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索氏提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74763发布日期:2020-09-01 19:00阅读:7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索氏提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液萃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索氏提取器。



背景技术:

索氏提取器通常用来进行固液萃取,即利用液态萃取剂从固态物质中萃取出某种物质,这种装置在化学实验室中比较常见。对于一些密度与液态萃取剂密度相仿且随着萃取的进行易破碎成细碎块状的固体而言,现有的索氏提取器存在如下弊端:破碎形成的细碎块状固体容易进入虹吸管内,或堵塞虹吸管或随着萃取液进入提取瓶内,以致于需要过滤才能实现固液分离。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索氏提取器,适用于对密度与液态萃取剂密度相仿且随着萃取的进行易破碎成细碎块状固体的物质进行固液萃取,不易发生细碎块状固体进入虹吸管内的情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索氏提取器,包括:

冷凝管,用以对溶剂蒸气进行冷却;

提取管,用以利用溶剂对固体物质中的某种物质进行浸出提取;在所述提取管中,上接管下端与提取筒上端同轴固定连接且流体导通,所述提取筒下端与引流管上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引流管下端与下接管上端同轴固定连接且流体导通;浸出筒设置在溢出筒内且所述浸出筒通过设置在所述浸出筒筒壁上的排液孔与所述溢出筒流体导通连接,所述溢出筒设置在所述提取筒内且所述溢出筒下端筒口和所述浸出筒下端筒口均由支撑台密封,所述支撑台与所述提取筒筒壁密封连接且将所述提取筒分隔成提取室和回流室;连接管上端与所述提取筒上端固定连接且流体导通,所述连接管的下端与所述引流管固定连接且流体导通;虹吸管上端与所述提取室流体导通连接,所述虹吸管下端与所述下接管流体导通连接;所述浸出筒上端端头位于所述溢出筒上端端头的上方;

提取瓶,用以盛放溶剂和浸出液;

所述冷凝管下端接管设置在所述上接管内,所述下接管设置在所述提取瓶瓶口端内。

上述新型索氏提取器,所述浸出筒内壁上沿所述浸出筒周向设有条状凸起;所述排液孔设置在位于两个所述条状凸起之间的所述浸出筒筒壁上。

上述新型索氏提取器,位于所述浸出筒内壁内侧的所述支撑台上台面上设有斑状凸起。

上述新型索氏提取器,所述支撑台包括平台部和至少上台面为斜面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沿所述平台部周向设置且与所述平台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提取筒筒壁密封连接;所述溢出筒下端筒口和所述浸出筒下端筒口均由所述平台部密封。

上述新型索氏提取器,所述虹吸管上端设置在所述提取筒内且与所述提取室流体导通,所述虹吸管下端穿过所述引流管设置在所述下接管内。

上述新型索氏提取器,所述虹吸管上端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下方且与所述支撑台固定连接;所述虹吸管中段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方且位于所述提取筒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取得了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利用浸出筒和溢出筒底部连通且浸出筒上端端头位于溢出筒上端端头的上方避免了密度较小的碎块随萃取液从浸出筒内流出的情况出现,有效避免了密度较小的碎块随萃取液进入虹吸管情况的发生,有利于对密度较小的固体中物质的萃取。

2.本实用新型利用条形凸起和斑状凸起增加了萃取用溶剂与待进行固液萃取物体的接触面积,进而有利于固液萃取的进行速度,节约萃取时间

3.本实用新型将虹吸管置入提取筒内有利于对管壁较薄的虹吸管形成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索氏提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索氏提取器的提取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索氏提取器的浸出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00-提取瓶;200-提取管,201-提取筒,202-连接管,203-虹吸管,204-浸出筒,205-溢出筒,206-支撑台,207-排液孔,208-斑状凸起,209-条状凸起,210-上接管,211-引流管,212-下接管;300-冷凝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新型索氏提取器,包括用以对溶剂蒸气进行冷却的冷凝管300、用以利用溶剂对固体物质中的某种物质进行浸出提取的提取管200和用以盛放溶剂和浸出液的提取瓶100;在所述提取管200中,上接管210下端与提取筒201上端同轴固定连接且流体导通,所述提取筒201下端与引流管211上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引流管211下端与下接管212上端同轴固定连接且流体导通;浸出筒204设置在溢出筒205内且所述浸出筒204通过设置在所述浸出筒204筒壁上的排液孔207与所述溢出筒205流体导通连接,所述溢出筒205设置在所述提取筒201内且所述溢出筒205下端筒口和所述浸出筒204下端筒口均由支撑台206密封,所述支撑台206与所述提取筒201筒壁密封连接且将所述提取筒201分隔成提取室和回流室;连接管202上端与所述提取筒201上端固定连接且流体导通,所述连接管202的下端与所述引流管211固定连接且流体导通;虹吸管203上端与所述提取室流体导通连接,所述虹吸管203下端与所述下接管212流体导通连接;所述浸出筒204上端端头位于所述溢出筒205上端端头的上方;所述冷凝管300下端接管设置在所述上接管210内,所述下接管212设置在所述提取瓶100瓶口端内。当所述冷凝管300上冷凝并流下来的溶剂滴落如所述浸出筒204内时,溶剂通过所述排液孔207流入所述溢出筒205内,随着溶剂的增多,最终溶剂从所述溢出筒205上端边沿溢出,而在溶剂从所述溢出筒205上端边沿溢出的时候,所述浸出筒204内的固体物质始终被所述浸出筒204束缚着,无法随着溶剂从所述溢出筒205内流出并进入所述虹吸管203内,有效避免了密度小的细小碎块固体进入所述虹吸管203内的问题发生。

为了增加溶剂与待进行固液萃取的固体的接触面积,除了增加固体表面积之外,就只有增加溶剂与固体进行有效接触的表面积,故而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在所述浸出筒204内壁上沿所述浸出筒204周向设有条状凸起209,并在位于所述浸出筒204内壁内侧的所述支撑台206上台面上设有斑状凸起208;所述排液孔207设置在位于两个所述条状凸起209之间的所述浸出筒204筒壁上。其中,所述条状凸起209为条状齿形凸起,所述斑状凸起208为斑状半球形凸起。

而为了便于将溶剂集中并被吸入所述提取瓶100内,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台206包括平台部和至少上台面为斜面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沿所述平台部周向设置且与所述平台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提取筒201筒壁密封连接;所述溢出筒205下端筒口和所述浸出筒204下端筒口均由所述平台部密封。同时为了便于对所述虹吸管203的保护,所述虹吸管203上端设置在所述提取筒201内且设置在所述支撑台206下方,并将所述虹吸管203上端与所述支撑台206固定连接且与所述提取室流体导通,所述虹吸管203下端穿过所述引流管211设置在所述下接管212内,而所述虹吸管203中段设置在所述支撑台206上方且位于所述提取筒201内。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按照图1所示的结构和利用现有索氏提取器进行固液萃取装置的结构,利用铁架台、试管夹进行搭建,利用加热套对所述提取瓶100加热,将所述冷凝管300接上冷却水。在对密度较小的固体物质进行固液萃取时,可以明显发现细碎的固体物质并未出现在所述溢出筒205内,也未进入所述溢出筒205外壁与所述提取筒201内壁之间的空间内,而且所述条状凸起209能够有效地增加具有圆弧面的固体物质与溶剂的接触面积。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