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生产降尘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32568发布日期:2020-08-11 22:09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生产降尘管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生产除尘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混凝土生产降尘管道。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推行城镇化的进行,需要大量的混凝土,而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易产生大量的扬尘,不仅影响空气质量而且会对人体造成较大的伤害。

公开号为cn109364661a的专利-一种混凝土加工的除尘装置,包括底座以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其上表面左右两侧的粉碎机本体和除尘箱体,所述粉碎机本体连通有进气管道,且所述进气管道末端与除尘箱体上端连通设置,所述除尘箱体左右内壁上部通过螺丝钉固定安装有过滤组件,所述除尘箱体上端自带的盖板右侧竖直连通设置有排气管道,所述除尘箱体上端盖板中间位置连通有进水主管道,通过风机借助进气管道将粉碎机本体中的粉尘进行抽吸至除尘箱体,在处理过程中通过金属橡胶过滤网和尼龙过滤网的配合能够将粉尘进行初步拦截过滤,同时借助喷淋头的设置能够将余下飘散在空气中的粉尘进行再次过滤,还能够将过滤组件进行冲洗。

上述技术方案展示了一种用于混凝土生产加工过程中除尘的设备,同时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生产降尘管道,其能够对商品混凝土生产现场的粉尘进行有效的沉降,以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混凝土生产降尘管道,包括用于进气的集尘机构、连通于集尘机构的降尘机构以及连通于降尘机构的抽尘机构,所述降尘机构包括连通于集尘机构出气口的第一降尘管道以及连通于第一降尘管道气口的第二降尘管道,所述第一降尘管道内设置有多个平行其径向截面的滤尘板,多个所述滤尘板沿第一降尘管道的长度排布,相邻所述滤尘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朝向滤尘板喷水的喷水管架,所述第一降尘管道的内腔底面开设连通外界的排污口,所述第二降尘管道内设置多个过滤网板,多个所述过滤网板沿第二降尘管道的长度方向排布且其包括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生产现场的粉尘在抽尘机构的作用下经集尘机构进入第一降尘管道;在第一降尘管道内粉尘与喷水管架喷出的水雾相结合,粉尘湿润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下来;由于此时水雾并非只是喷洒于第一降尘管道的内腔,其还喷洒于滤尘板,滤尘板上的水沿其移动形成细密的水幕,以加强对通过滤尘板的空气做降尘;第一降尘管道内的空气后续进入第二降尘管道,进入第二降尘管道的空气依次通过设置于第二降尘管道内腔的多块过滤网板,过滤网板通过过滤网对进入第二降尘管道的粉尘进行沉降,从而实现对空气降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水管架包括汇流母管、固定并连通于汇流母管的分水管以及固定并连通于分水管的多个喷雾嘴,所述分水管沿滤尘板的宽度延伸,所述喷雾嘴的喷口朝向滤尘板,所述汇流母管延伸出第一降尘管道且连通有水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水泵向汇流母管供水,汇流母管中的水流至分水管,再由分水管上的喷雾嘴喷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滤尘板的下部沿厚度方向开设有多个中间通孔,所述中间通孔朝向第一降尘管道的底面的一侧呈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降尘管道内的水在沿其内腔底面流动时,因为有中间通孔的存在,所以不受滤尘板的阻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降尘管道的底面倾斜且其靠近第一降尘管道进气口一侧高于其靠近第一降尘管道出气口一侧,所述排污口靠近第一降尘管道出气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降尘管道的内腔底面倾斜,相对更佳方便其内部汇聚的污水从排污口流出,以减小杂质等在第一降尘管道内积留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降尘管道内还设置有多个缓冲板,多个所述缓冲板沿第一降尘管道排布且位于滤尘板靠近第一降尘管道进气口,任意相邻的两个缓冲板分别固定于第一降尘管道对称的两内壁,一个所述缓冲板不抵接与之相邻的缓冲板所固定的第一降尘管道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空气进入第一降尘管道后,其先遇到缓冲板,通过多个缓冲板的设置,空气多次得到缓冲减速,以防止气流速率过大而影响后续降尘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降尘管道和第二降尘管道之间连通有中间管道,所述中间管道的内腔呈倒置的u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利用中间管道的内腔结构减小第一降尘管道的水进入第二降尘管道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抽尘机构包括导流管和安装于导流管内的风扇,所述导流管的一端连通中间管道的出气口,另一端连通第二降尘管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抽尘机构设置于第二降尘管道的出气一侧,此时因为空气已经做过一次降尘处理,所以其灰尘相对较少,风扇相对不易弄脏,从而减小维修清理几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多个所述过滤网板分为两组且横向对称设置于第二降尘管道内,同一组的多个所述过滤网板沿第二降尘管道排布,横向对称的两过滤网板相向抵接且组成v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过滤网板的空气和过滤网的接触量得到有效提高,从而其过滤效果相对更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降尘管道和第二降尘管道均呈侧开口且开口盖合连接有适配的盖合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必要时,工作人员可以拆卸盖合板,对第一降尘管道和第二降尘管道内部做清理和维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尘机构包括集尘罩和波纹管,所述集尘罩内腔两端开口且出气口连通固定波纹管,所述波纹管连通并固定于第一降尘管道的进气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扬尘位置,拿住集尘罩对其移动,因为其通过波纹管连接,而波纹管柔性可形变,所以其移动不受阻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设置第一降尘管道和第二降尘管道,通过在第一降尘管道中喷洒水雾降尘后,空气进入第二降尘管道通过多层过滤网板进行二次降尘,两次降尘处理过程能够使空气中的粉尘有效地在管道中沉降下来,从而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二、第一降尘管道中设置滤尘板和喷雾嘴,喷雾嘴朝向滤尘板喷水,使其滤尘板上形成相对细密的水幕,以加强对通过的空气的降尘效果;

三、第二降尘管道内设置对称的多个过滤网板,对称的过滤网板相互抵接且呈形成v状结构,以提高空气和过滤网板的过滤网的接触量,从而提高降尘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主要用于展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剖视图,主要用于展示中间管道的内部结构;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示意图,主要用以展示过个滤尘板和喷水管家的位置关系;

图5为图4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降尘管道的局部爆炸示意图,主要第二降尘管道内的结构;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两个相互抵接的过滤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局部爆炸示意图,主要用以展示过滤网板的结构。

图中:1、集尘机构;11、集尘罩;12、波纹管;2、降尘机构;21、第一降尘管道;211、缓冲板;212、滤尘板;2121、中间通孔;213、喷水管架;2131、汇流母管;2132、分水管;2133、喷雾嘴;2134、水泵;214、排污口;215、溢流管;22、第二降尘管道;221、过滤网板;2211、第一夹持板;2212、第二夹持板;2213、过滤网口;2214、夹紧螺孔;2215、夹紧螺栓;2216、过滤网;222、滑槽;223、滑块;224、销孔;225、锁紧销;23、盖合板;3、中间管道;4、导流管;41、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混凝土生产降尘管道,参照图1,包括集尘机构1、连通于集尘机构1的降尘机构2以及连通于降尘机构2的抽尘机构。其中,抽尘机构将混凝土生产现场中含有粉尘的空气沿集尘机构1抽取到降尘机构2进行粉尘过滤和沉降,以减小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扬尘污染,保证空气质量并维护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

参照图1,集尘机构1包括集尘罩11以及固定并连通于集尘罩11的波纹管12。集尘罩11呈倒置的锥台状且其内部中空,集尘罩11的内腔呈两端开口结构。集尘罩11较小的一端开口固定并连通波纹管12,波纹管12的一端管口固定并连通于集尘罩11,另一端管口固定并连通有第一降尘管道21。

通过将集尘罩11与波纹管12相固定并连通,由于波纹管12具有较好的伸缩性,使用时,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将集尘罩11相对方便地调节到适合抽尘的位置,对混凝土生产现场的粉尘进行抽取。

参照图2,降尘机构2包括第一降尘管道21、固定连接于第一降尘管道21内壁的多个缓冲板211、固定连接于第一降尘管道21内壁的多块滤尘板212以及固定于多块滤尘板212之间的喷水管架213。

波纹管12的输出端口固定并连通第一降尘管道21。为了能够对进入第一降尘管道21的粉尘进行减速,多个缓冲板211沿第一降尘管道21的长度方向分布且分为两组对称的固定于第一降尘管道21的内壁;缓冲板211平行于第一降尘管道21的径向截面;一组缓冲板211不和另一组缓冲板211固定侧抵接。

将缓冲板211固定于第一降尘管道21靠近波纹管12的一端。含有粉尘的空气在受到缓冲板211缓冲作用的同时,含粉尘的空气受缓冲板211阻挡,沿多个缓冲板211之间的间隙移动做缓冲,其沿第一降尘管道21的长度方向进行运动。

参照图2,多块滤尘板212间隔固定连接于第一降尘管道21的内腔壁面且平行其径向截面,多块滤尘板212呈板状且沿其厚度方向开设有多个通孔,滤尘板212的上下边侧分别与第一降尘管道21的内腔上壁面和下壁面相抵接并固定。含有粉尘的空气可沿着第一降尘管道21的长度方向依次通过多块滤尘板212。

参照图4和图5,喷水管架213包括汇流母管2131、固定并连通于汇流母管2131的分水管2132以及固定并连通于分水管2132的喷雾嘴2133。

参照图2和图4,汇流母管2131固定连接于第一降尘管道21的内腔侧壁面,多根分水管2132垂直固定并连通于汇流母管2131且沿汇流母管2131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排布。分水管2132分别穿设于相邻的两块滤尘板212之间。多个喷雾嘴2133固定并连通于分水管2132,喷雾嘴2133的出水口朝向滤尘板212的板面。汇流母管2131延伸在外连通有水泵2134,水泵2134将水通过出水管连通到汇流母管2131,汇流母管2131中的水经过分水管2132并最终从喷雾嘴2133喷出。进入第一降尘管道21的粉尘经过缓冲板211的减速作用后,含粉尘的空气依次通过滤尘板212,喷雾嘴2133喷出的水落在滤尘板212上,在其通孔位置形成水幕,以使水雾与空气中的粉尘结合,对通过的空气做降尘处理。

参照图3和图4,为了能够对从喷雾嘴2133中喷出的水和沉降下来的粉尘进行汇集并处理,在第一降尘管道21远离波纹管12一端的内腔底部开设有排污口214,排污口214连通于第一降尘管道21的内腔和外界。在排污口214固定并连通有溢流管215,在第一降尘管道21中经喷雾嘴2133喷出的水和沉降下来的粉尘汇集到第一降尘管道21的内腔底部并通过排污口214进入溢流管215,溢流管215出水口的一端向下延伸固定并连通有污水箱,以用于暂时存储污水。

参照图3,为保证污水在第一降尘管道21内流动不受滤尘板212阻碍,在滤尘板212的下部沿厚度开设中间通孔2121,中间通孔2121朝向第一降尘管道21内腔底面一侧呈开口结构。第一降尘管道21的内腔底面还设置为进气口一侧略高于出气口一侧,底面斜度为5°左右。

参照图3,第一降尘管道21的出气口连通有中间管道3,中间管道3的内腔呈倒置的u型结构,且其一端管口连通于第一降尘管道21的内腔,另一端管口连通有抽尘机构,抽尘机构包括导流管4。导流管4的内腔壁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风扇41,风扇41可为型号为6314/2tdhp的轴流风扇,其平行管截面。

参照图2,降尘机构2还包括第二降尘管道22,导流管4的出气口通过法兰固定并连通有第二降尘管道22。风扇41将混凝土生产现场的粉尘抽进第一降尘管道21进行喷水降尘处理后,在第一降尘管道21内未被沉降的粉尘再进入第二降尘管道22内

参照图3,中间管道3将第一降尘管道21与第二降尘管道22连通起来,中间管道3呈倒置的u型结构能够在减小第一降尘管道21中的水进入第二降尘管道22的几率。

参照图2,为了能够对进入第二降尘管道22的粉尘进行过滤和沉降,在第二降尘管道22的内腔中设置有多层的过滤网板221。多层的过滤网板221沿第二降尘管道22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

参照图6和图7,为了使过滤网板221能够相对方便地进行安装与拆卸,在第二降尘管道22内腔对称的两侧侧壁分别开设有两条滑槽222,两条滑槽222呈长条状且其开口相向;滑槽222一端还呈开口结构。在过滤网板221朝向第二降尘管道22两侧壁面的板边分别固定连接有滑块223,滑块223滑移连接于滑槽222中。

为了能够对滑移连接于第二降尘管道22中的过滤网板221进行固定,在第二降尘管道22的侧壁开设有连通滑槽222的销孔224,在销孔224中螺纹连接有锁紧销225,拧动锁紧销225使其与过滤网板221相抵接,将过滤网板221固定于第二降尘管道22的内腔中。当需要对过滤网板221进行更换时,可拧松锁紧销225使其不与过滤网板221相抵接,可将过滤网板221取出第二降尘管道22的内腔。

参照图7,过滤网板221包括第一夹持板2211和第二夹持板2212,第一夹持板2211和第二夹持板2212均呈矩形板状且沿其板面的厚度方向开设有过滤网口2213,过滤网口2213呈矩形。在第一夹持板2211和第二夹持板2212上均开设有夹紧螺孔2214,在夹紧螺孔2214中螺纹连接有夹紧螺栓2215。第一夹持板2211和第二夹持板2212通过夹紧螺栓2215进行固定。

参照图7和图8,为了能够对经过过滤网板221的粉尘进行沉降,在第一夹持板2211和第二夹持板2212之间夹持有过滤网2216,过滤网2216可选择瀚海防尘滤网。

当需要对过滤网2216进行拆卸更换时,将夹紧螺栓2215拧松,将过滤网2216从第一夹持板2211和第二夹持板2212中取出即可。

参照图6,多组过滤网板221在第二降尘管道22内分为横向对称的两组,两组多个过滤网板221分别沿第二降尘管道22的长度排布;横向对称的过滤网板221一侧靠近第二降尘管道22的内壁,另一侧相向延伸并抵接;抵接的两个过滤网板221垂直投影呈v形。上述设置可增加第二降尘管道22内空气和过滤网接接触率,从而提高过滤效果。

参照图3,第二降尘管道22的出气口也固定并连通有抽尘机构,以保证过滤空气能够顺畅在第二降尘管道22内流通,减小空气倒流、内部涡流等影响。

参照图2和图6,进一步地,为了能够对第一降尘管道21和第二降尘管道22内的进行结构更换或清灰,在第一降尘管道21和第二降尘管道22的内腔分别设为侧开口结构且侧开口通过螺栓固定盖合连接适配的盖合板23。盖合板23朝向管内的一侧可粘胶固定有橡胶密封层,加强其盖合后的密封性。

工作过程:

一、将集尘罩11的进风口调节到最适合吸取粉尘的位置,开启风扇41和为汇流母管2131供水的水泵;

二、风扇41将混凝土生产现场产生的粉尘经集尘罩11抽取进入第一降尘管道21,进入第一降尘管道21的粉尘经过缓冲板211的减速作用后,粉尘在朝向第一降尘管道21出气口方向移动地过程中与喷雾嘴2133喷出的水雾相结合,粉尘湿润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下来,在第一降尘管道21中未被沉降的粉尘被送入第二降尘管道22;

三、进入第二降尘管道22的粉尘依次通过多层过滤网板221,多层过滤网板221对粉尘进行吸附沉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