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粉厂的小麦研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9375发布日期:2020-05-20 03:30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面粉厂的小麦研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麦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面粉厂的小麦研磨装置。



背景技术:

小麦是小麦系植物的统称,是单子叶植物,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或生质燃料。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几乎全作食用,仅约有六分之一作为饲料使用。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麦的地区,中国是世界最早种植小麦的国家之一。

小麦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研磨,但是现在的研磨装置只对小麦进行一次研磨处理,研磨效果较差,并且不能对未充分研磨的小麦重新研磨,因此需要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面粉厂的小麦研磨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面粉厂的小麦研磨装置,包括研磨机构、支撑机构,用于支撑研磨部件的所述支撑机构上方安装有所述研磨机构,还包括回收机构,用于回收未充分研磨小麦的所述回收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一侧。

优选的,所述回收机构包括第一收集箱、吸料斗、第一输料管、吸料泵、第二输料管,所述第一收集箱内部设置有所述吸料斗,所述吸料斗侧面安装有所述第一输料管,所述第一输料管远离所述吸料斗的一端安装有所述吸料泵,所述吸料泵远离所述第一输料管的一侧固定有所述第二输料管。

优选的,所述回收机构包括第一收集箱、吸料斗、第一输料管、吸料泵、第二输料管、第一斜板、第二斜板,所述第一收集箱内部设置有所述吸料斗,所述吸料斗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斜板,所述吸料斗另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斜板,所述吸料斗上方安装有所述第一输料管,所述第一输料管远离所述吸料斗的一端安装有所述吸料泵,所述吸料泵远离所述第一输料管的一侧固定有所述第二输料管。

优选的,所述研磨机构包括箱体、控制面板、第一电机、进料管、进料斗、第一转轴、研磨辊、固定杆、保护壳、第二电机、凸块、第二转轴、研磨板、研磨块、过滤网、第一出料管、第二出料管,所述箱体前部安装有所述控制面板,所述箱体一侧固定有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箱体另一侧固定有所述第一出料管,所述箱体上方安装有所述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上方固定有所述进料斗,所述箱体下方安装有所述第二出料管,所述箱体内部安装有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外侧固定有所述研磨辊,所述研磨辊下方设置有所述凸块,所述凸块下方安装有所述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内部安装有所述第二电机,所述保护壳两侧安装有所述固定杆,所述保护壳下方设置有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下方固定有所述研磨块,所述研磨块外侧设置有所述研磨板,所述研磨板下方设置有所述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腿、第二收集箱、底板,所述支撑腿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腿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收集箱,所述支撑腿下方固定有所述底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研磨辊通过键连接,所述研磨辊的直径为24cm。

优选的,所述凸块与所述保护壳焊接,所述固定杆与所述保护壳焊接,所述固定杆的材质为硬质合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设置研磨辊、研磨块和研磨板,使得对小麦进行二次研磨,如此保证了小麦的研磨效果;

2、通过设置回收装置,可以使得未充分研磨的小麦可以重新被研磨,如此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面粉厂的小麦研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面粉厂的小麦研磨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面粉厂的小麦研磨装置的第一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面粉厂的小麦研磨装置的第二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面粉厂的小麦研磨装置中凸块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面粉厂的小麦研磨装置的电路结构流程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研磨机构;101、箱体;102、控制面板;103、第一电机;104、进料管;105、进料斗;106、第一转轴;107、研磨辊;108、固定杆;109、保护壳;110、第二电机;111、凸块;112、第二转轴;113、研磨板;114、研磨块;115、过滤网;116、第一出料管;117、第二出料管;2、支撑机构;201、支撑腿;202、第二收集箱;203、底板;3、回收机构;301、第一收集箱;302、吸料斗;303、第一输料管;304、吸料泵;305、第二输料管;306、第一斜板;307、第二斜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图5、图6所示,面粉厂的小麦研磨装置,包括研磨机构1、支撑机构2,用于支撑研磨部件的支撑机构2上方安装有研磨机构1,还包括回收机构3,用于回收未充分研磨小麦的回收机构3设置在支撑机构2一侧。

回收机构3包括第一收集箱301、吸料斗302、第一输料管303、吸料泵304、第二输料管305,第一收集箱301内部焊接设置有吸料斗302,吸料斗302侧面焊接安装有第一输料管303,第一输料管303远离吸料斗302的一端安装有吸料泵304,吸料泵304远离第一输料管303的一侧固定有第二输料管305,研磨机构1包括箱体101、控制面板102、第一电机103、进料管104、进料斗105、第一转轴106、研磨辊107、固定杆108、保护壳109、第二电机110、凸块111、第二转轴112、研磨板113、研磨块114、过滤网115、第一出料管116、第二出料管117,箱体101前部螺钉安装有控制面板102,箱体101一侧螺栓固定有第一电机103,箱体101另一侧焊接固定有第一出料管116,箱体101上方焊接安装有进料管104,进料管104上方焊接固定有进料斗105,箱体101下方焊接安装有第二出料管117,箱体101内部安装有第一转轴106,第一转轴106外侧固定有研磨辊107,研磨辊107下方设置有凸块111,凸块111下方焊接安装有保护壳109,保护壳109内部螺栓安装有第二电机110,保护壳109两侧焊接安装有固定杆108,保护壳109下方设置有第二转轴112,第二转轴112下方焊接固定有研磨块114,研磨块114外侧设置有研磨板113,研磨板113下方设置有过滤网115,支撑机构2包括支撑腿201、第二收集箱202、底板203,支撑腿20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撑腿201之间设置有第二收集箱202,支撑腿201下方焊接固定有底板203,第一转轴106与研磨辊107通过键连接,研磨辊107的直径为24cm,凸块111与保护壳109焊接,固定杆108与保护壳109焊接,固定杆108的材质为硬质合金。

上述结构中:使用装置时,将装置接通外部电源,通过控制面板102启动第一电机103、第二电机110和吸料泵304,将小麦添加到进料斗105中,小麦通过进料管104进入到箱体101中,第一电机103带动第一转轴106转动,第一转轴106带动研磨辊107转动从而对小麦进行初次研磨,初次研磨后的小麦下落,第二电机110带动第二转轴112转动,第二转轴112带动研磨块114转动,研磨块114配合研磨板113对小麦进行二次研磨,二次研磨后的小麦落到过滤网115上,过滤网115对研磨后的小麦进行筛分,充分研磨的小麦通过过滤网115进入到第二出料管117中,最终进入到第二收集箱202中,未充分研磨的小麦通过第一出料管116进入到第一收集箱301中,未充分研磨的小麦在吸料泵304的作用下通过吸料斗302进入到的第一输料管303中,然后通过第二输料管305进入到进料斗105中,如此使得未充分研磨的小麦可以继续进行研磨。

实施例2

如图1、图2、图4、图5、图6所示,实施例2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吸料斗302的开口方向调节为垂直向下,并在吸料斗302的两侧添加第一斜板306和第二斜板307,当工作时,未充分研磨的小麦在第一斜板306和第二斜板307的作用下堆积在吸料斗302的正下方,如此使得第一收集箱301中的未充分研磨的小麦可以被完全回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