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院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08074发布日期:2020-07-29 01:17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院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医院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



背景技术:

稀释指对现有溶液加入更多溶剂而使其浓度减小的过程。稀释的过程中,升温能够有效提升被稀释成分的内能,加快稀释进程,因此现有的部分稀释设备采用在稀释容器底部布置加热器的方式提升稀释效率,但加热产生的热量在稀释完成后无法有效回收再利用,并且部分稀释过程会放出一定热量,该部分热量也无法回收再利用,浪费了大量热能。

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院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其能够将加热器产生的热量以及部分稀释反应放出的热量转移至稀释溶剂内,提升热能的利用率,并且能够对溶剂进行预热,间接提升稀释效率。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院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包括底座,底座顶部竖直设有伸缩柱,伸缩柱顶端连有支撑台,支撑台上设有第一容器,第一容器安装有出液管,出液管上设有阀门,所述底座顶部位于出液管下方处设有第二容器,底座上表面位于第二容器下方嵌有加热器,所述支撑台底部通过连接杆连有过渡容器,所述出液管伸入过渡容器内,过渡容器底部安装有回液管,回液管与第一容器连通,回液管上设有回液泵,所述过渡容器底部设有滴液管,滴液管伸入第二容器内,所述过渡容器内部竖直设有多根热虹吸管,多根热虹吸管的底端均穿出过渡容器并位于第二容器内,所述热虹吸管封闭并装有换热工质。

优选地,所述过渡容器设有电机,电机连有竖直设置的转轴,转轴伸入第二容器内,并安装有搅拌叶片。

优选地,所述加热器为与第二容器底部大小相匹配的加热线圈。

优选地,所述第二容器内设有防溅网,防溅网分别开有供热虹吸管和搅拌叶片伸入的孔洞。

优选地,所述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上均设有把手,把手上设有隔热层。

优选地,所述支撑台顶部围绕第一容器成环形设有多个气缸,多个气缸的推杆均指向第一容器且均连有夹持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容器、过渡容器以及第二容器的侧壁上均标有体积刻度。

优选地,所述出液管和回液管上均设有流量计。

优选地,所述第二容器上设有温度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院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回液管和回液泵,实现过渡容器内的溶剂的回流,通过设置多根热虹吸管,并配合加热器,利用已产生热能实现了溶剂的预热,实现了热能的再利用,并从侧面提升了稀释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医院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10-底座;11-加热器;20-伸缩柱;21-支撑台;211-气缸;212-夹持板;22-第一容器;221-出液管;222-回液管;2221-回液泵;23-过渡容器;231-滴液管;232-热虹吸管;233-电机;234-转轴;235-搅拌叶片;236-温度计;30-第二容器;31-防溅网;40-把手;41-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院检验科用加液稀释装置,其包括底座10,底座10顶部竖直设有伸缩柱20,伸缩柱20顶端连有支撑台21,伸缩柱20能够控制支撑台21的升降,伸缩柱20上设有锁紧件,用于使其长度固定,本实施例中采用锁紧螺栓。支撑台21上设有标有体积刻度的第一容器22,支撑台21顶部围绕第一容器22成环形设有多个气缸211,多个气缸211的推杆均指向第一容器22且均连有夹持板212,夹持板212远离推杆的一侧与第一容器22的外壁形状相匹配,通过多个气缸211推动推杆、带动多个夹持板212向第一容器22靠近并将第一容器22夹紧,防止位于高处的第一容器22倾倒。支撑台21底部通过连接杆连有标有体积刻度的过渡容器23,第一容器22安装有出液管221,出液管221上设有阀门和流量计,出液管221伸入过渡容器23内,出液管221能够将第一容器22内的溶剂通入过渡容器23内。过渡容器23底部安装有回液管222,回液管222与第一容器22连通,回液管222上设有回液泵2221和流量计,回液管222能够将通入过渡容器23内的溶剂部分通回第一容器22内。过渡容器23底部设有滴液管231,过渡容器23内竖直设有转轴234,转轴234顶端连有电机233,电机233通过连接杆与过渡容器23固定连接,转轴234底端安装有搅拌叶片235。底座10顶部位于滴液管231下方处设有标有体积刻度的第二容器30,滴液管231和转轴234均伸入第二容器30内,具体地,滴液管231底端未伸入第二容器30内盛装的被稀释溶液内,搅拌叶片235伸入被稀释溶液内(通过伸缩柱20调整高度)。滴液管231能够将过渡容器23内的溶剂以匀速的方式滴入第二容器30内,实现被稀释溶液的稀释操作,电机233能够带动转轴234转动,继而带动搅拌叶片235搅动被稀释溶液形成旋流,滴液管231内的溶剂滴落后流入旋流内,使溶液逐渐被稀释。底座10上表面位于第二容器30下方嵌有加热器11,加热器11为与第二容器30底部大小相匹配的加热线圈,加热器11能够对第二容器30内的溶液进行一定程度的加热,从而提升稀释过程中的溶剂和溶质的内能,加速稀释过程,第二容器30上设有温度计236,用于观察第二容器30内溶液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即可停止加热。过渡容器23内部竖直设有多根热虹吸管232,多根热虹吸管232的底端均穿出过渡容器23的底部并位于第二容器30内,热虹吸管232封闭并装有换热工质,当通过加热器11对第二容器30内的溶液进行加热时,第二容器30内的温度将逐渐升高,热虹吸管232的底部位于第二容器30内,热量经热虹吸管232传入工质使工质部分气化,气化的工质由于密度较低(相较液态工质)将逐渐上浮至热虹吸管232的顶部,而后与过渡容器23内的溶剂进行换热,使溶剂升温预热,换热后的气态工质失去热量并液化,沿热虹吸管232向下流动,与底部的液态工质混合,通过设置多根热虹吸管232,实现了将加热器11产生的热量转移至过渡容器23内的溶剂中的效果,使溶剂预热,间接提升稀释速度(溶液稀释后产生的热量同理)。第二容器30内设有防溅网31,防溅网31分别开有供热虹吸管232和搅拌叶片235伸入的孔洞,防溅网31用于防止搅拌叶片235搅拌时可能发生的溶液飞溅。

需要说明的是,回液管222能够实现两种作用:1.当第一容器22内通入的溶剂过多(大于计算得出的所需溶剂体积),此时可以开启回液泵2221,通过回液管222将部分溶剂通回第一容器22内,并通过第一容器22上的体积刻度确认通回量;2.可以持续开启出液管221上的阀门,使第一容器22内的溶剂持续不断地流入过渡容器23内,同时开启回液泵2221,观察出液管221和回液管222上的流量计,调整回液泵2221的功率,使出液管221和回液管222内的流量相同,从而在第一容器22和过渡容器23内形成溶剂循环,循环过程中,多根热虹吸管232持续对过渡容器23内的溶剂进行预热,被预热的溶剂循环回第一容器22内,从而使第一容器22内的溶剂也逐渐预热,进一步利用热能,且从侧面提升了稀释效率,在该种使用方式中,使用者可通过观察第二容器30上的体积刻度来确认加入的溶剂的量,待快要达到应加溶剂量前,先关闭出液管221上的阀门,而后停止电机233,并逐渐增大回液泵2221的功率,将过渡容器23内的溶剂逐渐通回第一容器22内,如果通回后没有达到溶剂应加入的量,再开启出液管221的阀门,通入不足的溶剂。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容器22和第二容器30上均设有把手40,把手40上设有隔热层41,把手40用于将第一容器22和第二容器30持起,隔热层41用于防止容器温度过高不便抓持。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实用新型构思进行的改造和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