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涂均匀、粉涂稳定的涂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8512发布日期:2020-05-29 12:49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涂均匀、粉涂稳定的涂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粉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喷涂均匀、粉涂稳定的涂粉装置。



背景技术:

静电粉末涂装是涂装工艺的重大改革之一,以无污染、省资源和高效率的特点得到了快速发展,静电粉末涂装是利用粉末涂料在高压静电作用下感应带电,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均勻吸附在被涂工件的表面,再经过熔融流平及固化成膜达到涂装目的的一种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新型在对工件涂粉过程中,会掉落许多涂粉,难以将其回收再次进行利用,致使成本加高且过多的粉尘飘散容易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因此亟需研发一种能够有效的对掉落的粉尘进行回收再次利用且避免粉尘在空气中飘散的喷涂均匀、粉涂稳定的涂粉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喷涂均匀、粉涂稳定的涂粉装置,以解决在对工件涂粉过程中,会掉落许多涂粉,难以将其回收再次进行利用,致使成本加高且过多的粉尘飘散容易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的问题,从而达到了能够有效的对掉落的粉尘进行回收再次利用且避免粉尘在空气中飘散的效果。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喷涂均匀、粉涂稳定的涂粉装置,包括静电控制器、连接架、粉桶、静电喷枪、底座、回收端头、控制按钮、静电面板开关,所述静电控制器的两端固接于连接架的上端,所述粉桶的下表面与底座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静电喷枪设于连接架的前部,所述回收端头的下端嵌入于涂粉回收装置的上端,所述控制按钮共有三个安装于涂粉回收装置的上方,所述静电面板开关的后端嵌入于静电控制器的前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涂粉回收装置、连接机构、涂粉储存机构;

所述涂粉回收装置包括输送管、连接口、抽风机、连接机构、滑槽、涂粉储存机构,所述输送管的上端贯穿有连接口,所述抽风机下端与连接机构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滑槽共有一组安装于涂粉储存机构的左右两端;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板、连接盖板、第一磁铁、涂粉输入口,所述固定板靠近涂粉输入口的一端与连接盖板相连接,所述第一磁铁的后表面与连接盖板的前部相贴合,所述涂粉输入口与连接盖板为一体化结构;

所述涂粉储存机构包括第二磁铁、滑轮、储存箱、透视窗,所述第二磁铁的下端嵌入于储存箱的上方,所述滑轮共有两组安装于储存箱的左右两端,所述透视窗的后表面与储存箱的前部相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回收端头的下端安装有连接把手,通过上述设置便于使用者拿取。

进一步的,所述涂粉回收装置前部下端设有一组拉杆,通过上述设置便于取出储存箱。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按钮的后端安装有小型控制器,通过上述设置来控制涂粉回收装置的启动和停止。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机构与涂粉储存机构通过磁铁相吸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涂粉回收装置的后表面与连接架的前部相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抽风机的右端与输送管相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在对工件涂粉过程中,会掉落许多涂粉,难以将其回收再次进行利用,致使成本加高且过多的粉尘飘散容易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的问题,设计了涂粉回收装置,能够通过装置内的抽风机,由回收端头将多余掉落的涂粉进行回收并储存起来,在回收完成后再对涂粉进行过滤再次利用,从而避免了成本加高且过多的粉尘飘散容易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涂粉回收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机构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涂粉储存机构的侧视图;

图中:静电控制器-1、连接架-2、粉桶-3、静电喷枪-4、底座-5、涂粉回收装置-6、回收端头-7、控制按钮-8、静电面板开关-9、输送管-601、连接口-602、抽风机-603、连接机构-604、滑槽-605、涂粉储存机构-606、固定板-6041、连接盖板-6042、第一磁铁-6043、涂粉输入口-6044、第二磁铁-6061、滑轮-6062、储存箱-6063、透视窗-6064。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方案中:

输送管-601、连接口-602、抽风机-603、连接机构-604、滑槽-605、涂粉储存机构-606、固定板-6041、连接盖板-6042、第一磁铁-6043、涂粉输入口-6044、第二磁铁-6061、滑轮-6062、储存箱-6063、透视窗-6064为本实用新型含有实质创新性构件。

静电控制器-1、连接架-2、粉桶-3、静电喷枪-4、底座-5、涂粉回收装置-6、回收端头-7、控制按钮-8、静电面板开关-9为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必不可少的连接性构件。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与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涂均匀、粉涂稳定的涂粉装置:包括静电控制器1、连接架2、粉桶3、静电喷枪4、底座5、回收端头7、控制按钮8、静电面板开关9,所述静电控制器1的两端固接于连接架2的上端,所述粉桶3的下表面与底座5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静电喷枪4设于连接架2的前部,所述回收端头7的下端嵌入于涂粉回收装置6的上端,所述控制按钮8共有三个安装于涂粉回收装置6的上方,所述静电面板开关9的后端嵌入于静电控制器1的前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涂粉回收装置6、连接机构604、涂粉储存机构606;

所述涂粉回收装置6包括输送管601、连接口602、抽风机603、连接机构604、滑槽605、涂粉储存机构606,所述输送管601的上端贯穿有连接口602,所述抽风机603下端与连接机构604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滑槽605共有一组安装于涂粉储存机构606的左右两端;

所述连接机构604包括固定板6041、连接盖板6042、第一磁铁6043、涂粉输入口6044,所述固定板6041靠近涂粉输入口6044的一端与连接盖板6042相连接,所述第一磁铁6043的后表面与连接盖板6042的前部相贴合,所述涂粉输入口6044与连接盖板6042为一体化结构;

所述涂粉储存机构606包括第二磁铁6061、滑轮6062、储存箱6063、透视窗6064,所述第二磁铁6061的下端嵌入于储存箱6063的上方,所述滑轮6062共有两组安装于储存箱6063的左右两端,所述透视窗6064的后表面与储存箱6063的前部相贴合。

其中,所述回收端头7的下端安装有连接把手,通过上述设置便于使用者拿取。

其中,所述涂粉回收装置6前部下端设有一组拉杆,通过上述设置便于取出储存箱6063。

其中,所述控制按钮8的后端安装有小型控制器,通过上述设置来控制涂粉回收装置的启动和停止。

其中,所述连接机构604与涂粉储存机构606通过磁铁相吸进行固定。

其中,所述涂粉回收装置6的后表面与连接架2的前部相贴合。

其中,所述抽风机603的右端与输送管601相连接。

工作原理:首先将涂粉机接通电源,通过调节静电控制板开关9来调整电压后,启动静电控制器1,工作人员拿起静电喷枪4对准需要喷涂的工件,再启动喷涂机运行,连接架2后端安装的涂粉泵开始从粉桶3中抽取涂粉并输送至静电喷枪4,通过将需要喷涂的工件接地作为阳极,静电喷枪4通过静电控制器1接上负高压,在两极间形成高压静电场,阴极产生电晕放电,使喷出的涂粉带电,并进一步雾化,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使带电的涂料粒子在静电场的作用下沿电力线方向吸附工件,放电后粘附在工件上,在喷涂完成后,再按下左侧的控制按钮8,通过控制按钮8后端安装的小型控制器来启动涂粉回收装置6,工作人员通过拿取回收端头7下端安装的连接把手,将回收端头7对准掉落在工件周边的涂粉,装置内部的抽风机603运行后,产生强力的抽力,由回收端头7将涂粉抽取后通过输送管601输送至储存箱6063中,输送管601安装有一定长度,放置与涂粉储存机构606的后端,便于回收端头7的回收,在将涂粉回收完成后,再按下右侧的控制按钮8,使涂粉回收装置6停止运行,工作人员可通过透视窗6064来观察储存箱6063中涂粉是否积满,工作人员通过拉杆可将储存箱6063拉出,并清理其内部所回收的涂粉,再将回收的涂粉进行过滤后再次利用,通过上述操作来实现涂粉的回收并再次利用,从而避免了成本加高且过多的粉尘飘散容易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的问题,在储存箱6063清理完成后,只需将其推回原位便可,储存箱6063上的第二磁铁6061可与连接盖板6042上的第一磁铁6043互相吸住,以此达到固定作用,喷涂机采用国产plc及国产静电控制器与其进行通迅控制且安装自制高压针,使得喷涂更加均匀,粉涂稳定。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