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尘除味吸收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28878发布日期:2020-07-17 16:08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除尘除味吸收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尘除味吸收塔。



背景技术:

甜味剂生产车间生产过程中,由于粉末状甜味品制备生产时容易产生粉尘,弥漫于生产车间室内,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对车间环境和工作人员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目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般在车间内设置一条直通外部的抽风管道,通过抽风管道吸附车间内粉尘以降低室内粉尘污染,然而,吸附的粉尘效果一般,且因为未做进一步处理,直接排放于室外造成了二次污染,尤其干燥季节,粉尘易产生静电,还会造成静电污染。此外,现有抽风管道设计的不合理容易对甜味剂粉末生产造成干扰,导致粉末产品粉尘飞起的量更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除尘除味吸收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除尘除味吸收塔,包括:

吸尘风道,吸尘风道的一端与粉尘室相连;

一次除尘机壳,一次除尘机壳的进口与吸尘风道的另一端相连;在一次除尘机壳内设有第一储水区;

导向风道,导向风道的一端与一次除尘机壳的出口相连;

二次除尘机壳,二次除尘机壳的进口与导向风道的另一端相连;在二次除尘机壳内设有第二储水区;

除尘管道,除尘管道的一端与二次除尘机壳的出口相连,在除尘管道上依次设置静电除尘结构、活性炭吸附结构和空气过滤网结构;

塔体,塔体的底端与除尘管道的另一端相连通;

在导向风道的另一端设有一第一风机、在塔体底端设有一第二风机。

所述的除尘除味吸收塔还包括吸尘罩,所述吸尘罩设于粉尘室内并与吸尘风道的一端相连通。

所述一次除尘机壳包括一第一壳体,在第一壳体外侧设有一液位计,液位计与第一壳体内第一储水区相连通;在第一壳体上经第一输水管路连接一泵体;所述二次除尘机壳包括一第二壳体,第二壳体的进口与所述导向风道相连通设置,第二壳体的出口与除尘管道相连通设置,在第二壳体内上、下交错设置若干个竖向挡风板,各竖向挡风板沿第二壳体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在第二壳体与除尘管道连接处设有一倾斜挡风板;在竖向挡风板的底部设置开孔;在第二壳体上经一第二输水管路连接所述泵体,在第一、第二输水管路上均设置阀门。

泵体与外部水源相连。

相邻竖向挡风板分别设于第二壳体内顶壁和内底壁上;第二储水区的高度低于第二壳体内顶壁上设置的竖向挡风板的底端设置。

通过在竖向挡风板的底部设置开孔,便于第二储水区内水的流通,保持液面高度一致。

在第二壳体侧壁上设有视窗,所述视窗用于观察第二壳体内第二储水区液面高度。

在第一壳体出口底端固连一挡水板罩,挡水板罩的外侧包围导向风道进口的底部设置。

所述挡水板罩高度为导向风道高度的1/3-1/2。

挡水板罩的外侧轮廓与导向风道进口的底部轮廓相一致。

所述静电除尘结构为设于除尘管道内的静电除尘棒;所述活性炭吸附结构为活性炭过滤网。

活性炭过滤网采用一固定壳固定,将固定壳设于静电除尘结构上方的除尘管道上,在固定壳上对应除尘管道的内腔设置开口。除尘管道内的粉尘气体由固定壳进口进入活性炭过滤网过滤后排出。

空气过滤网为由不锈钢丝围成的蜂窝状滤网。通过蜂窝状滤网的设置,使在进入塔体之前的气体作进一步处理。蜂窝状滤网的滤孔为400-600目。

所述塔体为高度不小于15m的塔体;塔体内径呈由下向上逐渐缩小设置,在塔体内壁上间隔设置若干个环状凸起。

在一次除尘机壳和二次除尘机壳的底壁上均设置排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除尘除味吸收塔通过在粉尘室内易产生产品粉尘的生产线上方设置吸除尘罩,将除尘罩与吸尘风道相连,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吸附粉尘室内的粉尘。进入吸尘风道的粉尘经过一次除尘、二次除尘、静电除尘、活性炭除味及空气过滤网处理后,大部分粉尘被阻隔、落入水中,且气体继续完成了进一步净化除味,从而使最终进入塔体的气体中粉尘已经大量减少,而由于塔体的高度设置,以及在塔内内壁上设置的环状凸起,一方面增加了气体输送的路线,另一方面使进入塔体的气体还受到环状凸起的隔档,进一步实现了塔体内气体排出的净化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侧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即导向风道进口的正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吸尘风道、2吸尘罩、3第一壳体、4第一储水区、5液位计、6第一输水管路、7泵体、8导向风道、9第一风机、10第二壳体、11竖向挡风板、12倾斜挡风板、13第二输水管路、14第二储水区、15挡水板罩、16除尘管道、17静电除尘结构、18活性炭吸附结构、19空气过滤网、20塔体、21第二风机、22视窗、23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2所示,该除尘除味吸收塔包括吸尘风道1,吸尘风道的一端与粉尘室内的吸尘罩2相连,吸尘罩对应于粉尘排放量多的生产线工段上方设置,吸尘罩可以设置多个,多个吸尘罩分别和由吸尘风道分出的多个分管路相连。

在吸尘风道1的出口连接一次除尘机壳,一次除尘机壳的进口与吸尘风道的另一端相连;所述一次除尘机壳包括一第一壳体3,在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储水区4,在第一壳体外侧设有一液位计5,液位计与第一壳体内第一储水区4相连通;在第一壳体上经第一输水管路6连接一泵体7,泵体与外部水源相连。第一壳体的出口即出气口与一导向风道8的进口相连,导向风道出口位置设置有第一风机9,导向风道出口与二次除尘机壳内部相连通。

二次除尘机壳包括第二壳体10,第二壳体的进口与所述导向风道相连通设置,第二壳体的出口与除尘管道相连通设置,在第二壳体内上、下交错设置若干个竖向挡风板11,各竖向挡风板沿第二壳体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在第二壳体与除尘管道连接处设有一倾斜挡风板12;在竖向挡风板的底部设置开孔;在第二壳体上经一第二输水管路13连接所述泵体7,在第一、第二输水管路上均设置阀门。在二次除尘机壳内设有第二储水区14。上述第一、第二储水区内均盛放水,用于吸附输送过程的气体粉尘。通过液位计的设置,方便对第一储水区内液面进行掌控,此外,为了避免第一储水区内液面升高可能进入导向风道的问题,在第一壳体出口底端固连一挡水板罩15,挡水板罩的外侧包围导向风道进口的底部设置。所述挡水板罩高度为导向风道高度的1/3-1/2,挡水板罩的外侧轮廓与导向风道进口的底部轮廓相一致。

二次除尘机壳的出口继续连接一除尘管道16,在除尘管道上依次设置静电除尘结构17、活性炭吸附结构18和空气过滤网19结构;除尘管道用于对由依次除尘机壳和二次除尘机壳处理后的气体继续静电处理、吸味并进一步净化,由除尘管道出来的气体直接进入较高的塔体20内向上输送至室外,在塔体底端设有一第二风机21。

上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均由设于装置外部的发动机驱动转动,属于现有行业内的一般驱动设置方式,因此图中未示出,这不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其驱动工作原理的理解。

所述静电除尘结构为设于除尘管道内的静电除尘棒;所述活性炭吸附结构为活性炭过滤网。

活性炭过滤网采用一固定壳固定,将固定壳设于静电除尘结构上方的除尘管道上,在固定壳上对应除尘管道的内腔设置开口。除尘管道内的粉尘气体由固定壳进口进入活性炭过滤网过滤后排出。

空气过滤网为由不锈钢丝围成的蜂窝状滤网。通过蜂窝状滤网的设置,使在进入塔体之前的气体作进一步处理。蜂窝状滤网的滤孔为400-600目。

上述相邻竖向挡风板分别设于第二壳体内顶壁和内底壁上;第二储水区的高度低于第二壳体内顶壁上设置的竖向挡风板的底端设置。如此可以保证在第二壳体内经过的粉尘一方面受到竖向隔挡板隔挡下落,另一方面能够在各竖向挡板间上下穿梭输送。通过在竖向挡风板的底部设置开孔,便于第二储水区内水的流通,保持液面高度一致。

在第二壳体侧壁上设有视窗22,所述视窗用于观察第二壳体内第二储水区液面高度。

所述塔体为高度不小于15m的塔体;塔体内径呈由下向上逐渐缩小设置,在塔体内壁上间隔设置若干个环状凸起。

在一次除尘机壳和二次除尘机壳的底壁上均设置排水口23,方便对各区水进行更换排放。

为了保证吸尘效果,在靠近吸尘罩的吸尘风道入口也可加装风机,即通过装置内多个风机的设置,保证并提升吸尘效率。

上述除尘除味吸收塔的塔体在实际使用中可通过设于室外的钢结构架固定、支撑,本专利及图中未示出,并不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其固定方式。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