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CR脱硝系统多点位喷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54240发布日期:2020-06-02 20:19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SNCR脱硝系统多点位喷射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染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sncr脱硝系统多点位喷射结构。



背景技术:

氮氧化物,包含多种氮和氧的化合物,通称nox,都具备不同程度的毒性。氮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水结合最终会转化成硝酸和硝酸盐,是酸雨的成因之一,此外在一定条件下氮氧化物还会产生光化学烟雾污染,对环境危害极大。因此必须对含有氮氧化物的烟气进行处理后再排放,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目前在实际生产应用中,比较通行的做法是采用sncr处理工艺进行脱硝,sncr即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该技术不采用催化剂,在适合脱硝反应的温度窗口(850~1100℃)内,将还原剂(氨、尿素等)喷入炉膛高温区域,还原剂迅速热分解成nh3,与烟气中的nox反应生成n2和水,从而达到对烟气的脱硝无害化处理。

由于该工艺不使用催化剂,脱硝效果受温度的影响极大,因此必须在合适的高温区域加入还原剂。炉体内的合适温度层位置不固定,存在位置的移动,为了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需要超量喷洒还原剂,才能够保证脱硝完全。并且由于喷洒点位布置不合理,还原剂可能喷洒在温度不合适的区域,造成还原剂的用量较大,存在浪费资源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sncr脱硝系统多点位喷射结构,其能够根据合适温度层的位置进行合理喷洒,以较少的还原剂达到理想的反应结果,有利于节约原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sncr脱硝系统多点位喷射结构,包括支架,支架上设有余热炉,余热炉包括紧贴的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的底部连通,第一炉体背离第二炉体的一侧设有烟气入口,第二炉体的顶部设有烟气出口,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的底部均设有排渣口,第一炉体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两排喷射孔,每排喷射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每个喷射孔中均设有用于喷射还原剂的喷枪,第一炉体的侧壁上还设有若干喷射测温孔,喷射测温孔中设有用于测量第一炉体炉膛内温度的热电偶。

进一步地,喷射测温孔设置在同一排相邻的两个喷射孔之间,喷射测温孔与同一排喷射孔所在高度相同。

进一步地,烟气入口上设有烟气测温孔,烟气测温孔中设有用于测量进入第一炉体烟气温度的热电偶。

进一步地,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的侧壁上分别设有观察孔,观察孔的高度与烟气测温孔的高度相同。

进一步地,余热炉的侧面设有竖直延伸的进水管,进水管上设有若干进水分路管,余热炉底部设有与进水管连通的进水汇总管,进水汇总管上设有若干支路水管,支路水管紧贴在余热炉上进行热交换,余热炉顶部设有与各支路水管连接的出水汇总管,出水汇总管与外部出水管连通。

进一步地,支架上设有供操作人员上下检修的多层扶梯,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的底部分别设有人孔,烟气入口处也设有人孔。

进一步地,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底部接近排渣口的一端设置有排渣斗,排渣斗的侧壁倾斜,排渣口位于排渣斗的底部,排渣斗的侧壁上还设有紧急排渣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sncr脱硝系统多点位喷射结构能够根据合适温度层的位置进行合理喷洒,以较少的还原剂达到理想的反应结果,有利于节约原料。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写和阐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首选实施方式的sncr脱硝系统多点位喷射结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首选实施方式的sncr脱硝系统多点位喷射结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支架;11、扶梯;2、第一炉体;21、烟气入口;3、第二炉体;31、烟气出口;4、排渣斗;41、排渣口;42、紧急排渣开口;5、喷射孔;61、喷射测温孔;62、烟气测温孔;7、观察孔;8、进水管;81、进水分路管;82、进水汇总管;83、支路水管;84、出水汇总管;9、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更加清楚、完整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首选实施方式的sncr脱硝系统多点位喷射结构,包括支架1,支架1上设有供操作人员上下检修的多层扶梯11,支架1上支撑有余热炉,余热炉包括紧贴的第一炉体2和第二炉体3,第一炉体2和第二炉体3的底部连通,第一炉体2背离第二炉体3的一侧设有烟气入口21,第二炉体3的顶部设有烟气出口31。高温烟气从沿其入口进入第一炉体2,经过余热炉底部进入第二炉体3,最后从烟气出口31排出,烟气在余热炉中行进的过程中进行脱硝处理。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炉体2的侧壁上设有两排喷射孔5,两排喷射孔5在高度上留有一定的间距,较高的一排喷射孔5与烟气入口21处留有一定间距,每排喷射孔5的数量为两个,每个喷射孔5中均设有用于喷射还原剂的喷枪,喷枪采用现有技术中已经公开的常用喷枪,在第一炉体2的侧壁上共有4个还原剂喷射点。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炉体2的侧壁上还设有与喷射孔5对应的喷射测温孔61,喷射测温孔61设置在同一排相邻的两个喷射孔5之间,喷射测温孔61与同一排喷射孔5所在高度相同喷射测温孔61中设有用于测量第一炉体2炉膛内温度的热电偶,热电偶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热电偶。同样的,烟气入口21上设有烟气测温孔62,烟气测温孔62中设有用于测量进入第一炉体2烟气温度的热电偶。这样,在第一炉体2的侧壁上共有三个高度不同的测温点,同时进行测温,通过测温结果能够比较准确的得知合适温度所在的位置,即850℃~950℃温度层所处的位置,能够有选择地在合适的喷射孔5喷洒还原剂,达到较好的sncr反应效果,有效节约还原剂的用量。

如图1和图2所示,余热炉的侧面设有竖直延伸的进水管8,进水管8上设有若干进水分路管81,余热炉底部设有与进水管8连通的进水汇总管82,进水汇总管82上设有若干支路水管83,支路水管83紧贴在余热炉上进行热交换,余热炉顶部设有与各支路水管83连接的出水汇总管84,出水汇总管84与外部出水管连通。在进行烟气脱硝处理的同时,由于烟气温度较高,还可以利用沿其的余热进行热交换,充分利用资源。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炉体2和第二炉体3底部一端设置有排渣斗4,排渣斗4的侧壁倾斜,排渣斗4的底部设有排渣口41,排渣斗4的侧壁上还设有紧急排渣开口42。第一炉体2和第二炉体3的侧壁上分别设有观察孔7,观察孔7的高度与烟气测温孔62的高度相同。第一炉体2和第二炉体3的底部分别设有人孔9,烟气入口21处也设有人孔9。

本实用新型的sncr脱硝系统多点位喷射结构能够根据合适温度层的位置进行合理喷洒,以较少的还原剂达到理想的反应结果,有利于节约原料。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和精神范畴的前提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文字描述、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作出的各种变形、替代和改进,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确定。



技术特征:

1.一种sncr脱硝系统多点位喷射结构,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上设有余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炉包括紧贴的第一炉体(2)和第二炉体(3),所述第一炉体(2)和第二炉体(3)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炉体(2)背离第二炉体(3)的一侧设有烟气入口(21),所述第二炉体(3)的顶部设有烟气出口(31),所述第一炉体(2)和第二炉体(3)的底部均设有排渣口(41),所述第一炉体(2)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两排喷射孔(5),每排喷射孔(5)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每个所述喷射孔(5)中均设有用于喷射还原剂的喷枪,所述第一炉体(2)的侧壁上还设有若干喷射测温孔(61),所述喷射测温孔(61)中设有用于测量第一炉体(2)炉膛内温度的热电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ncr脱硝系统多点位喷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测温孔(61)设置在同一排相邻的两个喷射孔(5)之间,所述喷射测温孔(61)与同一排喷射孔(5)所在高度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sncr脱硝系统多点位喷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入口(21)上设有烟气测温孔(62),所述烟气测温孔(62)中设有用于测量进入第一炉体(2)烟气温度的热电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sncr脱硝系统多点位喷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炉体(2)和第二炉体(3)的侧壁上分别设有观察孔(7),所述观察孔(7)的高度与烟气测温孔(62)的高度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ncr脱硝系统多点位喷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炉的侧面设有竖直延伸的进水管(8),所述进水管(8)上设有若干进水分路管(81),所述余热炉底部设有与进水管(8)连通的进水汇总管(82),所述进水汇总管(82)上设有若干支路水管(83),所述支路水管(83)紧贴在余热炉上进行热交换,所述余热炉顶部设有与各支路水管(83)连接的出水汇总管(84),所述出水汇总管(84)与外部出水管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ncr脱硝系统多点位喷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上设有供操作人员上下检修的多层扶梯(11),所述第一炉体(2)和第二炉体(3)的底部分别设有人孔(9),所述烟气入口(21)处也设有人孔(9)。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ncr脱硝系统多点位喷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炉体(2)和第二炉体(3)底部接近排渣口(41)的一端设置有排渣斗(4),所述排渣斗(4)的侧壁倾斜,所述排渣口(41)位于排渣斗(4)的底部,所述排渣斗(4)的侧壁上还设有紧急排渣开口(4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的SNCR脱硝系统多点位喷射结构包括支架,支架上设有余热炉,余热炉包括紧贴的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的底部连通,第一炉体背离第二炉体的一侧设有烟气入口,第二炉体的顶部设有烟气出口,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的底部均设有排渣口,第一炉体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两排喷射孔,每排喷射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每个喷射孔中均设有喷枪,第一炉体的侧壁上还设有若干喷射测温孔,喷射测温孔中设有用于测量第一炉体炉膛内温度的热电偶。该结构能够根据合适温度层的位置进行合理喷洒,以较少的还原剂达到理想的反应结果,有利于节约原料。

技术研发人员:梁岩;张梅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卓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1
技术公布日:2020.06.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