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泥沉淀静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88432发布日期:2020-07-31 22:04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油泥沉淀静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胡麻油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泥沉淀静置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胡麻油的过程中,从榨油机流出的粗油在经过过滤处理后,会清理出来大量的油泥,这些油泥中还掺杂有许多粗油,为了提高粗油的利用率,我们需要将这些油泥再进行过滤处理,将油渣和粗油分离;目前,对于这些油泥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将油泥盛放在较深的油箱或者油桶中,在油箱或者油桶的下部固定一块滤板,通过静置的方式将油渣和粗油分离,但是这种方式在将油渣和粗油分离后,大量的油渣堆存在油箱或者油桶中,静置时间越长,油箱或者油桶底部的油渣就被压的越实,而油箱或者油桶具有一定的深度,工人在清理这些油渣时就需要钻入油箱或者油桶内进行清理,但是油箱或者油桶内部空间狭小,清理油渣时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清理油渣方便的油泥沉淀静置装置。

一种油泥沉淀静置装置,包括支撑车架、油泥箱、动力部件,油泥箱固定安装在支撑车架上,油泥箱的内部可拆卸的安装有过滤板,过滤板与油泥箱的底部外表面平行设置,且过滤板能够沿油泥箱的内壁上下滑动,油泥箱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两个滑轮组件,两个滑轮组件分别固定设置在油泥箱顶部的短边上,并且两个滑轮组件对向设置,油泥箱短边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轴承座,动力部件包括电机组件、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拉绳、第二拉绳,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对向设置在油泥箱的短边侧壁上,且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分别与油泥箱上的轴承座通过轴承连接,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的两个端部均固定安装有链轮,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上的链轮通过链条相互连接,第一拉绳其中的一端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第一拉绳的另一端穿过油泥箱顶部的其中一个滑轮组件,并与过滤板可拆卸连接,第二拉绳其中的一端与第二转轴固定连接,第二拉绳的另一端穿过油泥箱顶部的另外一个滑轮组件,并与过滤板可拆卸连接,电机组件固定设置在支撑车架上,且电机组件通过传动带与第一转轴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油泥箱的内壁上开设有滑槽,滑槽沿油泥箱的顶部向油泥箱的底部延伸。

优选的,所述过滤板上固定设置有滑块,滑块的尺寸与滑槽向匹配,滑块卡入到滑槽中,并能够沿滑槽上下滑动。

优选的,所述过滤板上可拆卸的安装有两个挂接柱,两个挂接柱安装在过滤板靠近两个短边的一端,且两个连接柱对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过滤板上开设有连接孔,挂接柱插入到连接孔中,并通过螺母将挂接柱与过滤板紧固。

优选的,所述挂接柱远离过滤板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环,连接环分别于与第一拉绳、第二拉绳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槽的高度为油泥箱深度的三分之二。

优选的,所述油泥箱的底部设置有排油管。

优选的,所述油泥箱的内底呈斜坡状,即油泥箱内底靠近排油管的一端低于油泥箱内底远离排油管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上均固定设置有绕线轮,绕线轮分别与第一拉绳、第二拉绳的一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安装有手动操作轮。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动力部件带动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转动,使第一拉绳、第二拉绳分别缠绕在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上,第一拉绳、第二拉绳沿滑轮组件滑动,并带动过滤板沿油泥箱的内壁向上滑动,使过滤板上积存的油渣能够被向上推动,此时工人可以根据实际的清理需求,随时调整过滤板的高度,从而对油泥箱内积存的油渣进行清理,这样既可以避免工人在清理油泥箱底部压实的油渣时,需要钻到油泥箱中进行清理,又可以增加清理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过滤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支撑车架01、油泥箱02、滑槽21、排油管22、动力部件、电机组件31、第一转轴32、第二转轴33、第一拉绳34、第二拉绳35、过滤板04、滑块41、挂接柱42、连接环421、滑轮组件05、绕线轮06、手动操作轮07、万向轮08、轴承座09、链条10。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看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泥沉淀静置装置,包括支撑车架01、油泥箱02、动力部件,支撑车架01的底部我们可以安装上万向轮08,这样可以方便移动,油泥箱02固定安装在支撑车架01上,油泥箱02的内部可拆卸的安装有过滤板04,过滤板04与油泥箱02的底部外表面平行设置,且过滤板04能够沿油泥箱02的内壁上下滑动,油泥箱02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两个滑轮组件05,两个滑轮组件05分别固定设置在油泥箱02顶部的短边上,并且两个滑轮组件05对向设置,滑轮组件05为滑轮及支撑滑轮的架体组合。油泥箱02短边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轴承座09,动力部件包括电机组件31、第一转轴32、第二转轴33、第一拉绳34、第二拉绳35,第一转轴32、第二转轴33对向设置在油泥箱02的短边侧壁上,且第一转轴32、第二转轴33分别与油泥箱02上的轴承座09通过轴承连接,第一转轴32、第二转轴33的两个端部均固定安装有链轮,第一转轴32与第二转轴33上的链轮通过链条10相互连接,第一拉绳34其中的一端与第一转轴32固定连接,第一拉绳34的另一端穿过油泥箱02顶部的其中一个滑轮组件05,并与过滤板04可拆卸连接,第二拉绳35其中的一端与第二转轴33固定连接,第二拉绳35的另一端穿过油泥箱02顶部的另外一个滑轮组件05,并与过滤板04板可拆卸连接,电机组件31固定设置在支撑车架01上,且电机组件31通过传动带与第一转轴32相连接,电机组件31为电机及减速器的组合。通过动力部件带动第一转轴32、第二转轴33转动,使第一拉绳34、第二拉绳35分别缠绕在第一转轴32、第二转轴33上,第一拉绳34、第二拉绳35沿滑轮组件05滑动,并带动过滤板04沿油泥箱02的内壁向上滑动,使过滤板04上积存的油渣能够被向上推动,此时工人可以根据实际的清理需求,随时调整过滤板04的高度,从而对油泥箱02内积存的油渣进行清理,这样既可以避免工人在清理油泥箱02底部压实的油渣时,需要钻到油泥箱02中进行清理,又可以增加清理的效率。

油泥箱02的内壁上开设有滑槽21,滑槽21沿油泥箱02的顶部向油泥箱02的底部延伸,滑槽21的高度为油泥箱02深度的三分之二。过滤板04上固定设置有滑块41,滑块41的尺寸与滑槽21向匹配,滑块41卡入到滑槽21中,并能够沿滑槽21上下滑动。

过滤板04上可拆卸的安装有两个挂接柱42,两个挂接柱42安装在过滤板04靠近两个短边的一端,且两个连接柱对向设置。过滤板04上开设有连接孔,挂接柱42插入到连接孔中,并通过螺母将挂接柱42与过滤板04紧固。

挂接柱42远离过滤板04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环421,连接环421分别于与第一拉绳34、第二拉绳35可拆卸连接。

油泥箱02的底部设置有排油管22。油泥箱02的内底呈斜坡状,即油泥箱02内底靠近排油管22的一端低于油泥箱02内底远离排油管22的一端,经过过滤后的粗油暂存在油泥箱02的底部,在需要排放时,可以打开排油管22,通过排油管22将粗油排出。

第一转轴32、第二转轴33上均固定设置有绕线轮06,绕线轮06分别与第一拉绳34、第二拉绳35的一端固定连接,使第一拉绳34、第二拉绳35可以分别缠绕在绕线轮06上。

第二转轴33上固定安装有手动操作轮07,在没有电源或者停电的状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转动手动操作轮07,从而调节过滤板04的高度。

为提高对油泥的过滤效果,我们也可以在过滤板04上安装过滤用的纱布,纱布可以根据实际的过滤需求,选择不同的层数及不同的规格。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