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微射流均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5776发布日期:2020-05-22 21:56阅读:90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压微射流均质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均质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压微射流均质机。



背景技术:

目前,一种高压微射流均质机又称为高压均质机以高压往复泵为动力传递及物料输送机构,将物料输送至工作阀部分。要处理物料在通过工作阀的过程中,在高压下产生强烈的剪切、撞击和空穴作用,从而使液态物质或以液体为载体的固体颗粒得到超微细化。“均质”是指物料在均质阀中发生的细化和均匀混合的加工过程,高压均质机是液体物料均质细化和高压输送的专用设备和关键设备,均质的效果影响产品的质量。均质机的作用主要有提高产品的均匀度和稳定性、增加保质期、减少反应时间从而节省大量催化剂或添加剂、改变产品的稠度、改善产品的口味和色泽等。

现有的,公告号为cn20588675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高压纳米制备一体机,包括动力机构、进料机构、稳压机构和微射流均质机构,其中,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柱塞泵,所述进料机构包括料杯、连接柱塞泵与料杯的进料管,所述稳压机构包括高压均质模块、旋转手柄和高压三通,所述高压三通的三个端口分别连通至高压均质模块、柱塞泵和微射流均质机构,所述微射流均质机构包括高压换向阀和受高压换向阀控制的微射流均质腔,所述微射流均质腔置于冷却水槽内。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均质机在使用中会简单装配有地脚,地脚通过螺纹进行转动,可对递交进行调节,但是若是需要调整的高度的幅度较大时,地脚需要转动很久,使用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压微射流均质机,快速的对地脚完成高度的调节,使用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压微射流均质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底部设置有多组结构相同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连接在机体底部处的竖管、放置在竖管内部处的滑动板、沿竖管竖直截面对称开设在竖管外侧壁处的第一通孔、固定连接在滑动板外侧壁处的滑动块、均开设在第一通孔竖直侧壁处用于放置滑动块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均竖直开设多个,所述滑动板的底部处连接有竖杆,竖杆的底部连接有支撑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调节支撑脚的高度时,人手对支撑脚进行转动,使滑动块从第二通孔滑动至第一通孔内部,然后将滑动块沿第一通孔进行滑动,然后对支撑脚进行转动,使滑动块位于所需的第二通孔内部处,此时支撑脚与机体之间的高度便发生改变,减小需要持续对支撑脚进行转动,使支撑脚从机体底部螺纹旋出的情况。快速的对地脚完成高度的调节,使用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通孔的上端面处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滑动块的顶部位于放置槽内部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二通孔,使滑动块与第二通孔之间连接较好,减小滑动块转动至第一通孔内部的情况出现,使用时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通孔距竖管的底面为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小滑动块从第一通孔的底部处滑出的情况出现,方便后续进行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通孔处均设置有抵紧组件,所述抵紧组件包括竖直放置在第一通孔内部处的抵接板、连接在抵接板背离相邻第二通孔一侧处的弹簧、固定连接在竖管外侧壁处的第一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安装时,滑动块可能会从第二通孔内部脱离,后续需要对滑动板的位置重新进行调节,增加了工作量,故而设置有抵紧组件,滑动板放置在第二通孔内部后便不能发生移动,整体较为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板和抵接板之间均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穿过第一板螺纹连接在抵接板的侧壁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使弹簧沿第一通孔的宽度方向进行移动,故而在第一板和抵接板之间连接有两个限位杆,使抵接板沿限位杆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整体较为稳定,减小抵接板发生转动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板通过第一螺栓连接在竖管的侧壁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板可拆连接在竖管的侧壁处,方便将第一板安装在竖管侧壁处且方便后续进行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杆靠近支撑脚的一端处对称连接有直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直杆,方便人手通过直杆对竖杆进行转动,减小需要人手触碰到支撑脚才能进行转动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管的顶部处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机体之间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二螺栓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滑动板以及竖杆自上而下放置在圆管内部,然后将固定环安装在竖管的上部,然后将支撑脚连接在竖杆底部即可,然后将固定环放置在机体底部,将第二螺栓穿过固定环螺纹连接在机体内部即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人手对支撑脚进行转动,沿第一通孔内部滑动,再转动至第二通孔内部即对支撑脚的高度完成调节,整体的使用过程较为简单;

2、设置抵紧组件,减小滑动板从第二通孔内部脱离的情况出现;

3、设置放置槽,使滑动块位于第二通孔内部处,使滑动板相对第二通孔连接较为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的部分爆炸示意图,用于表示滑动板、滑动块、竖杆以及支撑脚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体;2、调节组件;21、竖管;211、固定环;212、第二螺栓;22、滑动板;23、第一通孔;24、滑动块;25、第二通孔;251、放置槽;26、竖杆;261、直杆;27、支撑脚;3、抵紧组件;31、抵接板;32、弹簧;33、第一板;331、第一螺栓;34、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高压微射流均质机,包括机体1、连接在机体1底部处的四组结构相同的调节组件2。

参照图2-3,调节组件2包括竖管21、滑动板22、第一通孔23、滑动块24、第二通孔25、竖杆26、支撑脚27。竖管21设置在机体1的底部处,竖管2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环211,固定环211的内径与竖管21的内径相同,固定环211与机体1之间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二螺栓212连接;滑动板22放置在竖管21的内侧壁处;第一通孔23设置两个均沿竖管21的上端面竖直开设,第一通孔23沿竖管21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开设,为了使减小滑动块24从第一通孔23的底部处滑出,故而使第一通孔23的距竖管21的底部为间隔设置;滑动块24固定连接在滑动板22的侧壁处均位于第一通孔23内部处;第二通孔25均开设在第一通孔23的侧壁处且竖直排列多个,滑动块24竖直滑动,然后将将滑动块24进行转动,此时滑动块24便位于第二通孔25内部即可;竖管21固定连接在滑动板22底部的中心处;支撑脚27固定连接在竖杆26的底部处。

参照图2,为了使滑动块24与第二通孔25之间连接较好,减小滑动块24转动至第一通孔23内部的情况出现,故而使第二通孔25的竖直高度大于滑动块24的高度,在第二通孔25的上端面处开设有放置槽251,滑动块24的上端面与放置槽251的上端面抵接,放置槽251与第一通孔23间隔设置。

参照图3,第一通孔23内部设置有抵紧组件3,抵紧组件3包括抵接板31、弹簧32、第一板33,抵接板31竖直放置在第一通孔23内部处,抵接板31背离滑动板22的一侧处伸出第一通孔23外部;弹簧32设置多个均竖直排列在抵接板31背离第二通孔25的一侧处;第一板33固定连接在弹簧32背离抵接板31的一端处,第一板33的侧壁与圆管的侧壁抵接,第一板33通过水平设置的第一螺栓331螺纹连接在竖管21的侧壁处。

参照图3,为了使弹簧32沿第一通孔23的宽度方向进行移动,故而在第一板33和抵接板31之间连接有两个限位杆34,限位杆34穿过第一板33螺纹连接在抵接板31的侧壁处。

参照图2,为了方便人手对支撑脚27进行移动,故而在竖杆26靠近支撑脚27的一端的侧壁处对称连接有直杆261。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将滑动板22以及竖杆26自上而下放置在圆管内部,将固定环211安装在竖管21的上部,然后将支撑脚27连接在竖杆26底部即可,然后将固定环211放置在机体1底部,将第二螺栓212穿过固定环211螺纹连接在机体1内部。

当需要调节支撑脚27的高度时,人手对直杆261进行转动,使滑动块24从第二通孔25滑动至第一通孔23内部,滑动块24将抵接板31向第一板33的一侧推动,滑动块24沿第一通孔23进行滑动,当滑动块24移动至理想的第二通孔25内部后,对直杆261进行转动,使滑动块24滑动至第二通孔25内部,将滑动块24放置在放置槽251内部即可。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