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53477发布日期:2020-06-02 20:16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液体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在液体内并搅拌此液体的液体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自以往,已有一种设在液体内并搅拌此液体的液体搅拌装置。举例而言,在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作为液体搅拌装置的透析液原液调整装置,其通过使从槽内吸引出的透析液由十字状地延伸的搅拌翼喷出以使搅拌翼旋转,而搅拌槽内的透析液。

现有技术文件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02-51558号公报。

然而,在记载于上述专利文献1的液体搅拌装置中,因为搅拌翼设置在槽内的底部,所以有后述问题:难以进行槽内深度方向的液体的搅拌,且也难以进行与投入至槽内液体的药剂等投入物的混合。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者,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广范围地搅拌液体的液体搅拌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主导管,其接收液体并使其流通;第一旋转翼,其具有由连通第一主导管的管体所组成的第一基管,通过将液体往第一基管的周向排出而沿着相同的周向旋转;第二主导管,其从第一旋转翼往所述液体的深度方向管状地延伸而形成,并使液体流通;以及第二旋转翼,其具有由连通第二主导管的管体所组成的第二基管,通过将液体往第二基管的周向排出而沿着相同的周向旋转。

若根据如此所构成的本发明的特征,液体搅拌装置因为在第一基管及第二基管的轴方向中的相异位置分别具备第一旋转翼及第二旋转翼,且所述第一基管及第二基管导引分别由第一主导管及第二主导管所导出的液体,所以能广范围地搅拌液体。在此情况,液体搅拌装置可为搅拌蓄留在槽、水池或水槽的液体的装置,也可为搅拌池塘或沼地的水的装置。又,液体搅拌装置可为第一基管及第二基管分别往深度方向延伸而配置,也可为分别往垂直于深度方向的方向延伸而配置。

又,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在于,在所述液体搅拌装置中,第二旋转翼是将由第二主导管所导出的液体往相反于第一旋转翼的排出方向的方向排出,并往相反于所述第一旋转翼的方向旋转。

若根据如此所构成的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液体搅拌装置因为第二旋转翼是将由第二主导管所导出的液体往相反于第一旋转翼的液体的排出方向的方向排出,并往相反于所述第一旋转翼的方向旋转,所以能更有效地搅拌液体。

又,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在于,在液体搅拌装置中,第二旋转翼是以比第一旋转翼更快的速度旋转。

若根据如此所构成的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液体搅拌装置因为第二旋转翼是以比第一旋转翼更快的速度旋转,所以能更有效地搅拌液体。尤其,在将药剂等投入物投入至液体的情况中,能迅速地搅拌已投入投入物的表层。

又,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在于,在所述液体搅拌装置中,第二旋转翼是由比第一旋转翼更细的管所形成。

若根据如此所构成的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液体搅拌装置因为第二旋转翼是由比第一旋转翼更细的管所形成,所以能有效地使位在远离液体排出机构的位置的第二旋转翼旋转。

又,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在于,在所述液体搅拌装置中,第一旋转翼及第二旋转翼中至少一者具备:搅拌板,其形成为板状,往与旋转的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

若根据如此所构成的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液体搅拌装置因为在第一旋转翼及/或第二旋转翼设置有板状的搅拌板,其往与旋转的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所以能广范围地搅拌液体。

又,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在于,在所述液体搅拌装置中,搅拌板是以相对于所述旋转的方向呈非垂直且倾斜的状态而设置。

若根据如此所构成的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液体搅拌装置因为搅拌板是以相对于第一旋转翼及/或第二旋转翼的旋转的方向呈非垂直且倾斜的状态而设置,所以能一边抑制液体的搅拌阻力一边有效地搅拌。在此情况,液体搅拌装置通过使搅拌板倾斜成面向水面方向侧或水底方向侧而能在深度方向搅拌液体。

又,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在于,在所述液体搅拌装置中,搅拌板是对于第一旋转翼及/或第二旋转翼装卸自如地设置。

若根据如此所构成的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液体搅拌装置因为搅拌板是对于第一旋转翼及/或第二旋转翼装卸自如地设置,所以能因应搅拌板的必要性而对于第一旋转翼及/或第二旋转翼装卸搅拌板。通过此构成,液体搅拌装置例如在不需要搅拌板的情况中通过取下搅拌板而能抑制第一旋转翼及/或第二旋转翼的旋转阻力并旋转驱动第一旋转翼及/或第二旋转翼。亦即,液体搅拌装置能在一个搅拌装置中区分做出使用搅拌板的强力液体搅拌与不使用搅拌板的温和搅拌。又,液体搅拌装置能在搬送液体搅拌装置时通过取下搅拌板而轻易进行搬运或保管。

又,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在于,在所述液体搅拌装置中,搅拌板是对于第一旋转翼及/或第二旋转翼可变更方向地设置。

若根据如此所构成的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液体搅拌装置因为搅拌板是对于第一旋转翼及/或第二旋转翼可变更方向地设置,所以能通过搅拌板的组装角度而调整搅拌的强度,且能调节搅拌阻力的大小。亦即,液体搅拌装置通过将搅拌板的方向调整为平行于旋转翼的旋转方向的方向,而能将搅拌的强度调整为最小限度,且也能最小化旋转翼的旋转阻抗并抑制搅拌所需的能量。更进一步,液体搅拌装置能在搬送液体搅拌装置时通过适当变更搅拌板的方向而轻易进行搬运或保管。

又,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在于,在所述液体搅拌装置中,第一旋转翼及第二旋转翼中至少一者具备:至少2个臂管,所述臂管由至少2个管体所构成,并通过将液体分别往基管的周向排出而沿着相同的周向旋转,所述至少2个管体是在第一基管及第二基管中各自对应的基管的轴线方向上的相异位置往径向延伸。

若根据如此所构成的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液体搅拌装置因为第一旋转翼及第二旋转翼中至少一者具备由至少2个管体所构成的臂管,且所述至少2个管体是在对应的基管的轴线方向上的相异位置往径向延伸,所以能有效地搅拌液体。

又,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在于,在所述液体搅拌装置中,更具备将所述至少2个臂管彼此互相连结的连结体。

若根据如此所构成的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液体搅拌装置因为更具备将至少2个臂管彼此互相连结的连结体,所以能提高从各主导管延伸的臂管的刚性。

又,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在于,在所述液体搅拌装置中,连结体是形成为使液体在互相连结的臂管之间流通的管状。

若根据如此所构成的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液体搅拌装置因为连结体是形成为使液体在互相连结的臂管之间流通的管状,所以能消除在臂管之间的排出力的差以进行抑制偏差的搅拌。

又,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在于,在所述液体搅拌装置中,搅拌板设置在连结体。

若根据如此所构成的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液体搅拌装置因为搅拌板设置在连结体,所以能有效地搅拌连结体互相连结的臂管之间的液体。

又,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在于,在所述液体搅拌装置中,第一旋转翼及第二旋转翼中至少一者具备:至少2个臂管,所述臂管由至少2个管体所构成,并通过将液体分别往基管的周向排出而沿着相同的周向旋转,所述至少2个管体是在第一基管及第二基管中各自对应的基管的轴线方向上的相异位置往径向延伸。

若根据如此所构成的本发明的特征,液体搅拌装置因为在第一旋转翼及/或第二旋转翼具备由至少2个管体所构成的臂管,且所述至少2个管体是在各基管的轴线方向上的相异位置往径向延伸,所以能广范围并强力地搅拌液体。

又,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在于,在所述液体搅拌装置中,更具备将所述至少2个臂管彼此互相连结的连结体。

若根据如此所构成的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液体搅拌装置因为更具备将至少2个臂管彼此互相连结的连结体,所以能提高从各主导管延伸的臂管的刚性。

又,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在于,在所述液体搅拌装置中,连结体是形成为使液体在互相连结的臂管之间流通的管状。

若根据如此所构成的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液体搅拌装置因为连结体是形成为使液体在互相连结的臂管之间流通的管状,所以能消除在臂管之间的排出力的差以进行抑制偏差的搅拌。

又,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在于,在所述液体搅拌装置中,更具备:旋转连结部,其将第一旋转翼及第二旋转翼中至少一者的旋转翼相对于第一主导管及第二主导管中各自对应的主导管自由旋转地连结,旋转连结部具有:筒状扩径部,其形成为外径从旋转翼中连结基管的部分朝向连结主导管的部分侧变大的筒状;筒状缩径部,其形成为从连结主导管的部分隔着筒状缝隙覆盖筒状扩径部的外周面且内径缩小的筒状;以及筒状流路,其由筒状扩径部的外周面与筒状缩径部的内径之间的所述筒状缝隙所构成,并分别连通主导管的内部及此主导管的外部。

若根据如此所构成的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液体搅拌装置更具备:旋转连结部,其将第一旋转翼及第二旋转翼中至少一者的旋转翼相对于第一主导管及第二主导管中各自对应的主导管自由旋转地连结。在此情况,旋转连结部构成为具有:筒状流路,其由筒状扩径部的外周面与筒状缩径部的内径之间的筒状缝隙所构成,并分别连通主导管的内部及此主导管的外部。通过此构成,液体搅拌装置通过由主导管所供给的液体流通筒状流路而能使旋转翼相对于主导管顺畅地旋转。

又,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在于,在所述液体搅拌装置中,筒状扩径部是具有外径及内径逐渐扩大的倾斜面而构成,筒状扩径部与主导管形成为互相的前端部彼此可相互相对且相抵。

若根据如此所构成的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液体搅拌装置因为是具有筒状扩径部的外径与内径逐渐扩大的倾斜面而构成,且筒状扩径部与主导管形成为互相的前端部彼此可相互相对且相抵,所以通过来自主导管的液体的供给或停止供给而使旋转翼相对于主导管远离或相抵。通过此构成,液体搅拌装置能将由主导管所供给的液体导引至筒状流路,且在来自主导管的液体停止供给时能防止筒状扩径部甚至旋转翼的基管进入主导管内。

又,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在于,在液体搅拌装置中,旋转翼是:排出液体的排出口相对于此旋转翼的旋转面呈倾斜于旋转连结部侧。

若根据如此所构成的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液体搅拌装置因为经由旋转连结部而连结主导管的旋转翼中排出液体的排出口是相对于所述旋转翼的旋转面呈倾斜于旋转连结部侧,所以通过从旋转翼排出液体而使旋转翼有效地远离主导管,而能将由主导管所供给的液体有效地导引至筒状流路。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显示本发明的液体搅拌装置的外观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地显示将图1所示的液体搅拌装置设置在水槽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3是示意地显示图1所示的液体搅拌装置中的第一旋转连结部的内部构造的剖面图。

图4是示意地显示图1所示的液体搅拌装置中的第二旋转连结部的内部构造的剖面图。

图5是示意地显示液体没有供给至图3所示的第一旋转连结部内的情况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6是示意地显示本发明的变化例的液体搅拌装置的前视图。

图7是示意地显示本发明的其他变化例的液体搅拌装置的前视图。

图8是只示意地显示本发明的其他变化例的液体搅拌装置中的第二旋转翼的俯视图。

图9是只示意地显示本发明的其他变化例的液体搅拌装置中的第二旋转翼的俯视图。

图10是概略地显示本发明的其他变化例的液体搅拌装置的外观构成的立体图。

图11是示意地显示本发明的其他变化例的第一旋转连结部的内部构造的剖面图。

图12是示意地显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形态的液体搅拌装置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液体搅拌装置的一实施方式一边参见附图一边说明。图1为概略地显示本发明的液体搅拌装置100的外观构成的立体图。又,图2为示意地显示将图1所示的液体搅拌装置100设置在水槽tk的状态的剖面图。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所参见的各图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而夸大表示等示意地显示一部分的构成要素。因此,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尺寸或比例等会有不同的情况。此液体搅拌装置100是用于在水槽tk内搅拌液体wk用的机械装置,所述水槽tk蓄留并中和由使用于水泥的凿平(chipping)的碱性废水所组成的液体wk。

(液体搅拌装置100的构成)

液体搅拌装置100具备液体排出装置101。液体排出装置101是吸引并排出蓄留在水槽tk内的液体wk的机械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排出装置101是由电动的水中泵所构成,所述电动的水中泵是从形成为人可搬送的大小的略圆柱状的本体的下部部分吸引液体wk,再从设置在本体的上部的排出口排出。在此液体排出装置101的排出口连接有第一主导管102。

第一主导管102是形成有用于将由液体排出装置101所输出的液体wk导引至第一旋转翼110及第二旋转翼130的流路的零件,并由将树脂材或金属材形成为圆筒状的管体所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主导管102是由氯乙烯树脂制的管材所构成。此第一主导管102是一侧(图示下侧)的端部通过螺丝嵌合而装卸自如地连接液体排出装置101的排出口,且另一侧(图示上侧)的端部则连接第一旋转连结部103。

如图3所示,第一旋转连结部103是相对于第一主导管102而将第一旋转翼110自由旋转地连结的部分,主要具备筒状扩径部104、筒状缩径部105及筒状流路106而构成。筒状扩径部104是组装在从第一旋转翼110延伸的第一基管111的前端部并形成筒状流路106的零件,是将树脂材或金属材形成为圆筒状而构成。更具体而言,筒状扩径部104是分别具备嵌合部104a、倾斜面104b及相对部104c而构成。

嵌合部104a是嵌合第一旋转翼110的第一基管111的前端部的外侧的部分,并形成为直线状地延伸的圆筒状。在此情况,嵌合部104a是以接着剂对于第一旋转翼110的第一基管111的前端部做固接。倾斜面104b则是外径及内径分别逐渐扩大成比第一旋转翼110的第一基管111的外径及内径更大的锥状部分。

相对部104c是在倾斜面104b扩径的最大外径处形成为直线状地延伸的圆筒状。此相对部104c是由相抵从液体排出装置101延伸的第一主导管102的前端部的大小及厚度所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部104c是形成为外径稍微小于第一主导管102的外径。此外,筒状扩径部104也可一体地形成在第一旋转翼110的第一基管111的前端部。

筒状缩径部105是组装在从液体排出装置101延伸的第一主导管102的前端部并形成筒状流路106的零件,是将树脂材或金属材形成为圆筒状而构成。更具体而言,筒状缩径部105是分别具备嵌合部105a、倾斜面105b及流出部105c而构成,所述嵌合部105a、倾斜面105b及流出部105c是形成为隔着缝隙覆盖筒状扩径部104的外周面的大小。

嵌合部105a是嵌合从液体排出装置101延伸的第一主导管102的前端部的外侧的部分,并形成为直线状地延伸的圆筒状。在此情况,嵌合部105a是以接着剂对于第一主导管102的前端部做固接。此嵌合部105a是形成为覆盖筒状扩径部104的相对部104c的长度。

倾斜面105b是嵌合部105a的外径及内径分别还逐渐缩小的锥状部分。在此情况,倾斜面105b可由与筒状扩径部104的倾斜面104b相同的倾斜角所形成,但也可通过由相异的倾斜角所形成而能防止两者彼此密接而能轻易形成筒状流路106。

流出部105c是用于使第一旋转翼110稳定地旋转的部分,并且是在倾斜面104b缩径的最小内径处形成为平行于嵌合部104a而延伸的直线状的圆筒状。在此情况,流出部105c是形成为从嵌合部104a的图示上端部突出的长度。

筒状流路106是通过形成流路而用于使筒状扩径部104与筒状缩径部105可互相相对旋转的零件,并且是在筒状扩径部104的外周面与筒状缩径部105的外周面之间通过圆筒状的缝隙所形成,所述流路是使从液体排出装置101排出并导引至第一主导管102内的液体wk的一部分漏出至外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筒状流路106是将筒状扩径部104的外周面与筒状缩径部105的外周面之间的缝隙设定为2mm。此外,在图3中,以虚线箭号表示液体wk的流向。

于此,针对第一旋转连结部103的组装方法简单地说明。首先,作业员从第一基管111的图示下侧的端部使筒状缩径部105穿过后,再使筒状扩径部104的嵌合部104a穿过此第一基管111的图示下侧的端部并接着固定。接着,作业员使穿过第一基管111的筒状缩径部105位在筒状扩径部104的外侧,且将嵌合部105a接着固定在第一主导管102的前端部。通过此方式,能组装第一旋转连结部103。

第一旋转翼110是用于通过排出由液体排出装置101所供给的液体wk的一部分而搅拌水槽tk内的液体wk的零件,并且是组合树脂制或金属制的管体及板状体而构成。此第一旋转翼110主要是分别具备第一基管111、分歧筒112a、112b、中间筒113、臂管114、115、连结体116及搅拌板117而构成。

第一基管111是分别支撑第一旋转翼110及第二旋转翼130,且将经由第一旋转连结部103而由第一主导管102所导出的液体wk分别导引至第一旋转翼110本身及第二旋转翼130的零件,并且是由往垂直方向直线状地延伸的氯乙烯树脂制的圆筒体所构成。此第一基管111是一侧(图示下侧)的端部连接有所述筒状扩径部104,且另一侧(图示上侧)的端部则连接有分歧筒112a。

分歧筒112a是用于使由第一基管111所导出的液体wk分别分歧为3个方向的氯乙烯树脂制的零件,并形成为直线状地延伸的2个流路互相垂直的十字状。在此分歧筒112a连接有分歧筒112b所连接的中间筒113,且在垂直于第一基管111的轴线方向的方向则分别连接有2个臂管114。

与所述分歧筒112a同样地,分歧筒112b是用于使由中间筒113所导出的液体wk分别分歧为3个方向的氯乙烯树脂制的零件,并形成为直线状地延伸的2个流路互相垂直的十字状。在此分歧筒112b,在与中间筒113相同轴线上连接有连系第二旋转连结部120的第二主导管118,且在垂直于中间筒113的轴线的方向则分别连接有2个臂管115。

中间筒113是用于将由分歧筒112a所导出的液体wk导引至分歧筒112b的零件,并由圆筒状的管体所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筒113是由直线状地延伸的氯乙烯树脂制的管材所构成。此中间筒113设置在与第一基管111相同的轴线上。

个别具有2个的臂管114、115是用于将分别由分歧筒112a、112b所导出的液体wk分别导引至第一基管111的径向外侧的零件,并分别由往水平方向直线状地延伸的氯乙烯树脂制的圆筒体所构成。在此情况,所述这些个别具有2个的臂管114、115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形成为互相相同的长度及相同的内外径,但也可形成为互相不同的长度及/或不同的内外径。又,个别具有2个的臂管114、115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互相设置在同一轴线上(换言之是在一直线上),但也可设置在各自的中心轴线互相不同的位置。

又,2个臂管114与2个臂管115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形成为互相相同的长度及相同的内外径,但也可形成为互相不同的长度及/或内外径。又,2个臂管114与2个臂管115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在第一基管111的周向中的相同位置,亦即,在臂管114的正上方设置臂管115而互相平行地设置。但是,臂管114与臂管115也也可在第一基管111的周向中的相同位置而非平行,或者在第一基管111的周向中的不同位置,亦即,在臂管114的正上方以外的位置设置臂管115。在所述这些臂管114、115各自的前端部分别设置有排出筒114a、115a。

2个排出筒114a、115a是将由各臂管114、115所导出的液体wk往第一基管111的周向侧(或者是相同的周向的接线方向侧)排出而使第一旋转翼110旋转的氯乙烯树脂制的零件,并且是由往垂直于各臂管114、115的轴线方向的方向弯曲的略l字状的圆筒体所构成。在此情况,各排出筒114a、115a分别是以排出液体wk的排出口相对于第一基管111的水平周向朝向斜下方的方式设置。

连结体116是将互相相对的2个臂管114与2个臂管115以液体wk可互相流通的状态连结的零件,并是由圆筒状的管体所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体116是在直线状地延伸的氯乙烯树脂制的管材的两端设置有相同于后述的分歧筒132b的分歧筒而构成。此连结体116是设置在臂管114、115的长度方向中的中间部或比所述中间部更靠近排出筒114a、115a侧。

搅拌板117是用于搅拌液体wk的零件,并形成为平板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搅拌板117是将金属材形成为往连结体116的轴线方向延伸且前视呈长方形状而构成。此搅拌板117是沿着臂管114、115的轴线方向而通过组装具117a分别组装在连结体116的两侧。在此情况,搅拌板117是以相对于第一旋转翼110旋转的方向呈垂直的方向设置。

又,搅拌板117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形成为不从臂管114、115的各前端部突出的大小,亦即形成为不从排出筒114a、115a突出的大小,但也可形成为从排出筒114a、115a往外侧突出的大小。又,搅拌板117也可对于连结体116组装1个或3个以上。

组装具117a是用于将搅拌板117组装至连结体116的零件,并是将金属材形成为带状而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组装具117a是通过长条地延伸的金属板的两端部夹住搅拌板117并以螺栓与螺帽固定,且此金属板的中央部卷绕在连结体116的外周部并以螺栓与螺帽锁固,而将搅拌板117组装在连结体116。通过此构成,组装具117a可将搅拌板117对于连结体116以任意的方向且装卸自如地组装在连结体116的周向上。

第二主导管118是形成有用于将通过第一旋转翼110所导出的液体wk导引至第二旋转翼130的流路的零件,并且与第一主导管102同样地是由将树脂材或金属材形成为圆筒状的管体所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主导管118与第一主导管102同样地是由氯乙烯树脂制的管材所构成并往水槽tk的深度方向延伸而形成。又,第二主导管118是形成为内径比第一主导管102更小。此第二主导管118是一侧(图示下侧)的端部接着固定在分歧筒112b,且另一侧(图示上侧)的端部则连接第二旋转连结部120。

如图4所示,第二旋转连结部120是对于第二主导管118而将第二旋转翼130自由旋转地连结的部分,并与所述第一旋转连结部103同样地构成。亦即,第二旋转连结部120是分别具备分别对应于第一旋转连结部103中的筒状扩径部104、嵌合部104a、倾斜面104b、相对部104c、筒状缩径部105、嵌合部105a、倾斜面105b、流出部105c及筒状流路106的筒状扩径部121、嵌合部121a、倾斜面121b、相对部121c、筒状缩径部122、嵌合部122a、倾斜面122b、流出部122c及筒状流路123而构成。

此第二旋转连结部120因为是与第一旋转连结部103同样的构成所以省略其说明。又,第二旋转连结部120是以与第一旋转连结部103同样的方式组装。此外,在图4中是以虚线箭号表示液体wk的流向。

第二旋转翼130与所述第一旋转翼110同样地是用于通过排出由液体排出装置101所供给的液体wk的一部分而搅拌水槽tk内的液体wk的零件,并且是组合树脂制或金属制的管体及板状体而构成。此第二旋转翼130是分别具备分别对应于第一旋转翼110中的第一基管111、分歧筒112a、112b、中间筒113、臂管114、115、排出筒114a、115a、连结体116、搅拌板117及组装具117a的第二基管131、分歧筒132a、132b、中间筒133、臂管134、135、排出筒134a、135a、连结体136、搅拌板137及组装具137a而构成。

在此情况,臂管134、135是形成为与臂管114、115相同的长度,且形成为直径小于臂管114、115。又,分歧筒132b不同于分歧筒112b,是以使由第二基管131所导出的液体wk分别分歧为2个方向的方式,连系往垂直于第二基管131的轴线方向的方向直线状地延伸的1个流路而形成为t字状。又,排出筒134a、135a是以臂管134、135相对于臂管114、115往相反方向旋转的方式,相对于排出筒114a、115a在相反方向开口。此第二旋转翼130中除了臂管134、135、分歧筒132b及排出筒134a、135a以外的构成,因为是与第一旋转翼110同样的构成,所以省略其说明。

(液体搅拌装置100的运作)

接着,针对如此所构成的液体搅拌装置100的运作进行说明。首先,作业员准备液体搅拌装置100。接着,作业员将液体搅拌装置100沉入蓄留有液体wk的水槽tk内。在此情况,液体搅拌装置100优选为配置成直到第二旋转翼130也没入液体wk内,但即使是第二旋转翼130没有浸渍在液体wk的状态,只要第一旋转翼110没入液体wk内就能搅拌液体wk。

在此情况,如图5所示,液体搅拌装置100中的第一旋转连结部103及第二旋转连结部120通过第一旋转翼110及第二旋转翼130的重量而成为筒状扩径部104、121载置在第一主导管102及第二主导管118的上端部上的状态。亦即,筒状流路106、123成为阻断第一主导管102及第二主导管118各自内部的流路的状态。

接着,作业员将液体搅拌装置100中的液体排出装置101连接外部电源(例如100v插座)而使液体排出装置101开始运作。通过此方式,液体排出装置101从水槽tk内的底部吸引液体wk并排出至第一主导管102。供给至第一主导管102内的液体wk,其一部分会碰到第一旋转连结部103中的筒状扩径部104的倾斜面104b而将筒状扩径部104整体往上方推升。

通过此构成,筒状扩径部104因为成为从第一主导管102的前端部(图示上端部)远离并浮起的状态,所以成为第一主导管102的内部的流路与筒状流路106连通的状态。因此,流动于第一主导管102内的液体wk的一部分会被导引至筒状流路106。此外,此筒状扩径部104的浮起,因为筒状扩径部104支撑着第一旋转翼110、第二旋转连结部120及第二旋转翼130,所以意味着所述这些第一旋转翼110、第二旋转连结部120及第二旋转翼130也会往上方位移。

导引至筒状流路106内的液体wk在筒状流路106内流动至图示上方后,会从流出部105c流出至外部。通过此构成,筒状扩径部104因为被防止直接接触筒状缩径部105,所以成为相对于筒状缩径部105自由旋转的状态。又,推升筒状扩径部104的液体wk在经由第一基管111而流至分歧筒112a后,通过此分歧筒112a而一部分会分别流至2个臂管114,且另一部分会流至中间筒113。又,流至中间筒113的液体wk通过分歧筒112b而一部分会分别流至2个臂管115,且另一部分会流至第二主导管118。

分别流至臂管114、115的液体wk会分别从排出筒114a、115a往第一基管111的同心圆的周向排出。通过此构成,第一旋转翼110会一边排出液体wk一边以第一基管111为中心旋转(参见图1中的虚线箭号)。在此情况,第一旋转连结部103通过使排出筒114a、115a各自的排出口朝向斜下方,而确保用于促使筒状扩径部104往上方浮起的往筒状流路106的液体wk的供给,且通过筒状扩径部104推抵流向筒状流路106的液体wk,而能使第一旋转翼110的旋转稳定化。

又,臂管114、115因构成为液体wk可通过连结体116而互相流通,所以由排出筒114a、115a所排出的液体wk的排出量被均等化。又,组装在臂管114、115的共4个搅拌板117会连同臂管114、115的旋转位移而旋转位移并推回液体wk。通过这些构成,第一旋转翼110通过臂管114、115的旋转动作及分别由排出筒114a、115a所排出的液体wk,而能搅拌水槽tk内的液体wk。

另一方面,导引至第二主导管118的液体wk与导引至第一主导管102内的液体wk同样地,会使第二旋转翼130旋转。具体而言,导引至第二主导管118的液体wk,其一部分碰到第二旋转连结部120中的筒状扩径部121的倾斜面121b,而将筒状扩径部121整体往上方推升。

通过此构成,筒状扩径部121因为成为从第二主导管118的上端部远离并浮起的状态,所以成为第二主导管118的内部的流路与筒状流路123连通的状态。因此,流动于第二主导管118内的液体wk的一部分会被导引至筒状流路123。此外,此筒状扩径部121的浮起,因为筒状扩径部121支撑着第二旋转翼130,所以意味着此第二旋转翼130也会往上方位移。

导引至筒状流路123内的液体wk在筒状流路123内流动至图示上方后,会从流出部122c流出至外部。通过此构成,筒状扩径部121因为被防止直接接触筒状缩径部122,所以成为相对于筒状缩径部122自由旋转的状态。又,推升筒状扩径部121的液体wk在经由第二基管131而流至分歧筒132a后,通过此分歧筒132a而一部分会分别流至2个臂管134,且另一部分会流至中间筒133。又,流至中间筒133的液体wk会通过分歧筒132b而分别流至2个臂管135。

分别流至臂管134、135的液体wk会分别从排出筒134a、135a往第二基管131的同心圆的周向排出。通过此构成,第一旋转翼110会一边排出液体wk一边以第二基管131为中心旋转(参见图1中的虚线箭号)。在此情况,第二旋转翼130因为排出筒134a、135a是在相反于第一旋转翼110的排出筒114a、115a的方向开口,所以会往相反于第一旋转翼110的方向旋转。又,第二旋转翼130通过内径形成为比第一旋转翼110更细,而来自排出筒134a、135a的液体wk的排出力会变强而以比第一旋转翼110更快的圆周速度旋转。

又,第二旋转连结部120与所述第一旋转连结部103同样地,通过排出筒134a、135a各自的排出口朝向斜下方,而确保用于促使筒状扩径部121往上方浮起的往筒状流路123的液体wk的供给,且通过筒状扩径部121推抵流向筒状流路123的液体wk,而能使第二旋转翼130的旋转稳定化。

又,臂管134、135因构成为液体wk可通过连结体136而互相流通,所以由排出筒134a、135a所排出的液体wk的排出量被均等化。又,组装在臂管134、135的共4个搅拌板137会连同臂管134、135的旋转位移而旋转位移并推回液体wk。通过这些构成,第二旋转翼130通过臂管134、135的旋转动作及分别由排出筒134a、135a所排出的液体wk,而能搅拌水槽tk内比第一旋转翼110更上层的液体wk。

通过此构成,液体搅拌装置100能迅速地搅拌水槽tk内广范围的液体wk。在此情况,作业员在将中和剂等药剂投入至水槽tk内的情况中,能迅速地搅拌投入的药剂,并迅速且均匀地引发中和反应。又,液体搅拌装置100通过从流出部105c、122c流出的液体wk也能搅拌第一旋转连结部103及第二旋转连结部120的周围的液体wk。

又,作业员在水槽tk内的液体wk的搅拌作业中将手或棒体等插入至水槽tk内的情况中,会有所述这些手或棒体位在第一旋转翼110及/或第二旋转翼130的旋转面内并接触所述这些第一旋转翼、第二旋转翼的情况。在此情况,第一旋转翼110及/或第二旋转翼130因为是通过来自排出筒114a、134a的液体wk的排出力而旋转,所以会轻易地停止旋转而不会妨碍由手或棒体进行的作业。

接着,作业员在中断水槽tk内的液体wk的搅拌作业的情况中,是切断液体排出装置101与外部电源的电性连接而停止由液体排出装置101所做的液体wk的吸引及排出。通过此方式,液体搅拌装置100会停止第一旋转翼110及第二旋转翼130的旋转,且筒状扩径部104、121会分别下降而接抵第一主导管102及第二主导管118,而阻断所述这些第一主导管、第二主导管与筒状流路106、123的连通状态。然后,作业员能通过从水槽tk内的液体wk中取出液体搅拌装置100而结束作业。

从上述运作说明也可明白,若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液体搅拌装置100因为在导引液体wk的第一基管111及第二基管131的轴线方向中的相异位置分别具备第一旋转翼110及第二旋转翼130,且在所述这些第一旋转翼110及第二旋转翼130分别设置往相交于旋转方向的方向延伸的板状的搅拌板117、137,所以能广范围并强力地搅拌液体wk。

更进一步,在实施本发明时,并未限定为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目的便能进行各种变更。此外,在下述各变化例中,针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部分是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举例而言,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搅拌板117、137是分别组装在连结体116、136。但是,如图6所示,搅拌板117、137也能组装在臂管114、115、134、135。在此情况,如图7所示,搅拌板117、137能以架设在臂管114与臂管115之间及/或架设在臂管134与臂管135之间的状态组装。

又,在此情况,分别如图8与图9所示,臂管114与臂管115及/或臂管134与臂管135通过配置在绕第一基管111及/或第二基管131的轴线的周向上偏移的位置,而能将搅拌板117、137以非垂直且倾斜于第一旋转翼110及/或第二旋转翼130的旋转方向的状态设置。亦即,搅拌板117、137能以倾斜于液体wk的水面侧或水底侧的状态组装。通过此构成,液体搅拌装置100能一边抑制液体wk的搅拌阻力一边有效地在液体wk的深度方向搅拌。

于此,图8表示后述例子:将臂管134与臂管135配置在绕第二基管131的轴线的周向上偏移的位置,且将搅拌板137以倾斜于水底侧的方向直接组装在所述这些臂管134与臂管135。于此,图9表示后述例子:将臂管134与臂管135配置在绕第二基管131的轴线的周向上偏移的位置,且将搅拌板137以倾斜于水底侧的方向组装在架设于所述这些臂管134与臂管135之间的连结体136。此外,搅拌板117、137即使是在组装于臂管114、115、134、135的情况及/或组装于连结体116、136的情况中,理所当然也能以倾斜于液体wk的水面侧的状态组装。

又,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搅拌板117、137对于连结体116、136是通过组装具117a、137a而以任意的方向且装卸自如地分别组装。但是,搅拌板117、137对于连结体116、136也可呈可变更为任意方向且不可装卸地设置,也可呈只以特定1个方向且不可装卸地设置。又,搅拌板117、137对于连结体116、136也可通过其他不同于组装具117a、137a的结构进行组装。举例而言,搅拌板117、137能突出并组装在圆筒体的外周面,所述圆筒体是在周向自由旋转地连结在连结体116、136的一部分。又,搅拌板117、137也能通过接着剂或焊接而固定组装在连结体116、136的外周面。

又,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旋转翼110及第二旋转翼130是分别在第一基管111及第二基管131的轴线方向中的相异的2个位置分别具备臂管114、115及臂管134、135而构成。但是,第一旋转翼110及第二旋转翼130只要在第一基管111及第二基管131的轴线方向上具备至少1个臂管而构成即可。

亦即,如图10所示,液体搅拌装置100能将第一旋转翼110及第二旋转翼130构成为只具备臂管114或臂管115,及/或只具备臂管134或臂管135。于此,图10显示将第一旋转翼110及第二旋转翼130构成为只具备臂管114及臂管135的例子。在此情况,液体搅拌装置100不需要分歧筒112b、132a、中间筒113、133、及连结体116及136,但可设置搅拌板117、137,也可省略搅拌板117、137。

又,在所述这些情况,臂管114或臂管115及/或臂管134或臂管135可由在第一基管111及第二基管131的径向中的同一轴线上的2个管体所构成(参见图10),也可由1个管体所构成。又,第一旋转翼110及第二旋转翼130也可在第一基管111及第二基管131的轴线方向中的相异位置具备3个以上臂管而构成。此外,在图10中是以虚线箭号表示第一旋转翼110及第二旋转翼130各自的旋转方向。

又,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旋转翼110及第二旋转翼130是分别具备连结体116、136而构成。但是,如图7所示,第一旋转翼110及/或第二旋转翼130也可分别省略连结体116、136而构成。

又,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排出装置101是由人可搬送的大小的水中泵所构成。但是,液体排出装置101只要是由从水槽tk内或水槽tk以外的水槽吸引液体并将液体wk排出至水槽tk内的液体排出机构所构成即可。因此,液体排出机构例如可由后述者所构成:连通水槽tk内的配管;连系此配管的泵;以及连通此泵与水槽tk内的配管。此外,液体搅拌装置100因为只要以液体wk供给至第一主导管102的方式构成即可,所以没有必要一定需要液体排出装置101。亦即,液体搅拌装置100也可以第一主导管102直接连结水槽tk而供给液体wk的方式构成。

又,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结体116、136形成为液体wk可流通在臂管114与臂管115之间、及臂管134与臂管135之间。但是,连结体116、136也可形成为液体wk无法流通在臂管114与臂管115之间、及/或臂管134与臂管135之间。亦即,连结体116、136也可由实心的棒体所构成。即使通过此构成,连结体116、136也能一体地连结臂管114与臂管115及/或臂管134与臂管135而提高刚性。

又,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旋转翼130是以相对于第一旋转翼110往相反方向且以比第一旋转翼110更快的速度旋转的方式构成。但是,第二旋转翼130也可相对于第一旋转翼110往相同方向旋转,也可以相同于第一旋转翼110的速度或慢的速度旋转的方式构成。

又,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第二旋转翼130的管体是内径形成为比构成第一旋转翼110的管体的内径更细。但是,构成第二旋转翼130的管体也可内径形成为与构成第一旋转翼110的管体的内径相同或更粗。又,构成第二旋转翼130的臂管134、135通过形成为比构成第一旋转翼110的臂管114、115更短的长度,而能使液体搅拌装置100的设置状态稳定化。

又,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排出筒114a、134a是相对于第一旋转翼110及第二旋转翼130的旋转面往斜下方开口而形成。但是,排出筒114a、134a只要形成为能使第一旋转翼110及第二旋转翼130往绕第一基管111及第二基管131的轴线的周向旋转的方向即可。因此,排出筒114a、134a也可相对于第一旋转翼110及第二旋转翼130的旋转面在平行或斜上方开口而形成。

又,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搅拌装置100是以配置在水槽tk的底部且第一基管111及第二基管131往水槽tk的深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而设置。但是,液体搅拌装置100也可以配置在水槽tk的底部且第一基管111及第二基管131往垂直于水槽tk的深度方向的方向延伸的方式使第一主导管102及/或第二主导管118弯曲地构成而设置,也可将液体搅拌装置100本身设置于往垂直于水槽tk的深度方向的方向延伸的方向(亦即横向)。

又,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搅拌装置100是具备第一旋转翼110及第二旋转翼130这2个旋转翼而构成。但是,液体搅拌装置100也可除了具备第一旋转翼110及第二旋转翼130之外更具备第3个或更多的旋转翼而构成。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液体搅拌装置100是为了相对于第一主导管102及第二主导管118可旋转地支撑第一旋转翼110及第二旋转翼130而具备第一旋转连结部103及第二旋转连结部120所构成。但是,液体搅拌装置100只要相对于第一主导管102及第二主导管118可旋转地支撑第一旋转翼110及第二旋转翼130即可。因此,液体搅拌装置100可以通过轴承相对于第一主导管102及第二主导管118可旋转地支撑第一旋转翼110及第二旋转翼130的方式构成。亦即,液体搅拌装置100可省略第一旋转连结部103及第二旋转连结部120而构成。

此外,第一旋转连结部103及第二旋转连结部120是用于相对于第一主导管102及第二主导管118可旋转地支撑第一旋转翼110及第二旋转翼130的结构。因此,第一旋转连结部103及第二旋转连结部120能只具备其中一者来构成液体搅拌装置100。亦即,液体搅拌装置100能具备液体排出装置101、第一主导管102、第一旋转连结部103及第一旋转翼110而构成。在此情况,只要塞住分歧筒112a中的第二主导管118的连接部分的开口部即可。

又,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旋转连结部103及第二旋转连结部120中的筒状扩径部104、121及筒状缩径部105、122是分别具备倾斜面104b、121b、105b、122b而构成。但是,筒状扩径部104、121及筒状缩径部105、122也可在嵌合部104a、121a与相对部104c、121c之间、及在嵌合部105a、122a与流出部105c、122c之间形成为内径及外径变化为台阶状的具台阶的形状以省略倾斜面104b、121b、105b、122b而构成。

又,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旋转连结部103及第二旋转连结部120是以筒状扩径部104、121相抵第一主导管102及第二主导管118各自的前端部的方式构成。但是,第一旋转连结部103及第二旋转连结部120也可以筒状扩径部104、121不相抵第一主导管102及第二主导管118各自的前端部的方式构成。举例而言,如图11所示,第一旋转连结部103能以第一主导管102从筒状缩径部105中的倾斜面105b的图示下端部一体地延伸的方式构成。在此情况,在液体排出装置101不吸引液体wk而为停止状态时,第一旋转翼110会下降而碰到并载置于筒状缩径部105上。

又,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搅拌装置100是具备搅拌板117、137而构成。但是,如图10所示,液体搅拌装置100也可省略搅拌板117、137而构成。又,如图12所示,液体搅拌装置100通过在第一基管111及第二基管131的轴线方向中的相异位置具备至少2个以上的臂管114、115、134、135来取代搅拌板117、137而构成,而能确保液体wk的搅拌性。在此情况,如上述实施方式与各变化例所示,液体搅拌装置100能由采用或不采用连结体116、136、第一旋转连结部103、及第二旋转连结部120而构成。于此,图12显示一种液体搅拌装置100,其第一旋转翼110是具备2个臂管114、115及连结体116而构成,且第二旋转翼130是具备2个臂管134、135及连结体136而构成。

又,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搅拌装置100是以第一主导管102及第二主导管118往水槽tk的深度方向延伸的方式构成。但是,液体搅拌装置100也可为第一主导管102及第二主导管118形成为水槽tk的至少其中一者是往水槽tk的水平方向或斜方向延伸。

又,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搅拌装置100设置在水槽tk内。但是,液体搅拌装置100能广泛地使用在成为搅拌对象的液体wk所蓄留的地方。因此,液体搅拌装置100例如除了能使用在水池或槽之外,还能使用在池塘、湖沼、河川或海洋。又,关于液体wk,理所当然地也可为使用在水泥的凿平作业的碱性废水以外的各种液体。

附图标记说明

tk水槽wk液体

100液体搅拌装置101液体排出装置

102第一主导管103第一旋转连结部

104筒状扩径部104a嵌合部

104b倾斜面104c相对部

105筒状缩径部105a嵌合部

105b倾斜面105c流出部

106筒状流路110第一旋转翼

111第一基管112a、112b分歧筒

113中间筒114、115臂管

114a、115b排出筒116连结体

117搅拌板117a组装具

118第二主导管120第二旋转连结部

121筒状扩径部121a嵌合部

121b倾斜面121c相对部

122筒状缩径部122a嵌合部

122b倾斜面122c流出部

123筒状流路130第二旋转翼

131第二基管132a、132b分歧筒

133中间筒134、135臂管

134a、135b排出筒136连结体

137搅拌板137a组装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