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卷绕式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44120发布日期:2020-08-05 02:13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卷绕式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过滤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卷绕式过滤器。



背景技术:

空气过滤器是通过多孔过滤材料的作用从气固两相流中捕集粉尘,并使气体得以净化的设备。它把含尘量低的空气净化处理后送入室内,以保证洁净房间的工艺要求和一般空调房间内的空气洁净度。一般用于洁净车间,洁净厂房,实验室及洁净室,或者用于电子机械通信设备等的防尘。有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高效过滤器及亚高效等型号。传统空气过滤器均用于送风空调系统的大气新风入口,所过滤拦截的大颗粒尘埃与杂物比较多,容易使过滤材料阻塞并失效。传统的板框式过滤器需要实时监控与人工更换,通风空调系统的维护与保养的劳动强度比较大,过滤器更换的成本也比较高,更重要的是通风面积小,相应过滤的容尘面积也较小,设备的安装空间大,不易安装。卷帘式空气过滤器具有结构简单,投资低廉,加工和使用方便等优点。可在各种进气净化场所采用,特别是对于大风量低风压进风系统的空气净化尤为适宜。

现有的卷帘式过滤器主要包括上、下滤料辊、装在上、下滤料辊上的一卷滤料和一个驱动下滤料辊转动的电机。使用时,将多个这种过滤器并排布置,形成风帘,空气通过风帘时,滤料对空气过滤,起到净化作用。在滤料帘的前后装有一个压差传感器,当滤料上的尘土达到饱和时,压差传感器给出电机启动信号,则控制器启动电机驱动下滤料辊转动,从而将脏的滤料段卷起而更换成干净的滤料段,如此运行,直到一卷滤料用完,当滤料用完后,需要人工拆卸设备进行更换。现有卷帘式过滤器滤料更换时需要停止过滤器工作,更换滤料时不能有效地对空气进行过滤,同时由于风阻的存在会导致滤料更换困难,同时现有卷帘过滤器的滤料多为垂直状态,在重力及风阻的共同作用下,常常发生自然放卷情况,导致结构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卷绕式过滤器,解决了现有空气过滤器滤料不易更换、滤料易产生自然放卷导致结构不稳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卷绕式过滤器,包括安装架,安装架上端右侧固定安装上滤料箱,安装架下端右侧固定安装下滤料箱,上滤料箱和下滤料箱内部均设有滤料辊,滤料辊表面卷绕设置有滤棉,下滤料箱上方固定安装中央控制器和第一电机,下滤料箱内的滤料辊通过皮带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安装架左侧上下两端均固定安装液压伸缩杆,液压伸缩杆左端固定安装牵引架,牵引架和安装架上固定安装第一夹持杆和第二夹持杆,牵引架上的第一夹持杆与安装架上的第二夹持杆均匀交错设置,第一夹持杆与第二夹持杆中间均开设有条形通孔,安装架上端固定安装电动限位夹,滤棉由上至下依次贯穿通过电动限位夹和第一夹持杆和第二夹持杆,牵引架左侧固定安装阻风窗,阻风窗中间对应滤棉的位置开设有工作风道,工作风道两侧的阻风窗上开设有辅助风道,工作风道和辅助风道内均设有阻风门,辅助风道靠近安装架一侧固定安装滤网。

优选地,电动限位夹由两个夹杆个电动滑轨组成,夹杆两端与电动滑轨滑动连接,电动滑轨固定安装在安装架上,夹杆表面设有防滑凸起。

优选地,安装架中间固定安装压差传感器。

优选地,阻风门由若干阻风板组成,阻风板中间设有转动轴,阻风板通过转动轴与阻风窗转动连接,若干阻风板通过链条与连接第二电机连接,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阻风窗顶部。

优选地,中央控制器分别与第一电机、液压伸缩杆、第二电机、电动滑轨和压差传感器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通过液压伸缩杆控制牵引架运动,可以使滤棉在夹持杆之间形成v型的过滤通道,提高了滤棉与气流的接触面,提高了过滤器过滤的效率;电动限位夹可以在滤棉安装好后对滤棉夹紧限位,防止滤棉在自身重力和风阻的共同作用下自然松落;本实用新型当需要更换滤棉时关闭工作风道内的阻风门,打开辅助风道内的阻风门,气流从过滤器左侧通过辅助风道和滤网完成过滤,可以更换滤棉的同时进行空气过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阻风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动限位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安装架,2-上滤料箱,3-下滤料箱,4-滤料辊,5-滤棉,6-液压伸缩杆,7-牵引架,8a-第一夹持杆,8b-第一夹持杆;9-阻风窗,10-工作风道,11-辅助风道,12-阻风门,13-滤网,14-电动限位夹,15-中央控制器,16-第一电机,17-压差传感器,121-阻风板,122-转动轴,123-第二电机,141-夹杆,142-电动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使该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一种自动卷绕式过滤器,包括安装架1,安装架1上端右侧固定安装上滤料箱2,安装架1下端右侧固定安装下滤料箱3,上滤料箱2和下滤料箱3内部均设有滤料辊4,滤料辊4表面卷绕设置有滤棉5,下滤料箱3上方固定安装中央控制器15和第一电机16,下滤料箱3内的滤料辊4通过皮带与第一电机16的输出轴连接,安装架1左侧上下两端均固定安装液压伸缩杆6,液压伸缩杆6左端固定安装牵引架7,牵引架7和安装架1上固定安装第一夹持杆8a和第二夹持杆8b,牵引架7上的第一夹持杆8a与安装架1上的第二夹持杆8b均匀交错设置,第一夹持杆8a与第二夹持杆8b中间均开设有条形通孔,安装架1上端固定安装电动限位夹14,滤棉5由上至下依次贯穿通过电动限位夹14和第一夹持杆8a和第二夹持杆8b,牵引架7左侧固定安装阻风窗9,阻风窗9中间对应滤棉5的位置开设有工作风道10,工作风道10两侧的阻风窗9上开设有辅助风道11,工作风道10和辅助风道11内均设有阻风门12,辅助风道11靠近安装架1一侧固定安装滤网13。

如图4所示,电动限位夹14由两个夹杆141个电动滑轨142组成,夹杆141两端与电动滑轨142滑动连接,电动滑轨142固定安装在安装架1上,夹杆141表面设有防滑凸起。

安装架1中间固定安装压差传感器17。

如图5所示,阻风门12由若干阻风板121组成,阻风板121中间设有转动轴122,阻风板121通过转动轴122与阻风窗9转动连接,若干阻风板121通过链条与连接第二电机123连接,驱动电机123固定安装在阻风窗9顶部。

中央控制器15分别与第一电机16、液压伸缩杆6、第二电机123、电动滑轨142和压差传感器17电性连接。

工作原理:

安装架1左侧上下两端均固定安装液压伸缩杆6,液压伸缩杆6左端固定安装牵引架7,牵引架7和安装架1上均固定安装若干夹持杆8a、8b,牵引架7上的夹持杆8a与安装架1上的夹持杆8b均匀交错设置,夹持杆8a、8b中间开设有条形通孔,安装架1上端固定安装电动限位夹14,滤棉5由上至下依次贯穿通过电动限位夹14和若干夹持杆8a、8b。通过液压伸缩杆6控制牵引架7运动,可以使滤棉在夹持杆8a、8b之间形成v型的过滤通道,提高了滤棉5与气流的接触面,提高了过滤器过滤的效率。电动限位夹14可以在滤棉5安装好后对滤棉5夹紧限位,防止滤棉5在自身重力和风阻的共同作用下自然松落。

牵引架7左侧固定安装阻风窗9,阻风窗9中间对应滤棉5的位置开设有工作风道10,工作风道10两侧的阻风窗9上开设有辅助风道11,工作风道10和辅助风道11内均设有阻风门12,辅助风道11靠近安装架1一侧固定安装辅助滤网13。过滤器正常工作时打开工作风道10内的阻风门12,关闭辅助风道11内的阻风门12,气流从过滤器左侧通过工作风道10和滤棉5完成过滤,当需要更换滤棉时关闭工作风道10内的阻风门12,打开辅助风道11内的阻风门12,气流从过滤器左侧通过辅助风道11和滤网完成过滤,可以在更换滤棉5的同时进行空气过滤。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