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式除尘器预沉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09087发布日期:2020-10-23 12:53阅读:61来源:国知局
袋式除尘器预沉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袋式除尘器领域,具体是一种袋式除尘器预沉降装置。



背景技术:

袋式除尘器是常用的除尘设备,随着国家对大气颗粒物排放标准及要求的不断提高,袋式除尘器过滤效率亟待提高以满足未来严格的大气颗粒物排放限制标准。袋式除尘器预沉降装置的作用是使进入袋式除尘器的含尘气体经过预沉降段,降低过滤布袋粉尘浓度,进而提高除尘器过滤效率。

常见的袋式除尘器采用灰斗进风,含尘气体通过灰斗进入除尘器内部后,直接进入到箱体区域的过滤段。这种进风与过滤的方式存在以下缺点:第一、含尘气体经过的气流通道短,除尘只能通过布袋过滤,过滤效果差。第二、含尘气体直接冲击布袋,增大了布袋表面磨损,降低布袋使用周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袋式除尘器预沉降装置,解决现有袋式除尘器过滤效果差以及布袋表面直接被含尘气体冲击,磨损严重,使用周期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袋式除尘器预沉降装置,包括灰斗、支架、中箱体和上箱体,灰斗分为两列并安装于支架上,支架的顶部设置中箱体,中箱体的顶部设置上箱体,中箱体内竖直设置两块高度与中箱体高度一致的侧板,两块侧板之间设置隔板,隔板将两块侧板之间的空间分隔为上通气道和下通气道,两块侧板形成空间的左右侧分别为仓室过滤段和仓室沉降段,其中仓室沉降段位于仓室过滤段的底部,仓室过滤段的顶部与上箱体连通,上箱体与上通气道连通;中箱体的前侧设置与下通气道连通的总进气口,中箱体的后侧设置和下通气道连通的总出气口,下通气道的底部与灰斗进风通道连通,灰斗的出风口与仓室沉降段连通;总进气口和总出气口之间形成下通气道-灰斗-仓室沉降段-仓室过滤段-上箱体-上通气道-总出气口的气流路径。

进一步的是:中箱体的顶部设置风道顶板,中箱体的底部设置风道底板,风道顶板和风道底板在于气流路径相交的位置设置通气孔。

进一步的是:上通气道和下通气道两侧的结构呈轴对称,对称轴为上通气道和下通气道在竖向上的中线。

进一步的是:隔板呈平板状,并且向中箱体的后侧倾斜设置。

具体的:总进气口和总出气口处位于中箱体的前后侧相同的高度处。

具体的:中箱体的仓室沉降段的高度为1.00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含尘烟气通过总进气口进入下通气道,先向下流入灰斗进风通道,然后经过仓室沉降段均匀分配进入各个仓室过滤段,含尘烟气经过过滤、沉降后得到洁净气体,洁净气体进入上箱体,再向下进入下通气道,最后从总出气口排出。含尘烟气经过的气流路径长,提高了粉尘沉降效果,降低了从总出气口排出的洁净气体中的粉尘浓度。含尘烟气经过下通气道和灰斗后,流速降低,降低了在仓室沉降段对布袋的冲击和磨损,延长了布袋的使用周期。

隔板呈平板状并向中箱体的后侧倾斜,利于含尘烟气进入下通气道后均匀向下流入灰斗进风通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袋式除尘器预沉降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灰斗1、灰斗进风通道11、支架2、中箱体3、仓室过滤段31、仓室沉降段32、总进气口33、总出气口34、风道顶板35、风道底板36、上箱体4、侧板5、隔板6、上通气道7、下通气道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袋式除尘器预沉降装置,包括灰斗1、支架2、中箱体3和上箱体4,灰斗1分为两列并安装于支架2上,灰斗1的顶部与支架2的顶部齐平。支架2的顶部设置中箱体3,中箱体3的顶部设置上箱体4,中箱体3和上箱体4之间连通,即洁净烟气可从中箱体3进入上箱体4。例如,中箱体3的顶部设置风道顶板35,风道顶板35上设置通气孔。两列灰斗1的布置方向为中箱体3的前后方向。

中箱体3内竖直设置两块高度与中箱体3高度一致的侧板5,两块侧板5形成空间的左右侧分别为仓室过滤段31和仓室沉降段32,其中仓室沉降段32位于仓室过滤段31的底部。例如,仓室沉降段32的高度为1.00米。两块侧板5之间设置隔板6,隔板6将两块侧板5之间的空间分隔为上通气道7和下通气道8。两块侧板5将中箱体3内部从竖向分隔为三部分:中部的上通气道7和下通气道8,以及两侧的仓室过滤段31和仓室沉降段32。其中,左右侧的仓室沉降段32最好对称布置,即上通气道7和下通气道8两侧的结构呈轴对称,对称轴为上通气道7和下通气道8在竖向上的中线,参见图1。仓室过滤段31的顶部与上箱体4连通,上箱体4与上通气道7连通。

中箱体3的前侧设置与下通气道8连通的总进气口33,中箱体3的后侧设置和下通气道8连通的总出气口34。总进气口33和总出气口34处位于中箱体3的前后侧相同的高度处,例如位于中箱体3的前后侧中部。隔板6用于分隔两块侧板5之间的空间,隔板6最好呈平板状,并且向中箱体3的后侧倾斜设置。中箱体3的底部还设置风道底板36,风道底板36上设置通气孔。下通气道8的底部与灰斗进风通道11连通,灰斗1的出风口与仓室沉降段32连通。总进气口33和总出气口34之间形成对含尘烟气进行过滤的气流路径:下通气道8-灰斗1-仓室沉降段32-仓室过滤段31-上箱体4-上通气道7-总出气口34。

袋式除尘器预沉降装置的气流路径距离长,含尘烟气通过气流路径后,粉尘沉降效果好,降低了洁净气体中的粉尘浓度,可确保外排气体中的颗粒物浓度<10mg/nm3,满足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标准要求。



技术特征:

1.袋式除尘器预沉降装置,包括灰斗(1)、支架(2)、中箱体(3)和上箱体(4),灰斗(1)分为两列并安装于支架(2)上,支架(2)的顶部设置中箱体(3),中箱体(3)的顶部设置上箱体(4),其特征在于:中箱体(3)内竖直设置两块高度与中箱体(3)高度一致的侧板(5),两块侧板(5)之间设置隔板(6),隔板(6)将两块侧板(5)之间的空间分隔为上通气道(7)和下通气道(8),两块侧板(5)形成空间的左右侧分别为仓室过滤段(31)和仓室沉降段(32),其中仓室沉降段(32)位于仓室过滤段(31)的底部,仓室过滤段(31)的顶部与上箱体(4)连通,上箱体(4)与上通气道(7)连通;中箱体(3)的前侧设置与下通气道(8)连通的总进气口(33),中箱体(3)的后侧设置和下通气道(8)连通的总出气口(34),下通气道(8)的底部与灰斗进风通道(11)连通,灰斗(1)的出风口与仓室沉降段(32)连通;总进气口(33)和总出气口(34)之间形成下通气道(8)-灰斗(1)-仓室沉降段(32)-仓室过滤段(31)-上箱体(4)-上通气道(7)-总出气口(34)的气流路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式除尘器预沉降装置,其特征在于:中箱体(3)的顶部设置风道顶板(35),中箱体(3)的底部设置风道底板(36),风道顶板(35)和风道底板(36)在于气流路径相交的位置设置通气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式除尘器预沉降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通气道(7)和下通气道(8)两侧的结构呈轴对称,对称轴为上通气道(7)和下通气道(8)在竖向上的中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式除尘器预沉降装置,其特征在于:隔板(6)呈平板状,并且向中箱体(3)的后侧倾斜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式除尘器预沉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总进气口(33)和总出气口(34)处位于中箱体(3)的前后侧相同的高度处。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袋式除尘器预沉降装置,其特征在于:中箱体(3)的仓室沉降段(32)的高度为1.00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袋式除尘器预沉降装置,涉及袋式除尘器领域,解决现有袋式除尘器过滤效果差以及布袋表面直接被含尘气体冲击,磨损严重,使用周期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袋式除尘器预沉降装置,包括灰斗、支架、中箱体和上箱体,中箱体内竖直设置两块侧板,侧板之间设置隔板,隔板将两块侧板之间分隔为上通气道和下通气道,上通气道和下通气道两侧分别为仓室过滤段和仓室沉降段,中箱体的前侧设置总进气口、后侧设置总出气口,下通气道的底部与灰斗进风通道连通;总进气口和总出气口之间形成下通气道‑灰斗‑仓室沉降段‑仓室过滤段‑上箱体‑上通气道‑总出气口的气流路径。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含尘烟气的除尘过滤。

技术研发人员:陈发英;谢永生;盛士新;李汝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攀枝花钢城集团瑞天安全环保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5
技术公布日:2020.10.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