滤网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有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所述前安装板上设置有前安装孔,所述后安装板上设置有后安装孔。

进一步地,该油烟机内置滤网通过冲裁、折弯和焊接制得。

进一步地,该油烟机内置滤网水平安装在油烟机的内部,油烟自下向上依次经过下层滤网和上层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上层滤网与下层滤网之间存在距离。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分布结构的油烟机内置滤网的过滤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双层分布结构的油烟机内置滤网的过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方法如下:

油烟沿着油烟升腾路径升腾,油烟在接触下层滤网的下层导流片时,由于附壁效应,油烟在此冷凝面上进行第一次冷凝,之后通过下层通气孔和下层扰流板上的下层扰流孔继续向上升腾,分布在下层扰流板上的下层扰流孔可一定程度增强气流扰动,促进油烟气体内部耗散;

通过下层滤网的下层通气孔,往上升腾的油烟一部分撞击在上层滤网的上层扰流板上,再通过分布在上层扰流板上的上层扰流孔继续升腾,由于撞击和上层扰流孔带来的扰动,可一定程度提高油脂分离度;

另一部分则改变气流方向,向上层滤网的上层通气孔位置汇聚,在此,多股气流进行汇聚,内部扰动增强,促进了油脂的分离;

同时,进入上层通气孔的油烟也有一部分附着在上层导流片上继续往上升腾。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该双层分布结构的油烟机内置滤网,通过上层通气孔与下层通气孔交错排布、以及上层扰流孔与下层扰流孔交错排布等结构,充分激励了油烟气流的扰动,增强内部耗散,从而提高油脂分离度;

2、该双层分布结构的油烟机内置滤网,等距分布的上层扰流板和上层导流片、以及下层扰流板和下层导流片,可很好的起到整流降噪作用和冷凝作用,并且加工简单;

3、该双层分布结构的油烟机内置滤网,主体是平板和折弯筋条,可通过一张板材冲裁、折弯、焊接而成,加工简单,成本低廉,便于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层分布结构的油烟机内置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层分布结构的油烟机内置滤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层分布结构的油烟机内置滤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层滤网1、下层滤网2、上层扰流板3、下层扰流板4、上层导流片5、下层导流片6、上层扰流孔7、下层扰流孔8、上层通气孔9、下层通气孔10、前安装板11、后安装板12、前安装孔13、后安装孔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5所示,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若有引用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实施例中的双层分布结构的油烟机内置滤网,包括上层滤网1和下层滤网2,上层滤网1与下层滤网2之间存在距离,上层滤网1与下层滤网2为一体式结构,该油烟机内置滤网通过冲裁、折弯和焊接制得,该油烟机内置滤网水平安装在油烟机的内部,油烟自下向上依次经过下层滤网2和上层滤网1。

本实施例中的上层滤网1包括多个上层扰流板3、上层导流片5和上层通气孔9,每个上层扰流板3上均设置有多个上层扰流孔7,下层滤网2包括多个下层扰流板4、下层导流片6和下层通气孔10,每个下层扰流板4上均设置有多个下层扰流孔8,上层扰流板3、上层导流片5和上层通气孔9间隔排布,下层导流片6、下层通气孔10和下层扰流板4间隔排布。

本实施例中的上层导流片5与上层扰流板3垂直设置、且上层导流片5竖直向上设置,下层导流片6与下层扰流板4垂直设置、且下层导流片6竖直向下设置,上层扰流板3与下层通气孔10对应设置,下层扰流板4与上层通气孔9对应设置。

本实施例中的上层扰流孔7和下层扰流孔8的形状均为四边形,上层扰流孔7和下层扰流孔8的边长均为3mm以上,下层滤网2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有前安装板11和后安装板12,前安装板11上设置有前安装孔13,后安装板12上设置有后安装孔14。

本实施例中的双层分布结构的油烟机内置滤网的过滤方法,如下:

油烟沿着油烟升腾路径升腾,油烟在接触下层滤网2的下层导流片6时,由于附壁效应,油烟在此冷凝面上进行第一次冷凝,之后通过下层通气孔10和下层扰流板4上的下层扰流孔8继续向上升腾,分布在下层扰流板4上的下层扰流孔8可一定程度增强气流扰动,促进油烟气体内部耗散;

通过下层滤网2的下层通气孔10,往上升腾的油烟一部分撞击在上层滤网1的上层扰流板3上,再通过分布在上层扰流板3上的上层扰流孔7继续升腾,由于撞击和上层扰流孔7带来的扰动,可一定程度提高油脂分离度;

另一部分则改变气流方向,向上层滤网1的上层通气孔9位置汇聚,在此,多股气流进行汇聚,内部扰动增强,促进了油脂的分离;

同时,进入上层通气孔9的油烟也有一部分附着在上层导流片5上继续往上升腾。

如图1所示,上层滤网1上等间距分布直角折弯特征,而且上层扰流板3上等间距分布有大小相等的上层扰流孔7,上层扰流孔7的形状为四边形,上层扰流孔7的边长在3毫米及以上,便于冲裁加工;上层导流片5通过冲裁折弯而得,主要起到增加冷凝面和整流作用;上层滤网1上等间距分布的上层通气孔9,是主要的气流通道。上层滤网1上的上层通气孔9的正上方是下层滤网2的下层扰流板4。

与上层滤网1类似,下层滤网2上等间距分布直角折弯特征,而且下层扰流板4上等间距分布有大小相等的下层扰流孔8,下层扰流孔8的形状为四边形,下层扰流孔8的边长在3毫米及以上,便于冲裁加工;下层导流片6通过冲裁折弯而得,主要起到增加冷凝和整流作用;与上层滤网1的上层扰流板3对应的是分布在下层滤网2上的下层通气孔10。

当上层滤网1与下层滤网2的高度间距为20毫米,上层导流片5和下层导流片6的高度为15毫米,上层通气孔9和下层通气孔10的宽度为18毫米,上层扰流孔7和下层扰流孔8的边长4毫米时,通过实验验证,相比未安装此滤网的情况,油脂分离度可提高3%。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